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的运用

2020-01-25 16:07李世锋魏鹏程李辉
海外文摘·学术 2020年17期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资助育人大学生

李世锋 魏鹏程 李辉

摘要: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学府,承载着社会、家庭和学生的期望。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如何提升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不仅是大学生个人的问题,更是学校和社会关心的问题。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困难学生的关心和帮扶力度,出台了高校资助育人的相关政策,体现了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性。本文将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运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提升困难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研究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的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资助育人

中图分类号:G44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17-0081-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就业过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形成群体效应,比较突出的群体有经济困难群体、学习困难群体、心理困惑群体、就业困难群体。当前个体心理咨询规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这些学生的心理需求。团体辅导是一种应用广泛、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团体辅导又称团体咨询,是相对个体咨询而言的。它是在团体情景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它通过团体内人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适应的助人过程[1]。

1 团体心理辅导是高校资助育人的新形势

在以往的教育实践中,高校针对以上困难学生群体建立了多方参与的帮扶体系,包括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建立完善的资助体系,对学习困难学生建立全方位的帮扶体系,对心理困惑的学生建立完善的心理预警体系,对就业困难的学生出台一系列的就业帮扶政策等以及给予帮助和关怀,帮助这些学生渡过难关。这些教育帮扶工作对帮助大学生提高学习效果、走出心理困境、找到满意的工作等取得了一些良好效果。对这些困难学生所采取的帮扶措施,主要是一种“问题导向”,即更为关注大学生的经济困难、心理困惑、就业困难,而忽略了如何让他们更加适应环境、发挥自身的潜能,成为最好的自己。同时,困难学生群体除了在学习、心理、就业等方面存在困难,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也应引起高校学生工作者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这也是近年来国际心理学界“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具体体现,即强调人性友好的一面,关注人性的潜能。高校资助育人的过程中,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論背景,及时发现困难学生的优点和资源,并帮助其认识到自己的优势资源,并得以发挥,从而有效促进来访者个人成长,提高学校资助育人的效果。

2 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在高校资助育人中的相关研究

当前国内外以积极心理学为取向的发展性辅导的研究不多,相应的团体辅导实践就更少。国外利用积极心理学进行团体辅导的实践研究以Seligman为代表,他发现这种取向的团体辅导可以缓解抑郁症病人的抑郁情绪症状,提高其生活满意度。截至目前,中国期刊网上共有10篇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进行团体辅导研究和实践,研究数量不多。主要研究结论有:何瑾和樊富珉(2010年)认为,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辅导能有效改善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贫困大学生的自尊和主观幸福感,降低贫困大学生的抑郁和焦虑水平[2]。韦敏(2011年)认为,积极心理取向的团体辅导对大学生中轻度自杀意念的干预效果显著,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对提高大学生的幸福体验、生活满意度、自我价值、生命活力、利他行为、健康关注和积极情绪上效果显著[3]。姜金花(2012年)认为,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对提升大学新生的生活满意度、总体幸福感、改善其心境状态,缓解焦虑与抑郁状态,总体上提升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很好的辅导效果,且效果具有一定的长期性和持续性[4]。申喆等认为,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心理辅导能够降低初中生的羞怯感,提高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5]。黄文倩等(2012年)等认为,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团体辅导能改善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降低其负性症状和知觉压力水平,提高其自我接纳程度[6]。

以上研究表明,运用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对困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干预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可以对积极心理团体辅导提高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研究进行验证检验,对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干预学业困难和就业困难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探索研究,拓展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在心理困难学生群体中的应用,除了针对抑郁症学生之外,还可以针对一般心理问题学生的群体进行研究,弥补当前积极心理学团体辅导对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干预的空缺。

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开展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有利于弥补当前研究的空缺,对已有的关于积极心理团体辅导的实践以及研究结论是一个有益补充。同时,当前高校个体咨询资源有限,积极心理团体辅导专业性强、操作性好、覆盖面广,高校针对困难大学生群体开展积极心理团体辅导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有利于提高高校开展困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完善对困难大学生的帮扶体系,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维护学校安全稳定。

3 积极心理视角下自我探索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资助育人中的应用

为进一步探究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资助育人中的效果,在高校学生中开展积极心理视角下自我探索团体心理辅导。通过张贴海报招募,经与学生进行面谈,筛选出16名学生自愿全程参与的学生。学生满足以下三个要求。(1)存在学习困难或经济困难或心理困难的在校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有较强的自我探索意愿,并能以开放、坦诚、保密的心态积极参加活动。(3)确保全程不中断每次活动。

活动分六个单元开展,分别是喜相逢、我们在一起、这就是我、自我巡礼、扬帆起航、依依惜别。主要活动是连环自我介绍、你我的约定、我的心声、解开千千节、目光炯炯、红色轰炸、他画像、走出圈外、生命线、情绪ABC、真情告白等。

积极心理视角自我探索团体辅导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我们通过在团辅过程中,每次团辅结束,都会对小组成员进行满意度调查。在团辅全程结束后,让小组成员对团体活动进行总评价。通过评价(表1),绝大多数的成员对团体辅导的满意度较高。其次,通过团体成员进行团体辅导效果调查,并进行统计,通过统计可以看到(表2),多数成员对各项问题的回答,态度较为肯定。总体显示团体辅导效果较好。对于这些问题并没有否定的回答。综上所述,参与本次辅导的成员对于此团辅的满意度是较高的,且团辅是有效果的。具体统计如表1、表2。

此次积极心理视角下自我探索团体心理辅导也是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体现。在活动中,同学们不仅更进一步的认识了自己,还懂得了团结的重要性,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形成了良好的团队氛围。成员表示,通过这次团体活动,自己变得更加自信了、学会了分享等。参与者借此机会增进了友谊,扩展了人际交往,增强了自信,为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做好了准备,为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樊富珉,何瑾.团体心理辅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何瑾,樊富珉.团体辅导提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3):397-399+402.

[3]韦敏.积极取向的团体辅导对大学生中轻度自杀意念的干预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1.

[4]姜金花.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效果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2.

[5]申喆,周策.改善初中生羞怯水平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2):157-159.

[6]黄文倩.团体辅导提高研究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研究: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4):527-529+484.

(责编:杨梅)

猜你喜欢
团体心理辅导资助育人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团体辅导干预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团体心理辅导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对五年制高职护理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探析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