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犍为县手工小青瓦的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2020-01-28 10:36朱琳琳王一涵曹译丹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21期
关键词: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朱琳琳 王一涵 曹译丹

摘 要:犍为非遗手工小青瓦,具有丰富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民俗文化色彩,其手工制作工艺濒临失传。如何“活化”和传承其工艺,如何挖掘小青瓦仿古建筑的应用价值,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就“小青瓦”传统制作工艺的传承与保护、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文旅建筑应用价值的开发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地方民俗旅游发展助力。

关键词:犍为小青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对于探究人类文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展示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人类共享的宝贵文化财产。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生活经验,更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意,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的智慧结晶。截至2014年7月16日,我国国家级非遗已经有1372项。对于申报成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已经出台相应的保护扶持政策,如《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而非遗在得到国家保护的情况下传承和发展境况还是岌岌可危,所以要从文化和商业两个方面真正实现非遗与现代社会产业的接轨任重而道远。2017年12月,犍为手工小青瓦正式被列入《犍为县第五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犍为手工小青瓦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是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俗和文化符号,在样式和工艺上保留了独特的传统风格,在民居和古建筑文物中应用较广,自带的工具性与蕴涵的文化内涵融合在一起,成為犍为优秀传统建筑文化典型。

1 犍为县小青瓦概述

1.1 概述

犍为小青瓦的发源地和主要生产区在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该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降水较多,文化气氛浓厚。手工小青瓦历史悠久,据传可以追溯到西汉犍为建郡时期。数百年来,通过子承父业和收徒等传统传承方式,手工小青瓦的制作技艺流传下来。小青瓦属于平民用品,它是小规模的私人作坊制产品。由于古代交通不便和四川盆地多山多险,小青瓦的使用范围和传播半径主要在乐山市,它是犍为县特有的民俗风格强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2 小青瓦的传统技艺与独特工序

犍为小青瓦传统技艺的核心是工序的独特性。制作小青瓦的原料是犍为本地的黏土,土质、黏合度较好。它的基本制作流程是:取用优质黏土→渗水→脚踩碾泥→泥弓割泥成片状→瓦桶高速转动与泥掌配合成形→自然干燥→半成品装入汝窑→小火烘烤半月→大火烧制半月→汝烟一周→开窑自然冷却→出窑。

在这整套手工工序中,需要用到泥弓(一种形似于弓的工具,由一根线和有韧劲的竹片做成)、瓦桶、泥掌、火勾、转泥盘、瓦布衣等几十种工具,其中黏土定型用到的工具最多,操作起来难度最大、最复杂。除了工序复杂,制作手工小青瓦需要多人通力合作才可以完成。

和瓷器一样,小青瓦需要严格地把控烧制的时间和温度。在汝窑中,黏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稍有不慎就会开裂、变形。烧制成功的小青瓦通体为青黑色,线条流畅,边角圆润。尽管现在机器制瓦广泛流行,但是犍为县手工小青瓦有机器生产的油泥瓦所没有的效果。用传统工艺制作的陶瓷和砖瓦与古代建筑所使用的砖瓦在颜色、质地上都更为吻合,更适合维修、建造古建筑。

2 犍为县小青瓦的历史文化价值分析

2.1 历史文化价值

犍为手工小青瓦历史悠久。“瓦”这一建筑材料早在西周时期便已出现,广泛运用于建筑中。瓦所承载的不仅是遮风避雨,还有安居乐业。犍为手工小青瓦是犍为县民间瓦种的代表,是衡量古代犍为地区手工艺水平的历史遗物,可以通过它的设计对千百年前犍为地区的气候条件进行推测和研究。通过对犍为地区小青瓦使用率的研究调查,可以推测犍为古代的人口分布情况和城乡布局。犍为手工小青瓦虽然是一个普通的建筑材料,却是研究古代犍为地区文化、历史、建筑的一个“活”文物。

