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华的适性课堂体系(三)

2020-01-14 12:44曾文明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23期
关键词:适性公鸡学案

曾文明

摘要:东莞市粤华学校以适性课堂为教育改革主阵地,推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工程。文章探讨了适性课堂有机的九大完备体系。

东莞市粤华学校以适性课堂为教育改革主阵地,推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工程。粤华的适性课堂是指建粤华学校推进基于“任务驱动、情境体验、真实探究”的小组合作适性课堂“6+2”基本教学模式,从而转變学习方式,实现由以教为主的课堂转型为以学为主的课堂,以教师的深度教学引导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培养学生高阶思维,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适性课堂可分为九大支撑系统,他们分别是:小组系统、流程系统、呈现系统、导学案系统、反思系统、激励评价系统、课堂督评系统、文化系统、培训系统。

东莞市粤华学校适性课堂九大系统(三)

七、课堂督评系统

建立导学案的督评指标体系、适性课堂科学的督评指标体系、班级及小组适性文化督评体系;

导学案是否“一案四单”完整呈现?是否实现了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情境生活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活动化?是否有助于实现课堂教学“任务驱动、情境体验、真实探究”?这需要科学的导学案督评系统。

每一堂课是否落实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每一堂课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学习问题的解决程度、有没有形成生成性问题?教师的教学艺术如何?有没有关注全体?教学有没有注重分层?导学案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对导学案课前是否有抽查,是否有评价?这都需要科学的课堂督评系统。

通过对课堂的督评,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是教师的问题,就需“一谈二警三停”,在督评会上直接指出,以促进教师反思进步;是学生的问题,就要思考,教师上课过程中有无贯彻培训意识,有无依据学情教学?学校是否需要启动对学生的再次培训?

八、文化系统

改课,要想润物无声,一定不能不借助文化的强大力量。可以肯定地说,适性课堂文化形成之时,就是课改成功之日。

没有文化的课堂,只是一个“驯兽场”;没有文化的小组,就是没有灵魂的机器。如果说小组建设成功的标志是进入文化态,那么改课成功的标志就是形成新的课堂文化、教学文化、教育文化。

文化文化,关键在化而非文。化为感化、感染,文化建设有无感化学生、启迪学生的心灵,形成强大的文化凝聚力?

课改学校文化系统的建设,要做到不留死角:小组文化、班级文化、墙面文化、寝室文化、食堂文化甚至厕所文化,做到“每一处都育人、每一面墙都说话”。

九、培训系统

毛泽东曾向刘少奇和周恩来提了一个问题:“你们怎样才能使猫吃辣椒?”

刘少奇首先说:“那还不容易,你让人抓住猫,把辣椒塞进猫嘴里,然后用筷子捅下去。”

对于这种解决方法,毛摆了摆手说:

“每件事应当自觉自愿的。”

周恩来回答说:

“我首先让猫饿三天,然后,把辣椒裹在一片肉里,如果猫非常饿的话,它会囫囵吞枣般地全吞下去。”

毛主席不赞成这种手法。

那么,毛主席的策略是什么呢?

毛主席笑着说:

“这很容易,你可以把辣椒擦在猫屁股上,当它感到火辣辣的时候,它就会自己去舔掉辣椒,并为能这样做而感到兴奋不已。”

无独有偶。一次,陶行知应邀到某大学演讲,刚走进教室,就把一只大公鸡往讲台上一放,抓起一把米让它啄食。可是,公鸡惊惶不肯啄食。陶先生见它不吃,就强按鸡头 “请”它,公鸡拼命往后退,仍然不肯吃。陶先生干脆掰开公鸡的嘴使劲往嘴里塞米,公鸡拼命挣扎,死也不肯吃。之后,陶先生松开手,后退数步。公鸡稍稍平静,徘徊一阵后,慢慢靠近米粒,继而悠悠地啄起米来。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外在的强迫力量不如主动的主动力量。如何让老师主动去从事课改这一伟大事业而非是强人所难?如何让学生在适性课堂行为做到规范?要依靠系统的科学的针对性强的系列培训。

把老师关于适性课堂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路径、要求、实操技术等培训做好,把对老师的思想工作做通。

通过学生培训把学生的工作做通、要求讲明。

当老师看到适性课堂学生学习面貌的改变、积极地抢答质疑、主动高高举起的如林小手、成绩更好表现更佳……

学生看到能够得到老师、同伴的及时肯定性激励,学业成绩更好、自己综合素质提高更优……

适性课堂改革在师生的合力下,将会更成功成效更好。

猜你喜欢
适性公鸡学案
学校教育空间设计的三个关注维度——以翔安区第一实验小学“适性教育”为例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适性教育 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适性教育 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适性的物理课堂需要“三原色”
自私的公鸡
说话的公鸡
“比例尺(一)”导学案
聪明的公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