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正当时

2020-01-25 16:21王海军
教育界·中旬 2020年11期
关键词:剖析机遇

王海军

【摘要】不怕困难多,就怕方向错。面对新的开始,就要正确把握航向,勇敢面对未来。蓝图一旦确定,就要将全部的精力都花在目标的实现上,将所有的力量集中于一点,才能取得突破,实现理想。希望个人的点滴分享,能够给还在路上的老师们提供借鉴。

【关键词】迷茫;机遇;剖析;寻觅

一、迷茫

鲜花因有了目标而开放,泉水因有了目标而奔流,大雁因有了目标而飞翔,生活因有了目标而精彩。

我的目标又是什么呢?我好像没有什么目标,即使有,过一段时间,也会将其遗忘,或者再定一个新目标。在2017年5月的一次读书沙龙交流活动中有人间我“你的目标是什么”,我回答不出,只能回答还在寻找。因为在2016年11月,我被评上了高级教师职称——我的目标实现了。这是我在2005年的目标,当时还叫“中学高级”,我没有想到11年后能实现它。以后的目标,我没有想过。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似乎没什么可以超越的了,今后确实还有诸如特级教师荣誉称号,正高级教师职称的评选,但这些都离我太远。我发现从教学发展方面看困难比较大,比我强的人有很多。我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楚,我的高级教师职称能评下来,是因为市骨的那些人都评过了,在教学上发展难度很大。

从科技辅导角度来看,似乎也没有什么可以突破的,自己也没有什么精力继续投入到这个方面来——都是在假期布置任务,让学生去研究,跟平时工作关系不大。

我似乎失去了发展的动力,一段时间内产生了得过且过的想法,开始满足于现状。在重新反思工作的意义、价值之后,我也在寻找自己的目标,但是我的路在何方?我迷茫。

二、机遇

在这个时候,我有幸成为朝阳区首届科研骨干教师研修班的一员。真的很幸运!全区20000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就选拔出30名教师。在通过初选,准备面试的时候,我回顾了自己的教学生涯,想看看有什么共性的,可以借鉴的地方,但没有找到,好像就干了一件事,完成—项又—项任务,很难说清留下了什么—一很随性啊!自己能成长起来,不容易!

这是从教21年来,第一次回顾自己的发展之路。以前也填写过自己的工作经历和获奖情况,但是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发展成这样。

我把自己干的事情,获得的荣誉,在时间轴上一一呈现。记忆深处的事与人又浮现在眼前,在关键的时期,我都遇到了关键的人,干了很多事,抓住了机会,也错过了很好的时机。现在回想是自己的眼界和能力束缚了自己的发展。我没有领悟到别人干的事情背后是什么,说的话语隐藏着什么潜台词,没有多向专家请教,遗憾。

当时,我想到的自己发展的归因是什么,勤奋,干的事多。

现在,随着看的书多了,自己发展的归因也发生了变化:我成长的关键不是因为勤奋,而是因为我的实践经验多。在一次次活动中实践,让自己的能力一次次得到加强与巩固,久而久之,自己就得到了发展。这就是“复利”理论在我身上的体现。

在这个研修班里,我们由陌生到熟悉,从相识到相知。我也逐渐认识了很多老师,与大家探讨成长的经历,寻找着他们身上的亮点,思考着他们是如何成长的。在班主任田虹老师的带动下,我又拿起了书本,做起读书笔记。其间我除了阅读《校长日记》《与大数据同行》《面向个体的教育》等五本班级共读的书,还阅读了大量有关科研的书籍;我不但阅读了《构架儿童的科学》等六本学科相关书籍,还阅读了语文、数学等学科的书籍,努力做个“文献控”!

三、剖析

我借助态势分析法(SWOT分析法)对自己的现状加以分析。

优势:对待工作、生活乐观,微笑每一天;

喜欢思考问题,有批判性思维;

喜欢现在的工作。

劣势:不善表达;

没有长远目标;

人际交往不广。

机会:学校大力支持;

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北京市教师开放型教学实践活动、课题研究);

家庭无后顾之忧。

威胁:科学学科里面优秀的教师很多,竞争压力大;学校安排的工作与自己想干的有出入。

通过分析,我对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定位为经验型教师。经过学习专家型教师的相关文献,我发现处于高原期的我面前有三条路:其一,跟以前一样,按既定程序发展下去;其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享受一下;其三,重新起步,再出发。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选择第三种发展方式。

四、寻觅

如何再出发?我不由想到自己为什么要教科学课。1995年8月30日一上班,一位体育老师辞职不干,我临危受命干上了体育教学工作,我的想法是这是临时的工作,一千却是五年。其间,领导看到了我的努力,对我的工作给予肯定,但是我还有一颗跳出这个体育圈的心,我觉得自己不适合教体育,因为我最爱的体育运动是下棋。在2000年,事情终于有了转机,我当上了自然教师。这是我向领导申请的,我觉得我有优势—一自然是一门综合学科,我看的书也很杂,涵盖天文、地理、人物传记……并且中学我就喜欢物理、化学、生物,中师的时候我还是生物课外小组的一员。这就是我的喜好。

既然我喜欢科学,那又如何把科学课上好呢?因我是转岗,没有什么教自然的基础,便模仿他人授课,授课内容有些是观摩来的,有些是从书本、杂志上来的。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既是优点,也是缺点(但是多关注的是方法,忽视的是理论)。而现在对于我来说,模仿已不是专业发展的最佳途径,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我对教学的把握已经十分娴熟,这个阶段的任務应该是创造而非模仿。

参考暑假看到的“儿童哲学”这—概念,我在思索儿童科学这方面的事。我认为体育分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两种。竞技需要的是专门人才,永远争第一是它的价值追求。群众体育是普及,是为了健康。类比推理,科学分三种:一个是科学工作者研究的科学,专人负责;一个是大众科学,普及科学;还有一个是学生的科学,它的价值追求是学会正确的思考,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科学教育要贴近学生的实际,上课,就要上适合学生的科学课。

找寻适合儿童的科学教学成了我今后的追求。我在寒假查找、摘抄有关概念的文章,为构建儿童科学做好准备。我还在假期阅读书籍《小学科学有效学习评价》《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小学科学有效性教学策略探究》等书籍,完成了14000余字的寒假读书笔记。在此基础上我又写下了《2001与2017版科学标准的比较研究》《从教学评价到学习评价——小学科学评价的变与不变》《教学的目标从三维到四维》三篇文章,又对自己的思考进行了再梳理完成了《学习评价体系下的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比较研究》《从课程目标到课时教学目标的转化》两篇文章。

发展是自己的事,发自内心的动力才是长久的。我如今找到了奋斗的目标,让自己又一次站到了新的起点,思考,展望,前进!

猜你喜欢
剖析机遇
RCEP与房地产机遇
一元一次方程错解剖析
剖析高考数列创新题
“主谓一致”剖析
再见,机遇号
“几何图形初步”错解剖析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一次函数错解剖析
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