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联精神的政治伦理意蕴探析

2020-01-17 15:49宋学来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抗联东北伦理

宋学来

(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哈尔滨150080)

东北抗联精神作为中国抗战精神的光辉写照,是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相比肩的革命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抗联在十四年抗战中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精神丰碑。就东北抗联精神的政治伦理意蕴而言,它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中国共产党政治伦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政治伦理的继承与发展,其内涵科学而丰富。新时代,深入挖掘和研究东北抗联精神的政治伦理意蕴,大力传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无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政治体制改革伦理的确立和党的执政理念的深化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一、东北抗联精神的政治伦理定位

东北抗联精神是党领导下的东北抗联将士政治品格和精神风貌的具体呈现,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抗战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东北地域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因其内在的精神特质,客观决定了东北抗联精神的政治伦理定位问题。

(一)蕴含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精髓

从思想意识形态维度看,东北抗联精神内在蕴含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精髓的继承与发展。

政治主体伦理关怀是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的首要内容,其主要关注点在于对处于弱势地位的被统治阶级的人文关怀。在十四年抗战中,野蛮、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对东北广大军民进行了灭绝人性的欺压与残害,东北人民毫无任何地位和尊严。作为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日寇发动侵略行径后,第一时间发出号召,要求东北广大军民迅速行动起来,同日本侵略者进行顽强、艰苦的斗争,争取早日将日寇驱逐出中国。中国共产党的这种政治主张充分体现了对弱势群体(主要指东北广大军民)的伦理关怀,且在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中,党的这种关怀始终与东北广大军民相伴而行,并适时给予理论武装和革命指导。可以说,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主体伦理关怀在东北广大军民中的生动实践。

政治伦理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其基本表征就是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在马克思的理想社会(特指共产主义社会)中,实行彻底的公有制和按需分配,从根本上实现公平正义,无产阶级和广大民众不仅是政治权力主体,而且是国家意志的真正代表,从根本上实现政治权力主体关系的彻底改变。在十四年抗战中,东北广大军民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逐步形成了相对和谐融洽的政治伦理关系,自由、民主和平等犹如一条红线,自始至终贯穿于党政、官兵与军民关系中。比如,在基层建设上,建立了党的各级地方组织,真正形成了党政间的和谐共处关系;在部队建制上,完全建立了由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真正实现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组织纪律上,在部队中实行民主制度,严明军纪,真正做到了官兵平等;在军民关系上,军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权利,军民间结成了深厚的鱼水之情等。可以说,东北广大军民所体现出的这种和谐融洽的政治伦理关系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关系伦理的继承与新发展。

(二)体现中国共产党政治伦理精粹

从政党政治维度看,由于东北抗联是中国共产党建立和领导的人民军队,这就决定了东北抗联精神必然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伦理特质。换言之,东北抗联精神的形成过程,也是共产党人精神风貌和高贵品质的展现过程,二者具有内在联系性与同步性。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所在,这也是其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鲜明标志之一。“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面对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在民族危亡时刻,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大义出发,第一时间发出抗日救国的号召,号召民众积极参加抗日。在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先后派遣大批党员干部来到东北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组织和领导民众抗日、组建东北抗日联军、积极投身到抗日斗争第一线给予理论与实践指导……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中国共产党践行其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为的是救东北广大民众于水深火热中,为的是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可以说,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中,中国共产党时刻关心民众的疾苦,处处关心民众利益,不断给民众带来实惠,赢得了百姓的认可与支持。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其活的灵魂。而党的政治路线则是党的纲领的具体体现,决定着一定时期党的行动和建设方向。可以说,在十四年抗战中,党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都得到了较好的贯彻执行,为最终赢得抗战胜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比如,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东北广大军民开展游击战争进程中,为组织广大民众积极参加抗日,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并坚决贯彻执行;为切实加强抗日武装力量,组建了东北抗日联军,提高了战斗力;为灵活机动有效地打击敌人,创造性地制定了符合战时需要的游击战略战术等。最为可贵的是,东北抗日联军即便在与党中央失去联系的艰难岁月中,以杨靖宇等为代表的抗联将领还百计千谋与党中央取得联系,以便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思想和政治路线。可以说,正是在党的思想和政治路线的正确指引下,东北广大军民始终坚持抗战并最终赢得了完全胜利。

(三)秉承中华优秀传统政治伦理精华

从文化传承的维度看,东北抗联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东北地域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中华优秀传统政治伦理精华在东北抗联精神中得到了承继与发展。

