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主线问题导学促进学生数学思考

2020-01-18 02:25仇学春
江苏教育 2020年21期
关键词:数学思考反思情境

仇学春

【关键词】主线问题;数学思考;《认识比》;情境;活动;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81-0058-03

当下,问题教学法和问题化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我们教学中的问题仍然存在数量多、空间小,思维少等现象,且问题与目标之间、问题与问题之间缺乏联系。于是,主线问题导学应运而生。一节课的问题设计按照一根主线展开,体现出主与次、大与小、多与少之分。这里的主线是学生认识知识的主线,是学生开展数学活动的主线,更是学生思维发展的主线。主线问题以学生问题为起点,以学科问题为基础,以教师问题为引导,形成问题系统。它由核心问题、探究问题、阶段关键问题组成,每个大问题包含几个有联系的小问题串。它主要关注三个逻辑关系——教材知识性逻辑、学生学习逻辑以及生成性逻辑。

下面,笔者以苏教版六上《认识比》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怎样以主线问题导学促进学生进行数学思考。

一、创设情境,形成主线问题

教学“比”的必要性不容易在例题中体现出来,教师在教学时创设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供学生思考、讨论,能使学生在丰富、有趣的学习情境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中,教师出示问题:六(6)班男生27人,女生25人,你能用一句话表示男生数和女生数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吗?学生相继用分数、相差及比来表示两数的关系,如27∶25=27÷25=27/25、25∶27=25÷27=25/27、27-25=2(人),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关于比,你想研究哪些知识?学生呈现出如下问题:(1)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2)比赛中的得分比与我们学的比有什么不同?(3)比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和普通的分数有什么区别?(4)有了除法,为什么要学比呢?

(5)比能约分吗?(6)两個数的比表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形成了这样一条主线问题:两个数的比表示什么?有了除法,为什么要学比呢?比有哪些应用?其他问题穿插在这三个问题中研究。这样,引导学生从自己提出的问题中找到需要研究的主线问题,不但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设计活动,探究主线问题

主线问题中的主探究问题引领数学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开展。本节课的主探究问题是“什么是比?”,通过主探究问题精准定位,抓住学生认知体系的生长点引出探究问题,准确把握学生认知体系的切入点引出阶段关键问题,有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真正发生。

1.构建学材,让主线问题教学有抓手。

主线问题教学需要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学习材料。只有精心准备材料,合理选择材料,智慧运用材料,才能引导学生把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转化为对问题解决的兴趣。如此,主线问题教学才有抓手。教学中,教师对照探究问题提供相应的学习材料。针对“两个数的比表示什么意思?”,提供的材料是“画一面国旗,长和宽的比是3∶2”,并引导学生“求下面两个量的比并求比值:大猴8只和小猴32只,小猴和大猴的只数比;小明骑自行车3小时行了45千米,路程和时间的比;9元钱买了2千克苹果,总价和数量的比”。针对“为什么要学比?”,提供的材料是“四个小组,第一组12人,第二组11人,第三组13人,第四组12人,能说一个比吗?”。

2.设计活动,让主线问题教学有过程。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主线问题教学必须通过活动的形式对问题进行研究。同时在活动中考查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问题解决中去,关注他们参与的态度、合作与交流的意识。教学时,教师设计了两个探究问题的活动。活动一:(1)画一画,画一面长和宽的比是3∶2的长方形国旗;(2)说一说,这里的3∶2表示长和宽是什么关系?活动二:(1)找联系,结合板书,说说比和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2)根据下面的人数,你能说一个比吗?第一组12人,第二组11人,第三组13人,第四组12人。这两个数学活动不但解决了主线问题中的探究主题,还解决了核心问题“比的意义”,同时把学生提出来的问题都穿插其中解决。

3.适时导学,让主线问题教学有落实。

主线问题教学给予学生的空间比较大,因此,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导”。学生在主线问题探究中随时都有可能遇到困难和困惑,教师应及时发现并提供帮助,如果是全班的共性问题就大家一起解决。可以说,“导”是一种手段,是为了培养学生“学”的能力,“导”服务于“学”。

“导”在学生困惑处。研究第一个探究问题“3∶2表示什么意思?”时,学生汇报不同的想法:长3cm,宽2cm,长比宽多1cm;长3cm,宽2cm,长是宽的1.5倍;长6cm,宽4cm,长比宽多2cm;长6cm,宽4cm,长是宽的1.5倍。这时教师适时介入,提出阶段关键问题:“画的国旗大小不同,长和宽的关系有什么相同点?”并及时追问“这面国旗长和宽的比是3∶2,这里的一份可以是多长?”“3∶2这个比由哪几部分组成,分别叫什么?”......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加深了对比的意义的理解。主探究问题包含的几个探究问题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们相互联系,存在递进和深化的关系,只有这样,主线问题教学才能促进学生进行连续性思考。

“导”在学生需求处。在汇报“有了除法和分数,为什么还要学比?”时,教师启发学生用字a母概括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a∶b=a÷b=a/b(b=?0)。接着让学生说一说:比还可以写成怎样的形式?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是0?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足球比赛中2∶0,为什么后项可以为0?然后启发学生理解:2∶0是一个比分,它表示净胜的球数,是相差的关系,不是数学上的比。最后让学生说一说:有了除法和分数,为什么还要学比呢?原来比可以表示多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既解开了学生的疑惑,也加深了他们对比的理解。

三、实践反思,评价主线问题

评价的根本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并为改变教师教的思路和改善学生学的思路提供依据。教学中,教师课件出示“活力28广告”:用量少1∶4,去污强1∶4,时间短1∶4,省力气1∶4。学生对这么多1∶4比较感兴趣,教师适时让学生说一说1∶4表示的意思,了解学生对比的意义的掌握情况。接着启发学生发现人体中的比:我们的脚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是1∶1,一个人的下半身长与身高的比是0.58∶1。然后进一步提出问题:你知道芭蕾舞演员跳舞的时候为什么要踮起脚尖吗?并介绍黄金比的知识,说明穿高跟鞋与跳芭蕾舞的道理是一样的。上述教学中,教师通过广告中的比和人体中的比,让学生知道比在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同时分三个层次介绍“黄金比”:第一个层次照应开始的情境,让学生了解“人体中的比”;第二个层次用一个问题引出黄金比;第三个层次利用黄金比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的眼光。

(作者单位:南京市琅琊路小学)

猜你喜欢
数学思考反思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数学课堂中的快乐元素
关注数学思考 提升数学本质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对初中文言文创新教学的几点思考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