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创业导向的高职学生管理探析

2020-01-26 05:43张凯蒙邵健
科技风 2020年36期
关键词:学生管理创新创业高职

张凯蒙 邵健

摘 要:从学生管理角度,针对高职学校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以双创(创新创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院校学管工作意义,重点描述了基于双創工作的学管工作的现状,提出了在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大学管工作投入力度,提高管理人员自身创新创业水准,进一步构建层次性、系统性创新创业管理体系。

关键词:创新创业;高职;学生管理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意见》指出要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健全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改革思路,要求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着重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1]。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形势新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发大力气进行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改革,大幅增加创新创业教育比例,着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技能。

另外,百万扩招政策的实施,虽然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行业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从社会角度又提升了国民素质。但是,伴随高职教育扩招而来的大批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导致出现就业难问题[2]。为改善就业困难问题,除了在高校培养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外,还可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在解决自身就业问题的同时还可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1 基于创新创业导向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意义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普遍注重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及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性技能,而相对缺少创新思维的启发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按照安全规程、技术规程、操作规程等设计好的步骤进行相对固定的实际作业能力较强,很少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面对工作中的新情况,导致学生虽然知识技能素养相对较好,但当走进工作岗位后,会出现工作适应力不够、融入工作岗位困难等现象,更不能在工作岗位上有所创新,提出新的思路和见解,尤其是对发展较快新型领域的创新。以双创为导向开展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可以充分了解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第一手掌握用人单位前景规划,以学生为本,针对性地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深入激发学生“个性”优势,增强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在满足企业基本需求的前提下,还能创造性的为单位、为社会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自身努力,迅速成长为行业领域内创新型人才。

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逐渐成为新浪潮、新势态,高职院校学生有理论懂技能,思维较为灵活,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理应成为创新创业的储备人才。以双创工作为导向开展学管工作有利于高职院校全方位、多层次、系统性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为适应行业企业发展,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双创教育研究,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纳入到学校总体发展改革规划当中,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使高职学生逐渐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在创新创业能力方面明显增强。

2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背景下学管工作分析

高职院校在双创教育开展过程中,良好的学生管理工作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但从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过程来看,在这方面的学生管理工作仍然存在诸多普遍性的问题,制约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成效的发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双创意识培养力度不够,学生双创意识淡薄

现阶段,在双创教育实践下管理学生的过程中,普遍强调学生要听从指挥,服从班集体组织计划,要求学生要严格遵守制度、法规、政策,并对违反规定的行为,通常采用说教、惩罚、警告等极端方式进行处理,这往往使学生的自主发展受到抑制,泯灭了创新创业意识萌芽,遏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除此之外,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缺乏人文关怀,没有依据不同学生本身的特殊性采取相对灵活的管理方式,缺乏合理范围内弹性变动和特长激发,阻碍了学生自身优势的发挥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失去了创新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再者,高职辅导员与班主任在平日的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呆板的执行任务、创新创业意识引导投入力度不够,对创新创业方面工作不够重视等问题。

2.2 自身创新能力不足,创业内涵模糊

高职教育要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就需要一支优秀的师资团队,这个团队不仅要包含专业的创新创业代课教师,还要包含辅导员、班主任和其他部门管理人员等。创新创业导向下,学管人员可对学生通过谈心谈话、课外活动、班会等方式潜移默化的植入创新创业思想,这就为教师团队尤其是学管人员自身的创新创业知识储备和能力提出要求,优秀的创新创业辅导团队在具备扎实创新创业理论基础上,还应具有较为丰富的创新创业经验;创新创业辅导团队不仅要有良好的双创理念,又要有多样的实施手段。但是,从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辅导团队结构来看,团队成员大多数都是典型的学管型,其创新意识不强,创业理念不够,双创手段尤为缺乏。

2.3 缺乏层次性、系统性创新创业管理体系构建

与专业教学体系相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亦必须遵循层次性和系统性并存的教育教学规律,按照逐步进阶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法,积极遵循由面向点、从基础到顶端、多元参与、循序渐进的原则[3],从而构建层次性、系统性创新创业管理体系。但是就目前形势看,大多数高职院校还处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摸索和尝试阶段,只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阶段,很少能够上升到实践教育,没有关注管理者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更没有构成层次性、系统性的创新创业管理体系。

3 基于双创导向的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路径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背景下,基于双创导向的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管理模式,是一种全新学生管理模式,应从社会实践层面等出发对学生进行引导与管理,并非是单纯的提出创新创业口号,向学生下达创新创业任务。这种管理模式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文化课之外多进行创新创业能力打造与培养,在创新创业能力塑造与提升的过程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具备较好的创新创业理念,从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实践技能、等多方面出发,把创新创业规律、内涵纳入管理过程中,促进学生将自身实际情况与社会发展需求有机结合起来,遵从人本主义精神和创新创业规律,实现自我提升与自我发展。

3.1 管理学生中加大创新创业意识引导

加大学管工作在创新创业中的投入力度,積极引导和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多维度建立起与学生的思想文化认同,进一步形成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精神。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所有的在校学生,包括所有年级,通过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创新创业的苗子,让学生在浸润下逐渐萌发创新创业意识,同时,在学生管理制度中进行整体顶层设计,使得创新创业理念下的校园文化活动占比逐渐扩大,在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中激发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最终转化为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3.2 提升学管人员综合创新创业理论技能

高职院校要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就需要一支专业化既懂理论又懂技能的双师型师资团队。一方面学院管理团队应加强自身创新创业能力建设,除了要加强与企业(尤其是创新类企业)的沟通交流,举办校企人员交流会等,还应结合学生自身专业优势,对接相关企业技术骨干来寻求创新创业好点子。另一方面需要积极从企业引进创新创业导师,例如行业产业内知名企业家、技术技能骨干以及财会金融专业人员等。

3.3 努力构建层次性、系统性创新创业管理体系

高职院校应该重视管理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多方面提高创新创业管理水平,努力构建层次性、系统性创新创业管理体系,在该管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需要结合学校与学生实际情况,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实现进阶式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系构建。其中辅导员与班主任与学生直接对接,理应是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的主体,要起到关键作用,在平日工作中多与学生交流创新创业知识,注重创新创业思维引导和培训;学校应多举办相应的实践活动,按照基本的创新创业活动规律,设置创新创业模块,分层次训练学生能力、培育意识、培养出创新创业精英;同时,注重完善机制体制建设,建立健全进阶式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系保障机制,从而建立起系统性、层次性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系。

4 结语

总之,基于创新创业导向的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不仅要求学生管理人员提高创新创业的投入力度,又要求逐步提高自身创新创业水平,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一方面紧密联系有创业经验的教师和专业领域优势教师;另一方面亦可引入校外创新创业师资。同时,多管齐下努力构建层次性、系统性创新创业管理体系。使学生能真正树立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林秀丽.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构[J].教育与职业,2018(16):57-61.

[2]何李莉.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6(45):43-45.

[3]李兆楠.高职院校进阶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9(15):75-78.

基金项目:2019年度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服务中企海外铁路电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9ZY021,主持人:邵健);2019年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课程思政视域下《电子技术应用》课程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19SZ-11,主持人:邵健)

作者简介:张凯蒙(1991— ),女,硕士研究生,助教,辅导员,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学生管理方法;邵健(1987— ),男,陕西渭南人,硕士,讲师,通信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铁路通信信号。

猜你喜欢
学生管理创新创业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