与故宫等华丽的宫殿楼宇用的琉璃瓦不同,手工小青瓦装饰较少,样式古朴简单、素雅大方,相对低廉的价格和简约的瓦面更符合普通人的要求,没有华丽的装饰,却更凸显出古意底蕴,在使用上有更广泛的空间。四川省现保留古建筑多处,如犍为罗城古镇、乐山嘉州长卷,大部分建筑使用的是犍为小青瓦,犍为小青瓦已成为游客体会古风古韵的最佳载体。

从横向的文化角度出发,犍为手工小青瓦与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深度融合,成为犍为独具风格又极显文化性的建筑材料。“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对于现代技术的‘另一种生活技术,代表着传统的民俗生活方式,保证了日常生活方式的多样性。”①犍为手工小青瓦主要用于民居的修建,根植于犍为人民对于家的向往,再加上当地特有的黏土,形成了适合犍为本地气候条件的独特瓦种。手工小青瓦的弧度设计较大与犍为四季分明、降水较多、水热同季的气候条件有关,是犍为人民在与自然相处时有历史积淀的智慧的应对。

手工小青瓦技艺作为传统技艺与其他地方的制瓦技艺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正是它的特殊性,才使其成了代表犍为传统文化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犍为民俗中有独特地方特色和文旅价值的文化符号与文化元素。犍为小青瓦的素雅、宁静、古朴使人感受到岁月沉淀的力量,使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感。西南泥巴形成的小青瓦带有独特的四川味道,具有犍为人从乡土山水中滋生出来的家乡情感,犍为小青瓦生命的延续就是犍为人乡土情感的寄托,展示出乐山独有的地域风格和民俗内涵。

2.2 建筑审美文化价值

2.2.1 艺术审美价值

犍为手工小青瓦不仅具备古韵浓厚的艺术审美价值,同时还是当地人乡土情感的载体。风景如画的古巷,小青瓦铺满的屋顶和墙面,蕴藏着中华民族独特的、不善言说的柔情。

小青瓦与犍为当地的古城建筑相辅相成,成就了类似罗城古镇的中国版“诺亚方舟”船型建筑格局,是犍为人智慧的结晶。以罗城古镇中一面围墙为例,图案简单古朴,图案包含着对美好生活的期望。这些部件的名字和形状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特殊图腾,比如说“龙”,龙文化贯穿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中,是中国人幻想中的神物,能够给人们带来祥和。“猫头”即瓦当,瓦当和小青瓦是一体的,瓦遮风避雨,凹槽排水,猫头(瓦当)则便于房屋漏水,水流汇集于猫头处滴下,可以保护房屋的檐头,保护屋架。小青瓦古朴简单,瓦当则承载图腾。瓦当上的图腾一般有虎、蝙蝠等吉祥之物,有保护家宅的寓意。但罗城古镇又有与众不同的特点,“船形街”里是传统木质结构加手工小青瓦顶的房屋,因为地势原因,层层叠叠,高低不同,远处看着有点类似“马赛克”,再配上层层相覆的小青瓦,在烟雨朦胧中,整个罗城仿佛就是一幅水彩画。

2.2.2 仿古建筑文化价值

犍为小青瓦作为瓦种的非遗,古朴的造型,低廉的价格,使其成了犍为县当地历史悠久、质量优良、使用广泛的建筑材料。在古代,犍为人大多使用小青瓦修建房屋的屋顶。在19世纪70年代的犍为县,有大规模的作坊制作手工小青瓦,产品多在四川省内和邻近省市销售。在今天的罗城古镇依然可以看到有历史痕迹的古屋,而这种古屋使用的就是犍为手工小青瓦。小青瓦经历数十年的物理侵蚀依然形状完整、功能完好。除了普通住宅建筑,犍为手工小青瓦还广泛使用在古建筑遗址上,罗城古镇、清溪古镇、犍为文庙等古建筑遗址均使用的是小青瓦,犍为手工小青瓦造型古朴更显古意底蕴,尤其适合古建筑。

