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蛇灰线 呼应成趣

2020-01-18 08:38史云波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0年34期
关键词:景物外婆阳光

史云波

左读范文

晨 趣

一抬头,跟前一片金光:朝阳正跳跃在书架顶上玻璃盒内日本玩偶藤娘身上,一身和服,花团锦簇,手里拿着淡紫色的藤萝花,都熠熠发光,而且闪烁不定。

我开始工作的时候,窗外暗夜正在向前走动。不知怎样一来,暗夜已逝,旭日东升。这阳光是从哪里流进来的呢?窗外一棵高大的梧桐树,枝叶繁茂,仿佛张开了一张绿色的网。再远一点,在湖边上是成排的垂柳。所有这一些都不利于阳光的穿透。然而阳光确实流进来了,就留在藤娘身上……

然而,一转瞬间,阳光忽然又不见了,藤娘身上,一片阴影。窗外,在梧桐树和垂柳的缝隙里,一块块蓝色的天空,成群的鸽子正盘旋飞翔在这样的天空里,黑影在蔚蓝上面划上了弧线。鸽影落在湖中,清晰可见,好像比天空里的更富有神韵,宛如镜花水月。

朝阳越升越高,透过浓密的枝叶,一直照到我的头上。我心中一动,阳光好像有了生命,它启迪着什么,它暗示着什么。我忽然想到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每天早上对着初升的太阳,静坐沉思,幻想与天地同体,与宇宙合一。我从来没达到这样的境界,我没有这一份福气。可是我也感到太陽的威力,心中思绪翻腾,仿佛也能洞察三界,透视万有了。

现在我正处在每天工作的第二阶段的开头上。紧张地工作了一个阶段以后,我现在想缓松一下,心里有了余裕,能够抬一抬头,向四周,特别是窗外观察一下。窗外风光如旧,但是四季不同:春花,秋月,夏雨,冬雪,情趣各异,动人则一。现在正是夏季,浓绿扑人眉宇,鸽影在天,湖光如镜。多少年来,当然都是这个样子。为什么过去我竟视而不见呢?今天,藤娘身上一点闪光,仿佛照透了我的心,让我抬起头来,以崭新的眼光,来衡量一切,眼前的东西既熟悉,又陌生,我仿佛搬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把我好奇的童心一下子都引逗起来了。我注视着藤娘,我的心却飞越茫茫大海,飞到了日本,怀念起赠送给我藤娘的室伏千津子夫人和室伏佑厚先生一家来。真挚的友情温暖着我的心……

窗外太阳升得更高了。梧桐树椭圆的叶子和垂柳的尖长的叶子,交织在一起,椭圆与细长相映成趣。最上一层阳光照在上面,一片嫩黄;下一层则处在背阴处,一片黑绿。远处的塔影,屹立不动。天空里的鸽影仍然在划着或长或短、或远或近的弧线。再把眼光收回来,则看到里面窗台上摆着的几盆君子兰,深绿肥大的叶子,给我心中增添了绿色的力量。多么可爱的清晨。

多么可爱的清晨,多么宁静的清晨!此时我怡然自得,其乐陶陶。我真觉得,人生毕竟是非常可爱的,大地毕竟是非常可爱的。我有点不知老之已至了。我这个从来不写诗的人心中似乎也有点诗意。

此身合是诗人未?

鸽影湖光入目明。

我好像真正成为一个诗人了。

一九八八年十月十三日晨

(选自《季羡林给孩子的写作课·写景卷》)

亮点借鉴

“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散文的写作不仅要抓住景物的特征来作生动描摹,还需要在谋篇布局上多下功夫,才能将自己想要表达的丰富内容巧妙融合在尺牍之间,不显生涩。

文章描摹了清晨所见,可谓视通万里,思接千载。既有眼前的光影变幻,又有心中的情怀缱绻,夏日的燕园里,不仅有一个生机勃勃的清晨,还有印度泰戈尔的“天地同体”,日本室伏一家的深情厚谊,果然妙趣横生!

