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人物作为道德与法治历史类题材教学的主线

2020-01-18 02:25强绍成
江苏教育 2020年21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人物

强绍成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历史类题材;人物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81-0076-01

《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涉及自然、历史、地理等学科的内容,其中中国近现代史部分时间跨度长,容量大且杂,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师而言,教学时无疑充满挑战。

为了上好历史类题材的道德与法治课,笔者将历史人物作为每一篇课文的核心和灵魂,并将“关注人物德性,彰显英雄品质”作为每节课的中心和主线,以期引发学生的共鸣。

如五下第三单元第7课《不甘屈辱奋勇抗争》共三课时。每一课时,笔者都会将教学重点放在人物的经历和事迹上,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自觉感悟英雄人物的形象。

第一课时“虎门销烟”:英雄的使命与担当。课文内容大多是历史事件的陈述,如果教师将教学的重心放在虎门销烟的历史叙述上,那么就很容易使道德与法治课变成历史课。学生虽然了解了鸦片战争的前因后果和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但却很难激起心中的情感。于是,笔者将教学重点放在认识民族英雄林则徐身上,放在死守炮台英勇牺牲的关天培身上,呈现给学生的是围绕这二人发生的林林总总的事情。由此,学生对这二人的感受是深刻的,他们敬佩林则徐的深明大义,他们会为关天培与炮台共存亡而感动,也因此而激发起对英国侵略者的愤恨与对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认同。

第二课时“圆明园的诉说”:英雄的信念与坚守。本课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为背景,笔者组织学生讨论圆明园被毁的经验教训。万园之园的毁灭是一件震惊世界的大事件,学生会气愤、震惊,而如何把这种情绪转化为反思的力量,是这一课最难的地方。为此,笔者选择了一群特殊的人来帮助学生深化情感体验。世上若无“样式雷”,哪来北京圆明园?清雍正时期,雷氏家族的第二代传人雷金玉被任命为圆明园设计建造总工程师。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一个世袭工匠家族奋起反抗,第五代传人雷景修的女婿被侵略者乱刀刺死,女儿帶着全家老幼十四口自焚殉园。总有一些东西值得用生命去守护!是什么东西,笔者没有说,但学生和听课教师听完这段故事早已热泪盈眶了。

第三课时“甲午风云”:英雄的理想与抱负。笔者将邓世昌作为本课主角,以倒叙的手法引领学生进入两个历史片段:第一个是甲午海战中邓世昌悬挂冲锋旗指挥“致远舰”冲向日军“吉野号”,那种气壮山河、视死如归的气势是撼人心魄的,特别是学生看到细节处,邓世昌与爱犬“太阳”一同为国捐躯之时,无不被他的爱国之情感动。动之以情之后,方可晓之以理。第二个是本课结尾处,笔者以邓世昌为福建船政学堂同学去西洋留学送别的场景为背景,邓说:“此去西洋,应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可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求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愤然无悔。”这就把学生拉回到现实生活中来,少年求学背负国家之未来,而如今我们读书是为了什么?他日,如果有同学出国留学,是否会忘记祖国?不忘初心、不忘历史不是说说而已,而要有行动。这才是笔者这节道德与法治课的终点与高潮。

曲折的情节可以引人入胜,悲壮的人物能让人感动不已,道德与法治课讲理说法的前提是以情动人。这也许就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精髓。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川埠小学)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教学人物
浅析微课在初一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
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有效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浅谈道德与法治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