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教育活动水平提升策略研究

2020-01-28 10:36谢芬元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21期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西双版纳文旅融合

谢芬元

摘 要:文旅融合背景下,促进博物馆教育水平快速提升对于构建文博旅综合体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为例,在对其教育活动发展状况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博物馆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民族地区博物馆教育活动水平提升策略。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提升策略;文旅融合;西双版纳

博物馆教育不仅是博物馆对社会的首要责任,也是博物馆经营的主要内容。20世纪中期以来,博物馆事业发达国家均高度重视博物馆教育,他们不仅将博物馆教育置于公共服务角色的中心,而且将公众教育活动举办数量与质量作为考核博物馆经营绩效的关键指标。①

200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要求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免费开放。此后,在文旅融合模式的推动下,博物馆教育得到较快发展,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但是,除了知名度较大的博物馆之外,其他博物馆越免费越少有问津,教育功能发挥效果欠佳。相比发达国家博物馆的教育水平,我国博物馆教育主要存在服务观念滞后、服务学校与社区被动、教育内容单调、博物馆教育人才缺乏等问题。②提升博物馆教育活动效果与开放服务水平,不仅是免费开放后博物馆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博物馆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当前,博物馆教育成果主要集中于博物馆教育的特征③、博物馆教育的功能④、博物馆审美教育⑤等方面。其中,许多研究者认为,博物馆教育在提升民众历史文化素养与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⑥

综上所述,已有成果为解决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提升、服务水平优化等问题提供了理论方法与实践指导,对于后续相关研究极具启发意义与价值。但是,关于民族地区博物馆教育发展问题的调查研究成果仍然很少,不利于深入探讨博物馆教育服务的延伸与拓展。鉴于此,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本文以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为例,在对其教育活动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诊断博物馆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教育活动质量优化策略,以期为促进傣族地区博物馆教育活动效果与开放服务水平提升提供有益借鉴。

1 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教育活动现状

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雨林大道,它既是傣族地区综合性博物馆与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也是世界了解西双版纳各族优良传统和优秀文化的窗口。博物馆主展区分为四大板块:①“勐泐(lè)回望—西双版纳历史帆影”,主要讲述西双版纳历史沿革(图1);②“和睦颂歌—西双版纳民族风采”,主要展示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图2);③“雨林情韵—西双版纳自然掠影”,主要展示民族地理状貌(图3);④“非遗瑰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馆”,主要展示西双版纳申报成功的各等级非遗项目。

为了使四大板块内容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服务于西双版纳民族文化传承,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颁发了《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教育活动系列方案》。经梳理,具体内容主要包括:①党史国史民族史精品展览和巡展;②大中学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③青年志愿者培训和项目策划;④公益文创体验;⑤民族科技成果展示等。以上系列教育活动的持续开展,为受教育者提供了学习、研究、欣赏和旅游休闲的平台,提升了民族博物馆的教育服务水平与质量,效果显著,影响深远,受到广泛好评。云南特色旅游网、西双版纳政务信息网、西双版纳新闻网及相关微信平台等对博物馆开展的教育活动进行了广泛的宣传。

虽然近年来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教育事业取得较快发展,但与中东部地区的博物馆教育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经诊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未将教育视为博物馆发展的核心功能,更谈不上明确的教育使命;②博物馆教育资源,缺乏应有的重视与开发,附属意味强烈;③粗放式经营,未形成科学完善体系,经典教育项目数量与质量有待提升;④博物馆教育队伍素质不高,结构不太合理。

究其原因:其一,旅行社在線路规划过程中,未将博物馆景点编排到旅行活动中,导致场馆团体客源不足,对博物馆管理者与教育者的工作热情产生严重影响。其二,多数公众与游客历史文化素养不高,对博物馆教育的意义认识不足,缺乏参观学习的主观动机。其三,博物馆经费不足,高层次人才缺乏,导致场馆自身教育职能社会效应较弱,此为教育水平提升缓慢的深层次原因。

2 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教育活动水平提升策略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借鉴中东部地区博物馆先进教育理念和成熟的实践方法,提升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教育活动水平,已成为亟待完成的重要问题。

2.1 将博物馆教育纳入青少年教育序列,加强校馆合作

博物馆作为青少年教育的特殊文化资源与校外学习场所,是当地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社会平台之一。将博物馆纳入青少年教育序列,符合国民教育发展潮流,既是博物馆履行教育使命的需要,也是完善公民教育体系的时代要求。因此,西双版纳博物馆可以建议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制度化地将博物馆教育纳入新时期青少年教育体系,主要为青少年教育服务,通过制订有效政策,切实融入中小学教学计划。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应制订相关教育指导意见,服务学校,特别是给予一定的财政保障。

2.2 建立专业化博物馆教育工作队伍,定期开展培训

当博物馆致力于自身教育潜能的探究时,常常会发现制约教育活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缺少专业的教育人员。一般情况下,博物馆教育部人员的配备须基于对工作人员的理论素养和技能水平的考核。当前,博物馆面临教育人员短缺问题,这其实和博物馆未能根据可用人员设计教育功能有一定关系。同时,博物馆还需要确保教育人员的技能与教育战略规划所制定的项目需求契合。具体包括:招聘新人时,设定好标准;对现有员工即将承担新职责的给予培训,并对所有员工投入时间和资源,开展继续教育。

博物馆还必须开展一系列在职培训,尤其是加大对教育工作者综合能力的培养,强调其需具备多方面的业务知识,包括熟悉本馆的陈列及馆藏等。培训是一项长期工作,可针对对象的不同等分阶段进行。具体包括:学习中东部地区博物馆最新教育实践成果,参加博物馆教育主题的研讨会、座谈会与工作坊等,参与或主持博物馆教育课题研究工作。

2.3 挖掘博物馆地域文化资源,打造富有民族特色的教育活动品牌

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展览主题和内容、研究重点不尽相同,加之地域环境及文化风格各异,为实现教育项目的个性化奠定了基础。但是,盲目借鉴他馆教育活动模式,甚至完全照搬,对于突出本馆特色教育具有明显的制约作用。因此,本馆教育活动的品牌化创设仍然存在问题。博物馆应根据现有优势并选择重点项目以寻求教育瓶颈的突破,打造傣族特色浓郁、教育资源地域化的民族教育品牌,促使博物馆教育由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最终建立一个完善、多层次、具有互动性的民族教育体系。

2.4 加强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场地与设施设备建设,提升文博旅综合体硬实力

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特定的空间和场所。该空间可以是立体展馆、普通教室、特色工作坊,或网络情景空间。特定的博物馆教育空间通常会提供辅助信息及材料,促使民众更深入、主动地探究。目前,教育及公众服务在整个博物馆工作中正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而教育场地与设施设备建设则是博物馆加大教育投入、提升教育成效的必要保障。

3 结语

博物馆教育是现代博物馆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民族博物馆更不例外。通过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是为了让参观者获得某种知识,更是为了一种体验、审美、学习、发现、娱乐、休闲和社交。因此,放眼国际,我们的民族博物馆教育应提供一种对话和体验的平台,教育活动的规划须充分体现与观众互动、交流,树立为他们服务的理念,将民族博物馆打造成为开放、通达、包容、社区紧密相连的公益教育机构,使越来越多的民众能够领会文旅融合理念,主动走进博物馆,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教育福利能走进民族同胞的内心,为场馆特色文化振兴做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博物馆教育西双版纳文旅融合
西双版纳可直航柬埔寨暹粒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泼水咯
虚拟现实技术在文物遗产保护和博物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中美博物馆与学校合作的比较研究
寓教于乐 开创博物馆教育新形式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的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