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语篇互动意义构建研究
——以李子柒系列视频为例

2020-02-01 04:46西安外国语大学桑修月
外文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情态李子参与者

西安外国语大学 桑修月

1. 引言

在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下,人人都是自媒体,都可能成为网红。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多模态语篇相继出现,动态视频作为一种集多种符号模态为一体的新兴表现手法,将文字、图像、动作、颜色和背景音乐等多种符号资源高效融合,呈现出图文并茂、影音交融的输出效果,极具感染力和说服力,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交际模式。动态多模态视频的出现使人们不得不重视文字符号以外的其他符号系统的作用。传统语言学家仅局限于静态文字解读而获得的阐释力遭到质疑,于是,20世纪90年代初,多模态话语分析悄然兴起。它不仅冲破了学界以往对语言文字模态的解读,也为话语分析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成为众多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

作为微博知名美食视频博主,2020年8月24日至30日,四川绵阳姑娘李子柒在新浪微博卡思指数高达985,稳居第一位。截至2020年8月31日,其微博粉丝数量超过2 670万,已更新133个视频。李子柒发布的系列短视频,作为多模态语篇的一种,通过动态视频的方式使受众在观看时产生互动交流,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的生活习惯,促使受众也自发地热爱生活、享受生活,无形中感化受众去追求陶渊明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诗意生活。

本文以视觉语法理论为指导,以李子柒系列动态视频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动态视频中多种符号模态间是如何构建互动意义进而实现其互动交际目的的。对该系列视频进行解读和分析不仅有助于人们更为准确地识读动态视频所传达的信息,也对传统语篇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2. 理论基础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哈里斯(Harris 1952: 4)提出了“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这一概念。Barthes(1997)发表了《图像的修辞》(Rhetoric of the Image)一文,探讨了图像在表达意义时和语言的协同作用。80年代以来,影像和数码技术的发展推进了“视觉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多模态话语分析”逐渐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之一。(王亚聪 2018)Kress & van Leeuwen(1996)构建了视觉语法分析框架,其理论出发点是韩礼德(M. A. K. Halliday)创立的系统功能语言学(Halliday 1994/2000;Halliday & Matthiessen 2014),这是多模态话语分析的主要理论框架。Kress & van Leeuwen(1996)基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三大元功能对视觉语言进行了探讨,将三大元功能扩展到视觉交际模态,构建了以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为核心内容的视觉语法。李战子(2003:1)将多模态(multimodal)定义为“除了文本之外,还带有图像、图表等的复合话语,或者说任何由一种以上的符号编码实现意义的文本”。Gibbonetal.(2000)指出,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意义在于它可以将语言和其他相关的意义资源整合起来,不但可以探讨语言文字系统在意义交换过程中的作用,而且可以剖析诸如图像、动作、音乐和颜色等其他符号系统在意义构建过程中所产生的效果,使多模态话语意义的解读更加全面、更为准确,进而发现人类是如何综合运用多种符号模态达到社会交际目的的。(朱永生2007)

图像的再现意义对应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的概念功能,即体现图像中人物、地点和事件之间的概念关系(Kress & van Leeuwen 1996: 119),根据是否有向量这一特征,可将其分为叙事性再现和概念性再现两大类。在图像中,向量指元素构成的斜线,这是叙事性图像的标志,而概念性图像中则不存在向量。田海龙、张向静(2013)提到,图像不仅可以再现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构建图像观看者和图像表征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互动意义是指图像设计者、图像表征参与者(包括人、事物、背景)和图像观看者三者之间的相互交流,旨在解释三者之间的关系,主要从接触、社会距离、态度和情态4个方面来体现。对应于功能语法的语篇功能,Kress & van Leeuwen(1996)将其延伸到了视觉模态交际中的构图意义,并提出构图意义包含3种资源:即信息值、显著性和取景。

