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眼复视的案例分析

2020-01-17 10:17刘嘉囡岳鹏程孔玲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20年7期
关键词:眼位重影视物

文 刘嘉囡 岳鹏程 孔玲

双眼复视是指双眼的视线聚于一点,在复合点前或后的点均被看成双像(视野单像区除外),闭上一眼时双像消失的现象。物像在注视点的远近,决定了单眼注视下所见像是交叉还是同侧,从而为深度视觉提供线索。

双眼复视的原因有:

a.视近集合异常,视远分开异常;

b.隐斜视;

c.共同性斜视发生在儿童早期,斜视眼物像被抑制,而后追问不出复视的历史;

d.眼球突出,双眼视轴不能集合在一个焦点上[1]。

双眼视觉是指一个外界物体的形象,分别落在双眼的视网膜中心凹上,图形信息转变为电信息沿视觉知觉系统传入大脑,大脑高级中枢把来自双眼的视觉信号进行分析、综合成一个完整的、具有立体感知觉印象的过程。视觉系统要对外物保持清晰的双眼单视,必须将双眼视线对准该物(集合)和准确对焦(调节)。在不同距离位置的外物对视觉系统有一定调节需求和聚散需求,视觉系统必须准确地满足这些需求,并且有足够的储备和灵活性,才能看得清晰、舒适持久[2]。

双眼视功能异常(非斜视性)中集合功能的异常、调节功能的异常、双眼融像力的障碍,可能会使患者有视物疲劳、眼胀、头痛、字体跳跃及复视等症状。复视的患者会导致注意力难以集中、视物重影、学习工作效率低、单眼视物等。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和训练,可以减轻或消除患者用眼的不适症状。在此,本文主要介绍由双眼视功能异常引起的视物复视的3则案例及处理方法。

1 案例分享

1.1 基本资料

患者男,18岁,自述视远时双眼视物重影半年,单眼视无异常,伴有视疲劳,屈光不正。

1.2 眼部检查

双眼角膜透明,前房中深,房水清,虹膜纹理清,光反应(+),晶体透明,眼底视盘色界可,视网膜在位,黄斑区未见异常,眼球运动:33cm,角膜映光正位,交替遮盖从内到正动,5m交替遮盖动度大。

1.3 屈光检查

主觉验光:

R:裸眼视力:0.1

矫正视力:-3.00DS——1.0(5m)

近视力:1.0(40cm)

L:裸眼视力:0.05

矫正视力:-3.25DS——1.0(5m)

近视力:1.0(40cm)

原镜度数:

R:-3.25DS——1.0(5m)

L:-3.50DS——1.0(5m)

Worth4点:5点

主导眼:左眼

视功能检查:

5m 40cm

眼位:19.5△eso 11△eso

AC/A:2.5△/D

BI:X/5/4 8/12/4

BO:14/28/16 19/25/17

NRA:+2.75D

PRA:-2.00D

BCC:-0.25D

调节幅度:

R:9D L:10D

集合近点:5cm

Flipper:

OD:7cpm OS:7cpm OU:6cpm

1.4 分析与处理结果

该患者看远眼位为内隐斜,明显高于看近时眼位,AC/A值稍低,视远的负相对性聚散度减少,双眼调节灵敏度减弱,判断为散开不足。

患者原镜过矫需换镜,首先应矫正屈光不正,屈光不正为近视的散开不足,应低矫配镜,但由于该患者处于高三时期,学业紧张,看远要求清晰度高、时间久。加上患者为散开不足,看远时有明显的内隐斜,故给患者试戴底向外的三棱镜。由于患者未配戴过三棱镜,根据1:1法则给患者试戴,经过最终试戴,确定处方为R:-3.00DS——1.0,加4△BO;L:-3.25DS——1.0,加4△BO;患者自诉看远复视症状明显改善,远距视物重影明显减轻。

2 案例分享

2.1 基本资料

患者女,24岁,自诉写字时双眼视物重影1个月,聚焦困难,单眼视无异常,伴视疲劳,有屈光不正。

2.2 眼部检查

双眼角膜透明,前房中深,房水清,虹膜纹理清,光反应(+),晶体透明,眼底视盘色界可,视网膜在位,黄斑区未见异常,眼球运动:33cm,角膜映光正位。

2.3 屈光检查

主觉验光:

