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把春来报
——紫云自治县坝羊镇新山村乡村巨变纪实

2020-01-17 06:48安顺市政协百村调查
贵茶 2019年4期
关键词:山村茶叶发展

文- 安顺市政协“百村调查”组

立政之本则存乎农!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农业农村发展摆在重要位置。40年前,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改革首先从农村破冰;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贯彻新发展理念,勇于推动“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好茶出在新山村,脱贫攻坚产业兴;幸福不忘共产党,吃水不忘挖井人。”紫云,群山吐翠茶香荡漾,行走在坝羊镇新山村,一排排整齐的楼房,一条条如网的通组公路,把村舍和茶山紧紧相连,美丽的布依族女子正在茶园里劳作,唱响了春的乐章。

1935年,红军长征途经这里,把“不怕艰难险阻,敢于争取胜利”的长征精神植入基因;上世纪60年代末,他们团结一心、拓荒修堤,一双铁手向荒山要粮,书写荒山传奇;改革开放后,他们宁可苦干、不愿苦熬,解除思想枷锁,主动走出大山。

2012年新山村种下第一株优质茶苗,新山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陡峭的山坡上辟出天梯般的千亩茶园;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新山村聚力产业兴村,撬动坝羊镇脱贫攻坚的经济杠杆,紧扣产业发展“八要素”,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绿色化、科技化、品牌化,积极探索产业链、创业链、创新链“链链相扣”,龙头企业带动村合作社,一片绿叶跑出产业革命加速度。

走在新长征路上,吐着新芽的一座座茶山,见证着“茶村”人民的奋斗历程,见证着偏远穷的山村巨变,见证着新山村干部群众70年来凝心聚力志拔穷根的伟大壮举。

紫云多山,新山犹盛。山嘎意指狭窄偏僻的山旮旯,板桐则是神仙居住的地方之意,2012年两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3123元。2014年两村合并成一个新型的行政村——新山村,辖17个自然村寨,25个村民小组,共788户3492人。经资源整合、茶业带动,2017年新山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上升为8655元,到2018年底达9356元,成为深度贫困地区乡村巨变的典范。

市政协“百村调查”调研组取道安紫高速,从板当镇下站,山道蜿蜒但平整通畅,到达新山村仅一个小时车程,篮球场、乒乓球台建在村委会广场前,会议室、党员活动室、阅览室一应俱全,特别是村委会议室的墙上挂着一份红三军团彭、杨致军委电文手稿的影印件,实属罕见。

据《安顺文史资料》“紫云自治县布依族人民的革命斗争”一文记载:中央红军在紫云历时五天四夜,分四路进入县境,三路入县城,足迹涉及紫云境内9个乡镇195个村寨,行程约175公里。4月13日,红军在紫云县坝羊乡锅厂寨丰国民家屋后篱笆墙上,用毛笔写下13条标语,至今仍保存完好,字迹清晰可见。

当地广为流传着红军当“乳娘”的故事,靠红军的红糖水喂养才得以存活的主人公是新鱼洞组的梁明忠,已经八十五岁高龄了。红军正是对老百姓如此爱戴,赢得了当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虽在经过紫云时途中遭遇敌军数次轰炸,据史料记载牺牲15人,在农民家里疗伤归队6人,10余名当地青年参加红军,为帮助红军顺利通过紫云,一些村民献出宝贵的生命,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很大贡献。革命家邓颖超在《漫谈长征》一文中也有相关回忆。

这里的土地有红色传承,也有绿色记忆。上世纪60年代,“农业学大寨”运动轰轰烈烈在全国展开。板桐村率先召开村民大会统一认识,发动群众进行坡改梯、林变地。运动一直延续到1978年。据村支书邱世忠介绍,10余个年头近百万人次掘土平地、取石修堤,凭煤油灯、独轮车加铁手掌,分段改造1.5公里河道,分片集中开荒1000余亩山坡,栽种面积翻了一番,两岸良田不再受洪涝灾害影响,粮食生产总量大幅提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春风吹遍神州大地。1984年,作为贵州省23个深度贫困县的紫云县,纳入《国家八七扶贫计划》,在国家扶贫政策大力支持下,紫云的工业、农业、基础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工业总产值达4992.91万元,比1949年增长3.3倍,粮食产量7.02万吨,比1949年增长1.8倍。板桐、山嘎两村正是在实施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通过以改土治水为主要内容的农田基本建设,向科学技术要粮,走“人口、粮食、生态”的发展道路,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率先越过温饱线。今天,那些当年开恳的坡地已种上新茶,行走在新山村的千项碧波里,山环水绕,如在画图中,忍不住发出一阵阵赞叹。

