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的跃进

2020-01-14 12:44李倚慰
商周刊 2020年25期
关键词:市南区楼宇青岛

李倚慰

总部经济、数字经济、现代金融、现代科技服务、航运贸易等产业是市南区的重点方向。进击的市南,将以优质的营商环境立于“飞地经济”大时代的潮头。

比数量的放大更激动人心的是质量的提升。

如今,城市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谁能率先占领营商环境的“高地”,谁就能率先实现跃升。立足当下,眺望未来。营商环境与“竞争力”挂钩,已经形成国际共识。

转变的起点

在自我反思的道路上,市南区正走得慷慨激昂。企业家大会的召开,或许是一个契机。回顾世界上那些重要的经济改革和发展奇迹,无不是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跃度的结果,让企业家精神发扬。他们的声音,是最贴切和最有价值的。

多年来,市南区滋养了一大批成长型企业,见证了企业从0到1的发展历程。比如见证了海信集团从一个几个人的小厂发展到今天千亿级的集团型企业;比如2003年创建的金东数字创意作为一家本土科技类企业,在2018年成长为中国数字创意产业的头部企业,入选了山东省首批科技型企业科创板上市培育库。

“现在市南区给我们的整体感受和以前有很大不同。沟通机制非常高效,包括我们项目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难,市南区政府的反馈速度都非常快。原本58科创·新经济产业园项目预期需要半年时间,现在提前了三个月完工,让我们对青岛有了更多期待。”58科创集团山东区总经理张具亮告诉记者,“以前与政府沟通都是在机关大楼会议室,最近几次见面却选在市南区海边的‘网红咖啡馆,沟通方式也很有‘深圳特色,而且整体效率要比以前高很多。像我们这种企业,年轻人比较多,大家基本常年在各种大中型城市来回流转,青岛现在也成了一个大家都愿意来的城市。”

“9月份开始对接接洽,签约落地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务实高效的政务服务效率,让张具亮和同事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营商环境的优化如同一场润物细无声的蜕变,也像是一场“革命”。革命不指向他人,面向的是自我,它需要城市对自己的肌理进行深入剖析。

“市南区科技局修订出台了新的科技政策,鼓励驻区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市南区创新创业,健康发展。同时,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对独角兽、瞪羚企业,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行业头部企业、哪吒企业给予扶持奖励。我们支持企业用平台思维做乘法,助力青岛市建设工业互联网之都。支持企业上平台,用平台,特别是建平台,对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行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互联网平台,以及各类创新平台、孵化平台的给予支持。”青岛市市南区科技局局长刘海波说:“科技局将发挥青岛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的作用,提供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科技金融、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服务;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对‘政产学研才,金服用奖赛十个方面全方位立体化扶持。通过政策支持和市场导向,形成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把市南区打造成青岛市创新创业的策源地。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家,创业者到市南区这片热土创新创业。”

如此承诺并非一纸空谈。“近年来,市南区在打造—流营商环境方面可谓下足了功夫。”据青岛市市南区行政审批局局长陈鹏介绍,2018年,市南区在全市率先组建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实现了“审批事项、审批职能、审批人员”三集中,进而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2019年,在全市率先设立“无差别综合受理”窗口,将办事窗口由52个缩减到36个,实现“一窗办理”;2020年,在山东省内率先实现政务服务进商超、进楼宇,在社区、银行、商超、楼宇等地布设17台政务服务自助终端,在太平角社区设立省内第—个社区24小时不打烊自助服务区。

“企业开办效率对企业项目落地感受、营商环境都有不可小视的作用。”陈鹏表示,“企业开办最初需要注册登记,然后进行税务登记、银行开户、印章刻制等四个环节、20個工作日,通过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市南区的企业开办时间一再缩短,现在普通企业开办只需一个环节、一个工作日就可完成。”自2020年6月30日起,市南区免费为企业刻制开办的首套印章。目前共免费刻制1800余套,为企业节约资金27万元。

目前,市南区11个街道50个社区均已实现了“一窗通办,全科服务”。347项审批服务事项,全面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工作模式,实现审批服务“一窗通办”。并推行“一事全办”事项并联审批和掌上“智能办”审批,46项审批事项实现“一事全办”。市南区行政审批服务局还推出了“1+N”主题服务套餐,提供审批热点难点问题解答、审批服务政策解析、审批服务信息解读等查询、宣传、咨询服务。

“如今,市南区的招引方式已从简单对接企业的1.0时代逐渐发展到为企业安排专员服务的6.0时代。”市南区招商投资发展中心招商服务科科长周志强说:“6.0时代是指从招引到项目落地再到企业发展壮大,都有政府安排‘专人专员为企业服务,便捷企业对接与政府有关的事务,陪企业共同成长。”

