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2020-01-27 06:01田雨
锦绣·中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辽宁省文化产业资源

一、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情况平稳

辽宁省公共文化管理体制逐步齐备,公共服务平台日趋完善,行政管理服务有所改善,文化市场趋于稳定,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在平稳发展中健康向上的基本态势。至2019年末,辽宁省有文化馆、艺术馆125个,公共图书馆130个,博物馆65个,档案馆136个。有线电视用户677.5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626.4万户。广播人口覆盖率99.24%,电视人口覆盖率99.27%。2019年出版报纸66种(不含校报),出版量6.8亿份;期刊313种,出版量0.7亿册;图书1.1万种,出版量1.7亿册。2018年末,全省有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4.4万个,从业人员31.6万人,资产总计2971.0亿元。

二、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当前,辽宁省文化产业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足,产业分布不均、发展不足,产业化程度欠缺以及缺少行业知名品牌等方面。

1.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够

辽宁省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及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等,但是文化资源开发度不高,并且辽宁省民间文化资源的发掘,还处于初级阶段。对辽宁省独有的民间手工艺缺乏保护,从而造成某些手工艺已逐渐流失。对容易受到人为破坏或者自然环境腐蚀的历史建筑、文物等保护不够,从而造成历史文化资源遗产的损失。对旅游资源开发不注重环保,景区景点开发层次较低、旅游市场营销和宣传力度不够,甚至对景点的保护和运用能力都有一定缺陷;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仍有待进一步挖掘,总体活力不强。在东北各省都在纷纷整理传统文化资源前提下,辽宁省的文化产品难免雷同,难以分辨辽宁省的文化特色,容易造成形象混淆。

2.产业分布不均发展不足

辽宁省各地区文化产业分布不均、发展不足,以文化产业园为例,辽宁省大多数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主要聚集于沈阳或大连。但是这些文化产业园区尚未具有完整的产业链,缺少具有原创力的内容生产以及渠道建设的高端业态,表现出严重的同质化。文化产业园区的运营模式还处于初级阶段并且主体特色不明,作为文化产业园区往往仅能提供展览平台和培训教育服务,缺少盈利模式;获取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能力不强,多数产业园区无法自我“造血”。文化产业园区中并无像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拥有自主技术创新、高产业附加值、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

3.产业化程度欠缺

辽宁省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机制不够健全。辽宁省内丰富的文化资源尚未完全转化为与市场机制充分融合的产业资源。文化产业的发展缺乏创新以及系统整合,具体表现为文化产品类同率高,存在大量类同竞争以及恶性竞争的情况;规范化、规模化的文化产业体系尚未形成,各地文化企业无规律、分散性布局;文化产业发展不均衡,较大地依赖于文化旅游业,但又对其开发不够,受季节、气候等因素制約明显。这些情况造成了文化资源的浪费,并给文化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困难。

4.缺少行业知名品牌

时至今日,辽宁省自身文化产业品牌知名度不高。其表现为辽宁文化产业对外形象模糊,缺少专属辽宁的魅力名片。辽宁省的文化行业品牌在文化内涵描绘宣传上严重匮乏,因此受到地域的极大限制,缺少广受认知的文化产物,没有形成具有代表性的能够广泛占领国内外市场的文化行业品牌,在国内外市场上缺乏竞争力。知名文化品牌能有效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竞争,辽宁省不能提升地方曲艺、标志产品、文化符号等一系列具有辽宁特色的文化资源内涵,便无法使文化产品知名度进一步得到提升,从而不能凝聚形成文化品牌效益。

三、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1.明晰文化及产业内涵,明确辽宁省文化定位

提升辽宁省文化产业竞争力需转变文化意识。这需要文化产业相关人员正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和属性,避免将文化过度实用化,还要将文化提升到应有的高度来理解,改变辽宁省长久以来重经济而轻文化历史性的扭曲和成见,防止将文化产业完全依附于经济发展之中。此外,还应明确辽宁省文化定位,不要总是将其置于东北文化中,模糊自身文化特性。辽宁省文化的特性也应是地域文化产业化的独到优势,其排他性与不可复制性可使辽宁省地域文化产业享有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可以形成区域文化产业经济开发的精神支撑与发展引擎。

2.培育优质文化产业,兼顾调配产业要素

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平稳,但整体竞争力却一直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这就对产业要素合理调配和文化资源合理布局提出更高要求。首先需各地区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充分开发特有的文化产业资源要素。其次需在符合文化产业的自身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整合上下游产业链,以达到以点带面的工作效果。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需要具有规模化的聚集效应,能代表辽宁省未来文化发展方向。省内部分地区则要依托当地优质文化资源,走精品化化、专门化、特色化的发展之路。最后,还应结合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实际,将重点置于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等领域进行文化产业布局。

3.打造优势文化品牌,确立竞争文化项目

辽宁悠久历史所特有的优质故事内容和丰富文化内涵尚未凝练成属于辽宁自身的文化品牌,而文化产品品牌化却对文化产业的带动提升有示范性作用,不仅可以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还能促进社会文化环境改善。因此,辽宁省应该加强树立文化企业的品牌形象意识,精心建设具有巨大影响力和传播力的辽宁特色优势化品牌。辽宁省在树立具有“龙头”作用的强势文化品牌时,应选取在自然环境、地方文化、人力资源等方面具有一定辐射影响的文化资源和素材,逐步建立不同层次、多元化的文化精品系列,尽可能全面有效地带动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繁荣。品牌健康发展取决于良好的运营机制,这需要文化产业不断突破原有的机制瓶颈,开发更具有文化竞争力的优势品牌及项目,以此完善辽宁省文化品牌建构、形成辽宁省文化品牌效益。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产业的兴盛会更加有利于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自信全力笃定。辽宁省致力于把文化产业打造成全省重要支柱产业,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论述基础上,培养新型文化产业和文化消费模式,使各类文化产业主体持续发展壮大,激发传统民族民俗文化产业创造活力,力争将辽宁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向高峰。

参考文献

[1]胡惠林:《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走出去”战略》,《思想战线》,2004年第3期。

[2]王林,顾江:《文化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作者简介:田雨,男,汉族,辽宁沈阳市人,1983年2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文化产业。

猜你喜欢
辽宁省文化产业资源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我给资源分分类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
四川命名首批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