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进校园的策略研究

2020-01-25 15:48严天敏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35期
关键词:戏曲校园

严天敏

摘  要:戏曲针对当代学生而言,多为一种同审美时尚、生活节奏不符的陈旧艺术形式。戏曲中所展现的唱念做打等程式化表演风格同现代审美观念相较而言,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学生对戏曲的欣赏热情及学习积极性难以被充分调动。而戏曲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须得以传承、发扬。因此,学校需对戏曲在课程体系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形成清晰认知,推动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

关键词:戏曲;校园;湘剧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5-120-02

促进戏曲艺术进校园,是中国梦在文化领域的重要实践,中国传统此曲中所承载的忠孝善义等传统美德,恰好同目前所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同时,借助推动戏曲进校园,不仅可将学生创造力、想象力予以调动,还可提高学生艺术审美素养及文学素养。推动中国传统戏曲进校园为中华传统文化继承、发扬的伟大使命。因此,本文围绕推动戏曲进校园的策略展开研究。

一、戏曲进校园的重要意义

首先为提升学生艺术审美素养。戏曲艺术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为脸谱艺术及戏曲演员所着戏服等方面。戏服上的图案花纹等色彩缤纷且独具特色。戏服同脸谱二者间相辅相成,让学生可在艺术享受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戏曲的认知及了解,无形中提升学生艺术审美素养。其次为调动学生创造想象力。戏曲表演过程中,学生对部分舞台动作难以理解,此也可将戏曲艺术的虚拟性特征予以展现,学生针对难以理解的舞台动作加以思考时,自身创造力、想象力得以調动,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而言具有一定积极影响,并可强化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再次为可提高学生文学修养,让学生在戏曲欣赏过程中可陶冶自身情操,借此也可促使学生在戏曲欣赏过程中针对戏曲剧本文学价值予以进一步认知,以此提高学生文学修养。最后为可提升促使学生自觉抵制不良文化、不良风气。伴随改革开放进程加快,网络科技持续发展,学生接触网络的年龄阶段逐渐呈低龄化趋势,且接触网络时间逐渐增加,部分学生因受不良网络文化影响,使得自身产生思想堕落及个人品质下降等现象。而借助戏曲学习则可对学生加以良性引导,让学生在戏曲欣赏过程中,被戏曲剧本中所体现的高尚品质所感染,促使学生正确意识、正确思维的形成,推动学生健康发展,同时也可对我国戏曲事业人才储备的扩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二、戏曲进校园策略研究

(一)优化课程体系

为推动课程体系优化,可将戏曲教师纳入校本课程开发范围内,展开教学活动。目前,戏曲并未在国内被纳入现行教育体系中,因此,各学校可于“戏曲进校园”工作推动下,将戏曲教学以校本课程方式纳入教学计划中,以此也可对戏曲教学的顺利展开提供条件。学校可以多内容及多角度展开戏曲教学,如可组织并鼓励学生自主展开剧本创作工作,编排戏曲音乐、戏曲剧本等。当针对高学段学生展开戏曲教师时,可号召学生组织戏曲表演社团,向学生群体招收具有戏曲兴趣爱好学生,展开更为科学的戏曲教学工作。此外,学校课程设计时,还应为戏曲教学划分一定教学课时,安排对应戏曲活动时间,对戏曲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提供保障。如由某校所编写的《我爱越剧》《越韵古诗》等校本课程在校园中均得到广泛认可,并对越剧的继承、发扬创造良好条件。