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美德,千百年来永续传承,从未中断。在十四抗战中,东北广大军民无论是在思想上、情感上,还是在行动上,都体现出对爱国主义的完美诠释。比如,“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在沈阳,广大工农群众和学生就主动通过停工、停市以及停课的形式以示抗议,誓死用铁和血来捍卫家园;在哈尔滨,广大民众通过在工厂组建“赤卫军”、在学校成立“抗日救国义勇军学生大队”、在全市成立“反日总会”等形式展开声势浩大的抗日斗争,誓与敌人血战到底;在长春,工人通过开展罢工,农民通过组建农民协会、红枪会、大刀会等与敌人开展经济、政治和武装斗争,坚决与日寇斗争到底等。在十四年抗战中,在白山黑水间“涌现出无数以身殉国、保家卫国、精忠报国、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志士和民族英雄,他们为国为民的崇高品德和光辉形象,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他们永远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丰碑”[1]。

甘于奉献、艰苦奋斗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中华优秀传统政治伦理的重要构成元素。历史表明,东北抗联将士和东北人民对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予以完美传承,从而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政治伦理的新超越。比如,在民族危亡时刻,面对日本侵略,不甘忍受欺凌的东北广大军民所表现出的忠贞报国、共赴国难的家国情怀;在敌强我弱的战局下,不畏强敌的东北广大军民所表现出的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在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不怕吃苦的东北广大军民所表现出的不畏艰险、知难而进的奋斗精神……事实证明,在东北广大军民身上所体现出的这种情怀、气概、精神和品格,不仅是东北广大军民优秀品质的具体体现,还是东北抗联精神合理内核的具体呈现。正是基于此,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东北抗联精神真正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政治伦理的继承与超越。

二、东北抗联精神的政治伦理构成

就东北抗联精神的政治伦理本质而言,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中国共产党政治伦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政治伦理等三者的有机统一,其内涵科学而丰富。具体包括政治伦理意识、政治伦理原则和政治伦理规范等三个方面主要内容。

(一)政治伦理意识

所谓的政治伦理意识“就是建立在经济价值关系之上,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能满足人的政治生活需要的价值信仰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2],具体表现为政治伦理的信念、情感及意志等。就东北抗联精神政治伦理意识而言,主要体现为理想信念、道德情感和奋斗意志等方面。

1.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统率东北抗联灵魂的精神支柱,决定着其精神状态和前进方向。一是坚定信仰,唱响铁血战歌。作为由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组成的东北抗联部队,正是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抗联队伍才得以发展壮大,誓死抗战的决心才得以增强,攻坚克难的品质才得以历练,为最终唱响铁血战歌、赢得胜利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动力源。二是赤胆忠诚,红心永向党。东北抗联将士在抗战中坚决响应党的号召和执行党的决定,永葆对党的信任与忠诚,无数事实证明,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东北抗联将士赤子之心始终未改,永远心向党。三是人民至上,忠骨守家园。在抗日游击区,东北抗联通过废除一切日伪捐税的制度,让群众免受剥削与压迫;在行军打仗中通过执行严明的军纪,坚决做到不动群众一草一木,每当缴获战利品及时与民众分享,在农忙时还给予农民力所能及的帮助等。可以说,军爱民、民拥军的和谐融洽关系体现了东北抗联时刻“勿忘人民同胞”的拳拳为民心。

2.东北抗联精神所体现的爱国主义道德情感是在东北沦陷区的汇集和弘扬。一是强烈的爱国意识。“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爱国意识如同火山爆发一样全力爆发,汇聚成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强大洪流,在东北大地吹响了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第一声号角,反抗日本侵略的伟大斗争自此也拉开了序幕。二是坚定的理想信念。面对装备精良、残暴无比的日本侵略者,坚贞不屈的东北抗联将士从不畏惧、从不退缩,他们能够做到栉风沐雨、爬冰卧雪,出入枪林弹雨,鏖战疆场,敢于胜利,靠的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用实际行动书写了“硬核人生”。三是伟大的团结意愿。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东北广大军民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了自强不息、奋勇前进的强大合力,手牵手、肩并肩,团结御辱,共赢胜利。可以说,强烈爱国主义道德情感是东北抗联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具体呈现。