“店小二”的贴身服务让越来越多的企业感受到了不同和变化。近些年,市南区商务局做企业的“代言人”,为企业代言链接相关资源,会聚潜在客户开拓市场。周志强表示,“招商就是做蛋糕,市南区商务局的招商理念是帮企业开拓一个新的市场,创造有利环境让企业把蛋糕越做越大。招引企业落地不是目的,把企业招进来做大做强,让企业在当地产生税收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现在再谈起招商工作,已经不再是没人、没地、没钱。总结了近些年的招商经验和心得,周志强说:“做一名合格的招商人,就应该嘴巴有甜度、腿脚有频度、心肠有热度、思考有角度、沟通有黏度、成事有力度。”这种转变,为市南区营商环境的优化和企业人才的“双招双引”埋下了伏笔。据周志强介绍,“今年7月,中国婚纱摄影的头部企业金夫人在市南区注册成立了青岛分公司。下一步,金夫人还将在市南设立华北区旗舰店,以市南为支点将业务辐射至华北区。”

“可以看出,市南区在新政策方面正在向深圳等南方城市学习,现在一些政策已经和杭州所差无几。”青岛世纪瑞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毓崑表示,“在营商环境方面,以前政府的效率是比较慢的,这些年有所改进,但是与南方的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市南区推出的政策和做法正在向深圳等先进城市靠拢,相信未来也会加快步伐缩小彼此间的差距。”

作为市南区“一企一策”招引的企业,青岛世纪瑞丰集团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是青岛世纪瑞丰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据刘毓崑介绍,今年4月,中国企业500强德龙钢铁与外贸龙头企业青岛世纪瑞丰集团合作,在市南区投资设立合资企业,拓展国际国内贸易及相关物流供应链业务。“目前,公司销售收入约为7-8亿元,利润差不多也有三四百万元。未来我们将在市南区的引领和扶持下,进一步加快发展速度,争取更大的突破。”

起跳的速度

进击的市南,用政策掀起经济复苏的“红盖头”。

在新发布的《青岛市市南区促进“双招双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20条》中,经济发展贡献奖励9条,包含招商引资发展贡献、企业管理团队、重点企业、成长型企业、围拢税源项目、购置租赁办公用房、外经贸增量提质、新引进项目引荐方奖励及纳统企业经济贡献奖励。其中,对新引进年度全口径经济贡献达到300万元且保持增长的企业,按照其区级主要经济贡献的前三年的100%、后两年的55%给予奖励;同时,加大了对存量企业经营管理团队的奖励,奖励资金可作为人才补贴拨付至企业高管个人账户,提升企业家的获得感和归属感。

人才奖励4条,包含对高层次人才、支撑型人才、人才创业的奖励和人才服务保障政策。其中,将符合“招商引资发展贡献奖励”标准的和区级经济贡献百强的企业高管纳入高层次人才服务范围,根据人才层次办理人才服务绿卡。

产业发展奖励7条,包含总部、时尚、金融、科技、海洋、楼宇经济等。在促进总部经济发展方面:对新引进总部企业给予最高4000万元奖励;在支持时尚产业发展方面:设立1亿元专项资金,鼓励时尚商业、高端餐饮、创意设计、影视传媒、文化旅游、体育赛事、会展等行业发展。在支持金融业发展方面:设立总规模1亿元的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和总规模1亿元的应急转贷基金,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支持辖区重点产业项目。加大上市扶持力度,企业完成上市后,以企业上市前两年区级主要经济贡献的100%、后三年的50%给予奖励。在支持科技创新发展方面:对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隐形冠军”、高新技术企业、行业头部企业、哪吒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互联网平台和“工业赋能”等项目,给予奖励;设立科技创新创业专项资金,从“政、产、学、研、才、金、服、用、奖、赛”等方面进行扶持。在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方面:对建设“航运+贸易+金融”复合型服务平台、国际水产品交易平台的企业给予奖励,鼓励海洋企业平台化发展。在鼓励亿元楼特色楼做大做强方面,对新增年度全口径经济贡献1亿元(含)以上的商务楼宇,给予投资商或运营商奖励;在鼓励楼宇经济发展方面,对新增年度全口径经济贡献1亿元(含)以上的商务楼宇,给予投资商或运营商奖励;对首次超过10亿元、30亿元、50亿元的,分别给予一次性突出贡献奖励。鼓励投资商或运营商通过租税联动等方式奖补楼宇内企业。对特色商务楼宇集聚发展、提高楼宇自持比例等方面给予奖励。在鼓励商务楼宇提质升级方面:对老旧商务楼宇在电梯、智能化、5G应用等方面更新改造硬件设施、新建及改扩建商务生活配套设施,按照实际投资额分别给予奖励;对整体收购闲置楼宇的,推进午餐工程的分别给予奖励,鼓励商务楼宇提质升级,提高企业入驻体验,做大做强楼宇经济。

