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学习策略的现状、影响因素与提升路径

2020-01-16 22:35广东培正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广州510830
关键词:学习策略学习动机水平

游 忆(广东培正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830)

在1956 年布鲁纳提出“认知策略”之后,“学习策略”开始出现,并在认知心理学迅速发展的影响下,很快受到教育学界与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时至今日,有关学习策略的定义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界定,但出现了四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其一,学习策略是一套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是学习者进行学习的规则、技能或能力;其二,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获取、保存、提取知识与信息而进行的各种操作的程序与步骤;其三,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影响自我信息加工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其四,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的方法、技巧及规则的综合,其目的是达到有效学习。这四种观点概括起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学习策略:它是针对学习过程的;是达成有效学习所必需的;是学习者积极主动使用的,目的是实现学习目标;具有可操作性与内隐性;主要由规则与技能组成。当前普遍认为学习策略可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大类,每一类又可分为不同的策略。尽管学习策略出现比较早,并受到广泛关注,但我国对学习策略的研究是从上世纪70 年代末80 年代初才开始的。在这30 多年间,我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学习策略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学习策略是一个与学习者紧密相关的概念,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下与不同的学习者个体中会有不同的体现。因此,进一步研究学习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我国大学生学习策略现状

学习策略是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了取得更好地学习效果,而使用的一系列程序、方式方法和技巧等。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学习策略整体水平不高,各维度之间发展不均衡,学习策略水平出现下降与提高共存的状况。

(一)学习策略整体水平不高,各维度之间发展不均衡

学习策略作为考量大学生适应学习生活程度的一个因子,是大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标志,比一时取得的学习成绩还要重要。然而,当前我国大学生学习策略整体水平并不高,且学习策略各维度之间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现象,资源管理策略水平最好、元认知策略水平次之、认知策略水平最低。在具体的策略运用中,调节运用最多,反映出大学生在学习中并不是被动的学习,而是积极主动的。在面对具体的学习任务时,大学生会运用先前的知识、设置一定的管理目标、考虑可选或相近的策略等,从而来相应地调整他们的行为。在寻求帮助和时间环境管理运用方面比较好。理解比复述运用较好,反映出大学生更加注重理解而比较轻视复述,这与大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是相一致的。计划性较差,这可能与我国普遍使用的教育教学模式相关,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学习内容与任务都是提前安排好的,不需要大学生自己去计划。组织运用较差,与计划性类似,这与我国的教育模式相关,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需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不需要自己来组织。可以看出,我国现行的教育教学模式削弱了大学生的计划与组织能力,也限制了大学生学习自主性与自我归纳能力的发展,对大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提升与发展是不利的。监控运用较少,这也与我国现行的教学模式紧密相关,大学生在学习中,其监控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

(二)学习策略水平呈现出下降与提高共存的状态

有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其学习策略水平呈现下降的趋势,在具体的策略运用中,批判性思维策略与理解运用策略却呈现出持续发展的状态,并没有随年级的升高而下降。这又体现出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出现不断增长的趋势,由此可以解释为,大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其学习策略水平出现下降与提高共存的情况。提高方面主要指的是大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不断发展,尤其是解释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增长。而下降则主要是指,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的学习策略运用水平在下降。其原因主要是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知识难度在加大,大学生出现自身知识结构缺失现象,无法用新的方法与策略来应对;而考试就业压力的加大,也制约着大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

(三)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策略发展显著

已有研究发现,学习策略对大学生的学习效果会产生一定影响,具体体现为各种学习策略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特别是元认知策略中的调解策略、自我监控策略以及批判性思维策略等对学习结果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其中批判性思维策略表现的尤为突出。在大学生学习过程中,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用来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解决问题的重要能力,而批判性思维策略就是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核心所在。在进行学习策略对大学生学习效果产生影响的研究时,在大学生学习能力结构要素中加入了批判性思维策略,并将其作为重要的组成表部分,结果发现,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策略一直处于发展状态,并在大学生进入大一下半学期的时候开始很明显的发展,其批判性思维开始比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以及组织策略要高了,与反思策略并驾齐驱,仅比合作求助策略水平稍低。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独立精神比较强,这有助于促进新型国家的建设。[1]

