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修程修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2020-01-19 15:38田凯常洪青栾金明
中国铁路 2020年4期
关键词:机务段机车检修

田凯, 常洪青, 栾金明

(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襄阳机务段,湖北襄阳 441058)

0 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型机车设计和制造水平不断提高,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得到广泛应用,机车在运用和检修生产中监控和检测手段日臻完善,使机车运用状态更加可靠,机车原有“定期检查,计划修理”体制与当前铁路设备质量提高形势之间不匹配日益凸显[1-3]。如何加强新形势下的机车检修工作要求,对机车进行修程修制改革,克服传统机车修理制度带来的弊端,减少过度维修,降低检修成本支出,减少机车修停时间[4-5],对于提高机车质量与机车运用效率有着重要意义,已成为铁路机务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1 改革的必要性

机车修程修制改革是通过进一步优化检修周期、检修范围和生产组织等,全面提升机车检修运用水平,为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提供可靠装备服务保障。作为机务基层单位,有序推进机车修程修制改革工作势在必行。

(1)和谐型交流机车逐步成为主力机型,新型机车工艺制造水平不断提高。

(2)随着机车检修库房升级改造及整备场标准化建设的推进,机车检修整备软硬件条件、技术管理手段有了较大改进。

(3)机车检修所需要的工装设备进行了更新和改造,智能化和信息化功能大为提升[6]。

(4)铁路推行公司化运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铁集团)就加快推进机车修程修制改革多次作出部署,特别是在2019年国铁集团对机车修程修制按照分层、分级、分类的原则实行了差异化管理。分层就是改变国铁集团统管模式,放权给予铁路局集团公司部分管理权限,国铁集团侧重于管理干线客运机车,铁路局集团公司根据国铁集团授权侧重于干线机车。分级就是区分不同修程等级、不同速度等级、不同牵引定数等级,明确运用维修和高级修的定位,分别制定重点检查检修范围。分类就是区分不同线路类别和运用环境,充分利用检修运用经验和检测监测数据,科学制定不同检修(整备)周期、范围和标准。为机车修程修制改革提供了理论和政策依据,给机车检修单位更多的实践空间。

2 机车检修体制现状分析

2.1 修程周期设置不平衡

一是段修规程规定的修程周期为范围值,没有明确指导意见,机务段在执行过程中一直以安全为导向,修程间走行公里或时间“一刀切”靠下限执行[7]。

二是和谐型交流机车配属运用后,修程周期由机车生产公司提供,以时间周期为主,未充分考虑机车运用时间和走行公里。

2.2 修程检查检修范围不合理

一是随着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部分配件使用寿命延长,但现有范围对机车部件寿命周期未充分利用[8-9]。

二是部分配件检修或更换周期与设计的质保期存在错位,有些机车配件存在超质保期进行检修,有些不到质保期检修,造成机车部分配件存在失修及过剩检修问题。致使在部分配件质保期问题上,机车生产公司、配件生产或检修厂家与大、中修(C6、C5、C4修)承修单位相互推诿。

三是和谐型交流机车修程范围主要参考机车生产公司提供的维护保养手册,按照其维保手册的日、月、季、半年、年的时间周期范围执行,没有结合机车走行公里、走行线路、牵引质量等情况,同时缺少对机车检修成本及机车运用检修效率的考虑[10]。

2.3 检修作业方式固化

一是机车整备场检修能力未充分发挥,随着机务整备场标准化建设的逐步完成,整备场初步具备机车低级修检修能力,尤其是和谐型交流机车以维护保养为主的C1修程[11]。

二是机务段机车检修作业对工装设备、工具的使用观念转变较慢,仍沿用蒸汽、内燃机车检修时粗放的管理方式。例如:工装设备陈旧,信息化功能缺失;工具发放到个人,丢失缺损严重。

