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式小车物流传输系统设施安全和运行管理要点探析

2020-01-19 01:14潘善伟汪建军金雨松
医疗卫生装备 2020年1期
关键词:小车站点轨道

潘善伟,汪建军,金雨松

(1.杭州医学院,杭州 310053;2.浙江医院,杭州 310013)

0 引言

随着我国医疗行业的快速发展、医疗服务内容不断细化及需求的不断提升,大体量医疗建筑甚至巨型单体建筑在不断涌现,医院内部物品运送效率已经成为医院能否高效运行的重要参考指标,同时相关药品、标本、耗材、器械的运送效率也关系到临床服务的质量与安全。传统的人工传递物品模式存在运送速度慢、药品差错多、电梯易被争抢等短板问题,而智能化的轨道式小车物流传输系统与人工传送方式相比,具有明显的安全性、高效性和低人工成本等特点,其发送方和接收方可直接沟通,减少了中间环节,大幅降低了药品差错的概率。尤其是宽箱体的轨道式小车物流传输系统较窄箱体的轨道式小车物流传输系统单次传输量更大,可传输医院大部分的医疗物品,有效地解决了医院物品运输瓶颈,实际应用中还发现该系统可以消除物业公司外勤人员试图进行人工统方的漏洞。

1 物流系统使用现状

某新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单体建筑面积13.5万m2,设有22个病区和1 000个床位,临床及医技科室设置一应俱全,医院物流方式选择轨道式小车物流传输系统。该系统由收发工作站、载物小车、物流轨道、轨道转轨器、自动隔离门、中心控制设备、控制网络等部分构成。物流轨道总长1 250 m,设有4条垂直井道和36个站点,其中32个为单轨站点,4个为双轨站点(即药剂科、大输液中心、检验科、消毒供应中心站点),共配置了63辆宽箱体小车,每车可载重15 kg,其轨道示意图如图1所示。轨道式小车物流传输系统从开张试运行到正式应用,其相关的建筑设施、管理方式、安全保障等方面问题值得深入分析和探究。

图1 轨道式小车物流传输系统轨道示意图

2 配套设施建设

2.1 消防辅助设施

轨道式小车物流传输系统服务于医院大部分临床部门,其轨道的布局和延伸必然要穿越整幢建筑物,尤其是水平轨道会使建筑防火分区以及墙体形成诸多缺口,对消防安全造成了明显隐患。随着我国对建筑消防安全防控要求的日益提高,运载小车任何情况下都严禁停留在防风门与防火门之间或防火门之下[1]。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医院评审标准要求医院建筑必须最大限度避免火灾的蔓延和扩大[2],所有缺口和墙洞均应该封堵密实。该院临床区域防风门的设置采用不锈钢弹性自闭门,在轨道式小车物流传输系统启用3个月后,该区域不锈钢弹性自闭防风门状态如图2所示。由于不锈钢弹性自闭防风门撞击墙体会产生较大噪声,引起所在科室反感而要求常开,或者弹性自闭门的弹簧无法应对繁重的开关工作,使得该区域不锈钢弹性自闭防风门已经基本处于开启状态。而开启的防风门必然会阻挡住防火门的下坠,使消防设施形同虚设,因此,医院安装耐撞消音材料以降低防风门撞击墙体产生的噪声以及定期对配套设施进行巡检是十分必要的。

图2 不锈钢弹性自闭防风门开启状态

2.2 竖井防水处理

住院楼分东西方向的2个建筑单元,每个建筑单元设有一个14层楼高的垂直专用竖井用于安装物流小车轨道,井道背面均为每层护士站台盆和直饮水管线。装修期间井道侧的墙体未做任何防水处理,在轨道式小车物流传输系统运行初期,井道内壁因给、排水问题出现多次漏水,造成轨道结水并导致该区域物流系统停止运行,对物品运送造成较大影响。因建筑物防水重新处理存在诸多不便,经商讨,决定由院方维修部加强护士站给、排水设施的定期巡检。

2.3 物流小车轨道的设置和布局

除物流小车轨道应安装于用车区域附近外[3],轨道穿墙破洞方案还应该对环境美观性、噪声和空调效果等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在空气湿度高的夏季,铝镁合金材质的轨道遇到较低的空调温度导轨表面极易产生凝聚水,同时住院楼3层ICU靠近新风机房的吊顶轨道经常产生大量的露水,这些都对物流小车的安全运行构成了较大威胁。因此,室内小车轨道应尽量避开与潮湿新风接触的位置。另外,物流小车运行的噪声值并不低。通过距离轨道下方1 m处实测,其噪声值在50~75 dB(A)。经调查发现,高分贝噪声频繁出现在转弯处,随着物流小车电动机老化以及车轮和轨道磨损的加重,噪声必然会越来越大。在安静的环境下,有可能影响值班医护员工的睡眠质量。综上,小车轨道布局设计应避免穿越值班室及其他重要部门。

