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参与培训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2020-01-18 20:19冉治霖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双元制校企实训

冉治霖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处, 广东 深圳 518172)

“双元制”职业教育已成为德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智力支持,被誉为二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质量上乘的德国制造成为大家的共识。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是在其国情的基础上,经过200多年的积淀和论证实践探索出来的符合国情和经济发展规律的教育模式,企业的广泛参与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因此深入研究其运作特点及发展对于指导现阶段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完善职业教育法制体系,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1]

1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

所谓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它不同于学校制形式,可以成为部分学校制职业教育形式。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自己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法律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位置,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这样他就成为一个“双元制”职业教育下的学生。他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他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2]学生接受的教学内容是相对比较系统的,按照企业和学校的不同特点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企业的培训按照颁布的培训条例进行。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由各州文教部制定。它的任务是在服从企业培训要求的前提下实施普通和专业教育,深化企业培训中的专业理论。“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考核、成绩认定及证书发放由各行业协会负责。[3]

2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

2.1 学习地点的双元化

在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职业学生的学习地点是双元的。学生既是职业学校的学生,同时也是企业的一员。其中,企业内的实习场地是为培训设置的实习车间和生产车间,在企业接受培训的时间约占整个培训时间的70%左右,在培训过程中,企业引导广大学生掌握基本的职业素养和操作技能,引导学生掌握未来的技能和方法,使得学生快速走向工作岗位,提高学生的岗位竞争力。同时,在培训的过程中,职业学校则主要负责学生理论内容的学习,指导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在学生的整个成长以及学习的过程中,职业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时间一般占整个培训时间的30%。

2.2 学生身份的双元化

在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双元制的教育模式,赋予了学生双重性的身份。在职业学校里,他们的身份是学生,他们接受学校规章制度的管理和约束,也接受学校安排的课程体系。在企业培训的过程中,他们需要与企业签订培训合同,这是“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唯一前提。在参加企业培训的过程中,他们的身份是学徒工,都有各自的“师傅”,需要充分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严格按照企业的发展规划以及流程等来认真学习,不断强化自身的实践能力,提升自身的实践素养。在企业中,他们既然参与企业的一些培训,接受企业的管理,自然会享受企业的相关福利待遇。

2.3 教师类型的双元化

在传统的职业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相对比较清晰的,一般主要是指在学校教育中,给予学生规范和引导的师资力量。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模式,教师的类型同样是双元的。一类教师以传统的教学引导者为主,侧重于学生在校期间的理论指导以及教学指导等。当然,除文化课的教师外,还包括一种实践指导教师,后者注重对学生参与实训前的培训以及规范引导。另一类教师则是企业中的实训教师,这部分教师可能不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和专业素质,但却具备一流高超的实践经验和方法。当然,这类教师可能是企业真实性质的雇员,也可能是企业聘请的其他兼职人员。之所以会存在兼职行为,可能与企业的担忧有关。采用“师徒制”的方式来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实践技能,可能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秩序,因此,才会有兼职类的教师。

2.4 教学体系的双元化

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开展过程中,为更好地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教学体系的双元化是非常重要的发展趋势。教学体系的双元化是一个复合型的概念,包括教材、教学内容以及考核方式。教材的双元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材体系是双元性,学校教育的教材内容是相对独立且系统的,企业培训所匹配的教材体系也是相对独立的。这两类教材体系之间存在着关联性,同时又相互独立。教学内容的双元性,侧重于指具体的教学内容是相互独立的。企业提供的培训内容近乎于职业实践,主要是传授职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以便使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接受培训。学校所提供的教学内容则是全面多元的,涵盖面也比较广。此外,考核方式也是双元性的。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则主要以考试和相关的测试为主。企业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则更加侧重于评价与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以及岗位实践能力,这是一种复合型的考核方式。