除此之外,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生产,犍为手工小青瓦催生出了手工小青瓦与仿古建筑结合的发展方向。比如,在犍为文庙和清溪古镇的古建筑修复中,使用的瓦就是犍为手工小青瓦非遗传承人李道洪推荐的制品。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乐山市部分古镇修建和风景区建筑项目都使用犍为手工小青瓦。手工小青瓦的特点和优势就在于它的“旧”,这个“旧”里面蕴含了底蕴和古意。新式瓦生产效率高、制作成本低、成品效果好,但是机器生产的瓦跟仿古建筑风格不一致,会破坏建筑的整体风格。

犍为手工小青瓦与仿古建筑结合已经运用到多个旅游开发项目中,如宜宾李庄古镇、乐山嘉州长卷等,其中最成功的范例是犍为罗城古镇。下面以罗城古镇为例介绍这种创新型模式。罗城古镇原本就有一片较为完整地保存了手工小青瓦的区域—船型町,这片区域主要是由一个船型的街及其周围房屋组成。后来对这个区域进行开发的时候,就将船型町规划成旅游商业区,对年久失修的房屋和略微破损的古建筑文物进行了“修旧如旧”的修缮,保存了船型町古色古香的古镇风格,还彰显了本地文化特色。在修缮过程中使用的都是本地制作的手工小青瓦,还原古镇百年前的风貌。

船型町主要由住宅区和旅游区构成。住宅区是特意修建的古风新式住房,是古式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融合,从外观上看有点像改造过的北京菊儿胡同,白墙黑瓦。旅游区是在原本旧街的基础上进行修缮后开发成旅游景区,吸引商家入驻开设具有地方特色和旅游性质的店铺,如茶馆、非遗纪念品售卖店、特色汉服店等。绝大多数旅游区的房屋在建造和修缮时使用的是犍为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小青瓦。小青瓦的使用率非常高,是当地的一种建筑特色,是构成了船型町建筑风格的要素之一。一个地区的民俗风格是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并具有难以改变、独一无二的特征。因为成品的风格受技艺的特点影响,手工小青瓦形成了“古拙感”,特征鲜明,灰、绿是基本的颜色,同时与灰墙或白墙共同构成了画一般宁静淡雅、古风古韵一景。这片区域的瓦虽然有被物理侵蚀的痕迹,但整体保存较好,瓦身看上去有厚重的历史痕迹,是当地的一抹历史意蕴。当地旅行社推出了独具优势的非遗旅游路线,其中犍为手工小青瓦是其中的亮点。与手工小青瓦相關的景点主要分布在四川省乐山市,几乎全部是和古镇或古建筑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条别具一格的建筑与手工小青瓦结合的旅游路线。

2.2.3 民俗文化教育价值

“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或民间文化遗产,可以溯源于原始先民的文化创造,但更多的产生于和流传于漫长的农耕文化社会环境之中,浸注着宗法农民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反映着农业社会的社会情景和风俗习惯。”①犍为手工小青瓦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民俗内涵,通过教育可以发挥其文化影响力和传统感召力。以犍为文庙为例,2018年,犍为文庙和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联合组织了一次以“传承中华美德 感悟非遗文化”为主题的免费公益社会实践活动,在犍为标志性文化符号犍为文庙大成门前,来自罗城镇新华小学的学生和老师共90余人向手工小青瓦传承人学习非物质文化。手工小青瓦传承人李道洪先对犍为手工小青瓦的历史背景及近二十道制作工序做了详细的讲解,还利用简单的工具为大学进行了现场展示。在李师傅的指导下,同学们亲手制作,经过调泥、建模、切坯等工序,一块小小的还没有经过烧制但已经初步定型的瓦片就被制作出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发展史上代代相传的技艺秘宝,是每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演变的见证,手工小青瓦历经几百年,是一本内容翔实的关于当地自然环境和民俗传统的地方志,传承并显示了犍为独特的历史底蕴和地方文化意象。非遗具备不同于物质的活态性,通过实践的形式可以更好地展示手工小青瓦的特点和人文韵味。尤其是在手工小青瓦的产品制作和视觉感受中,通过传统的传承方式—口口相传更直观和新颖地展现非遗的民俗文化层次和传统精神层次。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验与学习活动不仅发挥了其作为文化活动形式的文化传播、继承作用,还是对下一代文化继承者进行非遗宣传的有效途径之一,比其他传播媒体和宣传方式更有冲击力和直观性,使大众对非遗的认识、保护意识得到提升和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俗价值与历史内涵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年青一代的审美、文化的价值取向。一个地方的艺术风格、文化氛围、民俗习惯、情感特征都会在非遗上实现统一,犍为手工小青瓦反映了犍为人民朴实无华、娴静素雅的格调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3 犍为县小青瓦工艺的保护与传承