(二)改进教学形式

戏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向学生播放演员表演视频及剧目动漫等,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并让学生通过视频观看可对剧情予以了解。教师也可将表演视频中的截图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向学生呈现,借助讲故事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剧情。同时,教师在剧情讲述时可以如下方式展开:教师在故事讲述中也应将所教学唱段同剧目前后剧情予以结合,再展开讲述。如以湘剧《借靴》为例,《借靴》为一部传统讽刺戏剧,将惯贪便宜的贾二、视财如命的张三两个主要人物形象生动刻画。实际教学时,教师可说道:“贾二是一个爱慕虚荣且好贪小便宜的无赖,某天贾二需要参加宴会,觉得需要着一双体面的靴子,于是便向他结交20年的好友张三员外寻求帮助,那张三是怎样的人呢?你们看,他正在家里吃肉喝酒呢,我们去看看!”随后,教师可向学生播放张三饮酒的戏曲视频,并同学生展开交流,对张三的性格特点予以探讨,将张三的唱段向学生教学,完成唱段教学后,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张三是一个尤为吝啬、小气的土财主,最终贾二借到靴子了吗?”教师借助视频播放或故事讲述等方式将故事予以补充。借助故事结合方式,除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外,也可提高教学成效。

(三)组建戏曲社团

校园文化优势即在于可为学生想象力及自身潜能的发挥提供发挥空间,促使学生可在对传统戏曲予以学习的同时,实现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发扬创新。借助校内组建戏曲社团方式,可将学生群体中的戏曲爱好者予以聚集,让学生借助社团内所展开的活动,掌握表演技巧及戏曲唱腔等相关知识、技巧,并加入自身对校园生活、社会的观察、思考,创作具有校园特色并同学生审美情趣、兴趣爱好等相符的节目,构建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校园戏曲制作体系。学生自身借助戏曲创编活动,也可对自身想象力、创造力予以培养并强化,也可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此外,戏曲社团还组织形式多样及内容丰富的戏曲文化展,如组织戏曲知识有奖竞赛、戏曲表演艺术家生平展及戏曲脸谱展等,让学生可在轻松愉悦氛围中深化对戏曲知识的了解。此外,学校还可利用端午节、重阳节及元宵节等节日,组织戏曲社团走入敬老院、社区等,将戏曲的魅力向更多人传递。

(四)提高教师素质

现阶段,“戏曲进校园”活动进展较慢主要原因为缺乏专业教师,大部分音乐教师并未对戏曲形成全面了解,更无法向学生提供高质量戏曲教学服务。因此,针对学校音乐教师专业素质展开培训尤为必要。如以2017年6月,由河南大学组织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戏曲培训班为例,此次培训对象主要为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师经此培训后,自身综合素质得以有效提升。部分教师通过邀请专业戏曲表演者至学校展开演唱技巧指导等方式,不仅可让学生对戏曲魅力予以感知外,还可帮助学生对戏曲知识予以了解,借此也可对学生戏曲艺术素养加以培养。除此之外,学校还应将自身所具备资源优势予以充分发挥,如可开设戏曲声腔、戏曲表演及戏曲鉴赏等课程,以选修、必修或课下辅导等方式,提升教育——学习的连贯性。若课堂教学可同课外活动相结合,借此也可对课堂教学的教学成果加以保障,并不断提升戏曲教学的系统性、全面性。此外,展开课外活动时,还应对活动的广度、深度加以保障,仅有如此,方可保障传统戏曲艺术可在校园中得以广泛普及,并始终具备较强互动性、参与性。

结束语:综上所述,戏曲作为中国一项拥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独具自身艺术魅力,因此戏曲的传承、发扬对推动中国传统艺术发展而言,具备重要意义。而“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展开,对于学生传承艺术、学习戏曲及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而言可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要实践内容。因此,学校需将戏曲作为一项重要教学内容,除可推动现有课程体系的完善外,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

参考文献:

[1]程芳.戏曲进校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音乐天地,2019(03):19-25.

[2]周亚丽.关于河南民办院校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5):48-49.

[3]徐莹蓉.戏曲进校园的意义和创新发展[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0):46+48.

[4]齐江岩.浅论河北地方戏曲进校园的策略与方法[J].戏剧之家,2018(07):31.

[5]李德胜.上党梆子戏曲文化进校园有效策略研究[J].黄河之声,2017(19):121.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立项课题GS[2019]GHB1259“戏曲进校园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古浪第一中学,甘肃   古浪   733100)

猜你喜欢
戏曲校园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戏曲从哪里来
传统戏曲
趣学本土戏曲
Q爆校园
再见,我的校园
四部委携手推进戏曲教育工作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