红军指挥部曾驻在新山村,在这里撒下革命火种,以“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为内核的长征精神,和当地布依族、苗族等文化融合,形成独具内涵的新山文化特质,历久弥新,煜煜生辉,已经成为新山村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强大精神动力,散居大山深处新山村民,将用坚实在脚步书写出新的辉煌。

新山村种茶历史悠久。

陆羽《茶经》记载:“南方有嘉木。其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据《安顺府志》记载:“东部坝羊一带,茶植于山麓园畔,不碍农事,比户有之”。新山村平均海拔1060,年平均气温15℃,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底层藏煤,上有浅层腐殖土覆盖提供充足养分,雨水丰沛,日照足,无工业污染,自古是出产上等茶的优质之地。如今还有许多老茶树扎根深山里。深受茶贩和当地群众喜爱的“老块块”茶正是采这种老茶树叶经手工做成,一度是山区孩子读书的重要生活来源。

据调研组余江同志回忆,10多年前从板桐经山嘎到坝羊镇,仅有一条不到两米的崎岖不平的山路,地不成片、茶不成园,没有卫生室、学校,生病吃药打针要在泥滑烂路上“打烂仗”两小时以上,才能到坝羊。深处深度贫困石漠化严重的偏远山区,生产生活条件不言而喻,史书记载“耒耜之外,别无生计”。该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26户1254人,贫困发生率高达35.9%,因教育、交通、环境、意识等各种原因,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单一、自然灾害频发,常常是“辛辛苦苦干一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穷则思变。如何把劣势变为优势,老百姓迷茫,村委在彷徨,各级党政部门在思索。新山村看到邻村偏坡院开山挖煤,并没有急功近利进行探矿开采,坚信“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2012年,坝羊镇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政府“抓特、扶优、突弱”的发展思路,把退耕还林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确定了发展生态茶叶产业作为坝羊的主导产业,新山村认准这条产业发展路子,从此驶入经济发展快车道。

村民陆奎志站在新建在公路边的三层小洋楼门口早早等着调研组同志 ,他的妻子正穿上水鞋、挎着竹篓,准备赶采最后一拨春茶。今年61岁的陆奎志个子瘦小,是村里较早外出打工经商的人员,上世纪90年代在沿海城市搞基建、修公路,最先把新山茶叶带出大山,成为改革开放先富起来的那一批人。打开问卷促膝而谈,顺着我们的话题,他回忆起在外打工的点点滴滴:“土地下放那几年,我家人少地多,每年有余粮。2006年,国家免除农业税,但是干半年闲半年,儿子娶妻生子后,种田地只够糊嘴。看到镇上外出打工都修房造屋,我就再也闲不住。带上自做的20多斤块块茶,转三次车到安顺就花去一天,又坐上两天火车才到浙江,走街串巷喊起卖,‘解放鞋’都不知走烂多少双。”

如今一家8口,回乡经营着上百亩茶山,2018年家庭收入达16.8万元,家里两辆货车、一辆轿车,成为新山村种茶大户。谈话中求购茶叶的电话响个不停,都被他一一婉拒,今年的春茶早已销售一空。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要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贫困地区脱贫路径和方法。

2014年11月,利用省市县级下拨的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按照“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新山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建立“七统三入”工作机制,就是统一选苗、统一管理、统一加工、统一标准、统一服务、统一销售、统一分配,以土地流转、土地入股、资金入股方式,达到“农户增收、集体增资、企业增效”目标。几年来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2018年茶园面积达到3820亩,年产值达2000万元,辐射带动228户684人就业,直接受益贫困户124户334人,贫困户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仅2018年贫困户累计务工12500人次,合计发放务工工资达100余万元。

