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对金融业务数字化的影响研究

2020-01-26 05:43胡莲
科技风 2020年36期
关键词:物联网数字化金融

摘 要:物联网代表着消费生活转型的数字化变革新阶段。Internet不再是通常意义上简单地对电子世界的扩展,而且是连接各类人和物品。本文介绍了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阶段,分析了物联网在金融业不同应用场景的数据化趋势。

关键词:物联网;金融;数字化;影响

当前世界的一个发展趋势是,任何物体都可以相互通信并交换信息,形成了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物联网不仅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未来科技,也对社会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金融业首当其冲。物联网与金融行业的深入融合,推动传統银行和其利益相关者的数字化转型,也促进了各类新型金融业务模式的涌现[1]。本文研究传统金融业务在物联网环境下的数字趋势。

一、物联网概述

物联网的概念,最早在1998年由麻省理工学院的Kevin Ashton提出,并定义为“允许人和事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路径、网络和服务相互连接”[2]。依据《中国物联网白皮书》的定义,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互联网和通信网的网络延伸和拓展应用,实现物物、人物之间的信息交互和无缝对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3]。

物联网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首先是两个互相联通的计算机;接着是万维网的计算机网络;然后是连接移动设备的移动网络;再次是人与人、人与计算机的社交网络;最后是万物互联的物联网世界。当下,物联网已经呈指数级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像银行、保险和交通等领域的服务在物联网技术后,能够采集业务的瞬时数据,既提升了业务效率,也为新业务机会和新型“智能服务”打下了基础。智能健康、智能银行和智能家居等物联网设备,给具有移动性、随处性和连接性的消费者行为带来了巨大便利。近年来,物联网发展迅猛。根据GSMA智能的调查,2019年全世界已经有超过18亿台设备联网,到2025年,全球的物联网设备连接数量将达到250亿。

二、物联网对金融业务数字化的影响分析

当前,金融业正在不断地通过投入和利用物联网,以提升消费者体验并巩固消费者关系。连接设备成为金融业用来整合数字化战略的新工具,满足客户对实时银行的需求。本文主要从移动金融业务、移动供应链管理、金融服务个性化和征信系统建设这四个方面,论述物联网对金融服务数字化趋势的影响。

(1)移动金融业务表现为无处不在的账户管理、零售客户在物联网端点的移动支付,以及质押动产的全流程实时监控。

①移动的账户管理。消费者可以通过物联网上的任何联网数字接口访问自身的银行账户。物联网设备上的生物识别技术,使消费者可以通过数字接口,相对安全地使用其自身的物理、生物甚至行为特征,登录银行账户。消费者可以享受轻松、无缝和即时的各种银行服务。

②零售客户在物联网端点的移动支付。未来的支付方式正朝着结算方式多样化的方向发展。随着生物识别技术的日益创新,人们对非接触式技术的安全信任增强[4]。以往仅限于计算运动步数或测量心率等任务的物联网设备,现在被允许支持支付功能。未来,任何物联网设备都可以成为支付端。例如,Google和Levi's联合开发的“智能夹克”,将非接触式支付直接集成到夹克袖子上。

③质押动产的全流程实时监控。集合了物联网网络、行车控制、叉车监控、摄像头和重量感性等技术的物联网,使银行能够实时监控和跟踪融资资产的状态。银行的信贷业务各方,均可对贸易过程中的货物采购、物流、入库等环节进行实时管控,使银行传统的事后信贷风险追踪变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流程监管。银行还可以通过监测资产状况,实时监控和判断抵押品质量,有效改善传统仓单质押业务中的盗抢、货权纠纷、货物真假等问题。例如,银行可以利用安装在借款人仓库的传感器设备的输出数据,跟踪原材料和库存并推断出借款人的账户余额,确保借款人在库存销售时及时返还贷款。这种动产质押特别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短、频、急”的特点。

(2)物联网与智能合约融合的移动供应链金融管理。智能合约是一种计算机协议,它通过信息化方式,自动传播、验证或执行合同。智能合约允许在没有第三方的情况下进行可信交易,这些交易可追踪且不可逆转。物联网涉及到能够自动交流和分享数据的各类设备和传感器,物联网与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的结合将成为贸易金融领域的关键创新。例如,将供应链流程的每个动作编码为智能合约,通过传感器、标签、生物识别、DLP、条形码、摄像头、GPS等工具从供应链产品生产、运输和销售的每一个环节收集信息,实现智能合约嵌入物联网。核心企业可以掌握供应链上下游的资金、货物流通、经营等众多数据,将经营数据与企业财务数据相结合,构建更为全面的信用评价模型;银行获得供应链企业产品流和资金流等数据,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对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资金流等进行高效监管[5]。全自动的信用监管显著地减少了对供应链流程的人工干预,供应链更加透明和高效。例如,中信银行与海尔集团合作,开发了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项目,当前该供应链金融平台交易量已经达到101亿元,用户规模超过200万。对于跨国供应链,智能合约业适合于跨国供应链上的财产所有权转移,通过自动化的合同执行,可以避免耗时的谈判、繁琐的文档编制和复杂的官僚程序[6]。

