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烦人事的科学

2020-01-16 05:37乔·帕尔卡
华夏地理 2020年1期
关键词:航班研究

乔· 帕尔卡

想象一下,你正在机场一个拥挤的登机口旁。你的航班晚点20分钟,但指示牌上仍显示“准点”。

你左边的女人正在大声地吃着什么,气味难闻。头顶上方的电视里播放的是名人八卦节目,贾斯廷·比伯、格威妮丝·帕尔特罗、米利·塞勒斯,还有数不清的卡戴珊家族成员,没完没了。你右边的男人仍旧在冲着手机大喊大叫,他后面的旅客准备用来打发时间的方法是……等等,那是趾甲钳吗?

假如你不是圣人,又或者感官功能正常,那么以上所述的几件事或很多事或所有事恐怕真的会令你心烦。我们在受到骚扰后才会了解骚扰我们的事,但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是什么原因让一件事招人烦?是否有那么一些事普遍招人烦,而其他的则只令某个个体厌烦?想要防止我们的头不会被烦得爆炸,这方面的研究有没有给出什么建议?

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不知道,不知道,还是不知道。

在人类的所有情绪中,心烦或许是一种最广泛的体验,对它的研究却最少。

我这么说的依据是什么呢?大约十年前,我的同事、记者弗洛拉·利希特曼和我在《心烦:研究我们被何事烦扰的科学》一书中提出了这个说法,在随后的几年里,无人质疑我们。

在我们提出此课题缺乏研究后,可有学者涉足该领域呢?可有哪怕一所大学设立了心烦科学系……因某位教授继续研究心烦而表彰了他……或是开设了研究心烦的专业呢?没有。什么都没有。完全没有。全都为零。

并不是说把我们逼疯的事物的增加速度在过去十年里似乎有所减慢。恰恰相反。

想想无处不在的推特爆炸式的发展吧:它曾经是一个不那么起眼的社交媒体平台,如今侵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诱使我们去对那些我们本无兴趣的事情品头评足。到处充斥着知名的社交媒体意见领袖、大量令人反感的自动语音电话、无孔不入的个性化及弹窗广告的骚扰。此刻我个人最为推崇的是电动滑板车,滑行时,它会损害行人的利益,停靠时,又会成为便道上危险的障碍物。这类情况还有很多很多:请见《国家地理》杂志关于烦人事的在线调查收到的反馈(本页及第16页)。

有些事何以那么烦人?我们分析后发现了三个属性,可能是主要原因。

第一个:必须是有害但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的。一只苍蝇在你的头周围嗡嗡乱飞会令你不悦,但不会杀死你。

第二个:必须是无法预知且间歇性出现的。闹钟刺耳的铃声或猫砂盆的臭味一开始可能会让人心烦,但如果总是听到或闻到,就不会再注意到了。這种对刺激的逐步适应有个心理学术语,叫做习惯。然而假如令人不快的噪声或气味时有时无,那么它每次出现都会惹人心烦。

由于这种间歇性,使得恼人之事难以预测(如果能预测的话),因而事先很难对其进行防范。如果你知道自己将会遭遇交通堵塞,可能就会心平气和或随身带上消遣之物了。但如果堵车是意外发生的,你就会备受煎熬。

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一件事持续的时间必须是不确定的,才会真正使人心烦。航班延误一个小时很烦人,但只要真的是一个小时就可以忍受。航班一再延误,没人给出解释也不知何时是个尽头,这种烦恼才折磨人。

读到上一段时你可能会说,等一下——航班延误并没有那么烦人。如果我手上有一本好书,那么我不介意在机场里等待。这就说明了烦人事具有另一个重要属性:“与现实环境高度相关,”美国心理学协会首席科学官罗素·希林说,“个体和文化背景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举个例子:同样的间歇性且无任何解释的航班延误可能会激怒乘客,而对于飞行员来说,这不过是其工作的一部分。

再举一个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烦恼有所不同的例子:假如一家美国人来到一处海滩,海滩上只有另一家人,他们大多会与那家人隔开一段距离安顿下来。在某些地中海国家,人们通常会紧挨着其他人坐下,但这样做会让很多美国人不高兴。

