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反思

2020-01-14 12:44李亚平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23期
关键词:学案语文课堂新课改

李亚平

自推行新课改以来,我镇中心学校多次召开新课改理论学习会议,多次举办新课改课堂实践展示活动,多次组织教师外出品课学习取经,更是多次邀请各兄弟镇中心校及市教育局教研室领导前来,举行新课改教学教研活动,语文课堂教学面貌为之焕然一新。

但是,也许是急于品尝新课改甜美的果实,在日常视察、调研工作中,我发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目前语文课堂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中的一些误区,需反思

一、课堂模式固化

在推行新课改之初,我们鼓励教师们多去听相对成型的课改课,多去学习先行教师的具体教学模式,并且为此专门举行了多次教学教研活动,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但凡事凡物并非都具有普适性,一种模式一种方法加诸全范围全过程,这本身就是与新课改追求的自主创新性相悖的。目前的语文课堂,存在着不敢走出舒适区从而导致模式固化的现象。

以新课改最典型的“小组化”教学场景为例。“小组化”的初衷是使学生良莠搭配,互相促进。这当中既有“事事有人干、人人有事干”精细化管理方面的考虑,也有“以前带后、以点带面”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现实追求。但纵观目前的语文课堂,囿于小组化之形而囫囵为之的现象并非偶见。不去考究小组成员的搭配与分工,不去思索教学步骤与小组协同的契合,单纯从外观上树立课改的形象,这必定是劳而无功的。

往里看,以语文教学过程与“小组化”学习模式的结合为例。如上所述,语文本身就是自主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体现出教无常形、学无常态的独特性。但是有些教师困于“小组化”中,一套“自学+互学+展示+总结”的标准流程走天下,既忽视了重点难点考试要点等的细化落实,也忽略了学生个人与班级集体在学习任务中的协作统一。片面追求一种固定的模式而丢弃语文课堂的灵活多彩,得不偿失。

二、片面追求课改要素的齐全

推广新课改之初,我们面向广大一线教师推广了一个标准的课改课堂教学流程。从提前分发导学案开始,到学生完成导学案,到小组检查展示导学案,到出示本课学习任务,再到自学互学,展示总结。在这一套标准动作中,新课改的教学要素十分齐备,在课改的起步阶段,切实地帮助广大师生快速地融合到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中去,其导向性意义广泛而突出。

但是,我们是否课课皆须如此、节节只能这样呢?窃以为非也。语文是善变的,也是多元的,单从语文的分类上就可见一斑。我们的课文有需要精读的,也有学生自学的;有记叙性的,也有抒情性的、说明型的;乃至小说、剧本、古诗词、文言文等等。此外,阅读课与作文课不一样,新学课与复习课也不一样。文本不同,内核不同,则教授之法亦当有所不同。倘若可以一种教法学法走天下,我们又何苦兴起新课改?新课改,改的就是固有的教学思维,改的就是固定的教学模式,如果只是以一种固态代替另一种固态,不根据教学的实际去思考具体的教学方式,这就不是新课改追求的自主与创新。

三、过度追求学生自主而忽略教师的导引作用

新课改提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让学生归位于学习的主体地位。这是合理的,也是新课程标准的内在要求。但是新课改模式下,身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在学生有疑问之时引导他们进行思辨,在学生遇到困难之时引导他们进行破解,在学生学有遗漏之时引导他们进行查补。行“引导”之责,始终是我们教师的本分。

但是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却常见教师缺位的现象。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无论是写作课还是试题复习课,或进行人格及思想品德教育的功利性文章,都按固有流程进行学习。于是只见学生翻着书本闭着眼泛泛而谈,不见老师吹云见日,画龙点睛;只有学生拿着导学案或者测试卷懵懂探讨,未见老师点拨引导,指明路径。我们应当明白,新课改倡导学生多讲,老师少说,但不是叫老师不说。为“传道授业解惑”而说,尤其是为小学阶段的孩子解说解说,与新课改的“学生自主”宗旨并不冲突。

四、课堂教学习题化

新课改带来的新事物不只是“小组化”,还有“导学案”。初见导学案,我们确实是耳目一新,恍然大悟:原来课还可以这样上!导学案可以把课文的重点难点考点等汇于一体,让学生在自学阶段就进行思考,在小组学习阶段进行探究,便于操作,易于掌握,其优势的确是传统讲学难以企及的。

但是,物极则必反。虽然导学案是新课改课堂模式的重要标志,是用于学生自主与小组学习过程中的一个要素,但它是配合全新的教学思想而存在的,它是手段,不是目的。如今可见一些语文课堂,以完成导学案为目的,忽視了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去进行思考、进行探索、进行总结的课改初衷。例如作文课上的导学案,纸面上打印着写作的要求,直接让学生进行写作,这已经不是作文教学了,这是在完成作业。本末倒置,把课堂教学演变成完成习题,这岂是我们进行课改的初心?

毋庸置疑,新课改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思想,也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模式,从“形”与“神”两个方面,重塑着我们对教学的认识。但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结合实际,实事求是,不能单纯地追求形似,不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新课改是追求自主创新的,语文课堂自身也是主观性洋溢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持续学习,逐步推进,边实践边改正,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定会焕然一新!

猜你喜欢
学案语文课堂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