作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小青瓦现在的产量很少,但同时有大量的古建筑和古式建筑在维修、建造,对手工小青瓦有一定的材料需求。例如在乐山本地的古建筑维修中,犍为文庙、犍为滨江路城楼等古建筑使用的都是传承人提供或推荐的小青瓦和青砖。但现在手工小青瓦传统制作工艺面临失传的困境,犍为几乎没有一家专业的制作手工小青瓦的工坊。

3.1 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手工小青瓦的技艺传承出现了断层危机,原因主要是:①环保。犍为县的手工小青瓦制作工坊关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生产小青瓦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严重污染了当地的水资源和大气,破坏了生态环境。本着保护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原则,污染超标的工坊已被关闭。②生产方式的变化。传统技艺不适合现代化、专业的生产方式,手工制作的局限性使手工小青瓦不能够大规模、高效率地生产,导致生产规模不断缩小,产出持续性减少。在手工小青瓦的制作过程中,要经过近二十道工序,使用几十件工具,生产过程烦琐,费时、费力。而且手工小青瓦需要手工制作,高度依赖师傅的经验和判断,生产不可控因素较多。从整体来说,手工小青瓦生产周期过长,工艺复杂,人力成本较高且效率低下。传承人之一的龙兵,他的小青瓦作坊的主业是木材加工,小青瓦的销售大多都被大工厂占据了。③现代社会的冲击。随着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结构和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娱乐方式和新型职业都发生了变化,网络上的信息成井喷式的增长,传统审美的消解,传统文化失去了适宜发展的土壤,传统技艺的传承缺乏社会条件,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问题。④缺乏创新。手工小青瓦虽然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但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缺乏创新的手工小青瓦难以在现代社会中发挥它的经济效益,要想被市场优先选择有较大难度。犍为手工小青瓦缺乏创新的人才基础,非遗传承人的数量较少,思想较保守,创新能力较弱。在现代化社会中手工小青瓦未能与现代社会融合,缺乏创意,适用范围狭窄,使用率低,优势较小,在市场中缺乏竞争力。⑤缺乏非遗传承人对技艺的继承与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是‘活的动态文化,这一特殊性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提出了特殊的要求。”①传统技艺的学习周期长,工作内容较烦琐,产出效能较低,使得学习、传承手工小青瓦的吸引力不如现代新型职业,再加上新时代的人对传统的兴趣减弱,缺乏继承传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导致传统技艺难以传承。

3.2 传承和保护策略

3.2.1 传承与融合

将非遗小青瓦“活化”,推陈出新,保留原有的传统民俗观念、民俗特色风格等,注入时代新活力,扩大小青瓦的文化影响力和活力。为了传承技艺,要在保留核心文化的基础上对外观、宣传方式、生产方式等进行创新和改变。