《青岛市市南区惠企服务12条》在《青岛市市南区促进“双招双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20条》的基础上,聚焦企业精准化服务以及产业激励政策刚性兑现机制,为企业和企业家发展助力赋能,打造“三化三型”政务服务环境。包括完善企业家参政议政制度和顾问制度,优先推荐“两代表一委员”,评选劳模、道德模范、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为百强企业家发放“亲商卡”,提供医疗保健、子女教育9方面的优惠便利服务。建立市南区企业服务中心,设立“一窗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建立产业激励政策刚性兑现机制,实施“不见面”如期兑付。实行顶格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区级经济贡献百强企业全部由副区级以上领导联系服务。实行重大项目“专业化指导帮办”服务机制。每年对突出贡献企业和企业家表彰奖励。在数字政府等5大领域为企业开放场景,引导、支持区内企业参与机关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市区两级联动服务企业,推出“N次帮”“码上办”服务,提供“五免”政务服务。依托青岛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和青岛国际技术交易市场,为企业上市、科技成果转化等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社会公众安全险全覆盖。严格落实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和一般违法行为减轻行政处罚事项清单,对守信企业“非请勿扰”,为驻区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良好的法治环境。

未来,总部经济、数字经济、现代金融、现代科技服务、航运贸易等产业是市南区的重点方向。打造总部经济首选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持续增加优质楼宇载体供给,加快建设启用绿城深蓝中心、鲁商中心、华润中心等一批高端楼宇,即将投用的海天中心作为青岛的新地标,将为跨国公司、世界500强、国内500强总部基地提供一流载体。同时,实施楼宇经济突破行动,以更大力度支持企业优化提升老旧楼宇,千方百计解决停车难、就餐难等突出问题,打造总部、金融、中介、数字等特色产业楼宇,让老楼宇换发新生机。推进40多万平米的软件园和动漫产业园两个“都市园区”腾笼换鸟、动能转换,打造名副其实的“软件园区”。

赵燕表示,市南区将打造“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环境的“4+1”发展生态。围绕主导产业布局,坚持缺什么、引什么,加快聚集行业引领性强、成长性好的新锐企业和人才,做优做强产业链条,推动产业资源集聚,实现上下游企业集群发展,培育一批百亿级产业集群。通过强链、补链、延链,发挥产业集聚优势,为链上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现代服务、密集的智力资源、低廉的融资成本、畅达的通信物流,让市南的企业享受一流的发展环境。

用“服务指数”“辛苦指数”换取企业的“发展指数”“幸福指数”,发挥金融业优势,研究制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具体措施,健全产业引导、创投风投、知识产权质押、科技保险等投融资机制,大力引进PE、VC等专业投资机构,撬动更多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全力支持企业发展壮大。

隐形的翅膀

一直以来,市南的发展需破除土地资源瓶颈。进击的市南,用“飞地”为空间的拓展插上隐形的翅膀。

谋全局者方可谋一域。过去几十年的历程表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长期存在。深圳、苏州等地纷纷尝试跨区域合作,全国范围内刮起了一股“飞地经济”热潮。共享人才、共享产业、共享技术。在“共享经济”的大军中,“飞地”正式入编。

作为市南区重点推介的项目之一,华夏基石(中国)企业总部基地今年底之前将完成80%的招商及企业入驻,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来青岛投资发展,助力青岛成為“北方的深圳”。作为一台动力强劲的“超级马力”,华夏基石在市南区设立北方总部,在莱西打造青岛基石科技产业协同创新区,这也是市南区人民政府与莱西市人民政府、深圳华夏基石产业服务集团三方共同合作的样板。

由原中国银行山东省分行旧址改造而成的37号公园,是华夏基石在青岛市南区打造的北方总部基地。它将延续市南区的百年“金融基因”,为市南区总部经济建设和青岛城市品牌发展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目前中国最专业、规模最大的专业咨询机构之一,青岛市政府的智库专家,华夏基石在协助青岛市探索产业发展机遇、完善区域产业规划的同时,将帮助青岛市实现转型、迭代升级。”华夏基石产业运营总经理秦溪表示,围绕“大健康、时尚+新零售”两大产业核心,公司将打造“产业链孵化/加速器”+“上市公司北方总部基地”,整合关联的头部企业以及上市公司集聚市南,打造上市公司在市南区的北方总部基地。通过头部企业落地,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华夏基石已引进2家头部企业、5家上市公司和2家深圳行业协会在青岛设立区域总部和分支机构。商业则以满足园区企业配套服务为主旨,同时打造差异化、多元化的青岛新网红商圈及夜间经济聚集地。

“跨行政区城市合作是时代发展的大趋势,在由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建立起利益共享和互利共赢机制,就可找到实现优势互补和区域合作的新途径。”经济学博士、东北财经大学教授冯云廷认为。市南和莱西产业结构差距较大,双方的合作可以破解市南区的土地发展之困,促进区域间资源要素的交流,打造跨区市协同发展的新样板。

立于“飞地经济”大时代的潮头,市南区正奏响百年青岛的全新乐章。

猜你喜欢
市南区楼宇青岛
·读迷作品·
·读迷作品·
商务楼宇治理中党建融入的逻辑与路径——基于广州S楼宇的观察与思考
上合,从青岛再启航
智美兼具的精品——评测君和睿通Homates H10楼宇对讲室内门口机
青岛明月申牌?
姥姥的路
杯中的猫
高层楼宇灭火装备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Electroacoustic Music Is a "Subversion" to the Form of Traditional Music
——An Idea From "Etudes Metro"—the Work of Pierre Schae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