千年花丝走向何方

2020-01-14 10:20王瑞萍杨红
上海工艺美术 2020年3期
关键词:花丝银饰海派

王瑞萍 杨红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silverwork filigree inlay production technique and modern jewelry design helps traditional filigree inlaying craft echo with modern life needs and aesthetic tastes, which can be inherited and innovated in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the times.

引言

花丝镶嵌,简称“花嵌”,又称细金工艺,是起源于春秋战国金银错工艺的中国优秀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明代中晚期达到高超的艺术水平。目前该技艺只存留于北京、成都和黔东南三地,且尤以北京的花丝镶嵌工艺最为齐全,集中代表了中国宫廷花丝镶嵌技艺的特色。但就存续状况而言,由于花丝镶嵌的制作工艺复杂、繁琐,难度、精湛度及用料要求均较高,且因全手工制作,所以成本高、工期长,成品独特性强,难以复制或批量生产,该技艺带来的经济效益极其有限,所以学习的人很少,而且很多传统的花丝及镶嵌技艺已经失传。另外,由于师徒制的学习方式相对缓慢,如初学者要熟练掌握花丝技法至少需要2至3年的时间,所以追求速度和效益的现代人虽然喜欢花丝镶嵌技艺,但对于拜师学艺则又敬而远之。

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现代珠宝制作工艺的流行,在市场环境下,花丝镶嵌这门古老技艺同许多中国传统技艺一样,面临着相当大的冲击,花丝镶嵌技艺的保护和继承也面临严峻的挑战。随着经济效益下降,大批的手工艺人弃之而去,这门传统手工艺越来越冷门,濒临失传之困境。目前,大部分花丝镶嵌技艺的传承都是在学校进行,即以教学的形式来发扬和传承传统花丝镶嵌技艺,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创新。

2008年6月8日,国发〔2008〕19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将“花丝镶嵌制作技艺”正式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项目,白静宜、程淑美分别为国家级传承人(唯一)和北京市市级传承人。2019年7月,本文作者之一王瑞萍领衔的“海派花丝镶嵌技艺”成功入选上海市第九批嘉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王瑞萍同时被指定为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极大地促进了该技艺的推广和传承。

一、海派银饰花丝镶嵌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1.1 花丝镶嵌

花丝镶嵌是一门传承久远的中国传统手工技艺,是首饰设计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曾经主要用于皇家饰品的制作,其本身已具备非常成熟的技艺。花丝镶嵌为“花丝”和“镶嵌”两种制作技艺的结合:花丝工艺是将金、银、铜等抽成细丝,以堆垒编织等技法制成;镶嵌则是将金银薄片打成器皿或錾出图案,然后镶嵌宝石而成。该工艺的花丝选用金、银、铜为原料,由两三股“素丝”搓成的麻丝,这是最基本的花型样式,常用的还有小辫丝、竹节丝、螺丝、拱丝、麦穗丝等30余种。花丝工艺采用拉、搓、摽、掐、填、攒、焊、编、堆等传统技法完成;镶嵌工艺以挫、锼、捶、闷、打、崩、挤、镶等工序将金属片做成托和瓜子型凹槽,再镶以珍珠、宝石。

1.2 海派银饰花丝镶嵌

海派银饰花丝镶嵌技艺是在充分掌握传统银饰花丝镶嵌制作技艺的基础上,展开材料、造型和纹饰以及工艺三个方面与现代首饰设计的融合探索和创新研究,使花丝镶嵌传统技艺在银饰的设计与制作中,与现代的生活需求和审美意趣相吻合,在时代发展中得以传承和创新。由于传统花丝镶嵌的首饰工艺与现代人的审美存在一定差距,如何将花丝镶嵌工艺的技法与现代首饰设计的风格进行融合,尝试引入跨界元素,开拓更多元的设计思路、满足个性化的审美要求是花丝镶嵌技艺发展的难点,也是海派银饰花丝镶嵌技艺需要解决的问题。故海派银饰花丝镶嵌技艺着重于对传统手工艺的现代应用性研究,即在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审美要求下,关注花丝镶嵌工艺中多种材料的结合使用(图1),并研究如何在传统首饰或花丝饰品以贵重、繁复为美的传统风格的基础上融入纯粹、简洁、三维的现代设计风格,让历史悠久的手工艺在当下焕发新的光彩。

1.2.1 材料要求

传统的花丝使用金、银为基本原材料,故金、银也被称为花丝镶嵌的“刚需材料”。金、银厚料通过压片机内不同规格的窝槽压条多次,并经过不同尺寸的拉丝孔被制成“素丝”后,每两股素丝又被搓成一股麻花纹样的花丝,然后再被进一步加工成工艺纹样并进行创作。花丝镶嵌技艺对宝石的大量运用完善了宝石镶嵌工艺,是明代花丝镶嵌首饰对中国传统首饰的最重要贡献,它改变了中华民族传统首饰重纹饰轻宝石的传统。清代宝石资源逐渐枯竭,采用点翠和烧蓝来替代宝石的位置。

