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建大旅游格局为背景的“特色小镇”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研究

2020-01-19 07:59陈尾菊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环球市场 2020年33期
关键词:特色小镇黄酒绍兴

陈尾菊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当今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频繁交流,绍兴作为一个黄酒、纺织闻名的城市,与国际的交流趋于频繁,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是大势所“需”。

一、绍兴代表性旅游特色小镇外语人才现状调查

自2015年浙江省开始启动特色小镇创建以来,绍兴市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具有绍兴特色、对区域发展有较强带动和支撑作用的特色小镇,努力实现发展动能转换,充分发挥特色小镇在经济新常态下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为获得第一手有效资料,笔者对绍兴特色小镇开展了实地访问,并发放了调查问卷。经过对调查问卷数据的分析,发现绍兴特色小镇发展有天时、地利优势,但人才资源优势并不突出。

人才是特色小镇的发展主推力。笔者走访绍兴黄酒小镇时发现,不管是入口还是小镇内部,黄酒的影子无处不在,毫无疑问是以“黄酒”作为主打内容,小镇内的布景也是透露着浓厚的黄酒文化,同时,已经有云酒庄、臭豆腐、拉糖等商家入驻黄酒小镇,这使黄酒小镇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由于受东浦镇的拆迁影响,比较有特色的村落都搬走了,因此黄酒小镇的建设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笔者在走访的过程中明显感受到黄酒小镇虽然有商铺在,但往来的行人很少,居民也是稀稀落落,大多是中老年人在看管店铺,甚少年轻人,给人感觉很冷清,这无疑会导致黄酒小镇越来越难留住商家,更不要说吸引游客了。

二、绍兴地方性外语人才培养输出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参观黄酒历史文化博物馆的时候发现,黄酒的发展史是非常吸睛之处,因此笔者深有感触,如何通过培养地方性外语人才打开绍兴特色小镇的国际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外商前来投资、更多的国际友人慕名而来。其实,很多特色小镇环境优雅、设施齐全,并不亚于大城市的旅居环境。这最关键还在于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高校是人才培养基地。然而,通过走访几处绍兴高校,发现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存在以下问题:

1.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上尚未体现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趋势。多所高校当前外语人才培养方案仍集中于学生的各项语言技能的培养,尚未出现语言专业贴合地方性特色专业的培养方案,专业模块设置欠合理,课程设置不够灵活。英语知识课程与英语语言专业课程几近相同,大致由英语专业教师执教授课。地方产业知识课程多由学校相关专业教师中文授课。另外开设的课程选择性不多,极少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开展课程设置。

2.高校普遍有“校企合作”,但“校镇合作”模式尚未开启。“校镇合作”的原理同“校企合作”一样。高校结合自身的人才培养方针和当地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开展“校镇合作”,致力于探寻如何定向培养能够服务地方经济的专业对口人才,使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更贴合地方实际,打造高就业率、高认可度的人才培养模式。顺应职业教育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和我国经济从城市向农村的迅速外延,“校镇合作”越来越成为高校和地方协同发展的需要。

3.师资配备和教材设置上有待完善。当前绍兴高校外语专业多数教师都是英语专业毕业,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英语教师对绍兴地方产业如黄酒、纺织等的知识了解不够,地方产业专业背景的教师对英语知识的了解也不够全面,学生的相关产业英语能力的提升受到很大的局限,阻碍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发展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教材的选择上,多数高校地方产业专业教材建设和资源建设明显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培养目标不相符。另外,有些地方产业英语专业的教材未获得相关审核程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严重影响了实际学习效果和专业人才的培养。

三、特色小镇复合型外语服务人才培养路径

随着特色小镇的大规模发展,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地方产业英语复合型高端外语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学者和相关教育职能部门应当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进一步的探索,深入完善“英语+地方产业”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机制,切实、可行地为复合型外语人才提供理论学习平台,增加实践经验。

课题组经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并结合特色小镇工作人员的反馈,设计出了以下人才培养路径:

1.课程设置上实现真正“复合”。为培养“千人千面”的外语人才,笔者建议打破原有固定的语言技能课程学习体系,在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抬高专业拓展课的选课比重,让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根据个人情况,自由组建个人的专业知识体系,亦能推进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发展步伐。同时,由于特色小镇是基于不同的地方特色产业而发展的,产业种类多,跨度大,若学生等到毕业后再开始学习,势必已经来不及,由此,笔者建议将产业元素渗透到课程教学中,使学生尽早熟悉产业知识,了解产业发展动态,掌握产业管理技能,这不仅能使课堂教学内容多样化,也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大力推进“校镇合作”,为学生提供进入特色小镇实习、实践的机会,实现人才培养基地的“复合”。笔者之前已提到,对于特色小镇来说,“校镇合作”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发展模式。同时,从走访的几所高校可以了解到,为推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步伐,各高校在外语人才培养中增加了实习、实践课的比重。学生若能进到特色小镇开展实习、实践,将不仅能更好地提升实际语言应用能力,也能更及时、更准确地了解甚至提早掌握特色小镇相关产业所需技能,从而让学生成为“行业应用型”的外语人才。学生进入小镇实习也有助于提高小镇的知名度,另外,大学生头脑灵活,紧跟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特色小镇可以集结学生们的看法,吸引商户入驻、增加小镇的发展机遇。

3.师资配备和教材选取上满足“复合”的要求。师资的选用是重中之重。中国有句古话,“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虽然强调了个人学习的重要性,但前提条件是要有合适的师父作领路人。因此,笔者建议绍兴高校应加强外语专业在岗教师的专业继续教育和在职培养,高度关注高质量专业对口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同时亦可以聘任特色小镇管理人员为“企业导师”一职,因为特色小镇管理人员对小镇的发展由来、发展理念和最新动态都非常熟悉,他们将第一手的信息提供给学生,能帮助学生提早洞悉小镇发展、尽早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另外,特色小镇管理人员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尽早挖掘、培养符合小镇发展需要的“岗位潜力型”外语人才。通过在职专业师资和“企业导师”双双联手,共同分析外语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研究如何协同打造高质量、应用型外语人才,以便服务绍兴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同时,不能忽略教材建设。学生专业知识的获取与高质量专业教材有着直接和紧密的联系。因此,笔者建议高校应组织专家学者设计出一套结合中国学生兴趣特点、符合地方特色产业、科学、完善的外语专业教材。

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课程体系的设置、人才基地的创建、师资和教材建设等诸多方面都是该系统工程不可分割的关键要素。作为高校教师,我们的目标是致力于使各要素相互促进,协同发展,使人才培养输出后能更好的服务于绍兴地方经济。

猜你喜欢
特色小镇黄酒绍兴
绍兴
在绍兴,与你不期而遇
李全锁:打造黄酒品牌 回馈父老乡亲
黄酒小记
绍兴大闯关
黄酒小记
人文绍兴
论特色小镇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特色小镇”切莫成为“房地产小镇”
发展“特色小镇”,核心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