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来凤县目前教育现状的思考及建议

2020-02-03 09:42梁利华
神州·中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调查分析高中历史新课改

摘要:2009年秋,湖北省加入新课改的大军,开始在全省全面推行新课改。武汉市、襄樊市、宜昌市等市区由于经济发达,教育资源丰富,在新课改的实行中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然而在湖北省还有很多的偏远山区,那里的课改实施却遇到了很多问题。笔者通过问卷和实地调查的方式主要从历史教学环境、历史教师队伍及高中生历史学习情况这三个大的方面对恩施州来凤县一中及瓦尔高进行调查。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湖北省来凤县;高中历史;新课改;调查分析

来凤县的教育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由于山区交通闭塞,经济不发达,对教育的投资不足,留不下优秀教师和学生,学生质量越差,教师教学动力越不足,越不思进取,不进行教育改革,这样导致教育更差,更加留不住优秀人才,经济就更加衰落。针对来凤县高中教育存在的如上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政府转变执政理念,加强教育投资

教育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可以提高人们的文化水平及劳动生产率,进而优化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但是由于教育的投资收益的长期性、隐含性,对其投资总量不足且结构也不合理。经济的发展对教育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教育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促进经济的增长,而且这种作用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发展的。经济的发展能促进教育的提高,教育的发展也能带动经济的发展。离开教育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只是无源之水,只有教育的长足发展,才能从根本上带动经济提高。

一个地区的发展靠的就是人才资源,而人才的培养根本上靠教育。来凤县政府过于重视经济的发展,而对教育的投资严重不足,如若想从根本上促进经济的发展,则需要加强对教育的投资。不仅需要加大对教育基础设施的投资,如教学楼的整修,教学楼的合理扩建,图书馆书籍的更新,基础教学设备的投资等,还要加大对教师工资的投入,提高教师的工资,从根本上带动教师的教学激情。

(二)加强省政府的政策扶持

不仅当地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资,湖北省政府也要加强财政及政策扶持。如果想从根本上改变山区教育差、人才留不住的根本现象,还需要政策上的扶持。省政府如能加大对山区的财政扶持,让山区的教师工资比城市教师的工资还要高,不仅教师行业,其他行业的工资也大幅度提高,这样山区可能不会留不下人才,至少人才不会流失的这样快。因为很大一部分人还是有着落叶归根的观念和回报家乡的理想。只是现实问题让他们退却了,如果政府能加大财政扶持,未尝不是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好办法。

(三)加强基础建设投资,加快交通建设

来凤县地处三省交界处的山陵地区,交通闭塞,对外沟通困难,这种情况下如何带动教育信息的传播,如何与外界交流促进教育资源的更新。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交通建设的投资,使来凤县交通四通八达,对外联系方便快捷,信息沟通迅速有效。来凤县城是一个偏远的山城,人口不多,山路崎岖,交通不便,投资铁路的修建显然不符合政府利益的最大化,但不能仅仅因为不能给政府带来收益,并且可能成为一个经济负担而不对当地的交通进行改善。政府更多的是应该考虑人民的切身利益,考虑长远的发展,切实做到为民做事,为民谋利。如若想从根本上改变来凤县交通不便的现状,不仅仅是要发展高速,更应该发展铁路。来凤县是一个贫困县,高速的发展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起的,从来凤县到恩施市的车费是平时五十元每人每次,春节六十元每人每次。相同的路程,铁路收费仅需十几元。想让来凤县的学生走出去,想让来凤县的当地教师走出去,最根本的还是减轻人民的负担,让师生毫无顾虑的走出去,而不是要考虑经济成本而尽量减少对外交流。

(四)教育部门发挥职能,加快对外联系,转变学生单一追求

来凤县教育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其指挥及联络外界的媒介作用,在来凤县和外校、外县、外市,甚至外省之间建立一个有效的联络体系,使得来凤县的各学校不是孤立的存在,单兵作战,而是和其他学校之间能架起沟通的桥梁,互通有无,并肩作战。

多加强本县的学生和其他县市的学生的交流,定期举行各校学生之间的各种竞赛,加强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开拓学生的眼界,使得学生不再仅仅只是为了学习、为了高考而学习,也不再让他们只是被动的接受学习,而是主动去学习,明白学习是为了什么。一旦学生看到了自己与其他地区学生的差距,看到学习不仅仅是为了高考,而且可以提升自身的素质,可以是为了实现更大的理想搭起的桥梁。

转变本地学生的单一需求迫在眉睫。

(五)打造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有效合作

面对历史课程改革,历史教师们一定要改变独自作战的方针,加强交流、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首先要改变的就是独自备课,各年级组之间应加强集体备课,定期举行教研活动和公开课、优质课观摩活动,这样不仅可以资源共享,增加知识储备,督促教师加强自身学习,还可以团结教师,打造一个融洽的教学环境。另外高中历史教师也应积极参与学校、全县、全州、全省、全国举行的各类历史教师竞赛活动,在参赛的过程中开拓视野、更新教学理念,汲取其他学校和地区历史教师的优秀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

