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治中的扬州岁月

2020-01-16 01:35顾亚欣
江苏地方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张治中表叔私塾

◎顾亚欣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江苏扬州 225012)

提 要:爱国名将张治中,在早年清贫困苦的生活当中,曾三下扬州。清末因废科举,张治中第一次到十二圩想上武备学堂,因清政府财力不足学堂未开办而未果。第二次在扬州十二圩当过3个月的缉私营候补兵。第三次是到扬州报考巡警训练所被录取,在学习3个月后成为一名有固定收入的正式警察。辛亥革命后,他到上海踏上了戎装报国的道路,短暂的扬州岁月成为他人生的新起点。

张治中是著名的爱国将领,与同为巢县(今安徽巢湖)籍的冯玉祥、李克农被尊称为“巢县三上将”。张治中出生于农村。在那个年代,读书是上流阶层的特权,张治中这样的农家子弟能够认识几个字便属不易。但在自身的勤奋下,张治中在政治、军事、教育等领域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痕迹,走出了一条与祖辈不同的道路。而鲜为人知的是,在这条道路中,他曾在古城扬州度过了几年的岁月,成为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一、求学心切,初到扬州

1890 年,张治中出生在安徽巢县洪家疃村一个篾匠家庭。家中的先辈和族人多数务农,只有少数以经商或手艺为生,从来没人做过官。但读过几年书的父亲对后辈寄予很大希望,还是挤出钱来送张治中进私塾,希望他有朝一日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从5 岁开始,张治中上了10 年私塾,也参加过科举考试,不过连童生都未考取。这时,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兴办新式教育。通过科举考试出人头地的希望彻底破灭了,而新式教育的开支又很大,家中已无力负担。但张治中求学的心没有死。他听说武备学堂的学费低,而且包食宿,便希望能上一所武备学堂以继续学业。

此时,他听说有一位远房表叔正在扬州十二圩当哨官,而且十二圩很快要创办一所武备学堂。求学心切的张治中便前去投奔,从而开始了第一次扬州之旅。

刚到十二圩时,这位表叔以为张治中很快就能进学堂学习,毕业后便可以当军官,对他百般客气。然而,当时清政府已是摇摇欲坠,财力捉襟见肘,学堂迟迟不开办。表叔开始对张治中冷眼相看。最终,表叔不愿再等下去,劝他回到父母开篾器店糊口的合肥丰乐河镇。离开前,表叔还让张治中将在十二圩期间的生活费和回乡的路费一起打了欠条。第二年,表叔还派人拿着欠条,向张治中的父亲讨要。

第一次的扬州之旅就这么结束了。对张治中而言,与扬州的初次相识并不美好,以致他在晚年的回忆中没有谈及这段经历。

二、榜上无名,再至扬州

离开十二圩后,父母介绍张治中到丰乐河镇的一间杂货店当学徒。他没有放弃求学的念头,但又无力实现。无奈之中,他便开始阅读身边能够找到的书报,当作一种心理安慰。

1907 年夏天,张治中捡到一张上海的《申报》,报上刊登了一则“安徽陆军小学招生”的消息。求学之心未死的张治中不想放过这个机会。但学校在当时的安徽省城安庆,距离丰乐河镇360 里。自己对那里的情况一无所知,实在不敢贸然前去。

恰巧,一位在安庆的安徽测绘学堂任职的远亲放暑假回来了。张治中便向老板请假,前去拜访。这位远亲被张治中坚持求学的精神感动,答应在陆军小学招考前通知他,并尽量在录取时给予帮助。

张治中将消息告诉父亲。父亲觉得放弃眼前实际的学徒工作,却追求那看起来虚无缥缈的“前途”,实在不可理喻。何况,去安庆又要花上一大笔钱,家中已无力负担。如果再遭遇当初在扬州十二圩一般的窘境,更是得不偿失。这时,向来很少参与家庭事务的母亲拿出所有积蓄,又东挪西借,为张治中凑了一笔去安庆的钱。

于是,张治中便怀揣着这笔钱,与4 个私塾时期的同学一起出发了。路上走了大概一个礼拜,终于到了安庆,却听说像巢县这样的小县只给一个录取名额。而且,有一个姓贾的考生一表人才,且早已打通了关系,对考试志在必得。但张治中坚持参加完考试,果然榜上无名。

在同去的同学中,有两人与当时的安徽新军督练公所总办唐启尧是本家。张治中因此曾去过几次唐家,并认识了唐家的家庭教师庞先生。庞先生征得唐启尧的同意,让张治中去唐家给二少爷当伴读,同时准备第二年考安徽测绘学堂。谁知,唐启尧的弟弟不愿让张治中这个落魄的穷小子待在家里,毫不犹豫地把他赶了出来。