2.5 经费来源的双元化

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经费是非常必需的。由于整体教育以及培训体系是两条线,所以它的经费来源是双元化的。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是免费的,经费来源于国家,德国各级政府对职业学校的经费投入分级负责。如州政府负责公立职业学校教师的工资或养老金,地方政府或机构负责校舍维修、设备、管理费用及管理人员的报酬等,州政府也会给予经费补助。对于私立职业学校,州政府给予业务以及人事经费的补贴等。学生在企业的培训费用完全由企业承担,企业职业教育培训的费用大部分来源于德国大中型企业,主要以直接资助和设立基金的集资资助等形式提供,用于企业或跨企业的职业培训。但为了尽可能引导企业参与到这种双边性的“校企合作”过程中,政府部门可能会给予企业其他方面的便利以及优惠。[4]德国的职业教育经费的双元制投入,极大推动“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发展,并深深影响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发展。

3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企业参与培训模式对我们的启示

在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于职业教育的需求越来越高。职业教育的特点旨在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型的人才,近年来,虽然我国职业教育得到了迅猛快速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中还存在着较为突出的发展困境。因此,科学全面分析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模式,充分借鉴其中的可取之处以及发展优势,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从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模式中,我们可以获得以下方面的启示:

3.1 企业以及学生具有较强的目的性

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开展过程中,无论是深入企业参与培训的学生,还是为学生提供培训场所的企业,他们都具有非常明确的目的。正是因为这种较为明确的目标,才使得他们在合作与参与过程中,更好的提升合作成效,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结合。对于学生而言,仅仅依赖职业学校的理论教育和浅尝辄止的实践教育是远远不够的,社会对于学生专业素养以及实践应用能力的要求非常高,为更好地增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提升实践素养以及应用能力。因此,学生在参与企业培训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自主意愿,较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同的学生在参与企业培训的过程中,能够结合自身的发展需要来选择合理合适的内容,同时他们也具备差异化的培训和发展目标。可见,在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模式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到了全面的凸显。同时,在这种科学的职业教育模式中,企业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企业之所以参与培训工作,之所以投入较大的时间精力来认真全面做好培训工作,必然是为企业网罗优质的人才。事实也证明,企业积极主动参与到人才培养实践中,能够帮助企业科学遴选优质的人才,充实企业的人力资源储备,提升企业的发展竞争力。

3.2 校企合作内容的深入多元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需要学校同企业的深入参与、共同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高培训质量,全面促进企业的长效快速发展。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作为人才输出和培养的摇篮,应该主动积极的寻求高质量的企业来进行合作,不断创新校企合作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德国双元制下的职业教育学校,在寻求企业的过程中,它们充分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及不同专业学生的发展方向,精准筛选优质的意向企业,以此来推进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在实践过程中,我国职业院校同样应该以这样的价值导向和合作目标来寻求优质企业,以此来有效降低资源浪费。不可否认,在企业的寻找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形式主义,即他们不管合作企业的资质以及专业岗位情况是否符合学校专业设置的要求,而是盲目进行校企合作,这必然难以提升校企合作的整体成效,也难以充分利用企业的培训资源。同时,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德国双元制下的职业教育模式,校企合作的深入程度是非常高的。作为参与培训的企业而言,在同学校进行合作的过程中,除进行必要的人才培训和管理外,更充分利用学校优质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实现更高程度的资源整合、产教融合。比如有的企业在参与学生培训的过程中,同时在职业院校内建立科研机构,依托学校的资源优势,一旦获得研发成果,便会在具体的企业岗位中进行实践与探索。我国职业院校在寻求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在参与学生培训的过程中,同样应该注重采用这一科学有效的产教融合模式。现阶段我国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可能缺乏一定的自主性,这可能与企业自身发展以及管理者的认知等有关。为更好地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我国政府应该依托于科学完善的措施来予以有效的推动。比如积极完善相关的激励政策体系,给予主动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一定的福利优惠政策,激发它们参与的积极性。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要积极尝试采用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方式,学校同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共同达成合作意向,投身于合作过程中。

3.3 积极打造良好的实训教学环境

德国双元制下的职业教育学校,在校园环境的创设过程中,可能更加注重实训教学环境的创设。现阶段,大部分德国的职业学校,它们的实训设施以及实训环境是相对比较完善的。比如很多职业学校都规建了完善的实训教学场所,这样能够引导学生在实践环节中来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理论知识的缺陷以及不足。同时,在实训环境的创设过程中,德国学校按照企业的标准以及流程,可能相关设备设施不是最新的,但整个作业流程以及操作方法却严格参照企业的标准,无论是着装、秩序,还是救护措施等都非常完善。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职业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同样应该注重借鉴德国的先进经验以及科学做法,不断构建完善系统的实训场地以及实训设施,不断提升实训教学工作的整体质量,引导学生在学校期间就可以得到系统全面的实训内容,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快速发展。