3 运行管理措施

(1)落实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

为了降低运送差错率,提高医疗用品流通效率,医院后勤管理部门建立了物流系统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同时还召集了相关临床、医技和职能部门进行周密讨论,对重点专科的专道使用时间段进行了划分。后勤管理部门借助目前应用便利的微信或钉钉办公软件,建立轨道式小车物流传输系统管理微信群,将各站点负责人和专管员拉入管理群,启动线上业务培训模式。在轨道式小车物流传输系统投入使用的第2个月,对运行期间各站点出现的重点操作问题进行了汇总,详见表1。后勤管理部门同供应商针对问题较多的科室实行主动上门培训和精准指导措施,使站点操作人员快速掌握规范的操作技能,次月表1中的第2~10项操作问题的数量下降幅度达到50%。

表1 运行期间各站点出现的重点操作问题汇总

(2)提高小车使用周转率。

物流小车进入站点后滞留时间长,这是使用过程中发生最多的问题,可用车辆的短缺必然会影响其他站点的运送工作,出现此问题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上午时段由于病区护士工作非常繁忙,护士站离小车站点较远且小车进站声音较轻,导致护士未及时发现小车进站。经管理部门研究,由院方维修部安装了小车到达提示器,即通过红外感应器测试小车是否到达,继而感应器将小车到达信息发送到报警器,护士通过服务台上的报警声能够及时了解小车进站信息。同时,借鉴其他医院运行情况,将站点操作及时性问题纳入科室绩效考核的管理指标[4-5],最终使小车滞留各站点的现象大为减少。据统计显示,轨道式小车物流传输系统运行的第4个月份较上一个月份,物流小车在站点的滞留率从35%下降至7%以下。

(3)满足院内感染防控要求。

物流小车运输的物品种类很多,有血液标本、尿液标本、无菌物品等。为了消除设备使用过程中发生交叉感染的隐患,院方建立了物流小车消毒和检查制度,各站点每天使用相应的消毒剂对所专属的水平篮、周转箱及小车箱体进行清洁及消毒。清洁、消毒工作完成后需填写《轨道式小车物流传输系统日常消毒清洁记录本》[6],同时管理员督促此制度的落实,并定期上门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轨道式小车物流传输系统管理微信群每月公布各个站点清洁、消毒情况排名表,形成“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的氛围,从而促进各站点加强感染防控管理。

(4)应急措施保障。

机械设备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好,但机械设备出现故障的情况仍然存在,如螺钉松动导致卡车、电源异常、控制系统故障等。针对运送高峰时段(如上午运送标本和运送大输液期间),院方建立了应急措施,以保障临床工作的正常开展:组建临时应急人员和车辆,编制应急操作流程,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医院每半年举行一次应急演练,以促进物业公司人员的组织协调能力、人员到位速度。应急演练不仅使相关人员的应急意识得到了有效提升,还提高了物流管理部门、物业公司与需求部门三者的配合默契度。

图3 轨道式小车物流传输系统应急流程图

(5)分阶段投入物流小车。

新医院病区实行分阶段投入物流小车运行的模式,除住院部8个病区外其他所有站点均一次性投入使用。经管理部门测算,运行初期医院开放了663个床位,投入物流小车47辆,后续每开放一个病区增加2辆小车。单辆物流小车运输期间输入功率在48~264 W,与垂直电梯相比,其电能消耗大幅下降。基于轨道小车的运行能耗属于精准消耗,未投入使用的站点可以关闭电源,从而进一步降低电能消耗。同时,还应避免小车被误发至无人值守的站点,如门诊检验科晚上存在无人值守的情况,应设置站点停用时间段,从程序上规避误操作。

(6)售后服务保障。

轨道式小车物流传输系统质保期间由供货商安排技术人员实行24 h现场值班,开展日常维护并应对紧急故障的处理。轨道式小车物流传输系统的技术壁垒(包括运行软件升级)较厚,而医院后勤服务日益社会化[7],且涉及到质保期之后的运维管理工作存在很大困难,因此从招标采购文件编制的初始阶段开始,院方应综合考虑运维服务的能力及费用问题,在采购评价指标中详细列入质保期之外的维保条款(包括各类配件、物流小车、软件升级等的价格和结算方式),以便有效控制轨道式小车物流传输系统较为昂贵的维护成本。

4 结语

当前,安全和质量要求已经成为各医院发展的新坐标,随着社会物流技术的迅猛发展,供求双方最终得到了有机结合。轨道式小车物流传输系统的应用降低了医院在物流方面耗费的人力资源成本,优化了垂直交通运输的内容构成,提高了医疗用品的运送速度。但一个新运输系统的采购、安装、试用和运行,既要重视系统配套设施的安全设计,又需要院方尽快找到适合自身医院特点的管理模式和优化措施,从而使系统最大程度处于安全、高效、低耗的运行状态。

猜你喜欢
小车站点轨道
大车拉小车
自制小车来比赛
基于单纯形法的TLE轨道确定
CryoSat提升轨道高度与ICESat-2同步运行
朝美重回“相互羞辱轨道”?
基于Web站点的SQL注入分析与防范
刘老师想开小车
两轮自平衡小车的设计与实现
积极开展远程教育示范站点评比活动
首届欧洲自行车共享站点协商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