①传统工艺与审美的融合。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倾向相应地发生了变化,钢筋水泥上长出的是转瞬即逝的快餐文化。传统文化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厚重的积淀,是民俗文化的生动展示,是人文价值的集中体现。但在现代社会中,传统技艺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难以适应新的社会节奏和审美取向。传统技艺也需要“革故鼎新”。传统的手工小青瓦设计生产理念和文化构成已经不适应自身存活和进一步发展,要从其他优秀的受大众喜爱的文化元素中汲取精华。在注重历史延续性的同时,也要保留历史连续性。“艺术审美是以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即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必须考虑大众的审美需求。”②在保留原有的文化气质的基础上,犍为手工小青瓦可以运用先进的设计技术,融合当代“美”“古风”“新中式”的美学新理念和现代设计思想,针对现代人的审美追求和文化需求,将变化多端、新颖别致的新现代元素注入传统文化中。对手工小青瓦进行样式、颜色、形状的改良。在创新的过程中,手工小青瓦的文化内涵和主题意蕴与时代产物进行结合,使传统技艺产生新设计,迸发出新亮点,最终促进传统与时代的新化学反应。例如,和乐山大佛或犍为文庙等知名文化景点联合做相关的文创产品;和乐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的学生合作,做独属于乐山的文创品牌。这是印刻着乐山味道的产品,由乐山独特的文化风格带动犍为的经济发展和知名度提升。

②新媒体与宣传力度的有机融合。犍为小青瓦是当地特色民俗文化符号,在当地的知名度较高。经大概统计,35岁以上的本地居民中74.2%知道手工小青瓦,15~34岁的本地居民中只有8.6%知道当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手工小青瓦的产品特点、文化价值的本地居民几乎没有。在罗城古镇和犍为文庙对游客进行的调查统计显示:游客对犍为手工小青瓦的知晓率近于0;游客通过在犍为旅行而对犍为小青瓦有所了解的几率基本也是0。犍为手工小青瓦在本地针对年轻一代缺乏宣传和教育的机会,在有限的传播空间中也没有展示自己的独特价值,缺乏和犍为旅游共生的宣传途径。

之前非遗传承和传播的主要途径就是口口相传、师徒相传,这种方式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障碍。而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独具优势。首先,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手工小青瓦丰富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内涵可以最大限度不受时空限制地传播。其次,多种新媒体形式可视化地展示非遗实物,利用视频等最大限度地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细节。例如可以通过非遗拟人化,将这一动画形象投播到电视、网络上,通过时下流行的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渠道用動画片段的形式将非遗的故事和承载的文化展示出来。利用网络的多功能和视频的视觉感染力,拓宽非遗的传播途径,扩大非遗的影响力,增强非遗的宣传效果。最后,让非遗的信息和作品在网络上快速地传播。“就目前来说,基于新媒体的非遗传承,涵盖了数字化展示、数字化存储、数字化设计、数字化虚拟现实等多方面的新技术。”③积极通过各种方式对这项工艺进行宣传,促进工艺的传承和发展,避免其出现消失的窘状。

3.2.2 保护策略

①加大申报力度。截至2014年,第一到第四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等级为国家级、类别为传统技艺、种类为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共只有四种,都是琉璃烧制技艺。“其琉璃烧造业始于辽,至今一直是国家修建北京城宫殿、陵园、寺庙等不可或缺之物。”①民间瓦的非遗数量较少,且等级不高,如武冈制瓦、浦江制瓦、罗锅瓦等大多只是县级非遗。民间瓦虽然没有琉璃瓦精巧绚丽,但多了一种典雅、古朴之美。除此之外,民间瓦更受普通百姓的喜爱。民居在古建筑中占比更大,而民居主要使用的是民间瓦。这说明手工小青瓦具有丰富的民俗价值和地方特色,更能代表“民俗”蕴含的文化内涵。不同等级的非遗获得的社会关注度和政策保护、经济扶持、宣传可信力是不同的,为了犍为手工小青瓦的长远发展,应该更进一步地申报市级的非遗。申报更高的等级也是因为认可犍为手工小青瓦的历史、艺术价值,肯定它对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贡献。

