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体作用应该是由教师引导出来的

2020-01-14 12:44高秋华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23期
关键词:主体作用引导课堂

高秋华

摘要:学生的数学课堂主体作用培养敏感期在小学生阶段,加上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应提前至小学阶段。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体作用怎样由教师引导出来呢?首先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其次教师的引导要围绕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历转,第三教师的教学引导应重在激趣,第四教师的引导要注重实效性。只有这样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才能发挥出来。

关键词:课堂;主体作用;引导

有不少教师认为在小学阶段谈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时尚早,其实不然。小学数学课程理念中提到:“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學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教师的引导内容与方式应该围绕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历转,教师的引导应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的引导应该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以此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有些数学问题对于教师而言是“小儿科”,但是对于知识储备与阅历都有限的小学生来说,可能是新的发现。因此,小学阶段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知识范围内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寻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让学生经历数学再发现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勇于创新,主动获取的精神,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与能力。例如:在开展《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教学活动时,可以将这个知识点与学生爱动物的天性联系起来进行引导。比如,用投票的方式调查猫和兔哪个最受欢迎,哪个第二受欢迎,最受欢迎的票数比第二受欢迎的票数多几票?第二受欢迎的票数比最受欢迎的票数少几票?这样引导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相关信息提出“一个数不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并且有利于激发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积极性;既能体现《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多元化的本质,又能真正实现数学学科教学自身的特点。

二、引导要围绕学生转

引导围绕学生转就是在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以学生的探究为核心,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最近发展区为目的,以培育学生的数学情感为契机,让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运用数学知识,在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爱上数学知识的学习。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授完加法、减法及乘法的运算规律之后,引导学生总结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引出除法的运算定律或规律的学习问题作铺垫。在引导设计时,可以提出:既然加法、减法、乘法都有其运算定律或规律,那么除法是否有其运算的定律或规律呢?引导的切入点的选择既要与生活经历有关,又要与数学知识相关的问题。例如:商店卖出5箱保温瓶,每一箱12个,共收入840元。每一个保温瓶的售价是多少元?要求用两种方法解答。当学生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思考“除法的运算规律”是怎样的?教师的引导可以分四步走:第一步总结学生已学过的运算方法、定律或规律,第二步启发学生推想除法的运算方法、定律或规律(大胆推想,出现错误也要从思维方面给予肯定),第三步举出实例加以验证,第四步出应用题互测。这样一步一步的诱导引导,学生自然会进入自主学习的角色,发现并掌握“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这条运算规律也就成为了必然。科学合理地围绕学生已有知识与生活经历转,设计恰当的问题,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基本上被教师引导了出来。

三、教学引导重在激趣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应该体现出一定的趣味性,因为小学生对单纯的数学知识学习不是太感兴趣,所以小学数学学习活动的引导,需要把故事、游戏穿插在教学环节之中,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例如:在教授“时”、“分”、“秒”这个知识点前,教师可以在闹钟的分针上贴一张小的乌龟图片,在秒针上贴一张小的白兔图片,进行“龟”“兔”与时间赛跑。让“龟”“兔”在闹钟里与时间赛跑。当“兔”在秒针上马不停蹄地跑完一整圈时(60秒),按下暂停键,显示“龟”只爬了一小格(1分钟)。这时教师提问:在时间面前“龟”“兔”那一个跑得快?学生必然会根据“龟兔赛跑”的故事回答:“兔跑得快”。此时教师说:“其实在时间面前分针上的‘龟与秒针上的‘兔跑的一样快。”以颠覆学生的固有认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导学生建立新的认知,以激发学生学习“时”、“分”、“秒”这个知识点的兴趣。接着教师进行解答:“同学们心里在想:兔跑了一整圈,龟只爬了一格,明明是兔跑得快,为什么是龟兔跑得一样快呢?其实兔在秒针上跑60格与龟在分针上爬了1格,在时间面前的结果都是一分钟。也就是说1分钟=60秒钟。”在弄清楚分与秒的关系后,就是可以用拨动分针跑一圈的办法,让学生观察到分针跑一圈(60分钟),而时针只跑了6格从10到11(1小时),引导学生思考:分针跑60格(60分钟)是1小时,一小时时针只跑了6格,一格是多少分钟(10分钟)?然后总结: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1小时=3600秒。这种重在激趣的教学活动引导,不仅体现了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快乐地学习数学,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达到引导学生发挥主体能动作用的目的。

四、引导要注重实效性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活动引导设计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进行。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案设计时一般重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下功夫,这并没有错。但是如果将注重教学活动引导设计的实效性纳入下功夫的范围,不仅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且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讲授《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先创设一个引导情景:熊大与熊二平分一块饼干,熊大与熊二各得到多少块饼干?学生必然会回答:“一人得到半块饼干。”这样自然地引入到新课。半块用分数怎么表示呢?1÷2=1/2。然后让每一名学生动手将一张纸平均分成3等分、4等分、5等分,并分别用分数表示出来,即1/3、1/4、1/5.在知识延伸环节还可以设计这样的引导问题情境,将学生已有知识与新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被除数是否相当于分子?除号是否相当于分号?除数是否相当于分母?这种引导设计不仅让学生初步感知到了分数的产生,而且让知识梳理出体系水到渠成;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直观形象地完成了预设目标;不仅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而且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结束语: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引导设计,要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要从学生已有的经历出发,要从教学实际出发,用课堂教学活动引导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引导设计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引导情境中探索知识,在教师设置的引导体验中获取知识。达到引导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石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散文百家·下旬刊》2016 年第 04 期

[2]走向高效能的教学[M].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小学数学教师[M].上海教育出版社

[4]小学教学设计[M].山西教育报刊社

猜你喜欢
主体作用引导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谈谈生物教学中的参与式教学法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