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知识分子的特点和角色担当

2020-01-16 19:09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知识分子文化

罗 粤 肖 航

(1.2.武汉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依靠知识,必须依靠劳动,必须依靠广大青年。”[1](P2)新时代有新使命,青年知识分子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必须对当今时代形势有清晰而正确的认识,找准自己的时代角色,认清自己的时代使命,展现自己的时代担当。

一、青年知识分子所处的时代背景

在全球化背景下,当今中国青年知识分子所处的时代,既有迎接机遇和挑战的优势,也存在需时刻警醒的隐患。

(一)中华民族所具有的优势

“中华民族全面复兴尚在过程之中,实现‘中国梦’有若干前提条件,其中之一是要认识中国文化自身的价值与意义。”[2](P1)“中国人有着天、地、人、物、我之间的相互感通、整体和谐、动态圆融的观念与智慧……打破了人与超自然、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内在自我的隔阂,肯定彼此的对话、包含、相依相待、相成相济。”[2](P80)面对一些无法从西方哲学中寻求解决办法的时代问题时,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中顺应自然、和谐发展、保护自然等文化精髓,对解决当下诸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不平衡问题、高速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风气问题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3](P146)

在汲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我们党开辟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当代中国的伟大变革不是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4](P5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新时代发展要求相契合,与当下中国发展实际相契合,使我们能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

(二)大国崛起之下的时代忧患

首先,经济高速发展使得和平崛起的中国成为某些发达国家的“假想敌”,互联网的兴盛和全球化的发展为境内外敌对势力提供了便捷方式来宣传他们所谓的自由主义和普世价值,他们打着“自由”“民主”的旗号,扭曲社会公众尤其是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念。境外反华势力在抹黑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中,鼓吹实际并不存在的“自由国度”,以达到对人民群众尤其是知识分子洗脑和控制的目的。在2020年全球疫情中,某些国家政府妄顾事实,对中国进行污名化攻击和挑衅,国内个别知识分子被境外势力煽动,充当谣言散布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和人民群众的感情。

其次,时代的变革和发展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社会上存在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不良风气。第一例扶老人事件——彭宇案在社会引发争议后,全国各地陆续出现多起相似案例。不论真相如何,总有一方在挑战道德和法律底线。好心人不敢做好事、坏人利用社会道德为自己谋利的现象迫切需要纠正。

再次,生态问题直接影响国民的生活质量、生命安全。比如,城市中常见的雾霾引发各种呼吸道疾病,过度开发导致野生动物活动范围变窄,与人类社会接触更加频繁,引起病毒的输入。又如全球变暖问题亟待解决,而美国全然不顾大国责任,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中国如何应对全球变暖问题,影响着今后经济发展的走向。

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代青年知识分子必须认清形势,把握好当今中国具有的特殊优势,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将自身的前途命运同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青年知识分子的定义和特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知识分子论述的基础上,对知识分子做了一个总体性定义,指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文化水平较高、知识比较丰富的人,其中不少是学有所长、术有专攻、在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行家专家。知识分子对知识、对技术掌握得比较多,对自然、对社会了解得比较深,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中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1](P4)。除了文化程度较高、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外,当代青年知识分子还具有如下特点。

(一)追求多元化价值

当代青年知识分子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后,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思维更加开放活跃。随着中国与世界其它国家进一步交流,当代青年知识分子接触世界上的多种文化,形成了更为多元的价值观,因此,也更具有包容性。多元的价值观为他们提供了更多观察人生和社会的角度,赋予他们更多的人生追求和选择。在面对相左的观点时,更具有包容性,也更具有批判性。比如,近些年,因为女权主义的兴起而引发的对“剩女”现象的重新审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但是,也有青年知识分子在被多元化价值观冲击时,不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负责任地发表言论,使得“公知”逐渐贬义化。“‘公知’为何走下神坛?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其所构建的那一套话术在现实冲击下正变得愈发无力。这些年,国人亲身经历着中国的崛起,发展红利不断让梦想照进现实,曾经畅销的‘中国崩溃论’没有应验,‘公知’深情讲述的‘西方童话故事’陷入了一片混乱,‘中国之治’与‘世界之乱’形成鲜明对照。”[5]