R:裸眼视力:0.2

矫正视力:-2.50DS——1.0(5m)

近视力:1.0(40cm)

L:裸眼视力:0.15

矫正视力:-2.75DS——1.0(5m)

近视力:1.0(40cm)

原镜度数:

R:-2.00DS——0.7(5m)

L:-2.25DS——0.7(5m)

Worth4点:5点

主导眼:左眼

视功能检查:

5m 40cm

眼位:1.5△exo 10△exo

AC/A:2△/D

BI:X/9/5 18/23/21

BO:10/12/8 19/22/18

NRA:+2.50D

PRA:-4.75D

BCC:+0.25D

调节幅度:R:13D L:13D

集合近点:10cm

Flipper:

OD:8cpm OS:8cpm OU:10cpm

2.4 分析与处理结果

该患者看远眼位正常,看近眼位为外隐斜,明显高于看远眼位,AC/A偏低,集合近点远移,判断为集合不足。

患者原镜度数欠矫,因集合不足,近视需补足屈光不正,因调节与集合是联动关系,使看近时用调节带动集合。充分给该患者试戴眼镜,确定处方R:-2.50DS——1.0,L:-2.75DS——1.0;患者自述看近重影稍有改善,但仍存在重影。由于患者长期近距离工作,故配合双面镜和聚散球等视功能训练。3个月后复诊,患者视近重影症状消失,集合近点为6.5cm,趋于正常。

3 案例分享

3.1 基本资料

患者女,22岁,自诉右眼近视,双眼屈光参差10余年,两年前开始头疼,看远出现重影症状。

3.2 眼部检查

双眼角膜透明,前房中深,房水清,虹膜纹理清,光反应(+),晶体透明,眼底视盘色界可,视网膜在位,黄斑区未见异常,眼球运动:33cm,角膜映光正位。交替遮盖:内到外,约+5棱镜度。

3.3 屈光检查

主觉验光:

R:裸眼视力:0.05

矫正视力:-3.75DS——1.0(5m)

近视力:1.0(40cm)

L:裸眼视力:1.0

矫正视力:+0.50DS——1.0(5m)

近视力:1.0(40cm)

原镜度数:

R:-3.75DS——1.0(5m)

L:0DS——1.0(5m)

Worth4点:5点

主导眼:右眼

视功能检查:

5m 40cm

眼位:4△eso 3△eso

AC/A:4△/D

BI:X/6/3 8/20/12

BO:10/20/9 6/17/10

NRA:+2.00D

PRA:-1.50D

BCC:0

调节幅度:R:8D L:9D

集合近点:4cm

Flipper:

OD:5cpm OS:10cpm OU:6cpm

3.4 分析与处理结果

该患者为双眼屈光参差,右眼近视。PRA下降,调节灵敏度负镜通过困难,双眼调节幅度低,判断为调节不足。

由于双眼屈光参差,人类视中枢对来自两眼的物像融合功能是有限度的,一般认为最大耐受相差限度为5%,患者双眼球镜度数相差3.75D,用框架眼镜矫正双眼视网膜物像大小相差7.5%,已超过5%,故患者出现复视症状。由于配戴角膜接触镜,物像大小可接近正常。故给患者换用软性隐形眼镜,处方为R:-3.75DS——1.0。因患者还存在调节不足,配合双面镜和聚散球等视功能训练。3个月复诊,自诉重影症状明显减轻,头疼症状基本消失。

综上3个案例的分析和处理,双眼视功能异常引起双眼复视的情况下应先考虑患者的屈光状态、用眼习惯及距离,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方案,解决他们的视觉需求。

注释:双眼复视定义参考,林崇德,《心理学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2。

猜你喜欢
眼位重影视物
重影轻波
重影轻波
哪些眼病会引起视物变形
改进加权融合在消除图像拼接重影中的运用
不可思议的奇人异事
视疲劳当以养肝为主
看电视别摘老花镜
6.82实用眼位攻略
DOTA2终极眼位攻略(夜魇篇)
手筋发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