2.4 监测设备使用存在局限

一是随着机车监测设备的运用,部分作业存在机检和人检同时进行,由于监测设备需专人维护及数据分析,存在重复修现象,增加了工作量和劳动强度。

二是对机车车上实时监测、地面检测设备数据的使用各自独立,与机车故障判断、分析处置等技术人员经验数据无法有效结合[8]。

3 改革实践

3.1 优化检修周期

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襄阳机务段承担配属机车的整备和小辅修(和谐型机车C1、C2、C3 修)作业,根据国铁集团、铁路局集团公司文件要求,结合机务段机车运用、检修、整备工作实际,科学合理设计机车修程修制,提高机车运用效率,降低全周期检修成本。

(1)货运和谐型机车C6 修修程周期延长10%,上限由220万km延长至240万km。

(2)和谐型机车C5、C4 修修程周期延长10%,上限由110万km提高到120万km。

(3)和谐型机车C3、C2、C1 修修程周期由原规定的不超过时间周期改为以走行公里为主,时间为参考。

(4)调小和谐型机车按照嵌套方式每个修程增加1个月,由原3个月检修1次改为4个月检修1次。

(5)明确内燃热备机车检修周期,按照时间进行扣修。

(6)机车修程周期按照上限公里检修。

3.2 优化检修范围

襄阳机务段根据配属机型及配件技术特点,全面开展机车工艺写实工作,大力推行数值化修车,结合机车检测监测设备使用及机车质量情况,在原有基础上删减16 个、优化4 个检修项目,既避免过度修,又防止配件超期服役问题发生。

(1)根据机车配件的使用寿命周期和技术状态,合理确定最佳维修范围和周期。例如:取消货运机车C1 修探伤范围;列车管、供风管水压试验有效期调整为6个月。

(2)对检测确定只要技术参数在规定值内的机车配件,一律不下车检修。如取消和谐型机车C3、C2、C1修司机室仪表下车检修,采用与机车微机、制动机、LKJ等设备显示数据进行比对检查检验;取消机车小、辅修(C3、C2、C1修)顶轮检测,采用下载分析6A系统数据。

(3)依据机车车载数据、6A数据、弓网和走行部检测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科学界定和谐型机车各级修程检修范围。例如:对机车车载数据、6A数据进行每次整备作业查询检索分析,取消和谐型机车整备作业电气部件开柜门、开盖检查线路及连接器紧固状态;对弓网和走行部检测数据进行每次整备作业检索分析,轮对数据测量由每月改为整备作业重点盯控加修程时测量,受电弓参数测量由每次整备作业改为定期和更换部件时测量。

(4)建立机车检修整备一体化管理系统,机车检修时统计分析机车故障(机破、临修等)、机车碎修(机统-6报活)情况,下载分析车上6A系统、LCU、机车故障履历等数据及弓网、走行部、自动过分相等地面检测设备数据,实现了机车故障的预测、预警和超前防范。

3.3 优化检修整备系统分工

为了适应现代化铁路发展的新环境、新形式,结合国铁集团、铁路局集团公司修程修制改革的新思想,襄阳机务段对检修及整备工作相应修程修制及人员管理进行了优化调整。

(1)优化检修系统分工,在有条件整备场进行和谐型机车C1 修作业,减少机车回送时间,提高机车使用效率。

(2)优化整备系统分工,对整备场工作及人员进行优化调整。通过减少“技防”检测和人工检查的重复工作,减少过剩修现象,进一步释放劳动力、降低作业人员工作压力、缩短机车检修停时。

3.4 优化工具设备管理

推行工具一体化管理,解决了作业随意、标准不一及成本浪费等问题,提高了检修作业效率,缩短了机车检修停时。

(1)购置各种型号常用工具,依据检修生产任务和班组分工,划分班组工具包,作业人员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刷脸领取工具,实现直接领取和使用,提高了作业效率。

(2)对机车检修工装设备进行改造,机务段设计并生产一种动力电源集成控制柜,将机车检修作业日常所需库用220 V 电源、设备动力380 V 电源、机车低压试验电源、充电电源、电焊电源、风源等进行集成、合理布置到集成控制柜中,安装在机车检修台位,提高了现场作业效率、压缩了辅助作业时间[12]。