(二)思维活跃,追求创新

互联网和科技爆炸时代带来的新信息和新事物,为当代青年知识分子提供了更多的灵感和创造素材。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雷蒙德·卡特尔的观点,人类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大类。流体智力受遗传因素的影响,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表现为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20岁时达到顶峰。青年知识分子正好处于流体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因而思维更为活跃。其活跃的思维使他们更乐于接受一些尚待开发和完善的领域,如何在探索中把握好道德的尺度,完善新领域的行业规则是他们面临的挑战和肩负的责任。

(三)分布于多种职业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上出现了更多的新兴行业。青年知识分子恰好是随着这些新行业成长起来的一代,不少人更是成为了这些行业的中坚力量。传统行业在科技发展的冲击下也迫切需要创新,因此,诞生了行业转型中的青年专家。新兴领域中的青年专家应该带头完善行业规范;而在其他传统行业中逐渐成为中坚骨干的青年知识分子,应对行业规范进行现代化的转化并且身体力行地加以维护。

(四)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受益于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加上青年知识分子本身具有的活跃思维以及表达意愿的特点,他们更容易发声并且更容易被大众关注。中国素来有“尊师重道”的传统,这个“师”不仅仅指老师,也指各个领域的专家,民众偏向于相信专家的权威。与此同时,知识付费时代创造了“分享知识”的职业,如知乎中的大V。由此可见,青年知识分子在社会上具有较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三、青年知识分子应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综合来看,知识分子所具有的价值观多元、思维活跃、职业分布广泛、拥有较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这四个特点利弊共存。如何利用好这四大特点,兴利除弊,需要青年知识分子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陶冶为党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操。

(一)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代表着全体人民的利益,既重视历史传承,又不断完善自身,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与西方国家代表部分利益、朝令夕改的“选举式”政治模式不同,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全人类的解放为使命。这使得中国的复兴之路目标坚定且道路清晰可见。重视知识分子,一直以来都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善于运用沟通、协商、谈心等方式来做好知识分子思想工作……多鼓励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欢迎他们提出批评”[1](P6)。青年知识分子应在党的领导下,积极配合党的工作,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帮助党委和政府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二)热爱祖国,自觉维护祖国的统一与安定

历史告诉我们,统一是必然的趋势,安定是发展的最大前提,只有国家安定,才能让个人的生存条件得到保障,才能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进步。国家对青年知识分子寄予厚望,不遗余力地支持其发展,“要切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充分信任知识分子,努力为广大知识分子工作学习生活创造更好条件”[1](P6)。青年知识分子理应响应国家的号召,热爱祖国,对国际国内局势要有清醒认识,克服冲动,谋定而后动。

(三)心系人民,心系天下

自古以来,知识分子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以天下为己任是读书人的追求。知识分子来自人民,为人民发声,也是为自己发声;让人民受益,也是让自己受益。“广大知识分子要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始终胸怀大局、心有大我。”[1](P6)《礼记·大学》载:“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益天下,就要先益个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端正品行,使自己受益、家庭受益、全社会受益。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自身利益同人民利益结合起来,将小我融入大我,将个人的梦想融入国家的梦想,才能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四、青年知识分子的角色担当

(一)为人师表的教育者

荀子有言:“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中国历来把国家的兴盛与教育事业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在全体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今天,广大学子是即将站在世界赛场的“梦之队”,教师是“梦之队”的筑梦人,教育系统就是打造“梦之队”的“梦工厂”。其中,教师是青年知识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自古以来都推崇“圣贤之教”,知识分子被称作“士”,以“君子”为最低标准,以“圣人”为最高目标。“士”肩负着整个社会风气教化的重任,如魏征兴文、文翁化蜀创造了文化繁荣的局面,充当着“师”与“傅”的知识分子们培养了无数人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文化素质已经有了极大提高,却依然在“立德树人”上面临一些困境。究其原因,功利化的教学大行其道,教师专注于技术性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由此培养出一些缺乏公共精神的学生,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即“认知表达上极为清晰,但具体的道德行为则无法与认知保持一致,出现了类似‘双重道德人格’的现象”[6]。他们的道德判断是清晰正确的,但做不到知行合一,甚至会为了利益而明知故犯,“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7]。如此看来,完善的教育系统关系祖国未来的发展,需要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入手。而青年知识分子在群众之中具有较强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不仅要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所带来的影响,更应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做到为人师表,为广大学生作出表率,为国家培育一代新人。