走投无路的张治中不敢回家,觉得无颜面对父母。无奈之中,他只有想到再去扬州十二圩碰碰运气,看看那所武备学堂是否已开办。如果开办了,再想办法进去读书。于是,张治中又辗转700 多里,再次来到扬州。

到了扬州后,张治中听说武备学堂仍然没有开办。张治中不想再去看那位表叔的眼色,决定在当地谋个生计。扬州是重要的盐业码头,身强力壮者扛扛盐包就可维持温饱。但身材文弱的张治中显然无法胜任,便决定去盐防营当兵,碰碰运气。

但是,盐防营的名额也招满了,张治中只能当一个“备补兵”,也就是所谓的“临时工”。他连自己的铺位都没有,哪个铺位空着才可以补上去睡。吃饭还得自己掏腰包。张治中为了吃饭,只有常跑当铺。最后,连汗衫背心都当掉了。

唯一的希望,就是等着有正式名额的士兵调走了,自己就可以补上这个名额。但是,在经历了3 个月的漫长等待后,希望依然渺茫。同时,营中的兵痞还随意对他打骂、恐吓。再也无法忍受的张治中选择再次离开扬州,满怀失望地离去。父亲的担忧不幸成真。对于这第二次来扬州,张治中后来也不太愿意过多谈及。在晚年的回忆中,只以一句“在扬州十二圩当过缉私营的候补兵”①匆匆带过。

三、满怀希望,三至扬州

潦倒中的张治中回到安庆,继续遭遇着坎坷。在尝试考学和投军均无果后,他进安庆警察分局当了一名警察。只是,与扬州的盐防营一样,还是“临时工”,需要等待候补的机会,同时还要做最苦最累的工作。

就在张治中快要绝望时,一位在扬州警察局当巡长的私塾同学来信,告诉他扬州的巡警训练所正在招考。只要考进去,受训三个月后便可成为正式警察,最后还可以逐渐当上巡长。新的希望在心中升起,满怀欣喜的张治中毫不犹豫,第三次踏上前往扬州的路途。

在同学的带领下,张治中去训练所报考,并且顺利被录取。在学习了3 个月后,张治中终于成了一名有固定收入的正式警察。

张治中被安排的工作是在盐运使衙门站岗。后来,因为读过10 年私塾,在同事中属于文化出众者,他又被调到局里做勤务,无需再忍受站岗时的风吹日晒,生活也逐渐安定下来。在晚年的回忆中,张治中称从科举废除后无力上新学堂时起便“开始了我的流浪生活”,而“这样的流浪生活经过了六年之久”②。而伴随着这六年的,便是他三次的扬州之旅,以及一个少年为了生存的不懈努力。

四、迎来转机,告别扬州

虽然有了安定的生活,但张治中依然忘不了读书。没有任务的时候,他就拼命找书看。一日,街上贴出一张“英算专修科夜班招生”的告示,张治中高兴极了,马上缴费报名。从此,他每晚去上两小时的课。就这样,张治中一边站岗执勤,一边学习英文、算术。在晚年的回忆中,他还特地提起“在流浪时期,特别是在扬州当警察时,我已经抽空念过数理专修馆夜课”③。

此外,他还养成了所谓 “捡字纸”的习惯。每天在警察局打扫垃圾,都能发现一大堆写着字的纸。张治中在私塾读书的时候,便受到先生“敬惜字纸”的教育。所以,他每天将这些纸从垃圾中单独挑出,再送到字纸炉去烧掉。在文化不高的同事们看来,张治中这些行为有些怪异,并觉得不以为然。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却让张治中迎来了转机。

1911 年,辛亥革命的枪声打响了。扬州很快也经受了革命的洗礼,只是显得相对平和。张治中多年后还记得“某一天晚上,扬州也燃起了光复的火焰”,只是“诸事很顺利地进行,没有什么阻碍,没有发生事故”④。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一个新的时代已经来临。

然而,有一天,张治中却在捡到的“字纸”里发现了不一般的信息:上海已经响应革命,大江南北的局势已是风起云涌。素来抱负远大的张治中觉得再当警察已不是长久之计,人生必须做出改变。

于是,张治中毅然离开扬州,来到上海。在上海街头,他看到一队队英姿飒爽的学生军,与过去待过的盐防营士兵的面貌很不相同。他本能地觉得:如果能参加这样的军队,一定能实现自己的志向。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如愿以偿,踏上了戎装报国的道路。他从古城扬州走上了更大的舞台,而短暂的扬州岁月也成了他人生的新起点。

猜你喜欢
张治中表叔私塾
表叔进城
神机妙算
和平将军张治中 心系中共的国府重臣
斯诗私塾
斯诗私塾
斯诗私塾
让思维的花朵更绚烂
斯诗私塾
张治中“婢”而不“卑”
表叔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