本文主要探讨互动意义是如何在李子柒系列动态视频中实现意义创生构建的,关于再现意义和构图意义的解读本文不开展进一步深入研究。

3. 李子柒系列动态视频中互动意义的构建

本文以李子柒在微博上已更新的133个短视频为语料,短视频时长不一,大多在10分钟左右,简短精致,节奏舒缓。与一般有声视频不同的是,在李子柒系列视频中,人物之间基本无语言交流。在所选取的133个动态视频中,话语交流不超过93次,且无字幕,只是偶尔用文字对所制作的美食名字和原材料名称加以注释。李子柒系列视频中通常只有两种声音:一种是拍摄中自然收录的声音,如叽叽喳喳的鸟鸣声、山间的潺潺溪水声、柴火燃烧时噼噼啪啪的响声以及节奏整齐明快的切菜声等;另一种是后期录配的节奏舒缓而意境悠远的纯音乐。这些音乐没有掩盖从大自然中收录的声音,反而与生活中的声音相映成趣,既给人一种大自然原始状态的真实感,又增添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感。短视频利用现代的视听技术手段,让不曾体验过这种生活的人们可以通过影像的语言获得新颖式、沉浸式的初体验。动态系列视频的制作者李子柒以“古风”为鲜明特征创作视频,唤醒了不少人心中的田园梦。根据内容和题材,整个系列视频可以划分为地方传统美食制作类、手工非遗类和生活起居类,如表1所示。每个视频右下角都印有红白相间的“李子柒”字样,采用中国国粹书法而非打印的文字,既醒目大方又令人印象深刻。共青团新浪微博号曾发表《因为李子柒,数百万外国人爱上中国》这样一篇文章,李子柒本人也于2019年荣获由中国新闻周刊主办的“年度文化传播人物奖”。

表1 李子柒微博视频分类

互动意义对应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三大元功能中的人际功能,指的是构建图像中表征参与者、图像观看者以及图像制作者三者间的人际交流,体现的是三者之间的互动,具体通过接触、社会距离、态度和情态4个方面来体现。

3.1 接触

视觉接触指的是图像中表征参与者与图像观看者之间建立的某种交流。接触依据图像表征参与者与观看者是否含有直接目光接触分为“索取”类接触和“提供”类接触。当图像表征参与者直视观众或者以手势、动作等直指观看者时,双方就形成了视觉接触关系。这种接触所传递的图像行为是一种索取,Kress & van Leeuwen(1996: 124)将这一接触交流的过程称之为“索取”。在李子柒系列视频中,图像参与者和图像观看者之间很少有直接的目光接触,两者之间没有联系,所以两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就不存在。李子柒动态视频中更多呈现的是“提供”类图像,即图像观看者只是图像信息的接收者。在短视频中,李子柒有时背对观众,有时身体微侧,全身心地制作地方传统美食、做手工以及分享生活起居等。

比如,制作柳州螺蛳粉的短视频展现了纯天然的原材料,如原生态的木耳、麻竹笋和豆角等,整个短视频展示了纯手工美食制作的图像,通过提供接触,使得观看者依据图像传达的信息来客观公正地了解螺蛳粉这道美食及品牌标签。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说,提供类接触比索取类信息更具有说服力,也更能激发观看者的购买欲望。

图1

在《笔墨纸砚,中国的文房四宝!》这一期视频中,李子柒在制墨的过程中,一心一意地专注于用钩秤去称量金箔、麝香、珍珠粉、冰片、牛皮胶和牛骨胶,图像表征参与者并没有与观看者产生直接的目光交流,而是将制墨所需的材料及用量“提供”给观看者,这是典型的“提供”类图像。图像设计者通过呈现制墨过程中所需物品的种类,既还原了图像中表征参与者制墨过程的真实度,又能让观看者接收到图像设计者所要传达的信息,这也再次印证了提供类接触比索取类信息更具真实性,更有说服力。她热爱生活、执着专注的生活态度给观看者带来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使其产生共鸣,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观看者自发地去享受农耕田园式的慢速生活状态。李子柒也凭借短视频《文房四宝之“墨”》被评为人民日报全球短视频大赛“最佳人气奖”。

图2

3.2 社会距离

社会距离的选择彰显了图像表征参与者与图像观看者之间的亲疏关系。Kress & van Leeuwen(1996)认为,图像参与者和观看者之间的亲疏、远近关系取决于图像的社会距离,与镜头取景框架有关,并将社会距离划分为亲近距离、个人近距离、个人远距离、社会近距离、社会远距离和公共距离6种。在李子柒系列动态视频中,远距离图像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视频中许多图像均能看见整个人及周围空间信息,这是社会远距离的体现。图像从远景拍摄,展示真实情境,可以让观看者全方位地阅览图像所呈现的信息,唤起观看者对亲手制作美食、手工刺绣以及追求精致生活的欲望,无形中让观看者感同身受,也让图像所传递的信息更为真实可信。视频中,图像设计者多次对美食、原材料和果蔬等物体采用特写镜头,把物体的局部加以放大、强调,特写镜头表示亲近距离,以凸显强烈的艺术效果。