希林说,烦恼的共同属性很难梳理清楚,个体差异是原因之一,但这种个体性在特定背景下可能会很有用。

我的一个心理学家朋友注意到,虽然她的病人在谈到自己不堪的想法时可能会吞吞吐吐,但在抱怨惹恼他们的人或境况时却毫无问题。鼓励人们说出自己的烦恼可以更容易让他们敞开心扉。

关于烦恼有个有趣的问题,即它们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化的。十年前,我们的研究得出结论,世界上最恼人的事情之一是听别人大声打手机。我们猜测,这件事之所以这么烦人,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会自然而然地构建出一件事的全貌,但倘若只听到了一半对话,就无法做到这件事。

过去,打手机似乎只会让旁听者感到心烦,如今却似乎是接听手机的人心烦。我指的不是接听自动语音电话,最近有二十来岁的人对我说,不期而至的电话,哪怕是好朋友打来的,都很烦人。这种想法的意思似乎是说,发短信就可以了,为什么要打电话?甚至是说,你应该发短信问一下是否可以打电话……

如果生活中有什么事普遍招人烦,那么人体的生理机能或许能提供线索,帮助我们加以确定。我们拥有多种反射机能,可以保护我们躲避真正危险的刺激。呕吐能防止我们咽下可能有毒的东西。若是有物体刺向我们的眼睛,眨眼反射能保护我们的眼球。甚至有一种中耳肌反射,能保护我们的耳膜不受巨大声响的损伤。

烦人事与现实环境相关。间歇性且无任何解释的航班延误可能会激怒乘客,而对于飞行员来说,这不过是其工作的一部分。

有人喷了浓烈的古龙香水令人厌烦,原因可能在于呕吐反射的作用。同样地,我们对呜呜祖拉这种震耳欲聋的塑料喇叭的反应,可能是我们天生对巨大声响的防范机能的一种进化残留。

还可以通过研究那些特别容易心烦的人,来寻找烦恼的基本属性的线索。正如研究血胆脂醇过多(胆固醇超高)的人,从而研制出了第一批降低胆固醇的药物那样,研究患恐音症的人或许可以发现帮助我们不受烦恼干扰的方法。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遗传和罕见病信息中心指出,对他人感觉无所谓的声音,恐音症患者的情绪却会产生剧烈反应。哪怕只是听到有人呼吸、打哈欠或嚼薯片,这些敏感的人都会变得异常激动。如果研究人员能够发现更多让这类人镇静下来的方法,或许也能给我们大家带来些好处。

那本书问世后的十年间,关于究竟是什么使人、事物和状况招人厌烦,以及我们能做些什么来避免心烦,我思考了很多。其实答案出乎意料地简单:你要做的就是

流行语

LOL……疯了,疯了……抓住机会……卓有成效……够爷们儿……承认了吧……假新闻……不关心……醒醒吧……“就这样了。”

食物

臭奶酪……秋葵……馅料中含有菠蘿的比萨饼……淡啤酒……香菜……黑甘草糖……“一切用南瓜派调料调味的食物。”

我们的烦恼调查结果

在一项在线调查中,《国家地理》杂志请读者按类别列举出他们觉得最烦人的事。这里是部分反馈。

最烦人的科技

自动语音电话……弹窗广告……自拍杆……别人打手机……电动滑板车……验证码(输入字符以证明你不是机器人)……Alexa, Echo, Siri等虚拟助手……“轮子被发明后的一切。”

最烦人的声音

嗡嗡叫的虫子……吠叫的狗……吹扫落叶机……张着嘴咀嚼……汽车喇叭……唱歌跑调的人……建筑施工……颐指气使的人大喊大叫……掰指关节的“啪啪”声……大嗓门的邻居……“被拒绝。”

最烦人的人

骗子……第一次对其说“不”后还不停嘴的电话推销员……安检员……插队的人……自恋者……声音细小的说话者……名人……固执己见者。

猜你喜欢
航班研究
全美航班短暂停飞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山航红色定制航班
山航红色定制航班
山航红色定制航班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山航红色定制航班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