3.艰苦奋斗是东北抗联精神的鲜明特色。一是自强不息的精神。面对武装到牙齿的强大敌人时,东北抗联从不退缩,毫不气馁,始终保持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品质;在面对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时,东北抗联毫无畏惧,始终保持乐观豁达、奋发有为的精神品质;在与党中央长期失去联系时,东北抗联排除万难意欲与党中央取得联系,呈现出一往无前、不懈奋进的精神品质。二是攻坚克难的勇气。面对艰难困苦,东北抗联从不气馁、从不妥协,始终保持誓与敌人抗争到底的坚强勇气,在排除万难中最终赢得了抗战的胜利。三是开拓创新的品行。在面对强大敌人时,东北抗联创造性地采用游击战略战术,独创性地实施“密营”、创新性与苏、朝两国人民达成反战同盟等。可以说,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是东北抗联战胜艰难险阻、赢得胜利的力量源泉。

(二)政治伦理原则

所谓的政治伦理原则就是对一定社会或阶级政治伦理关系的基本反映和本质概括,是政治伦理意识和政治伦理规范确立的重要理论依据。就东北抗联精神的政治伦理原则而言,主要体现为党的领导、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原则等方面。

1.坚持党的领导原则是东北抗联精神最基本的政治伦理原则。“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就第一时间发出号召和发动东北军民奋起抗战,中共中央先后派遣了大批得力干部深入东北领导斗争和组建武装,从此拉开了党领导东北抗日武装的历史序幕。在游击队中,按照党在工农红军建军原则,逐一建立了党支部,接受省委和地方党组织的直接领导,由此足见,党对游击队的领导是十分明确的。1933 年,在建立广泛统一战线原则的要求下,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逐步发展到东北人民革命军六个军的实力。1935 年,在党的领导下,东北人民革命军正式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退守苏联整训,以周保中等人为代表的东北抗联将领,面对苏联意欲将东北抗联部队纳入苏共和苏军领导的想法予以坚决反对,并在据理力争中建立了中共东北党组织统一领导机关,确保了东北抗联的人民军队性质。事实表明,听从党的领导、服从党的安排、忠诚党的信仰,是东北抗联捍卫领土主权、争取民族独立的牢不可破的首要政治伦理原则。

2.为民服务是东北抗联精神最为基础的政治伦理原则。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坚持全心全意为民谋利而斗争是东北抗联始终不变的信条,群众是游击队的命根子,正如赵尚志所言:“我们是革命的反日部队,人民的队伍,老百姓是我们的父母,打日本就是为了老百姓,我们不能像有些义勇军、山林队特别是‘胡子’那样欺侮老百姓。”[3]东北抗联深知,要做到为民服务,必须以严明的军纪为保障,这是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区别于其他军队的显著标志,为此,通过制定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军纪(如不许打骂群众、不许向群众耍态度、不随便拿群众东西和不许讲土匪黑话等),并且把缴获的战利品和群众共同分享等,让东北抗联在百姓中赢得了口碑的同时,也获得了群众的拥护与支持。事实表明,东北抗联始终坚持为民服务、坚决做到忠于人民,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民心和民众的支持,而民众的拥护与支持也成为东北抗联最终能够赢得抗战完全胜利的重要力量之源。

3.集体主义原则赋予东北抗联精神内在价值秩序。在抗日斗争实践中,以杨靖宇等为代表的抗联将领为顾全大局,听从党的号召纷纷从全国各地来到东北,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积极投入到抗日救国的洪流中;以赵一曼为代表的抗联烈士在狱中坚贞不屈,誓死保守党和抗联的秘密;以“八女投江”等为代表的抗联英雄团体,为了部队的整体利益,置个人生命于不顾;以“吕老妈妈”(杨树林)为代表的东北广大军民以民族大义为重,舍小家、顾大家,成为拥军爱国之典范。东北抗联从全国抗战大局出发,克服重重困难坚决打赢局部抗战,有效地支援了全国抗战,为赢得抗日战争全面胜利立下汗马功劳……无数事实证明,正是在集体主义政治伦理原则的指引下,东北抗联取得了十四年抗战的最终胜利,同时他们又用生命和鲜血进一步丰富了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进一步彰显了东北抗联精神的时代价值。

(三)政治伦理规范

所谓的政治伦理规范“是指用以调节人们之间政治伦理关系的行为标准和方式”[4],在政治活动中起到引导和约束政治行为主体的作用。就东北抗联精神的政治伦理规范而言,主要体现在忠于职守、同甘共苦和遵规守纪等方面。

1.忠于职守内在蕴含忠于职责和忠于操守两层含义。对于东北抗联精神来说,则更多地体现在敬业敬职和无私奉献上。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际,东北抗联广大将士以“敢为天下先、勇于担当”的胆识与魄力,与日寇决战于白山黑水之间,厮杀于冰天雪地之上。事实证明,东北抗联将士始终坚守党、国家和人民利益至上,生命不止、战斗不息,用生命和鲜血生动诠释了恪尽职守的职责担当。另外,在东北抗联将士身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为了国家、民族和人民,他们宁愿舍弃小我,成全大我,不惜头可断、血可流,无怨无悔地奉献了自己的一切,用誓言与行动给忠于职守和无私奉献精神作出最完美的注解。