《农耕之乐,劳作之美,饮食之道——土豆的一生》这一视频长达17分23秒,在李子柒系列视频中是时长较高的一个,其播放量也遥遥领先。这期视频多处采用远距离拍摄,且时间跨度长,属于历时“长距离”的视频。视频中采取远景拍摄的镜头有山上的冬雪、种土豆时的场景、飘雪、小溪、用锄头收获成熟土豆的过程、分拣土豆、日落、蓝天、日出、摘桃子、和婆婆两人一起吃饭等。远距离图像可以起到两个作用:一是远距离拍摄可以将整幅画面作为全景,观看者可以一览整个田园风光之美,进而拉近图像中表征参与者与互动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二是远景图像可以与观看者保持一定的距离,进而让观看者对图像中自然美景的独特魅力感到由衷地欣赏和赞叹,以激发观看者自发地去亲近自然。同时,特写镜头的拍摄在这一期视频中也不在少数,比如切土豆种、给新种的土豆浇水、土豆芽破土而出、土豆苗慢慢枯萎、小猫、洗土豆、放盐、多肉植物、切土豆丝、捣碎鸡蛋、放葱姜蒜和油、煎土豆饼、烟囱冒烟、鲜活虾、洗黄瓜和番茄、捣土豆泥、剁排骨、燃烧的火柴、爆炒虾、给小龙虾剥皮、包虾饺等。图像设计者故意将镜头框架放大,以使观看者近距离、更清晰地观赏图像表征参与者所传递的信息。土豆发出新芽、破土而出的那一刻(见图3),近距离框架的取景就好似真有一棵幼芽在观看者面前生长,无形之中让观看者身临其境般享受新生命破土发芽的快感与获得感。在土豆苗慢慢枯萎这一镜头制作中(见图4),长达3秒的镜头用以拍摄土豆苗从缓缓走向成熟到逐渐枯萎的过程,特写长镜头的拍摄既极具真实性,又兼有艺术效果。这种图像不仅可以让图像观看者体验到“土豆的一生”,还暗示观看者也应放慢脚步,去回味属于自己一生的经历。

图3

图4

3.3 态度

Kress & van Leeuwen(1996)认为态度通过“视角”得以体现,并将其分为水平视角和垂直视角。除了图像参与者被呈现的距离,被呈现的角度也可以表达其与互动参与者之间的权势关系。对物体进行仰视、俯视和平视不同视角的拍摄,象征着不同的权势。李子柒在笔墨纸砚制作那一期短视频中,图像大多从侧面平视角度拍摄人和事物,这种角度更能传达一种客观信息,塑造了图像中表征参与者与观看者之间平等的权势关系,拉近与观看者之间的平等距离,给观看者一种感同身受、置身其中与图像表征参与者一起制作毛笔的亲近感。

从视点上看,视频中对自然美景、建筑物、大面积植物等较大型物体进行拍摄时,采用了正面俯拍的视角,意味着即使在较大的物体前,观看者依然有欣赏、使用它们的权势,与此同时,也可以让观看者全方位地聚焦于图像设计者所要传达的凸显信息。在李子柒蜀绣制作的动态视频中,图像设计者先以正面平视拍摄把观看者带入到刺绣视角,让其清楚看到刺绣的过程,接着,视角又拉长到侧面俯拍视角,让图像观看者可以全方位地观看刺绣者及周边物体的信息,可以使观看者切身感受到做传统刺绣的不易,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大精深。视角转换的巧妙运用,可以让画面更为精彩,更引人注目,使观看者跟着图像设计者的拍摄视角进入到角色当中。传统蜀绣制作的这一期引起了观看者的兴趣与外国网友的好奇,带起了一阵蜀绣风。

