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国学教育实践研究

2020-01-14 12:44徐雅君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23期
关键词:国学道德小学生

徐雅君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使用普及化之后,越来越多的小学选择将背诵类的作业转移到线上来完成。因大部分家长不能及时有效地监管,这为小学生在课余时间使用手机的娱乐功能玩游戏,看短视频,浏览朋友圈提供了可能空间。这使得小学生的阅读出现了网络化、图片化、碎片化和浅层化的变化趋势。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同时也为了提升小学生的国学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当前我国各地小学纷纷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国学经典读本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和较高的道德文化价值。国学教育越来越受到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视。2014年教育部发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纲要》指出: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務,推进大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体化建设。小学教育是人生的奠基阶段,在小学开展国学教育,这既有利于阔展小学生的国学历史视野,也有利于拓展小学道德教育的途径,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文字理解力和情感理解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国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开展国学教育的学校依然不足

有调查显示目前城市小学开展国学教育已成普遍现象,而乡村小学开展国学教育的情况不容乐观,有近一半的学校从没有进行过国学教育,只有7.7%的学校有系统的国学教育规划,有25.7%的学校是蜻蜓点水般的偶尔为之。可见,我国城市和乡村小学的国学教育开展的普及率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种城乡之间国学教育普及率的不平衡,与中国东西部地区,城乡之间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有密切的关系。西部地区和乡村地区的教育理念发展往往比较缓慢,因此国学教育实践也显得落后。他们往往将仅有的教育资源集中在主科教学上面,对素质教育的关注相对较少,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也显不足,所以道德教育的责任就逐渐转嫁给了家庭,而大部分家庭对道德教育往往是不自觉的。这就出现了当失德现象发生时,学校和家庭之间相互推卸责任。

2.开展国学教育的形式单一

在已经开展国学教育的学校中,存在形式单一的情况。一半以上的学校只采用诵读国学经典的方式进行国学教育。使得国学教育和素质教育流于形式和表面。无法达到润物无声的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往往更关注学生学会了多少国学知识,会背多少古诗,而在情感教育、道德情感培育方面并没有进行评价,只将评价的内容定位为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3.对国学教育的道德情感培育方面的意义理解有限

在我国的教育理念中,往往更重视智商的培养,智力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成为小学学校和家长的共识,但是在情感教育方面几乎是空白的。所以出现了对他人,特别是家长和教师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付出漠视和冷漠。对校园的环境不能自觉的爱护。小学生对自然界和人的情感存在缺欠,这与我们的教育理念有极大的关系。而国学教育则为情感教育和道德情感培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古诗《游子吟》中我们就能深切地体会到母亲在缝补儿子的衣服时,所灌注的深切地母爱。小学教师应更深入地理解国学教育的道德情感培育的意义。

二、加强小学国学教育的对策

1.开展地方性国学教育的评优活动

地方性的小学教学管理部门可以定期的举行优秀国学教育的推介活动,组织其他学校的教师向那些国学教育工作较好的学校学习。也可以邀请本地高校的国学科研工作者到地方的小学进行前沿的国学教学理念普及的工作。并在本地开展国学教育的评优活动,以此推动国学教育的普及。

2.国学教育形式多样化,形成国学学习氛围

基于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基于素质教育的目的,国学教育的不应仅仅停留于国学经典的诵读,也不应仅仅停留于语文课堂。可以通过中国软笔书法的学习,可以通过对中国传统乐器的介绍,结合配传统音乐的古诗词的欣赏,体会中华文化蕴含的美学意蕴。可以通过中国剪纸的学习体会中华文化蕴含的对美好的生活的追求及如何表达喜悦的情感。可以在教室外的走廊上张贴国学故事,在校园一角放置具有国学意义的石像等,使小学生在校园生活的同时感受着国学的熏陶;小学校可以每年举行一次以国学为核心的活动,比如祭祀孔子的活动,汉服展示活动,国学课本剧表演活动,国学作品展示活动等等。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使小学生感受到国学的熏陶,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提升国学教育的道德情感培育

我国的国学经典多是抒发情感,较少的辨明事理。贾岛有诗:“ 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读诗能使人流泪,并不是读者伤心,而是读者的内在情感被促发,读者实现了和作者的共情。能实现共情者才称得上是作者的知音。因此,国学教育的最主要、最本质的功能是道德情感的培养。就连《论语》这样富含哲学思想的国学经典也是讲道德情感的,孔子将仁理解为“仁者孝悌者也”,孝悌是爱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克己复礼为仁”,讲的是克制私人的情感,归复社会的情感。私人的奢望、愤怒、悲哀都是应该克制的情感。情感既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为的,既可以是私人的也可以是社会的。而对不同的情感的体验,正是我们需要逐渐培育的。它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但同时也要把握合适的时机。小学阶段正是培育道德情感的最佳阶段。教育者要把握小学生情感发育的特征,适时地进行道德情感教育。

国学教育的道德情感培养不能仅仅在课堂上进行,通过简单说教的方式,往往会适得其反,所以道德情感培养必须在情感实践中潜移默化地进行。比如《悯农》诗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珍惜粮食的情感,就可以通过让小学生帮助家长做饭,或者通过种植课,或者通过到农田参观来体验作者怜惜农民的情感,通过学生的情感实践来达到与作者的共情。实现通过国学教育达到道德情感培养的目的。

国学教育不应该是线性的、文字的、只停留于书面的教育,而应是多层面的、实践的、融入于生活的教育。我们应该在重视国学教育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国学教学方式,提升小学生国学素养,培养道德情感。为小学生未来的情感发展打下基础,为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打下基础,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国学道德小学生
“垂”改成“掉”,好不好?
跟踪导练(五)(2)
道德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我是小学生
道德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