在前往新山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途中,刚进不惑之年的吴锋正在茶园内给采茶的工人作示范。他是新山村党支部副书记,也任新山村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经理。2014年在得知坝羊镇正举全镇之力发展茶产业后,看到家乡修路、栽茶干得热火朝天,觉得茶叶有搞头,吴峰毅然决然将浙江宁波的工厂变卖资金全部投入茶叶种植中去。放下自己稳定的高收入当起村官,一般人不理解,家人更是难以接受。谈起合作社组建,吴峰十分感慨,他说:在家里是“种地不赚钱,打工荒了田”。出去打工也是无法。都知道货离乡贵、人离乡贱。没想到建立村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过程中,家里妻子更是从支持到反对,各方面阻力相当大。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新山村长期种植水稻、玉米、油菜,部分农户思想观念落后,对产业发展持等、观、望态度,参与积极性不高,一些村民甚至有抵触情绪。但也有明白人算过账,种水稻苞谷亩产收入不到1500元,一亩地一年可采上等春茶10斤,中等茶30斤,大宗茶100斤,市场售价上等每斤300元、中等100元、大宗30元计,至少能收入9000元,做好茶间管理,产量还会增加,收入会很可观。

“党员干部通过现身先种、亲情劝种、体验促种,村民们从不愿种、自发种,最后还劝导别人种,这中间的苦,一言难尽”。坝羊镇党委副书记陆跃贤说,夜访中被堵在门外是常事,深更半夜没吃上饭、泡面成为主餐,镇村干部夜路走多了,碰着墙的、踩着蛇的、倒进剌窝的,都不少。

看准一条路子,得有好的班子。新山村在产业发展、环境治理、脱贫攻坚中,党员干部任劳任怨,困难时上前一步,利益时退后一步,群众“看得见”、党委“信得过”、人民“靠得住”。实行重大事项“支部提、党员大会议、群众代表评、村民大会定”,形成“支部带队伍抓班子,干部带党员抓示范,党员带群众抓发展,人才带资源抓项目”的工作格局;把带头致富能手、回乡创业能人、脱贫攻坚能战的人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夯实基层的战斗堡垒;党员率先加入合作社、带头入户解疑惑、带头排解矛盾纠纷,结合农村实际创新开展“四夜”工作法,即:夜宿在乡镇,夜访进村寨,夜谈入农户,夜巡全覆盖。一次次的地埂会、田间会、院坝会,给村民讲政策、交心窝、算细账,又组织部分村民代表赴湄潭县实地观看种茶带来的乡村发展,以党员+贫困户、党员+合作社、党员+龙头企业的形式,合作社及时支付给农户土地流转金、股金,按期分红,真正解除了村民的顾虑。

看到上上下下那么多干部为新山村发展、为老百姓创收操心忙碌,慢慢的村民新山村600余户村民一致同意发展茶产业,纷纷拿出土地,或流转出租、或入股分红,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从启动时的700亩茶园,四年间茶园面积翻了5倍,209户863人因依托茶产业实现脱贫。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018年,新山村(“星秀山”茶叶)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4月28日,上海黔茶中心揭牌,合作社生产的茶叶作为优质茶产品走进上海;4月30日,新山村再获“全省‘十百千’乡村振兴示范工程”。捷报频传,信心更足,新山村正一步步向全国知名“生态茶基地”迈进,乡村振兴伟大梦想正逐渐成真!

如果说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那么发展生态茶叶产业则是决定新山村命运的关键一招。新山村以龙头企业疏通产业大动脉,以产业发展倒逼基础设施建设,以党的基层建设破解贫困村发展瓶颈,特别是龙头企业带来的不仅是产业发展范本,在乡风文明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2年映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新山村“完美结缘”,“有故事的人做有故事的茶”,从此,坝羊镇培育发展起了第一个真正意义的产业——生态茶产业,有效解决了村里有质量无品牌、有产品无产业的尴尬局面。

对于陈茜来说,不是被苗族“亚鲁王史诗”所打动,也不是因为布依精美的蜡染所吸引,偶然来到紫云最后扎根新山村,全因一个小小的心愿。2012年,经朋友的引荐走进新山村准备流转土地种茶,村民认为她是“骗子”,投资500万流转荒山荒坡,村民把她当“傻子”。2013年初,当把不适合生长、不符合品质的茶亩全部拔除,人们才看到她的坚韧和执着,如今一干数年,成为远近闻名的企业家,被新山村亲切称为“姑妈”,把她当成“娘家人”。第一次踏进大山深处,贫穷落后程度超出她的想象,当她手里仅有的一块巧克力,面对新山村孩子一张张纯真的脸,投来那种期盼的眼神时,便许愿:“我要让这里的孩子吃上巧克力。”