《活字印刷,镌刻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这一期视频时长5分6秒,历时虽短,但内容翔实。值得注意的是,李子柒的侧脸很有轮廓感,五官秀气又柔和,侧面水平视角拍摄的她,每一帧都极具艺术感,被网友誉为“归隐美女”。这一期视频多采用侧面平视的视角加以拍摄(见图5),使得图像中表征参与者和图像观看者之间呈水平关系,构建了一种平等、友好的和谐关系。这种平视拍摄的视角不仅可以使图像观看者和图像表征参与者产生互动,而且更容易引起观看者与图中人物产生共鸣。刻字、房檐上唰唰滴落的大雨、给信鸽腿上绑信、写毛笔字、正在觅食的母鸡以及李子柒看信鸽飞走,这些影像都是从侧面平视视角拍摄的,这种拍摄视角可以让图像观看者非常清晰地观察到李子柒脸上的微表情、肢体动作甚至在看到信鸽飞走后眼里流露出的悲伤,这也是表征参与者感情的真实流露,是对实际生活贴切又如实的描绘,也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视频中还有些图像是从侧面俯视视角拍摄的,即从李子柒所在视角来进行拍摄,用以真实还原活字印刷的制作过程。李子柒在刻字时,拍摄视角从她的头顶慢慢划过眼镜,再转到鼻子,又缓缓移到正在镌刻的一方木块上,这样的拍摄视角会依据李子柒镌刻手法的转变而移动,将李子柒镌刻木活字的场景拍摄得严谨细致,几乎毫不保留、全方位地将活字印刷的过程展现出来。不同视角拍摄的有序整合强有力地诠释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脱离民族特殊生产、生活方式的特点,是“活”的文化,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李子柒系列视频的创作不仅实现了让每个人在生活闲暇之余都能感到快乐和放松的初衷,还无形之中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呈现给了全世界。

图5

3.4 情态

情态是指图画表达手段的使用程度,比如颜色、色彩饱和度、亮度和表示细节的程度等。根据使用程度不同,一般分为高饱和的高感官情态、色彩不太饱和的中感官情态和单一色彩的低感官情态。

李子柒系列视频色彩丰富,以高亮度和高饱和色彩画面居多。颜色是极具代表性的情态符号,饱满的红、绿、紫、蓝等主色调的运用,构建了视觉冲击力,表达了一种舒缓愉悦的情感意义,如绿植、果蔬、蓝印花布、棉花、蜀绣、笔墨纸砚、黄桃、番茄、青梅、野菜、柿子、竹子、百香果、樱桃、豌豆凉粉、桃花、腊八粥、酸枣、阿胶糕、苏式鲜肉月饼、豆瓣酱、绿豆芽、葡萄皮染布、树莓、樱花茶、草莓酒、玫瑰鲜花饼、红糖姜枣膏、紫薯米糕、辣椒和秋葵等。这些色彩的区分度很高,几种主色调对比明显,这样高情态的色彩辨识度赋予画面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吸引力。多种颜色错落有致、有序组合,每帧画面精心打造,形成一个个画面优美、舒缓有致的短视频。创作者灵活使用色彩对比、色彩表现力和不同色调强化视频的呈现效果,给观看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美感享受,激发图像观看者走进真实的生活,点燃朝气蓬勃、奋发前进的向上力量,感受人间浓浓的烟火气息,同时也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从语境化上看,背景信息越详细,越具高情态值,细节越丰富、越真实的图像,越能让观看者深感共鸣。李子柒《素有夏天的味道!》这一期视频细节丰富,营造出了高情态的画面(见下页图6)。清新的绿色樱桃树、豆角、桑葚树、竹子、绿草、茶树、茶叶、嫩绿的新芽,这些物体所呈现出的绿色构成了整个视频的主色调,绿色代表自然界的生命色,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李子柒尊重生命、热爱自然、崇尚自然万物的理念,也寓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蓝色的天空、蓝莓、婆婆的蓝色布衫这些图像使用了蓝色调,蓝色是博大的色彩,天空和大海这些辽阔的景色都呈蔚蓝色。蓝色也是永恒的象征,纯净的蓝色表现出一种沉稳、大气、理智、安详与洁净,这正与视频要呈现的理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式舒缓惬意的田园生活相呼应。白色裤子、白酒、冰糖、面粉、白桃、白色手套等白色调的运用,象征着圣洁、无瑕与精致,白色简约而不简单,简洁而不失温暖。不同的白色与蓝色相配,表现出明朗、清爽与洁净,能使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慢下来,享受当下的惬意时光。红彤彤的樱桃、番茄、李子柒身穿的红色棉麻短袖、玫瑰花、草莓、红树莓,这些红色的事物好似火焰,象征着喜庆、热量、活力和意志力,视频中鲜红色彩的使用,给观看者一种积极乐观、活力四射的向上力量。视频中的黄色物体有枇杷、捣碎的鸡蛋、向日葵、菠萝块和榴莲等,黄色寓意着青春、可爱,代表着每一天的朝阳,象征着蒸蒸日上。黄色可以让人眼睛清澈明亮,给人一种平静、温馨的感觉。黄色调的使用也预示了我国人民生活越来越好,社会主义事业蒸蒸日上。李子柒系列视频中多种色彩的交互运用,象征着祖国形势一片大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