二、我国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影响因素

影响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因素错综复杂,现概括如下。

(一)大学生所具备的策略意识影响学习策略的形成与发展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能在学习中获取更好的效果,对学习方法、学习任务、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等进行认识与调控的过程,大学生的策略意识会影响这个过程的发生。策略意识比较强的大学生,既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合适、有效的学习策略,也会在学习时或平时有意识地观察和模仿他人有效的学习策略,将优秀同学、教师及同伴有效的学习策略转化、内化为自己的学习策略。有研究发现,策略意识影响着大学生学习策略的掌握与运用,有大学生表示:“他能够感受到学习效率不同所带来的结果,并可以意识到学习不只是学习知识,还包括学习学习方法、学习技巧以及学习能力等,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并不仅仅只需要努力和认真,还需要很多其他的东西”。也有大学生表示,“当别人的学习效果比较好,或者学习成绩比较突出时,我就会开始注意和了解别人是怎么学习的,怎么样学习会使我自己的学习效率更高”。但对有些大学生来说,这种在学习过程中的策略意识发展比较晚,甚至在整个大学阶段都得不到有效的发展。[2]

(二)内部动机影响大学生学习策略的掌握和运用

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习策略有一定的影响。有研究发现,学习动机影响大学生对学习策略的掌握与运用,大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比外部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关系更为紧密,内部动机与学习策略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外部动机与学习策略之间要么没有明显的直接关系,要么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学习策略的使用中,学习动机主要来自内部的大学生掌握和运用学习策略的水平最高,来自外部的却比较低。另外,以内部学习动机为主的大学生与学习动机比较高的大学生在学习策略的掌握与运用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异,他们的学习策略水平比以外部动机为主的大学生与学习动机比较低的大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都要高。由此可以看出,内部学习动机高的大学生,不管外部学习动机高与低,都要比内部动机低的大学生更善于运用学习策略。这说明内部动机可能是影响大学生学习策略掌握和运用的主要因素。在具体的学习中,那些学习兴趣自主性强、学习兴趣浓厚的大学生比那些不愿意学习、不喜欢学习的大学生要更善于使用更多的学习技巧和选择灵活的学习方法,更善于对学习进行主动的控制和调节。大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要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内在学习动机,促进其进行主动构建和自主反思,从而形成系统的学习策略。[3]

(三)家长的知识水平和参与大学生学习活动的程度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策略

家庭及知识背景是影响大学生学习策略的重要因素之一。具体的影响体现为:从学历来看,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大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越强,学习策略水平越高;从职业来看,父母从事脑力劳动(如企业、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教师、公务员等)的大学生在学习动力与学习策略等方面要明显比父母从事体力劳动(如农民、农民工、工人等)的大学生要好。这可能与父母为孩子创造的学习环境、提供的物质条件、以及学校文化与家庭文化氛围的相似性等相关,不同学历水平和从事不同职业的父母在这些方面为孩子创造的条件存在很大的差异,从而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动力与学习策略发展水平。另外,父母对大学生学习的支持、对大学生学习情况的关心以及参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状况等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策略,最为主要的体现方式是父母与孩子在学习中的交往互动,以及父母与教师的交流互动。在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父母积极主动参与孩子的学习活动、更多的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状况、以及与教师的交流互动比较多的家庭的大学生,在学习动力与学习策略发展方面明显比那些父母很少参与甚至从来都不参与孩子的学习活动、很少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的家庭的孩子要好很多。

(四)大学生自身个体特征因素影响其学习策略的运用

不同的大学生在性别、年龄、学业成绩、性格等各方面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这些存在个体差异的大学生在对学习策略的形成、发展以及掌握和运用等方面都是有所不同的。不同的学者根据不同的划分依据,对不同个体的大学生对学习策略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在对性别的研究发现,性别影响学习策略的形成与发展。一项研究发现,男生更善于运用元认知和认知策略,而女生更善于运用情感、社会策略。在对年龄与学习策略关系的研究中发现,年龄对大学生的学习策略有显著影响,且不同年龄的大学生对不同维度学习策略的掌握与运用情况不同,年龄较小的学生更善于使用复述策略,较少、甚至不适应逻辑思维策略;年龄较大的学生更倾向于使用理解性的学习策略,思维策略发展较好。对学业水平对学习策略影响的研究发现,不同学业水平的大学生在学习策略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低学业水平的大学生对不同维度学习策略的掌握与运用方面都比较差,有些甚至不知道如何使用不同的学习策略;高学业水平的大学生对不同维度的学习策略在整体上都使用比较好,有些大学生还总结出一套专门适合自己学习的学习策略。还有研究者开展了性格对学习策略的影响,结果发现,内、外向的大学生在具体的策略选择和使用上也是有所不同的,特别是在元认知策略与社会交际策略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三、提升大学生学习策略的有效路径

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因素分析,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提升大学生的学习策略。一是发挥教师的重要引导作用,培养大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二是发展大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发其内在学习动机;三是鼓励和支持家长积极参与大学生的学习活动;四是尊重大学生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学习策略发展。