2.同甘共苦作为重要的政治伦理规范,在东北抗联中被很好地遵守与执行。在“东北抗联部队中,指战员生活待遇一律平等。干部与战士联系密切,互相关怀,互相爱护。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身作则”[5]。比如,周保中因枪生锈问题,严格遵从军规,自己主动罚站一小时;即便仅有一碗玉米粥,赵尚志要留给病号吃;李兆麟教战士做棉衣……无数感人至深、不胜枚举的抗联故事告诉我们,在那场残酷的战争中,东北抗联将领将吃苦在前作为一种自觉行动并一以贯之,处处以身作则,以身示范,在生活上与普通战士完全一样,多的只是责任与义务罢了。可以说,正是由于东北抗联将领这种以身示范的做法、体贴入微的义举、同甘共苦的行动,无形中激励和鼓舞了东北抗联将士,在增进革命情谊的同时,形成了强大战斗力,在团结友爱中战胜顽敌。

3.遵规守纪既是“人文的”,又是“人化的”。东北抗联作为军纪严明的经典部队,为了打造一支战无不胜的钢铁部队,在不断加强政治和军事制度建设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制度的执行力问题,严格执行军规军纪。据统计,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到1942 年间,东北抗联先后颁布实施的政治条例和文件纲领多达34 个,内容涉及部队建设的方方面面。为让各项规章制度能够落地生根,让每一名抗联将士成为遵规守纪的模范,东北抗联各军都严抓部队纪律建设,广大党员干部以身示范,通过打造模范党员、模范组织的形式带动抗联将士遵规守纪,对于违反军规军纪者,不论将领还是士兵,一律做到违纪必究,严惩不贷,这正如《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唱的那样,“正确的革命信条应遵守,首长和士兵待遇都平等。铁一般的军纪风纪都要服从,锻炼成无敌的铁军”[6]。

三、东北抗联精神的政治伦理价值彰显

历史证明,东北抗联将士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东北抗联精神能够横跨时空,历久弥新,特别是其内在蕴含的政治伦理精髓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政治体制改革伦理的确立以及党的执政理念的深化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有益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方略,这为新时代如何建构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基本“路线图”和方法论。而东北抗联精神内在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等,无疑在指引方向、夯实基础以及优化环境等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指引建构方向。东北抗联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体现,历经血与火的革命实践证明,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发展时期,唯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方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中认清事物本质、明确发展方向,最终赢得事业胜利。纵观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正是凭借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这一强大精神支柱,东北抗联将士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前赴后继、誓与敌人抗争到底。作为中国革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北抗联精神在受到马克思主义政治伦理思想影响的同时,它又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简言之,大力传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充分发挥其政治导向功能,不仅为当今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擎起了一面旗帜,还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向领航。

2.夯实建构基础。在东北抗战十四年中,在白山黑水间留下众多的东北抗联遗址遗迹不仅铭刻着抗联将士悲壮的战斗历程,还是东北抗联精神的物质承载者和见证者。这些有形的、历经战火洗礼的东北抗联遗址遗迹,是一种具有可视效果和体验价值的红色革命文化,它不仅为新时代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难得的红色文化物质平台和载体,而且进一步有助于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的物质基础。新时代,在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历史进程中,独具地方特色的东北抗联遗址遗迹,为深入开展以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为主题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难得的物质基础和基本依托,通过活动的有效开展,不仅可以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及青年学生群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还可以为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3.净化建构环境。事实表明,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和舆论氛围是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进程中必须切实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东北抗联精神内在蕴含的政治伦理精髓,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优秀传统政治伦理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党和军队先进政治本质、价值追求在特定时期的历史呈现,充分利用其革命精神之特性(融体验性、教化性和评价性相统一),通过深入开展丰富多样的东北抗联精神专题教育培训和各种纪念活动,进一步培养人们自我和社会意识,如自省意识、公平意识、道德自律意识以及开拓创新意识等,同时坚决抵制各种社会消极因素,如自私自利、漠视社会公平、崇洋媚外、因循守旧等的不良影响,从而为净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环境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有益于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伦理的确立

新时代,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仅需要继续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还需要进一步加快政治体制改革伦理建设的跟进步伐。事实表明,从价值导向、道义支撑以及道德动力等方面,深入挖掘和运用东北抗联精神内在蕴含的政治伦理资源,将会对当前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伦理的确立大有裨益。

