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生成的教学策略

2020-01-16 07:40姚勤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48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探究

姚勤

如何促进核心素养生成,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这些都是当前小学数学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因此,为了更科学、更完善地优化教学设计,为了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小学数学教师亟需转变教学观念,在深入研读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基础上,有的放矢改进教学过程,创新教学形式与教学手段,让数学课堂更有趣、更有用、更高效,全面提升小學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一、挖掘潜能,数学趣味活动中渗透核心素养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激活求知动机的必备条件,学生只有对数学学科感兴趣,再加上老师的点拨与启发,全身心地进入学习状态,才能发挥潜能,实现最大化的学习效益。因此在核心素养生成教育中,同样要以趣味活动为切入点,改变过去“老师机械地教、学生被动地听”局面,打破数学研究过程的无趣与乏味,让学生有目的性地学、有趣味性的学,形成长久的学习兴趣。例如,学完“长方形的面积”之后,让学生“动”起来,下课量一量学校篮球场的面积,回家算一算电视机的长度与宽度,结合公式算出面积。通过大家亲历数学知识的实践过程,形成了进一步学习与探究的兴趣,也体验了数学学科的实用性价值,在自主探究活动中挖掘潜能,强化数学核心素养。

二、学做合一,数学实践活动中渗透核心素养

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集中于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两大层面,教学过程要遵循学做合一原则,关注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发展,形成自主学习的强烈意识,养成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好习惯,在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中强化核心素养。例如,学习“多边形的面积”时,引导学生理解如何从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进而通过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课堂上,组织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激励大家动手剪一剪、拼一拼,动脑想一想、说一说,总结具体的操作步骤,并一边剪切、拼贴,一边交流、讨论,体现学中做、做中学,体验了知识生成的过程,也锻炼了数学发散思维与创造思维,从中总结数学规律,通过深刻的探究活动获得学习启发,无形中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三、回归本质,数学生活活动中渗透核心素养

数学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新课标改革过程中,如何实现数学教育创新备受关注。众所周知,数学知识来自生活、服务于生活,其广泛的涉猎面多与生活实践息息相关,因此数学教育改革的最终落脚点还是回归本质、贴近生活,将学生置身于生活情境去理解数学知识、运用数学思维。例如,学习“圆的初步认识”时,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水滴”场景引入新课:“叶子上的露珠落到地面上,会发生什么现象呢?”由此引出“圆”的初步认知,再以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与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圆形的物体?”、“如果让你借助绳子画一个标准的圆形,你应该怎样做?”经过学生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最后再用多媒体出示各种圆形的图片,建立圆形与生活实践的关联,让学生在观察中获得数学审美体验,调动积极的数学情感。

四、举一反三,数学解题活动中渗透核心素养

当堂训练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结合不同的题型开展针对性的解题训练,启发学生在举一反三中夯实知识基础,提高学以致用能力。例如,学习“小数乘法”时,为了让学生牢固掌握如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课上创设真实的探究情境:“为了奖励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老师买了10本笔记本作为奖品,如果每本笔记本价格3.5元,求一共需要花费多少钱?”大家轻而易举地就能列出算式:“3.5×10=35”;此时再继续出题:“如果老师在文具店还购买了5块橡皮,每块0.5元;购买了8支钢笔,每支6.5元;那么笔记本、橡皮、钢笔一共需要花多少钱?”在“小数乘法”的基础上又加入了“和数相加”部分,循序渐进地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激活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生成教育理念转化小学数学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将新课程改革目标落到实处,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教改中有所受益。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要深度解读新课标、全面了解学生认知水平与发展需求,在培养其数学基本功的同时,加强多元引导与启发,通过开展数学趣味活动、实践活动、生活活动以及解题活动,激励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激发学习兴趣、加强知识积累,形成数学思维,潜移默化地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探究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设问引导探究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