(一)发挥教师的重要引导作用,培养大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

大学生正处于思维、想象、意识等发展阶段,他们经过多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如果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有意的培养他们的策略意识,就能够促使他们更好的掌握和运用更加适合自身的学习策略,以此来提高学习效果。大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学习动机、情感态度、智力发展水平以及教师课堂行为等多种因素影响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与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发挥其重要的引导作用,培养大学生的策略意识,教授大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方法,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与发展。“学会学习”,让大学生成为“会学习”的学习者,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重要的教育目标。这就要求教师走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大学生的现实需求,结合课程内容与学习策略,对大学生所学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向内挖掘潜能,注重大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与灵活性,引导大学生选用高效的学习策略。具体来说,现在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运用,很多大学生已经在网络上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全程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和支持,为大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在新型课堂教学中,教师既是大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支持者,也是大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教师对大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与取得的效果进行指导与分析,帮助大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有助于提高大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自觉性与主动性。[4]

(二)发展大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发其内在学习动机

只有发展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其内在学习动机,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研究表明,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根本因素是大学生自身。因此,要从大学生自身入手,正真发展其学习主体性,从而来提升大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激发其学习动机。首先,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和事业的发展,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一生的命运。具备良好学习习惯的大学生,不仅具有强烈的内部学习动机,在学习中具有自主性与主动性,而且在生活与事业中也具有强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所以,除了大学生自身的努力之外,还需要教师与家长积极引导,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可以根据大学生自身的发展状况与学习特点,结合学习内容与知识结构,找到适合大学生学习的方法与技巧,让大学生在学习中反复训练,并进行总结和反思,做到螺旋式提升,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引导大学生学会监控学习,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学习是一个持续的动态性发展过程,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这就要求教师与家长在大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引导大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让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测与评估,根据检测结果来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5]

(三)鼓励和支持家长积极参与大学生的学习活动

研究发现,家长的参与对大学生学习策略产生显著影响。首先,家长的认知参与对大学生的社会性策略、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都要积极的影响。认知参与,即父母让孩子参与认知性的刺激活动与材料(如时事、书籍、报纸等)。如Keeves 通过研究发现,孩子在家里从事的智力活动和兴趣与其学习成绩之间呈正相关的关系。因此,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认知活动,通过对孩子认知活动的参与,在这个过程中会潜移默化的将自己的学习策略传递给孩子。其次,家长的行为参与影响着大学生元认知策略的发展。行为参与就是父母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与教师交流沟通、参加学校活动、出席家长会等。如果大学生感受到家长在学校活动中的参与行为以及父母对学校的重视程度,也就会重视自己在学校的学习行为,同时,家长也能通过学校来了解和掌握更对有关孩子的情况,从而更好的支持和帮助孩子管理学习。最后,家长的行为参与越深,教师对大学生的学习期望越大,从而在有意无意中会更多的关注这些大学生的学习情况。长期以往,在教师的关注下这些孩子的元认知策略就会得到更好的发展。[6]

(四)尊重大学生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学习策略发展

不同的大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在掌握和运用学习策略方面也有所不同。因此,在面对年龄、性格、学业成绩、认知水平等各方面存在差异的大学生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大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和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师目标,选择和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采用不同的教学评价和教师实施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到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大学生做到有所区别,从而促进不同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如低学业水平的大学生自我效能感较低,从而影响学业成绩,而这又反过来弱化大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使其出现恶性循环。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成功鼓励,不断强化薄弱环节、鼓励需求帮助和进行自我监控,适当较低教学目标,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中等学业水平的大学生,教师既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自己主动地管理其学习环境与学习时间,还要注重对大学生策略意识的培养与策略应用的训练等,让大学生能够将外化的学习策略逐渐得到内化,使其体验到运用学习策略所取得的效果。对高学业水平的大学生,也就是所谓的优等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重在点拨,启发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熟练运用各种学习策略、解决各种问题,并发现新的学习策略。[7]

学习策略作为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举措,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合理、科学、有效、适宜的学习策略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大学生的学习策略整体水平不高,各维度之间发展不均衡,学习策略水平出现下降与提高共存的状况,且大学生所具备的策略意识、内部动机、自身个体特征、家长的知识水平和参与大学生学习活动的程度等因素影响大学生对学习策略的运用。因此,须发挥教师的重要引导作用,培养大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发展大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发其内在学习动机;鼓励和支持家长积极参与大学生的学习活动;尊重大学生个体差异,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学习策略发展。

猜你喜欢
学习策略学习动机水平
张水平作品
基于自主学习策略的高中写作教学探索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探析初中英语词汇学习现状与词汇学习策略
高三英语复习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作家葛水平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