1.提供价值导向。从一定意义上讲,当前体制创新的原则与要求与东北抗联精神内在蕴含的政治伦理价值诉求具有内在的契合性。换言之,东北抗联精神内在蕴含的政治伦理资源可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重要的政治思想指导。比如,在十四年抗日斗争中,东北抗联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党的领导下,在东北民众中逐步形成了相对和谐融洽的政治伦理关系,自由、民主和平等犹如一条红线,自始至终贯穿于与党政、官兵与军民关系中。在基层建设上,建立了党的各级地方组织,真正形成了党政间的和谐共处关系;在部队建制上,完全建立了由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真正实现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组织纪律上,在部队中实行民主制度,严明军纪,真正做到了官兵平等;在军民关系上,军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权利,军民间结成了深厚的鱼水之情等。事实表明,东北抗联精神内在蕴含的民主、平等、法治等重要政治伦理原则,日益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并成为人们在新时代的价值追求,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其能够在当前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价值导向作用。

2.提供道义支撑。东北抗联精神是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相比肩的革命精神,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军队的性质与宗旨,全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道德情怀。从本质上看,东北抗联精神不仅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伦理追求,还有机构成了党的先进政治伦理特征的精神资源。有鉴于此,因其固有的先进本质,内在决定了东北抗联精神能够切实担负起批判旧的政治伦理思想的历史重任。新时代,在全面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历史进程中,通过对东北抗联精神内在蕴含的政治伦理传统与价值的充分挖掘与合理利用,“能催生政治主体参与民主政治建设与发展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信念,从而促使人们积极主动、坚定不移地拥护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7]。

3.提供道德动力。实践表明,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单单需要的是物质动力,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这是因为唯有强大精神动力的存在,方可让政治行为主体勇于向既得利益集团“亮剑”,在百折不挠中突破各种艰难险阻,将革命或变革进行到底,赢得最终胜利。东北抗联精神内在蕴含的勇敢顽强、前赴后继、坚贞不屈、勇于献身、不畏艰苦、百折不挠的政治伦理价值,可为政治行为主体在政治道德层面上激发热情、强化担当、砥砺意志和敢于胜利等提供强大的道德力量。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现状看,尽管是在社会主义政治总格局和权力结构形式不变的前提下进行的,但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不管是改革推进深度,还是难度都是前所未有的。有鉴于此,要求政治行为主体在实际工作中,务求要像东北抗联将士那样,必须具备守土有责的历史责任感、敢于取胜的斗争意志和无私奉献的革新精神,方可为赢得最终成功增添制胜动力砝码。

(三)有益于党的执政理念的深化

事实表明,执政理念具有内在的可变性,它是伴随着实践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和完善。换言之,科学执政理念的确立是一个渐进的、逐步趋于相对完善的动态调整过程。而东北抗联精神作为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东北广大军民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革命精神,无疑为党的执政理念的深化提供了重要的精神资源。

1.孕育政治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最为根本的执政原则和道德准则。在长达十四年的抗战斗争中,东北抗联作为党领导下的重要抗日武装,始终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利益而斗争的宗旨,形成了一系列关于密切党群关系的正确思想和工作方法,在不断丰富密切联系群众的载体与形式的同时,让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政治理念得以孕育与萌发。比如,在抗日根据地内,在党领导下的东北抗联,不仅让农民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还可以让其安心地耕种土地和收获粮食;通过严肃群众纪律的方式树立党和军队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把体现党的根本宗旨的一些基本原则和要求编成歌谣,让士兵进行传唱,牢记在心等。实践表明,东北抗联时刻牢记和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仅是其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还是孕育“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政治理念的重要历史佐证。

2.传递价值追求。“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核心价值追求是政党伦理的最高法则,也是设计各项执政方针的基础依据”[8]。东北抗联精神因其内在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形成了一系列密切联系群众的正确思想和工作方法,丰富了密切联系群众的载体和形式,无疑具有历史的一脉相承性。换言之,“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是对东北抗联精神价值追求的继续与传承。在艰苦的抗日斗争时期,东北抗联以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出发,一是赶跑日本侵略者,二是解决粮食问题,能吃饱饭,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用实际行动兑现为群众办实事的诺言,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拥护,从而形成了强大民心民意基础。事实证明,东北抗联精神蕴含着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不会随着战火烟云的消散而变化、消逝,而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传递与继承。

猜你喜欢
抗联东北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东北抗联精神赓续传承的价值意蕴
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探索中的伦理思考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大东北的春节
痛悼抗联老战士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