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22 06:06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0年19期
关键词:首词时节词人

应考锦囊

在文学史上,“词”原指合乐歌唱的歌词,故又称“曲”或“曲子词”等,后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的新词,叫作“填词”或称“倚声”。再后来,后人依照前人作品的字数、句数、声律、韵律进行创作。填词所选的调子叫词调,词调都有名称,也叫词牌,如“水调歌头”“念奴娇”等。词牌成为说明词作文字声韵格式,即词谱的名称。词人在填词时为点明题旨,多在词牌下另标题目,如“赤壁怀古”等。自此,词方与音乐分离,成为一种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体。词按句数、字数的多少,又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清人毛先舒认为,词在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

宋词语言精炼典雅,表情达意讲究意蕴象中、情寓景中,言外常含不尽之意,故而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1.论世揣情

孟子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因此考生要把握宋词中的思想感情,就应该“知人论世”,全面了解词人的个人经历、思想发展、个性气质等情况,了解其写作某一首词时的生活状况、思想情绪和创作意图。如晏殊的《清平乐》:“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这首词写的是恋情,却工细新巧,用一系列生动的形象,构成了一种冷清落寞的氛围和意境,表现了主人公淡淡的愁思。晏殊善于抒写绵密的情思、淡淡的闲愁,他笔下的一切物象都充满着诗情画意。这与他一生富贵,仕途坦荡不无关系。同时,晏殊的词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南唐冯延巳影响,继承并发展了其深婉缠绵的风格。

2.摹景悟情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又有言“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如范仲淹的《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首词虽然抒写了羁旅相思之情,但又不同于传统的抒写离愁别恨的词。词作上片写景,虽抒写的是悠悠相思之情,但所写的秋景却阔远绮丽。下片抒情,抒发了自己的羁旅愁绪、黯然凄怆的思乡之情。这本是词中常见的结构和情景的结合方式,它的特殊性在于景与情的统一,更准确地说,是阔远之境、绮丽之景与深挚之情的统一。写乡思离愁的词,往往会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这首词描写的景色却阔远而绮丽。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又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悲伤;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使得这首词与一般的借助景物抒写离情别恨的词有所区别。

3.披词析情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意思是作者因情动而创作的作品,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情感,那么读者要想欣赏作品,就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由表及里地把握诗词的意蕴,进而揣摩作者的情感。考生鉴赏宋词也是如此,所谓“披文”最主要的是把握关键词,即“词眼”。只要把握词眼,便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这首词的词眼无疑是最后一句的“相思”。词的开头借用女性身份的“我”来直叙,两句极写两地相隔之远。“我”与“君”一个住在长江头,一个住在长江尾,既体现双方空间距离的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三四两句进一层抒写深切的相思,字面意思浅白:日日思君而不得见,却又共饮一江之水。深味之下,似乎可以知道尽管思而不见,但毕竟还能共饮长江之水。这“共饮”又似乎多少能稍微慰藉相思离隔之苦。下片词人将流水与别恨结合起来,以江水的不断流淌,比喻离恨的无穷无尽。最后点到了不负相思的主旨,但以“只愿君心似我心”为前提。全词处处是相思情,层层递进而又回环往复,短短数句感情起伏跌宕。

4.意象意境。

考生要分析词人的心情,首先要抓住有情感信息的词句;其次,要抓住意象和意境。如周邦彦的《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暝”,即日暮,黄昏。“更”,古人入夜会敲更鼓,“更深”即是“夜深”。根据这两个词可知时间在推移。“人去”“寂静”“酒醒”,凸显了时间的先后顺序,可见词中是以时间顺序来组织情景的。词人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上片写词人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是“无雁影”;下片写词人本想借酒消愁,酒醒之后,却愁上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

考题连线

鹧鸪天·寄情

◎李 吕

脸上残霞酒半消,晚妆匀罢却无聊。金泥帐小教谁共?银字笙寒懒更调。

人悄悄,漏迢迢,琐窗虚度可怜宵。一从恨满丁香结,几度春深豆蔻梢。

1.这首词从哪些方面刻画了人物形象?请简要概括。

答:

2.赏析这首词结句“几度春深豆蔻梢”的表达效果。

答:

破陣子·燕子欲归时节

◎晏 殊

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歌长粉面红。

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多少襟情言不尽,写向蛮笺曲调中。此情千万重。

1.下列对本词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开篇点明了时节,从“燕子欲归”和“昨夜西风”可看出,当是初春或是初秋时节,渲染了一种凄清寂寥的氛围,为下文作铺垫。

B.“高楼昨夜西风”,昨天西风袭来,一叶落而天下秋,高楼远望,良人未归,写出一个女子心中的深深思念和浓浓的悲意。

C.“歌长粉面红”是对女子歌声和面容的描写。“歌长”写出了女子的不忍分别。女子的深情,在这两个字上表现得一览无遗。“粉面红”三个字,写出了女子的美丽。

D.“微凉渐入梧桐”,这是思念、闺怨、孤独、寂寞、凄凉、悼亡的隐喻。梧桐,也寄寓着一颗绝望、凄凉、无助而充满思念之情的心。

E.燕子已然双飞入巢,人却未归,其中蕴含着女子内心的失望和落寞。他独自留下她忍受这漫长的寂寞和煎熬,此处寓情于景,移情于物。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来赏析本词的写作手法。

答:

念奴娇·闹红一舸

◎姜 夔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词的开头描绘了一种美好的境界:正是荷花盛开的时节,词人曾乘小舟荡漾在荷花丛里,一对对鸳鸯伴着船儿戏水。

B.荷塘中人迹罕至,满目只有连绵成片的荷叶荷花,“水佩风裳”本指美人的衣饰,此处喻指荷叶与荷花。

C.下片首三句承上启下,表明在不知不觉间光阴飞逝,只有荷花还留在原地。词人巧用比喻,将荷花刻画成痴情的仙子。

D.天色渐晚,词人不忍心离去,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还有高柳、老鱼都在挽留自己,表达出词人的深切眷恋之情。

E.本词多处直接引用前人的诗句。例如“田田多少”(形容水面荷叶),南朝民歌有“江南可采莲,莲叶荷田田”之句。

2.本词上片中“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一句,广受称赞。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答:

猜你喜欢
首词时节词人
清明时节雨纷纷
论词人择调与审美联想
林逋梅妻鹤子
我记得,我记得
月人《元词六十首选评》出版
词人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