②加深文旅产业的双向融合。“应处理好发展文旅产业与保护非遗文化精髓的辩证关系。”②利用非遗传统文化资源和文旅产业结合,焕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内涵之外的间接经济动力,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为乐山民俗旅游发展助力。罗城古镇和嘉阳小火车是犍为当地著名的旅游景点,乐山也是知名的旅游城市,这给犍为小青瓦的文旅结合发展提供了旅游基础,也带来了犍为小青瓦文创产品主要的顾客群。犍为小青瓦可以和当地手工艺人们合作,开办一个手工作坊,制作产品的同时也开放给游客参观体验,在师傅的指导下由游客亲自制作一个独一无二的小青瓦样品,由师傅烧制完成后寄到游客家,附赠小青瓦和犍为旅游相关的明信片。通过小青瓦小作坊和游客体验中心相结合的运营方式,将旅游和传统民俗结合在一起,探究民俗文化传承与旅游产业开发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对于地域文化与民俗文化的传承是有益的探索。实现小青瓦的“活化”,探究民俗文化与旅游业的合作共赢,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利用地方鲜明特色、文化艺术价值丰富的犍为手工小青瓦提升旅游地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促进文旅产业发展。“从而可以部分解决当前文化旅游产品由于文化含量较低难以满足旅游者的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问题,并起到引导旅游者进行更高层次旅游的作用。”③学习优秀的非遗与文旅结合的案例,发挥非遗的资源优势,建立良性互惠互利、良性循环机制,推动公众化整体社会传承,增加特色旅游业的优势。

根据对地方文化特点的研究和对游客的调查,将现代旅游经营理念、产业发展规划、非遗传统样式和文化元素转化为经营主题化、特色化、品牌化的独特文旅产业带,带动非遗与旅游景区形成联动,发展集文化、学习、观光为一体的产业群。

③加强与地方工艺美术瓷厂的合作。20世纪50年代,犍为县为传承传统技艺,发扬古老工艺专门兴建了国营“犍为县工艺美术瓷厂”,掀起了一股制陶热。犍为县工艺美术瓷厂是专业化机械生产的工厂,在四川多地都有分部。犍为手工小青瓦工艺是犍为本地知名度较高的传统工艺,具有一定的文化影响力和群众熟识度。与专业化的工厂合作,可以较好地解决手工小青瓦面临的问题,优化、增加市场上的可选产品。犍为县工艺美术瓷厂与犍为手工小青瓦合作,形成独特的文化品牌,从精神内涵和形式表达都契合当地独特的地域和民俗文化内涵。利用犍为当地的美术瓷厂,共同合作,力求提高双方的知名度。比如可以创作衍生漫画或陶瓷娃娃等文创产品来吸引眼球,提高知名度,并与瓷器结合创作,开发新的符合时代的小青瓦产品。我们需要进一步挖掘小青瓦的精神和内涵,不再将实用性作为宣传重点,利用其自带的工艺价值和川人精神创造新的有活力的小青瓦产品,形成四川乐山的小青瓦品牌,拉动当地或者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4 结语

犍为县小青瓦作为乐山市地方文化的标志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本地民俗特色和乡土情感,是西南地域独一无二的“平民”瓦种的代表,不仅有古韵,而且造型美观,有历史的沉重感。西南泥巴塑造的小青瓦带有独特的四川味道,具有川人从乡土山水中滋生出来的家乡情感,犍为县小青瓦技艺的传承也是川人乡土情感的延续。犍为小青瓦作为我国宝贵的仿古建筑文化遗产,正在逐渐面临消失,通过对其传承保护的研究,我们能更深层地认识小青瓦的文化与仿古建筑价值以及延伸出的文旅价值,这对于小青瓦的文化传承和保护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指导老师:王黎)

猜你喜欢
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空间视角下的湖南区域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河洛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峨眉盘破门武术保护与传承中的政府主导作用研究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浅谈土家族茅古斯的艺术价值及传承保护
中小学校本课程视野下的信阳民歌的保护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