不仅学校里的教师要加强合作,并且也要多和其他学校的老师进行交流和切磋。学校和学校之间应多参加课程比教学活动,这样好的历史教学经验大家可以共享,优秀的教师也可以培养和带动一批年轻的教师,带动他们的成长。来凤县这方面的做的还不是很好,本地的两个学校来凤一中及瓦尔高则互相视作“死敌”,不愿将本校的教学资源拿出,并且基本上不做任何交流,这种情况对来凤县高中历史教学形成良性竞争无疑是一个打击。

学校之间的合作不仅仅只局限于教学方法沟通,也可以涉及到办学互助。省级一流的学校可以和山区的学校进行联合办学,采取强势带动弱势,最终达到共赢的目的。可以将我省优秀的武汉市某高中与来凤县高中进行合作:武汉市一流高中选派校长及管理团队主要成员,负责合办学校的日常教学质量管理,从领导层面开始更改办学理念,这才是变革的重要环节。武汉市高中派专家到合办学校定期开展教育指导工作和评估工作。武汉市高中和合办学校之间开展教育考察交流等活动。依托一流高中数字化学习平台建设,按照合作办学协议,通过努力把来凤高中打造成现代品牌学校。

(六)完善教学评价机制,紧跟新课改精神

新课改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这就要求评价机制不要再以学生的分数为主导,以高考升学率为最终目标。

首先需要改变的是社会及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制度,应以学校培养出学生最终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为评价标准,培养出了多少有用的人,而不是培养出了多少只会做题的“高智低能”的“高等生”。学校和行政部门可以建立一套人才跟踪体制,看学生最终在社会各部门所处的地位,及做出的贡献来衡量一所学校质量好坏。

其次,学校评价教师的机制也应改变。不要再单纯以教师教学结果的好坏来评价一个老师,可以根据他的发展、科研能力及其他方面的贡献做出一个评价,并且可以融入学生、家长及其他教师对该教师的评价作为参考,最后给老师一个综合客观的评价。这样的评价体制才能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变教师的被动改革为主动改革。

再次,评价学生的机制要改变。不要再仅仅以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来断定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好坏。可以综合其课堂表现,努力程度等各方面来对其进行一个综合性的评价,这样利于促进学生努力积极学习。

(七)体现以人为本,促进教育资源平衡

与市区相比,山区的教育本就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在这种资源不平衡的情况下本就稀缺的教育资源如果再只向好的学校倾斜,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那么对山区大多数地区和学生就更加不公平。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不仅仅只是个别学校,个别学生的发展。针对调查结果不仅该州将优秀生源集中到恩施高中,并且该县普遍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再将优秀教师普遍分给优秀班级的现象,笔者认为该县高中应该注重大多数学生的发展,而不再仅仅只是紧盯着个别学生的发展,只有从大多数学生切身利益考虑,教育才能持久发展,也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生的发展。该州也只有改变这种相对不公平的招生政策,促进各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也才能带来教育的长远发展。

(八)加强初中基础教育

初中教育质量的好坏,决定高中生源质量的优劣。该县公立初中学校普遍管理松散,教学质量并不是那么好,相反私立初中春晖中学每年都能保证输送大批的优质生源。2012年中考有213人参加考试,总分600分以上人数48人,综合排名连续几年都稳居全县第一。春晖中学不仅狠抓学生文化成绩,并注重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一种办学模式,再和县其他公立初中松散的管理相比,能培养出优质的生源是肯定的。所以来凤县高中教育想长远稳定的发展,一定要加强初中教育的质量。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在湖北省已经实行了五年,这五年的山区课改是充满了曲折与坎坷,而对于以后的道路来说,可能更加艰辛。但是,即使道路再艰辛,来凤县高中的历史教师们却在逐渐摸索中,也取得了很多令人欣慰的成绩,当然其中也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希望通过本次对来凤县高中历史教育新课改实施情况的调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对中肯的建议,使得来凤县高中历史新课改进行得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张惠英.上海浦东新区第四署学生历史学习现状调查研究[J].《历史教学问题》.2009年5期

[2]黄思光、安强.《创新师资培养模式,提高师资队伍质量》[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校,2010年第3期

[3]林崇德、申继亮、辛涛.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1996年第6期

[4]乞玉淼.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探究与实践[J].教育科学学刊,2013年第7期

[5]唐挥.精品中的瑕疵---我看新课标高中历史教材[J].政史地教研,2013年第15期

[6]郭晓勋.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和途径[J].教育探索,2010年第7期(总第229期)

[7]陈松.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年第5期

[8]安世皓.新课标下历史学科多样化教学研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年11月,总第131期

[9]刘军.高中历史的编排特色及教学建议[J].《福建教育》,2006年9月

[10]李夏燕.高中历史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J].《考试周刊》,2010年第25期

作者简介:梁利华(1988.10.26)女,民族:汉,籍贯:安徽省阜阳市,职务:校长,学历:硕士,研究方向:历史学科教学,单位:江苏省无锡市錫山区智无涯教育培训中心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调查分析高中历史新课改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华东地区高校园林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