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新闻课程初探

2020-02-03 09:38高晶
今传媒 2020年1期
关键词:国际传播倡议一带一路

高晶

摘 要:本文探讨了“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新闻课程体系。首先要求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方法论,认真研读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论述,同时,还要让学生理解“一带一路”倡议在世界的影响,掌握国际新闻采写本领,掌握新闻语言技能,未来成为合格的党的外宣新闻工作者。

关键词:“一带一路”倡议;国际新闻课程;国际传播

中图分类号:G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20)01-0001-04

一、引 言

“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建成了如中巴经济走廊、亚投行等项目。中外媒体在“一带一路”的宣传和推广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国内主流媒体多年来全方位报道“一带一路”倡议,力度和效果显著;绝大部分西方媒体对 “一带一路”持有积极正面的态度,但仍然有一些误读和过分解读的现象出现。由此,大力提高我国国际传播力和引导力十分迫切,尤其是需要培养更多适应“一带一路”背景的优秀外宣人才。高校可以通过整合国际新闻课程体系,让学生能够尽快理解变化着的国际媒介形势,认识到“一带一路”倡议在我国外交经济等领域的重要性,保持新闻操守,掌握语言技能,未来能够真实、准确、全面地报道国际新闻。

二、“一带一路”倡议在沿线国家的传播

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在沿线国家的传播,在中国知网(CNKI)查找到的资料分类如下。

(一)“一带一路”倡议在沿线国家的话语语境

方格格从微观话语修辞手法、词频统计和话语风格等方面分析了外媒对 “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和看法,认为国外媒体普遍赞同 “一带一路”道路的正确性和可行的经济合作设想,但对其“共享性”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忧虑。高丽华,吕清远认为“一带一路”的“话语社团” 包含中国和沿线60多个国家,话语的交流与传播必然面临着来自民族、语言、国家利益、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制约和障碍,只有搭建不同国家互相交流的话语平台,找到不同民族间商讨的公共语境,才能有效地发挥话语实践的建构作用。詹霞发现德国智库对 “一带一路 ”倡议中的中国参与者角色认知错综复杂,具有多维性和多元化的特点。吴洪英发现拉美社会各界对“一带一路”倡议总体持积极的评价,原因是拉美正在推动地区一体化,但面临着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一带一 路”倡议将为中拉双方在基础设施领域合作创造新机遇。孟炳君发现沙特主流媒体多从本国视角,强调沙特在倡议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将沙特塑造为“一带一路”的“密切關注者”“重要参与者”和“互利共赢者”。

(二)“一带一路”倡议在沿线国家的传播情况

陈宇提醒要注意在对外传播中产生的传播差。“在传播差的媒介环境自然会引发不同环境中受众的各异反应。受众在各自的媒介环境中理解、记忆和想象,从而形成认知差并产生不同行为,最终影响拟态环境的内层‘心理环境”。黄露,居靖雯认为文化的对外传播,不是一种文化去征服另一种文化,而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文化理念,将着眼点放在全人类的进步上,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和人类文明做出贡献。王小英认为“一带一路”传播工作“应该考虑与对象国解释者之间的共同基础,将其相似性寻找出来,在相似性的基础上,选用合适的中国概念传播修辞策略。 赵永华,王睿路认为,目前对于“一带一路”的传播思考仍然没能摆脱传统的思维框架,不少研究仍集中于“抢夺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等“自我中心论”。 刘伟采用 Python3.5 爬虫技术收集了“一带一路” 相关数据,发现尽管不同时段的新闻舆情的关注重点各有不同,但核心主题均围绕“合作”而展开,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与各国文化交流沟通作为热点话题贯穿始终。

综上所述,国外媒体对“一带一路”的关注度不断升高,理解越来越深刻,但仍然存在误读和过度解读的现象。我国的对外宣传部门尤其需要利用这一契机,努力提高国际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新闻课程体系的改革措施

国际新闻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竞争,作为高校的国际新闻课程体系,要加快培养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实际上,从2009年开始,在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已经开始了国际新闻后备人才培养项目。各地的国际新闻专业(方向)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拓展学生发展空间,纷纷设立了特色方向。国际新闻专业(方向)设立的目的是在筑牢学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技能,培养学生英语新闻写作、采编、评论等技能,使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新闻传播等领域的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优秀外宣人才。

(一)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习近平新闻舆论论述为指导思想

国际新闻必须开设新闻学概论课程,重点讲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些基本原理,以及习近平新闻舆论论述的内容。学生们要意识到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性,要时刻坚持党性原则, 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坚持政治家办报,群众办报原则,需要解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开设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课程,目的是为了让习近平总书记的新闻思想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够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应把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论述,如“美丽中国”“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带一路”倡议等引入教材,对于语言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或其他语种版作为教材。让学生学习这些论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切实落实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此外,学生需养成每天读党报的习惯,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立足发挥党报最主要的功能来改进文风,当务之急是采编人员吃透‘两头:上边的精神——中央、省、市三级党政和政府的大政方针,下边的实践——基层干部、群众的生活和工作”。

(二)以英语、俄语、阿拉伯语为关键语言做好内容传播

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需要大量的外语人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主要语言有几百种,分属不同的语系,但英语、俄语和阿拉伯语是沿线诸多国家的官方用语。尤其是英语,作为关键语言,沿线国家的人民大都能少量地用英语交流,可以说英语是新闻传播中极其重要的工具,英语新闻也是我国对外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

