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020-01-14 13:37张晓旋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24期
关键词:桑娜凡卡枯枝

张晓旋

进行创新教育,培养跨世纪的创新人才是时代的需要,是摆在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语文科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含有大量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教学实践中,我有如下的体会。

一、尊重主体,激励创新

创新思维只有在自由自在的思维空间才能孕育、诞生。没有宽松的环境,学生就没有自主性,没有自主性就不可能有创新行为。因而情境教学要特别强调宽松学习情境的营造,让教学情境中的师生情绪因素产生互动,从而形成有利于创新的良好氛围,使学生的思维无拘无東,纵横千里,任意驰骋。如教《第一场雪》一文第三段时,教师问:作者从什么地方突出雪大的特点?有的同学说:从“鹅毛般的雪花”、“一会儿就白了”“雪花簌地往下落”、“枯枝被积雪压断了”等词语可以看出雪下得很大。教师再问:有什么异议吗?这时有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他们提出枯枝被积雪压断了不能说与雪下得大有必然的关系,因为枯枝本身就不太结实,就是不下雪,枯枝到了定程度也有断的可能,怎么能从枯枝的断看出雪下得大呢?认为可说明雪下得大的同学发表意见:枯技的断存在着不是被积雪压断的可能,但文中有个“积”字,说明枯枝上的雪很多。而前边课文已交代了“刮了一下午的狂风”,一下午的狂风没有把枯枝刮断,可见枯枝的断的确与积雪有关,是枯枝承受不了积雪的压力而断的,而不是本身枯到一定程度而断,因此,“枯枝被积雪压断了”可以看出雪下得很大。这样,教师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争论,畅所欲言,活跃课堂气氛,培养了人他们的创新思维。

二、创设情境,激发创新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倾向和动力。人类的任何行为,活动的产生和维护离不开动机。创新活动同样需要创新的动机来激发和维持,教学时注重创设情境为学生创新动机的激发提供契机。如教学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教师可以这样启发:诗中送别的场面是如此感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离别场面,如同学转学,亲人远行。在依依惜别之时,大家一定有许多心里话想说,让我们都来学习作者,把心里的话写成一首诗,赠给自已最难舍的人。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的灵感得到激发,兴趣盎然,跃跃欲试,纷纷模仿古诗写出自己的诗篇。我们不强求学生的诗作是否工整、漂亮,但是这样的学习过程,就是学生的一个自我超越,自我创新的过程。只要有这样的土壤,孩子们创新之花必定灿烂绽开。

三、质疑求异,鼓励创新

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然具备敢于质疑的思想品质。求异是创新能力的表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质疑时间,让他们大胆提问,说出不同见解。如教《草船借箭》一课,我板书课题后,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学生提出了谁向谁借箭?为什么要借箭?是怎样借箭的?借到了没有?等等。这些问题学生一读课文就可以解决。可其中名学生质疑:课题不该用“草船借箭”,应该用“草船箭”。因为课文明明写的是诸葛亮用计把箭“骗”来的,怎么会是“借”呢?我抓住机会让其他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讨论的结果明确了两个方面:一是用“借”能够点出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二是既然用“借”就得“还”,这暗示着这些箭在随后的赤壁大战时要“还”给曹操——射向曹军。

学生能提出质疑,就表明了他们已经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状态了。在课堂上学习质疑、驳问,他们的思想就能沿着不同的方向去发展,去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取想、敢说的创新精神。

四、启发想象,培养创新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由此可见,想象具有“创新”的特性和内涵。如《凡卡》一课学完后,我引导学生想象:凡卡的信,他爷爷收到了吗?他的信如果落到鞋店老板手里,命运会怎么样?凡卡如果逃了出来,是流浪还是去找爷爷?学生们根据这些问题开展想象:有的学生说邮差发现了信筒中那封没有写清收信人地址的信,一看就知道是凡卡的,因為他常与凡卡接触,他帮可怜的凡卡写好了地址,爷爷收到了信,接他回乡下去。有的学生说:爷爷不可能收到信,收到了也不可能接他回去,改变他的命运,因为这是当时黑暗的社会制度造成的。这样的发散思维,想象能力的培养,启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如在教《穷人》一课时,文章写道桑娜这位心地善良的妇女,看到西蒙死后留下两个孩子,她把两个孩子抱到她家里。讲到这里我引导学生发散思维,问:“桑娜一家七口人基本上还是勉强填饱肚子,如今,桑娜又抱回两个孩子,今后的生活是否还能养活她家的七个孩子呢?”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有的说能养活,有的说不能养活,有的说只有推翻这个资本主义社会オ能养活七口人。通过这样启发想象,揣摩文中内容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把握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凭借教材的想象因素,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想象的王国,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桑娜凡卡枯枝
鸟落枯枝
枯枝(外一首)
《凡卡》续写
路 途
《穷人》梗概
桑娜一家“穷”吗?
续写《穷人》
穷人的心
克隆快乐
丰富情感,打造朗读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