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城市防洪排涝工程灾后重建设计思考

2020-01-20 07:51
治淮 2020年1期
关键词:宣城市内河堤防

通过深入了解城市防洪排涝工程背景,全面掌握工程现有问题并提出灾后重建工程设计工作,能够有效提升该类工程的潜在应用价值,并提高防洪排涝工程灾后重建工程整体水平。本次研究以宣城市为例考虑城市防洪排涝工程的灾后实际情况,积极展开灾后重建工程设计工作,积攒大量丰富的工程经验并结合当地情况提出工程设计方案,为促进宣城市地区经济水平提升,建设皖苏浙交汇区中心城市提供有力保障。

一、项目背景

宣城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全市总面积12340km2,境内河流属新安江、长江等流域,以长江流域为主。宣城市所在城区范围呈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势特点,整体地形比较复杂且起伏不平,水阳江与一级支流宛溪河穿过宣城市,二级支流道汊河、梅溪河、泥河、青溪河等均位于宣城市内部。2012年颁布了《宣城市城市防洪规划报告》,提出6个分区设防划分区,包含老城区的主城区、敬亭圩、城东联圩、双桥联圩及宣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宣州经济开发区。前四个划分区均制定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30年一遇的排涝标准。目前宣城市已建立2.4km 防洪墙,在敬亭圩区进行2.43km 堤防加固,城东联圩进行14.8km 堤防加固,双桥联圩进行4.3km堤防加固,剩余两个区域的堤防加固工程均已符合标准。在殷村水库建设防洪排涝工程,展开对宣城内河的整治工作,并在部分内河设置截污管道,有效提升了城市防洪排涝综合能力。但随着宣城市社会发展和城区总规划的不断修编,宣城市防洪标准仅为10~20年一遇,排涝工程标准更低,已无法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

二、宣城市城市防洪排涝灾后重建工程设计中技术问题

为了确保宣城市的防洪排涝灾后重建工程设计方案的科学合理性,需要对灾后重建工程项目开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综合考虑。

1.重视纵断面设计

宣城市地处安徽东南部,区域内的河流堤防仅局部符合标准,因此在充分利用可建设用地情况下,依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作为宣城市道路纵断面的设计标准。工程设计技术人员需要根据宣城市的实际情况与有关技术规范要求,合理设计河道纵断面,严格控制最大堤防坡度,并仔细明确周围建筑物地标高度,从而提高宣城市防洪排涝灾后重建工程的设计水平,有力保障灾后重建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2.重视地基处理

考虑到洪涝灾害会不同程度地破坏宣城市原本地基,所以在宣城市城市防洪排涝灾后重建工作设计时,需要结合不同的地基情况,配合运用强夯法、开挖换填法,综合提升地基的整体承载能力,有效完善灾后重建工程的整体设计方案,使防洪排涝工程灾后重建工程的施工作业计划符合安全需求。

三、宣城市城市防洪排涝工程灾后重建工程建设思考

1.建设水库增强防洪排涝能力

宣城市城区受水阳江的上游河流洪水及下游顶托倒灌威胁。目前该河流域内上游尚未落实原本规划水面积共1516km2的牛岭、凤凰山、汤村等大中型水库工程建设,致使该流域的防洪拦蓄排涝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对宣城市中游城区造成严重威胁。对此应当推进流域防洪灾后重建工程建设项目,以《水阳江、青弋江、漳河流域防洪规划报告》作为宣城市城市防洪规划治理的关键依据,与宣城市的城区地形地貌情况、洪水特点以及防洪布局等情况相结合,充分发挥流域内上游调洪、中游控洪、下游泄洪的作用;同时加大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的重视,形成健全的防洪体系。另外还需要逐步推进流域内的大中型水库工程建设,做好水阳江中游防洪的灾后重建治理项目前期工程以及青弋江治理工程,综合提升各干流的防洪能力。同时还应当提高南漪湖周边的工程防洪标准,通过设置南漪湖周边蓄滞洪区以及兴建进水闸、退水闸等工程手段,协调统筹解决流域、区域的防洪问题。

2.加大城区防洪排涝工程投入力度,推进工程建设

宣城市主城区宛溪河左岸下游2.4km 防洪墙存在基础渗漏、局部老化以及墙顶的高度不足诸多问题。在敬亭圩的上半段2.66km 堤防并未做加固工程,堤防过于单薄,存在诸多隐患。城东联圩仍然有鳌峰桥以下2.59km 堤防和460m 防洪墙未做加固处理,堤防工程未达标,防洪工程建设过于滞后。因此宣城市目前需要加大投融资力度,拓宽投融资途径,广泛筹措资金,加大对城市防洪排涝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力度。另外市区两级政府还应当在年度预算中纳入防洪排涝工程,确保宣城市的防洪排涝工程资金来源可靠,进而加快推进宣城市的防洪排涝工程建设。

3.系统整治城市内河,提高防洪能力

目前宣城市仍然有多条亟待整治的城市内河道,城市建设过度挤占河道截断面,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防洪能力。尽管目前宣城市已经对其中的部分河道通过建设街头公园、开发房地产以及老城区改造工程项目进行治理,但是由于缺乏充足的财政资金支持和科学合理的河道规划,致使部分河段行洪断面侵占问题严重,导致河道淤积堵塞。对此宣城市需要重视城区内河的科学规划系统整治,妥善处理城市建设、防洪排涝之间的关系,并且系统规划海绵城市建设与黑臭河道治理,对梅溪河、道汊河等城区内河进行清淤,提出雨污分流工程方案,保证内河水系合理布局并改善排水条件,提升城市的整体防洪水平。

4.建立排涝泵站管理机制,解决区域积水

目前宣城市内水外排工程开展中的管理水平较低,存在城管、住建、乡村、水利多头管理问题。部分泵站并未调蓄水面,现有排涝标准较低,所以一旦面临强降雨问题,极易发生权责不明、责任推诿等问题,也不利于解决局部区域积水问题。所以各部门之间应加强联动,统筹配合,建立完善宣城市城市防洪排涝工程管理机制。应始终坚持工程统一指挥,明确各部门职责,实现住建、水利、城管多部门之间的配合,并且运用现有的网络、通信各种信息技术条件,明确存防洪排涝薄弱重点环节,建立灾后重建工程项目预警机制,实时监控重点防洪排涝城区的水、雨、工、险情,从而为宣城市的防洪排涝急救抢险灾后重建工程提供良好支撑。

四、结语

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逐渐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使得城市防洪排涝工程项目的安全问题愈加凸显。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已经成为必然趋势,直接对城市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对宣城市城市防洪排涝灾后重建项目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以推动宣城市防洪排涝工程现有短板问题的解决,提高城市防洪排涝标准,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利支撑■

猜你喜欢
宣城市内河堤防
基于三维数值模拟的堤防抗冲刷及稳定性分析
生如夏花之绚烂
水利工程堤防维修养护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水资源保护堤防防渗漏施工技术探讨
石料抛填施工工艺在水利堤防施工中的应用
如何提高内河船舶应急部署执行有效性
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司法局五星司法所
内河集散船舱口角隅甲板应力分析
八旬独臂老人关工路上圆了“入党梦”——记宣城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张世清
内河搜救风险评估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