作者是怎样把这些丰富的内容巧妙融合在一起的呢?作者选择了一个重要“景物”——阳光,作为贯串全文的线索——阳光闪烁跳跃,藤娘明灭变幻;阳光流淌浸染,四季流转如歌;阳光来去往复,往事灿烂明艳。作者巧妙地选取了阳光变化,以时间为线,呈现出一个晨光四溢、情思隽永的境界。

另外,变化的东西很容易写散,怎么办呢?作者采用了呼应的手法。屋内的藤娘、窗外的梧桐和蓝天的鸽影反复出现,遥相呼应。景物在光彩流淌中就这样风情万种起来,一个短短的清晨,几处简单的景物,就让人觉得人生可爱,未来可期。巧妙的呼应,让文章结构严谨,疏密有致。

定格在记忆里的美好

◎杨盼凤

我的记忆里定格的很多美好,似乎都有外婆,也都与雪有关。

小院·飘雪

窗外,大雪纷飞,我调皮地卧在暖炕上。

脑袋儿顶着外婆那苍老的额头,小脚丫子被外婆像个宝似的搂在怀里,紧紧地抱着,她似乎很享受。我们一老一小就这样看着窗外,银装素裹。顶喜欢这种气氛,很暖心。

陕北总是多雪的,天空成了雪的舞台,窑洞便是最好的看雪的地儿。爬在外婆几乎要散架的脊梁骨上,傻傻地盯着窗外那瓣瓣雪片儿:它们神奇地从天而至,轻柔地在空中翻个身,旋个转,调个皮,真是顶透韵美。

时光已将这一幅幅贴心的镜头,妥帖收藏,置放在那黑白记忆的相册里。

雪停·闻香

雪停了,太阳毫不吝啬地将它的温暖尽情地洒在这片大地上。我脚蹬大棉鞋,身套大棉袄,头戴小花帽,包得严严实实,乍一看,名副其实的肉球。小手被外婆的大手攥着,走到院中。

一股清香萦绕鼻头。循着香味儿,我来到一盆梅花前。伸出小手,小心翼翼地将梅花瓣上的积雪轻轻拨落,再用小手托着最小的那片花瓣,用力地对着它呵了一口气;歇会儿再来,又是深深一口热气。外婆满脸笑容,问我在干啥。我眼睛一瞪,两手叉腰,装出一副生气的样子,噘个小嘴:“外婆,花儿都快冻死了,你咋不管哪?”

外婆笑得前俯后仰,合不拢嘴,说梅花喜欢雪,更喜欢冷,越冷越香。梅花的香味儿,纯、洁、净、甜,美到人心底去了。而后对我说,长成梅吧,多好!外婆目光柔软,像极了我的妈妈。

雪化·情浓

雪化的日子是最冷的。外婆在院中拿大扫帚将雪聚集成堆,我紧跟在后面,身子摇摇晃晃,酷似可爱的小企鹅,萌化人心。

小手拖把铁锹,外婆扫,我铲。我这小人儿一次铲得不多,甚至有时还会趔趄一下,最糟糕的就是小脑袋一头扎进耸如小山的雪堆里,猛吃一口白花花的雪儿。那倒也没什么,外婆捧起我的小脸蛋,看着我笑,而后在我脸蛋上亲一下。我调皮地望着她,小嘴儿也对着外婆粗糙的皮肤亲一口。很美,很舒心。

我记忆里定格的美好,不能没有外婆,不能没有雪。

(陕西合阳县城关中学远航文学社)

点评

小作者以“雪”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描绘了“飘雪”“雪停”“雪化”三幅画面,“雪”的变化带来了人物情感的变化,“我”和外婆从相依相偎到雪中赏梅,再到扫雪铲雪,祖孙俩的情意就在这些活动中愈演愈浓,感人至深。同时,外婆的年迈和“我”的童真反复呼应,表现多样,温暖动人。可见,结构上的巧妙安排,能使景物有层次,人物有灵魂,情感有温度。

猜你喜欢
景物外婆阳光
破耳兔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唠叨的外婆
走,出发!
外婆的钱
外婆回来了
走在阳光路上
三月,乘着阳光出行
写好家乡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