4 我国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改革思路

4.1 完善职业教育保障体系

德国自1969年颁布《职业教育法》后,又相继出台了《企业基本法》《培训员资格条例》《职业教育促进法》《实训教师资格条例》《职业教育改革法》《职业教育条例》及新《职业教育法》等,这些法规条例规定了各方的职责和权益,可执行性强。我国政府也应出台相对完善的、具有时效性、可执行性强的法律法规,明确企业、学校、行业、协会在职教中的地位、作用,对管理体制等作清晰规定。还应出台相应的监管法律,确保各项法规能真正实施。职业教育的全面快速发展,以及企业参与培训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而是一个系统全面的浩大工程,需要各方面的积极配合全面参与,更需要科学的政策规范以及监管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职业教育的发展质量和水平。德国在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发展中,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关键在于政府部门进行了合理科学的规范和引导。因此,我国政府在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借鉴德国的先进经验,从顶层设计的高度来予以规范和指导,将各方力量充分统筹起来,既要落实科学全面的规范引导机制,同时也要完善相关的监督、保障、激励机制,更好地规范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全面促进我国职业教育迈上新台阶。

4.2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牵头规范作用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之所以取得如此瞩目的成绩,并且成为各国借鉴的资源宝地,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行业协会的全面参与、科学规范。行业协会作为企业之间自发形成一种管理组织,对于参与企业具备导向规范的作用。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中流砥柱的作用。一方面,职业院校应该积极寻求行业协会的参与配合,依托于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产教结合的模式,积极发挥和调动行业协会的参与积极性,提升行业协会的参与力度,培育它们的参与热情。比如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拟定,亦或是在职业技能大赛的开展等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专业引导作用。比如行业协会可以结合整个行业的发展成果、发展动态,不断规范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工作,确保它的科学性、规范性,培育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还应该不断创建科学的“联合职业培训中心”,凝聚各方力量,优势互补,达到利益最大化。此外,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还应该努力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就业保障以及就业指导。

4.3 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发展实践表明,教师类型的多元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应该积极汇聚不同的师资力量,形成完善系统的人才培养保障体系。比如在人才培养体系的创建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拟定等过程中,职业院校的教师、企业的培训师、行业协会的专家学者等都参与其中,全方位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优化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创建适合社会发展的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不同类型的教师应该充分厘清自己的培养任务、培养方向,同时要做好必要的信息沟通,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此外,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还应该切实提升职业教师的专业素养。职业院校可以引导教师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中,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促使他们始终以企业岗位的标准来创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5 结论

德国的职业教育发达众所周知。德国的产品,结构合理,外观讲究,质量上乘,性能优异。这是他们重视职业培训、员工持证上岗、人人关系质量的结果。德国产品之所以驰名世界的秘密正在于此。农民也要持证上岗,因为他们农民使用的主要农具,早已不是锄头、钉耙,而是各种现代化的农业机械;耕作、施肥、除虫、灌溉等也已采用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多数不是靠一般的手工操作了;各种养殖业、种植业也按照先进的种养方式来完成,未经培训的人难以胜任。在德国,不论担任哪一种工作,完成哪一种任务,“资格”是非常重要的,而这种“资格”绝大多数是靠职业教育来实现的。普通教育、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他们更重视职业教育与和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成人教育也是职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的“资格”,绝不是单纯的一种学历文凭或证书,除一般的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懂得操作应用,有动手能力。因此,在德国各行各业都重视职业,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思路。为更好地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不断培育社会需求的优质职业人才,我国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应该积极采用双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政策扶持吸引企业参与其中,共同研讨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承担系统的人才培养任务及目标。

猜你喜欢
双元制校企实训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德国高等教育的“双元制”理念及对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
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我对德国篮球的理解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