“她比我自家姑娘还亲”。在基地的茶叶加工厂里,1958年出生的梁大贤搬运完一箱箱成品茶,说起映宏,竖起大拇指。去年,活到60岁连自己生日都记不清几月几时,第一次品尝到生日蛋糕,是陈茜通过身份信息了解到,在他加班时送到工厂,心里比蜜还甜。

吴玉珍年过古稀,未发展茶产业时,连一台电视机都买不起。如今一家4口进入厂里务工,平均工资每人每月2500元,一年就是10多万元,干了4年,买车建房后还有余存。去年,老人在得知是公司引进两万吨茶青生产线时资金碰到了困难,二话不说,回家拿来辛苦节约下来的12万元递到陈茜手中:“先拿去用,有困难就一起杠。”

邱继红当了半辈子的农民,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到,竟然也可以不种玉米不种瓜,不花一分钱就当上了“股东”。2013年,进入映宏公司做工,从普通工人三年时间升到副厂长,工资从2000元起步,到2018年到手工资每月3500元,还获得了公司0.5%的股份。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安顺市各级党委政府积极为龙头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促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如今,映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拥有4600亩茶叶基地,成为集茶叶种植、科研检测、产品加工、销售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茶叶公司,2018年可采面积约2000余亩,产值约1200余万元,有机生态茶园、茶树良种化、产品多元化的现代化综合性茶叶基地已逐步形成,每年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人,仅采茶、管理务工人员就能人均年收入达8000元以上,共涉及农户710户2485人,其中贫困户142户497人。据不完全统计,7年来,共发放工人工资1400余万元,成为新山村脱贫攻坚的主力军。同时发挥公司技术成型、销售成链的优势,帮助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动种植大户,转移农村就业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作出的贡献有目共睹。

“从心开始”。调研中,在问到映宏是如何做出优质茶的问题时,陈茜如是答。这个漂亮、爽朗女子说“心”,一是指采了又发的新茶,更是指要有为民初心。一片绿叶从种下就开始得到这里土地滋养,常年雨雾将阳光直射变为散射,呵护着茶叶成长,人们在采摘时赋予人世的温暖,焙火杀青将这茶香牢牢锁住,整个过程浸入了一颗充满爱意的灵魂芳香。从对茶一无所知到成为龙头企业引领一个镇的产业发展,将绿叶成茶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玉汝于成的心路旅程,这当中遭遇过责难也遇到过欺骗,有辛酸更多的是感动,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将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潜移默化新山村的每一个人,她倡导健康文明生活,用语言文明、行动文明激发出乡村向善向美的力量,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同向发力,在给新山村人民带来直接经济收入的同时,又共同体会了共享、共创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民风正则事业兴。陈茜的事迹在社会上形成广泛影响,2013年12月,获省级扶贫龙头企业、信用企业等称号,2017年“中国时间”年度经济新闻盘点暨颁奖活动上,映宏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因帮助山村脱贫攻坚业绩显著获得“脱贫贡献奖”。2018年映宏公司加大对外合作关系,与台资独资企业合作,拓宽公司的市场销售渠道。今年5月底,10余吨新山茶将通过香港机场飞向世界,成为第一个为紫云创汇的企业。

短短几年,新山村的巨变由里而外,成为产业发展的鲜活样本。

王先生是上海人,带着妻子孩子到新山村已经连续三年了。他喜欢在青山绿水间,呼吸着新鲜的气,与这里的人们一同种茶苗、摘新芽,享受“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人生况味,并将新茶作为上等礼品回赠亲友,一次就是20斤,总价值一万余元。像王先生这种不知道不来、来了就不想走的就有不少。据悉,2018年仅因“茶事”在新山村旅游观光的就有20批次,这在从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新山村以产业振兴为抓手,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成立村级合作社盘活闲置村资源,修建茶叶加工厂扩大就业机会,引入龙头企业突显特色带动产业发展,全村人均拥有茶园率先达2.0亩,完善基础配套设施“通水、通电、通路”,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党员在乡村综合治理和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强战斗堡垒和模范带头作用,乡村致富能手、高素质不断返乡,乡风文明建设取得突破,形成发展良性循环态势,一个生态宜居的新山村正在形成。

调研过程中我们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新山村干部群众在脱贫攻坚中的信心和决心,从他们笑容里可看朴实无华、勤劳节俭的秉性,谈话中以能感受到那种饮水思源、感恩戴德的善良。