(二)踏踏实实的研究者

当前,青年知识分子作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以其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推动社会发展进步。“2018年科技创新能力大幅增强,主要科技创新指标稳步提升。全社会R&D支出占GDP比重预计为2.15%。研发人员总量预计达到418万人年,居世界第一。国际科技论文总量和被引次数稳居世界第二;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世界首位。”[8]这是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伟大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近年来,多次发生中国学者被国际期刊撤稿的现象,应引以为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研究,就要甘于寂寞,或是皓首穷经,或是扎根实验室,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1](P4)从1971年开始,药学家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到2015年屠呦呦因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再到2019年青蒿素抗药性研究有了新突破,屠呦呦及其团队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做好科研工作。“所谓‘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指人要向天地学习,以‘刚毅’的精神,生生不息,奋斗不止,决不懈怠”[2](P10)。

坚持是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保持严谨和专注才是做好科研工作的加速器。为了一步登天而走歪路,必然断送自己的研究道路。国家鼓励青年知识分子大胆创新,勇闯研究的无人区。青年知识分子也应当遵守规则,守护好自己所在行业的前沿净土,让自己的成果服务国家和人民,无愧本心。

(三)承前启后的创作者

中国五千年文明是一座丰富的宝库,中华文明的精髓烙印在人民的血脉中。纵观当今中国的各行各业,从教育、娱乐、传媒到企业管理乃至工业技术,都或多或少受到五千年文明的影响。青年知识分子广泛分布于各行各业中,应自觉“深入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9](P42)。青年知识分子应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重新解读和创造性转化,担当起承前启后的历史责任。

有继承就有创新,有创新才能发展。青年知识分子不仅要对所在行业文化进行转化,展现时代特质,还要立足当下,创造出符合时代要求、为人民所喜爱的作品。比如,当今文艺创作存在“流量逻辑”的问题,创作者以流量为标杆,不重视内容的提高,以致于无法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创作者应沉下心来,精雕细琢,杜绝功利主义,把人民作为鉴赏家,创作出符合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国人审美追求甚至能对国人审美进行熏陶和提高的优秀作品。

(四)优秀文化的宣传者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优秀传统文化来增强文化自信愈发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10](P35)此后,社会上下都开始了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百家讲坛》节目率先在社会上引发了宣扬传统文化的热潮。

之后的近二十年间,从国家到社会,自上而下的宣传模式逐渐过渡到群众主动发声的模式。文化传播方式的进一步普及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越来越取决于文化和软实力的竞争,企业文化不仅是争取消费者的关键,也是提升企业员工凝聚力的关键。因而,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自身实际,打造符合时代需求的企业形象。对于个人来说,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激发他们的自豪感,使他们乐于挖掘传统精华并为之发声,进而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这对提高民族自豪感、推动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大意义。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警惕西方反华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比如,在2019年香港事件中,不少青年学子缺少对局势的清醒认识,被反华势力有预谋地拉入暴乱之中。“处在激烈反叛情绪中的年轻人,一经被人挑动,很难避免冲动,一些人如果触犯法律,被捕、被判刑,他们的前途就毁了,最终沦为政治运动的牺牲品。”[11]香港暴乱,不仅仅使这些学生前途尽毁,更惨痛的代价是,全体香港人民利益受损。

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青年知识分子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对传统文化不加区分地否定,也不能被片面的思想所蒙蔽。青年知识分子应自觉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担负起宣传者的责任,将错误思潮遏制在萌芽阶段。

猜你喜欢
知识分子文化
文化与人
现代知识分子故居与“北京文学地图”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你知道什么是知识分子吗
青年之问:你愿不愿意被称为知识分子?
清末民初中国新式知识分子群的形成及特点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