(3)金融机构服务产品个性化体现在信贷产品的设计和健康保险行业的定制化服务。

①金融机构可以设计适合目标个人和企业的信贷产品。根据埃森哲的调查,46%的消费者会为个性化的实时服务支付更多费用,并愿意分享更多的个人数据。个人可穿戴设备植入物联网,可以让消费者对自己的账户、收入和支出有一个准确及时安全的了解。物联网会根据跟踪到客户的消费数据,向金融机构发出“警报”信息,以及时激活或停用特定的金融服务产品。例如,巴克莱银行开发了一个静脉印记识别系统,该生物识别技术几乎不可复制,因此比指纹技术更具安全性,便于验证消费者的交易、支付或认购报价。对于企业,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其在贷中的经营状态数据,及时调整资金额度或贷款期限,精细化地把控信贷资金安全,切实改善资金过度投放或投放不足等情况,降低机构的信贷风险。

②保险业务与物联网的融合。保险公司不仅可以使用物联网来与客户互动,以加速和简化承保和理赔处理流程。实际上,对保险公司更具吸引力的是越来越多的基于物联网的新服务和商业模式。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在投保物品上嵌入智能终端,以持续实时地收集保单持有人的相关习惯信息;智能终端将客户行为数据传输回保险公司后,有利于保险公司更好地了解客户,通过分析其生活方式生成相关保险政策,更准确地进行承保,并更好地识别欺诈性理赔。例如,美国汽车保险公司Progressive正在使用Zubie设备来监控客户的驾驶行为,并通过智能合约实时改变保费。物联网技术不仅能使保险公司能够更准确地确定风险,还有助于降低成本,从而进一步提高利润。据统计,保险自动化理赔成本相比人工理赔成本,可以降低多达30%。

(4)有助于征信体系建设。结合物联网技术完善征信体系建设,有助于解决长期困扰着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难题。在物联网感知技术的有效支持下,中小企业生产物资的形态、位置、空间、价值转换等信息可以被随时掌握。银行借此较为充分地判断企业的经营状态,客观地评估中小企业的守信履约能力。征信模式从以往基于历史信用数据的模式,改变为实时客观中立的模式。信用信息资源的充分交换和共享,有效地降低了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中小企业的征信范围随之扩大,普惠金融得以更好地发展。当接入物联网的终端企业越来越多,逐步构建一个客观信用信息感知系统,最终成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结语

物联网与金融都高度依赖对信息技术的集成和综合运用,共同诠释着信用属性[7]。物联网是金融的驱动势能,金融是物联网的应用载体,两者相互促进。紧随“物联网+金融”发展大势,以物联网思维和技术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力量,正在不断“赋能”传统金融业。推动物联网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既有利于促进新的金融业态的创新,也有助于传统商业银行向普惠化、智慧化和精细化方向发展。金融业务边界、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管理能力都将随着新技术的应用而革新。

参考文献:

[1]Khanboubi F.and Boulmakoul A..A Roadmap to Lead Risk Management in the Digital Era[C].12th Conference on Advances of Decisional Systems,At Marrakech Morocco,2018.

[2]H.Sundmaeker,P.Guillemin,P.Friess.Vision and Challenges for Realizing the Internet of Things[J].European Commission Information Society and Media,2018,11.

[3]陈祖泉.物联网关键技术简析及应用方向展望[J].信息通信,2019,6:101-104.

[4]耿燕生.生物识别结合物联网边缘计算技术在“互联网+”金融服務中的应用[J].河北金融,2019,9:21-23,32.

[5]唐才旭,杜洪涛.金融科技赋能中小企业融资创新的逻辑与途径[J].清华金融评论,2020,4:93-95.

[6]刘变叶,何祖明.小微企业的物联网供应链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0,4:62-68.

[7]陆岷峰,汪祖刚.关于“物联网+银行”发展战略的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7,12:76-82.

基金项目:2019年上海市教委本科重点课程“金融信息安全”(沪教委高[2019]39号);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重点课程建设项目“计算机导论”(A0-11-2806-02-060107);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金融信息安全”(立信会计金融党宣2019[1]号)

作者简介:胡莲(1980— ),女,汉族,安徽淮南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供应链金融、金融信息安全。

猜你喜欢
物联网数字化金融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基于高职院校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考分析
中国或成“物联网”领军者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金融大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