4 改革效果

襄阳机务段机车修程修制改革方案自2019年6月1日正式实施,新的修程修制运作正常,效果已初步显现。

4.1 减少机车检修台数

2019年6—8 月,襄阳机务段机车C1—C6修修程检修177 台,较原计划的253 台(配属机车每3 个月检修1次)减少76台,降幅30%。通过合理延长机车检修公里,机车检修台数较原检修计划减少,提高了机车运用效率。

4.2 减少机车回送时间

2019年6—8月,襄阳机务段在整备场进行机车C1 修33 台,按照机车回送本段来回6 h 计算,每月平均可减少乘务员用工66 h。通过在有条件的整备场实施和谐型机车C1 修,减少了机车回送时间,提高了机车运用效率。

4.3 减少机车检修停时

(1)在整备场进行和谐型机车C1修,减少机车C1修时回送检修台位、库内调车等时间,通过对机车检修生产组织的优化,可减少机车检修停时,节约机车台日。

(2)2019年6—8月,襄阳机务段机车C3、C2、C1 修累计减少机车顶轮检测(下载分析6A 系统数据)156台次,减少货运机车C1修探伤43台次,机车C1修修程检修时间可压缩30 min/台,机车C2、C3修修程检修时间可压缩20 min/台。通过对机车检修范围的优化,压缩了机车检修作业时间,减少了机车停时。

(3)随着机务段检修工具间的投入使用,推行工具配送,以及机车检修工装设备的改造完成,经现场写实测算对比,可压缩辅助作业时间30 min/台。通过对机车检修生产流程及工装的优化,压缩了机车辅助作业时间,减少了机车停时。

4.4 降低机车检修成本

(1)随着检修范围的优化,如减少司机室仪表下车检修、顶轮检测、探伤、制动软件校验等,减少了检修物料损耗,降低了机车检修物力成本。

(2)实行新的修程修制后,机车检测和维修作业组织更加优化,大量减少了过去因技防水平不高而设置的重复检测和过度维修项目,进一步释放了劳动力,降低了机车检修人力成本。例如:襄阳机务段通过优化和谐型机车整备范围,每班可压缩整备人员1人;优化机车仪表对比检修,可压缩机车仪表检修人员1 人;取消顶轮检测,可压缩顶轮检修人员2人。

5 改革体会

铁路推行公司化运营,各级管理部门进行了逐级放权,这对机车检修的修程修制改革工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根据襄阳机务段机车修程修制改革的实践,需要在以下方面进一步进行探讨和优化调整。

(1)当前机车检修周期并未考虑机车负荷情况、机车线路条件、牵引力情况,从而使某些零件超负荷工作,得不到及时检修更换;此外某些零件尚能使用就被更换,造成了资源浪费,降低了经济效益。

(2)对机车整备作业周期及范围无明确指导意见,落实到机务段存在周期无法突破问题,各型机车的检修范围仍是“大而全”。

(3)现有检测监测设备多是单纯的频谱、信号分析,对现场经验的学习及对趋势的预判分析还不够。如机车走行部监测系统不能自动对典型故障波形的发展趋势进行提前预判,现场技术人员人工分析比对,通过经验进行判断,人工方法速度很慢,且容易遗漏。应加大机车专家诊断平台的研究,以更好指导现场检修作业。

(4)加大推进机车电子履历的开发和应用,深入研究重要零部件全生命周期管理,为修程修制改革持续深化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机务段机车检修
HXN5型机车牵引力受限的分析与整治
关于铁路机务段人才队伍建设的分析探讨
基于CTC3.0系统机车摘挂功能的实现
检修
160km/h动力集中式电动车组运用维修模式探讨
一种机车联接箱工艺开发
机务段运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研究
变电站一次设备检修的意义及具体检修内容分析
铁路机务段的运输成本控制策略探讨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维护与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