[JP2]在国际新闻课程体系中要明确为谁传播,传播什么和怎样传播的培养模式。一方面,要让学生有光荣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要讲究传播方法、传播手段和传播艺术。课程体系中应当把语言的基础课,如语法、听力、语音、辩论、口笔译等作为核心课程,夯实学生的语言功底;应当把国际新闻采访、国际新闻编辑、国际新闻写作设为专业主干课程,让学生掌握国际新闻采、写、编的基本词汇、基本框架、基本模式,力求解决好有关国际新闻的语言技能,同时掌握国际新闻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并对新闻采访工作的基本经验有所掌握。大部分课程应采取双语授课,讲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时采取中文授课,讲授其他国际新闻写作技巧时采取外文授课。通过这些核心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新闻实务中采、写、编、评的相互关系及其在新闻传播中的各自功能,基本掌握国际新闻的基本理论、基本类型和基本方法,并能进行以媒体传播与报道为目的的外文写作,从而提高学生新闻传播的专业能力和语言能力,帮助学生快速进入新闻媒体传播的专业角色,以胜任今后工作的需要。

(三)以“一带一路”系列讲座为辅修课程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高校培养的国际新闻人才应当首先具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时具有全球视野,深刻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和“一带一路”倡议。国际新闻专业的学生要认真阅读“一带一路”的相关报道,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等的英文报道(来自我国主流媒体的英文网站)。邀请“一带一路”研究院的研究人员讲解“一带一路”的政策,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专家学者讲述对象国的风土人情,邀请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作的我国同胞讲述在对象国工作的体会。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的对外传播要强化走出去意识,善于做到“中国故事,国际表达”,凸显中国的影响力。要让学生了解国际传播的规则,了解国外的新闻思维和新闻风格,使对外报道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国际化的传播规律,增强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真正拓展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可以开展国际交流,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孔子学院或孔子课堂做志愿者,在志愿者期间的工作可以冲抵相应的学分。一方面,志愿者可以把中国的理念传播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另一方面,志愿者还可以了解沿线国家的独特性,为今后成为优秀的国际新闻人作准备。

国际新闻工作者在参与 “一带一路”新闻报道时,应该同时具备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要专门开设古代汉语、国学基础、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国古代商业文化这样的选修课,有助于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让学生能够流利地用外文讲解《论语》《诗经》《孙子兵法》《红楼梦》等中国古代优秀作品。此外,还应开设有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课程,可以使用《马恩全集》中的部分经典文章的德文原本或英文译本,还应当使用我国主流出版社翻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文章,例如,可以摘選《习近平治国理政》(英文版或其他语种版)中的文章。这样,学生既学习了语法知识,又重温了经典作品,同时提高了理论素养,增强了“四个自信”。

四、结 语

[JP2]教育系统担当着为祖国培育人才的伟大使命,我们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具有人文与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能力和研究能力。作为国际新闻方向的学生,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基本掌握采、写、编、评的实操技巧。希望国际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具备系统的国际新闻领域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以及良好的英语新闻采编及写作能力,用扎实的外语语言功底,在“一带一路”沿线为我国的外宣工作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2] 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N].人民日报, 2013-09-08.

[3] 蔡明宏.“一带一路”视阈下印尼华裔族群意识与家国观念实证调研[J].世界宗教文化,2017(5).

[4] [JP3]陈宇.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传媒海外传播的本土化实践[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8(9).

[5] [JP2]段淳林,吕笑. “一带一路”国家品牌形象传播与主题模型计算的实证研究[J].现代传播,2018(1).

[6] 冯传禄. “一带一路”视野下南亚地缘政治格局及地区形势发展观察[J].南亚研究,2017(3).

[7] 高丽华,吕清远.话语实践:“一带一路”的国际话语建构与传播[J].宁夏社会科学,2017(11).

[8] 黄露,居靖雯.“一带一路”背景下面向东盟的区域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研究——以壮族布洛陀文化为例[J].广西社会科学,2018(8).

[9] 蒋国东.“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外新闻话语研究[J].中国出版,2016(19).

[10] 方格格. “一带一路”倡议国内外传播效果对比——基于语料库的媒介话语分析[J].传媒,2018(1).

[11] 孟炳君.沙特阿拉伯主流媒体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J].外语学刊,2018(11).

[12] 田玉红.“一带一路”国际传播面临的问题与思考[J].新闻战线,2017(5).

[13] 王猛. “一带一 路”视域下的中国中东外交:传承与担当[J].西亚非洲,2018(4).

[14] 王小英.“丝绸之路”的语言学命名及其传播中的话语实践[J].现代传播,2017(11).

[15] 王义桅.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大格局大智慧[N].光明日报,2018-02-07.

[16] 吴洪英.对拉丁美洲参与“一带一路”的思考[J].现代国际关系,2017(12).

[17] 薛力.美国再平衡战略与中国“一带一路”[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6(5):56-73.

[18] 詹霞.德国智库对“一带~路”倡议的认知[J].外语学刊,2018(6).

[19] 赵永华,王睿路.“一带一路”传播研究的局限与突破[J].中国出版,2018(11).

[20] 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课题组.党报要走在改进文风的前头[J].中国记者,2014(4).

[责任编辑:张楠]

猜你喜欢
国际传播倡议一带一路
倡议书的写法
Happy Afternoon Tea
全球化与国际传播:媒体与公民的世界性互动
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十项策略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欧盟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新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