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探析

2020-01-16 07:40闫宪勇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48期
关键词:爱心教室班级

闫宪勇

小学时期是小学生从稚嫩懵懂转向青涩少年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塑造,因此,作为重要指导的班主任的作用不言而喻。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之余,班主任还要不断地研究班级管理方法并且及时的创新。更好的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基。笔者通过多年的研究,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一、构建良好班级环境,营造健康团队氛围

(1)建章立制,打造班级文化。良好的团队意识是凝聚班级的催化剂。每当接手一个新班,我都会首先培养健康向上的班风,树立班级荣辱观,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学生共同制定班规、班歌、班徽和班级发展规划以及奋斗目标,使班级朝着良性发展的轨道运行。在班规制定上,从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选取学生需要努力改正的内容,结合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平等、诚信、友善等要求,从爱班、团结、友爱的层面制定内容,作为学生共同遵守的行动指南。

(2)营造氛围,改善班级环境。充分利用好班刊、教室墙报和教室外主题展示走廊这些资源,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营造班级氛围。班刊上设置“班级动态”、“文明之星”、“进步标兵”等介绍,24字核心价值观墙报与班级奖状互相呼应,图书漂流角摆放整体的图书与教室内整齐的桌椅、干净的教室形成靓丽的风景,教室外学生中华传统文化书法作品和我的中国梦小报展示熏陶感染着学生。

二、让孩子在关爱中成长

(1)爱心。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因此,首先应该是爱孩子。无论他出自权贵之家或平民百姓,无论他是品学兼优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爱得公正,爱得信服。爱的力量是无穷。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老师批评时,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让他明白老师是关心爱护他们的。正是老师的爱才使得这“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学生能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快乐地学习、生活。

(2)细心。班主任这世界上“最小的主任”,要管的事特别多且特别细。应有一颗纤细如发的细心。我坚持“六勤”——“勤观察、勤交流、勤家访、勤鼓励、勤表扬、勤记录”。

(3)耐心。转化后进生成了每个教师都会遇到的问题。班主任对他们不仅应施以爱心、施以细心,更应施以耐心。班里的薛军是最令我头痛的一个学生,他对学习一点兴趣都没有,无论是苦口婆心的教育或是声色俱厉的批评均无济于事。当我品读了“成功教育”法之后,我千方百计地创设机会让他获得成功,细心注意他哪怕是微小的进步,及时给予恰到好处的表扬。哲人说:“使人前进的最大一种刺激物,是一种成功的感觉。做了一点事的人,无论事情大小,只要他尝着一点成功的快乐,便会渴望再次成功的光荣”。终于,我高兴地看到他好转了。其实,耐心就是不放弃。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抓好班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扬民主,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管理才是最终目的,真正扮演好引路人和协调者的角色。

三、关注班级管理细节,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1)见微知著,关注特殊群体。细节决定成败。多年的班级管理中使我深深地知道,班级中很多棘手的管理问题是由于教师没有关注细节引起的。尤其是高年级的小学生,一些细微的举动如果没被洞察,往往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习成绩差、思想活跃、甚至单亲家庭的孩子就更需多加关注他们的行为举止,发现问题因势利导,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就更能有效地管理班级,使学生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

(2)明确分工,引导自主管理。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的打造光靠班主任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发挥小助手的作用,使学生学会自主管理,民主管理,通过实际锻炼,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有效利用小学高年级班干部的作用,参与班级管理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实践证明,在高年级采取竞选方式,安排值周班长轮换的方法很有效。值周班长根据学生特长,选聘体委、文委、学委、卫生委员和生活委员。各组之间互相监督评比。班级干部职责明确,运用常规性工作流程,每天向班主任汇报工作,即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培养了他们“敬业、友善、平等、民主”的工作作风和工作能力。

四、班级管理“爱心化”

爱是教育的基础。我们必须从内心深处爱所有的学生,有了这样的想法,我们才能在在言行和举止上发扬民主、实现民主。作为班主任要想用爱心去管理班级体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多理解,少批评。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他们,严禁指责和批评。这种理解包括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心理需要。小学生年龄小,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师要理解作为独特的个体的学生的行为总是有情可原的,这样,教师就能真正理解学生、真正赢得学生的爱。

(2)掌握交流技巧。爱的教育不是一味的爱就能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要想使学生爱老师、老师爱学生,教师就应该掌握交流的方法。在学校里,班主任是和学生打交道最多的一个人,所以班主任要讲究说话的方式,比如“循循善诱”、“欲擒故纵”的交流方式。好的交流方式,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直截了当、竹筒倒豆子式的教育,更能让学生接受。所以说,班级管理不仅是“民主化”“法制化”,也是“爱心化”。

提高班機管理的水平,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培育学生完整人格,这是一个班级管理者责无旁贷的使命。充分调动和利用多方因素,使每个小学生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才能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

猜你喜欢
爱心教室班级
班级“无课日”
不要在教室打闹
爱心树(下)
长时间待在教室更容易近视
酝酿睡意
爱心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爱心的奉献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