图6

4. 多模态语篇互动意义对传统语篇教学的启示

在多模态信息化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中高等教育学校、辅导机构及教育工作者亟需创作兼具知识性与引导性的高质量微课堂视频。动态的微课堂视频在语篇教学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将动态视频应用在语篇教学中,不仅可以使其成为视频创作者或讲授者和学习者之间的媒介,也能使两者之间产生互动交流,进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提升讲授者的教学质量。通过对李子柒多模态视频互动意义构建的解读,我们希望能探索出一种“教师教学多元化,学生学习高效化”的新型语篇教学模式。

4.1 将多种意义模态资源融入语篇教学

通过李子柒系列视频的分析与探讨,笔者发现在语篇教学过程中,多模态语篇的应用对于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传统的语篇授课方式多为仅靠语言的填鸭式教学,目的在于向学习者灌输知识,但学习效果不佳。多模态语篇教学则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教学过程中整合除语言以外的其他符号系统,如图像、音乐、颜色及动作等,充分利用听觉、视觉等多种符号资源以满足学习需求,实现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因此,多模态语篇教学模式具有许多传统语篇教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4.2 多呈现“提供”类图像

李子柒动态视频的创作形式多采用提供类接触,即图像表征参与者不直视图像观看者或者不以手势、动作等直指观看者,双方不参与视觉接触,而是提供给受众所需的信息,以便观看者能有效准确地接收到图像所表达的真正意义。在传统语篇教学中,讲授者大多双眼直视学习者,这不仅会让学习者感觉不自在、莫名紧张,还容易使学习者产生胆怯甚至厌学的心理。相反地,融入了图像制作者真挚情感的提供类图像极具感染力,可以感化图像观看者产生共鸣,发自肺腑地想学、愿学、爱学,不仅可以激发观看者的学习兴趣,也会提高学习者多模态的识读能力,进而增强其自信心,达到使学习者乐在其中的学习效果。讲授者也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者习得知识的指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使学习者增强自主学习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多种模态参与互动的新型语篇教学模式,为学习者提供了多感官互动和体验,因而可以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这也再次印证了提供类接触比索取类信息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4.3 多使用高感官情态符号

李子柒系列动态视频中,高情态值图像的运用给观看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令其眼前一亮,产生深刻印象。李子柒动态视频中高感官颜色的使用,启示讲授者在语篇教学中也需多采用高感官情态的输入,巧妙地运用多模态手段,颠覆传统语篇教学模式,用“亮点”引爆学习者身上的潜能,让学习者印象深刻,以促进知识的输入。丰富多彩的模态资源交互运用,可以调动学习者对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使其注意力高度集中,并沉浸在课堂氛围中,不断增强多元识读能力和高饱和信息的记忆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多种高情态色调的交叉运用、巧妙转换,还可以使学习者在动态视频的色调切换中,时刻保持清醒,提高专注度,降低视频观看者的疲劳度,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相应地,讲授者的教学成果也得以显著提升。

5. 结语

本文运用视觉语法理论框架,对李子柒系列视频中图像的互动意义构建进行了详细解读和分析。李子柒系列视频通过强化、突出视觉模态,加之与听觉模态和语言模态的结合与互补,充分运用了图像、音乐、文字、色彩和动作等多种符号要素的整合,进而构建一个和谐的整体来表达意义,实现了多种模态间的互动。手工非遗类与地方传统美食的制作、高感官情态颜色的巧妙运用,再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迅猛发展的多媒体时代,只有基于多模态的视角来制作视频,才能更好地传递信息、传播中国文化。李子柒系列视频用现代化的方式展现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可以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华文化的输出,也对传统的语篇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本文仅为多模态语篇的个案研究,对多模态话语互动意义的分析仅做尝试,其研究尚需进一步深入。

猜你喜欢
情态李子参与者
移动群智感知中基于群组的参与者招募机制
休闲跑步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门限秘密分享中高效添加新参与者方案
一次难忘的生日
秋天
情态副词“说不定”的情态化研究
李子有多少
奔跑吧!李子柒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海外侨领愿做“金丝带”“参与者”和“连心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