海派银饰花丝镶嵌以纯银S9999为主要設计和制作材料,并辅以多种现代材料的处理和运用(图2、图3、图4),如珍珠鱼皮、有机玻璃、紫铜丝、白胸羽毛(颜色接近翠鸟毛)、杭绣、苗绣、大漆、有色天然宝石、珍珠、珐琅、螺钿等,有效弥补了纯银颜色素雅的缺陷。在镶嵌方面,传统的花丝镶嵌是将磨好的宝石用包镶、抓镶、闷镶等技法镶嵌在贵金属上,海派花丝镶嵌除了传统的镶嵌技法外,还辅以现代科技工艺,如3D建模、微镶、槽镶、道镶等方式,作品更加精美、细腻,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和情趣。

1.2.2 造型特色

海派银饰花丝镶嵌工艺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进一步探索了花丝更为丰富的组合方式,即在经典工艺和技法的基础上,从工艺组合和衍化的角度,通过跨界实践多种工艺的结合,解决实际创作中的各种问题。如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通过花丝组合的平面特性与立体造型的结合和变化,实现产品造型的多样化、装饰性和表现力。

在产品造型的构成设计及纹饰方面,海派花丝镶嵌不仅从民俗学的角度梳理了黔东南的图腾造型特色,也研究了北派的设计特色,尤其是立体摆件、建筑、鸟类摆件等方面,深受启发。另外,在时尚造型方面,海派银饰花丝镶嵌提出在传统花丝镶嵌技艺中融入纯粹、简洁、时尚的现代首饰设计风格,在保留花丝镶嵌纹饰的传统寓意的同时,使用三维造型或几何元素,实现细金工艺的“跨界”融合,为传统技艺赋予现代活力(图5、图6)。

1.2.3 制作工艺

花丝镶嵌工艺主要分为四大类,即花丝工艺、錾刻工艺、打胎工艺和鑲嵌工艺。由一根根花丝成为一件完整的作品,是由两三股“素丝”搓成麻花状的纹理,再通过掐、填、攒、焊、堆、垒、织、编、点翠等工序进行再加工的制作过程,每种工艺细分起来又是千变万化。制作花丝镶嵌饰品,要经过制胎造型、花丝成型、烧焊、咬酸(酸洗)等程序后成为半成品,再烧蓝或镀金银等表面处理,还要再“镶嵌宝石”或“点翠”方能整体完成。

海派花丝镶嵌在技艺上保留了传统技法,但在造型上通过3D建模、喷蜡等工序完成基本造型,在此基础上再填丝,制作立体花丝作品。如果制作特别精细的部件,我们通过物体扫描和修改3D模型来调整预设的形态,再通过喷蜡、浇筑、抛光后,附加花丝元素完成花丝作品。

二、海派银饰花丝镶嵌技艺的研究价值与实践意义

首先,将现代首饰设计理念融入传统工艺,是当代首饰设计师的使命,是对传统文化最好、最直接的传承和保护。所以,海派银饰花丝镶嵌技艺在现代首饰中的创新既可以弘扬传统文化,又能与时俱进地将传统花丝工带进普通老百姓的视野,推动海派文化的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其次,海派花丝技艺寻求改良的方案以及小批量生产的方式,并提出材料应用的“跨界”融合,使花丝镶嵌这一古老的制作技艺能够在今天的艺术设计中重绽光彩,也使首饰设计更加多元化并具有更深的文化内涵。

再次,海派花丝保留了传统的花丝技艺,作品依然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但在一些作品的图案设计上,结合现代主题,制作技艺更加精湛,作品更加精美,贴近大众的审美情趣,成为深受大众喜爱的艺术品和装饰品。

最后,海派花丝从历史考察的角度重新审视花丝镶嵌这一具有悠久历史与中国特色的手工技艺,并在具体的制作工艺中身体力行地实践,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在保护人类的璀璨文明和造物智慧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三、结语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海派银饰花丝镶嵌的手工艺者和研究人员本着加强交流、扩大视野、提升技艺的原则,在探究传统手工艺与多种制作材料、现代设计理念以及不同制作工艺相结合的“跨界”实践的同时,以接受美学和民俗学为理论依据,从应用研究和现代审美的角度,总结海派花丝镶嵌技艺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发扬和传承海派花丝镶嵌技艺,实现花丝镶嵌制作技艺由平面化过度到立体化、由装饰性演变到功能性、民族风与现代时尚风结合、繁复性与简洁性并存、观赏性与实用性兼具的传承与创新,对提高海派花丝镶嵌技艺的制作水平并推广这一优秀的传统手工技艺,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古代金属装饰技法之金银错[DB/OL].国家文化艺术品网,2014.

〔2〕花丝镶嵌:锤音千万响·花丝分毫嵌[DB/OL].新华网,2019.

〔3〕赵雪.花丝镶嵌的前世今生[J].消费指南,2010(6).

〔4〕李岸南.论金属编织工艺在中西方文化下的差异性[J].现代装饰(理论),2016(1).

猜你喜欢
花丝银饰海派
高浮雕银饰
花丝镶嵌:细金工艺的巅峰
银饰变黑如何恢复
海派《七侠五义》重现舞台
道安银花丝“细水长流”天地宽
为“海派”正名
跨界合作引领时尚
《花丝墨玉薰》
如何使氧化的银饰翻新
漂亮的“银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