贫困户何小宇患严重手病半丧失劳动力,今年妻子在新山村合作社打工,“两不愁、三保障”落实到位,但供两个上学的孩子还是有些困难,采访时他笑道:以前盯着扶贫干部手里的一袋米一桶油,现在想的是多种一亩茶园、多养几头猪,比当贫困户强。

在66岁的山嘎组村民梁远刚家中,两层700平米的楼房里陈设简陋,内屋堆放着一些粮食,一家5口中老人有病、小儿子在读大专,从人口结构看出并不富裕,对来访也有防范心理。长期在扶贫一线的戴雁翔委员很有基层工作经验,从孩子和老人说起,介绍大病医疗补助、助学等政策,慢慢打开他的话闸子。目前他的主要收入来源于为村里转运垃圾和妻子在茶山务工,有想发展水产品养殖的愿望。在看望他生病的老父亲的时候,老人执意要让儿媳给调研组同志上一杯茶时说:“感谢党和政府。政策这样好,哪个舍得走,还想活到一百岁。”这是一个85岁基层老百姓感恩的心,很实在,也暖心。

驻村干部发现新山晒太阳的少了,加油干的多了;空巢老人少了,回乡创业的多了……

“基层党组织保障能力得到提升,扶贫干部工作能力得到提升,群众思想素质得到提升,在2020年前实现全部脱贫,我们有底气。”坝羊镇党委书记王杰一边仔细检查着新种的茶苗生长态势,一边信心满满地笑着说。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2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清晰描绘出一幅农村发展蓝图;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号召“要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6月,安顺市委“按照五步工作法,紧紧抓住产业发展八要素”,深入贯彻党中央、省委重要部署,向深度贫困地区发起总攻,一场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在黔中大地拉开了序幕。

我们欣喜看到,新山村干部群众精气神这么好,产业发展速度这么快,村容村貌这么美,未来两年是新山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并存的交汇期和特殊时期,已经下好产业“先手棋”,如何打好振兴“组合拳”是关键。

应该清楚认识到,新山村距离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比如茶产业受自然和市场影响的风险很大,经济支撑能力不够强,尚有少量村组未完成“三通”,基础设施还相对滞后,全村仅有的几名大学生,总体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尚有800亩荒山闲置,“干部干、群众看”依然存在,117户农户未撕除贫困标签,要在2020年全部脱贫,时间短任务重,专业技术人才欠缺,文化活动开展不够,乡村治理能力不够强……

展望未来,信心倍增,新山村既与时俱进又提出了新的目标: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思路,不断扩大茶种植面积,加强茶园的管理和管护,持续巩固和提升茶场建设;建立茶产业发展与贫困群众利益联结机制,把茶产业发展与旅游业结合起来,探索推出“茶旅体验游”等特色旅游产品,以茶叶带动旅游发展,以旅游促进茶业发展,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添活力。

随机走访了10户村民,有的在村合作社务工,有的到龙头企业做管理,或者自种自产自销茶叶,“要种茶、要致富”是当地群众共同的心声。新山村传承了红军长征精神,有着一群“一切要为人民打算”的各级干部,坚持“一如既往、接二连三”工作思路,发展壮大生态茶产、经济农产品种植等第一产业,继续以龙头企业作为推动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等第二产业发展,探索推进以旅养茶、以茶促旅、茶旅融合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抓牢支部领路人、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人,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改善人居环境,建设成为生态宜居示范乡村,乡村振兴指日可待。

“紫气东来处,云蒸霞蔚时”,旭日从千山万壑间唤醒沉睡的大地,薄薄的雾霭在远远的金壶山、玉杯山间升腾,连绵的茶林如一行行写在山间的诗句,一个个别具特色的小村点缀其间,新山人相对理性尊重自然、改造自然,用勤劳和坚毅、胆略和智慧,几代人接力绘就令人神往的山水画卷。

风景何止这里独好,从贫困山区到发达地区,从西南边陲到江南大地,正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干部勇挑重担、不忘初心在“逐梦”,群众信心百倍感恩奋进在“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能圆梦。正如歌里所唱:

一座座青山紧相连

一朵朵白云绕山间

一片片梯田一层层绿

一阵阵歌声随风传

谁不说俺家乡好……

猜你喜欢
山村茶叶发展
《茶叶通讯》简介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山村日出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山村之晨
香喷喷的茶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山村晚归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