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认同视域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

2020-02-03 09:42游莉
神州·中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教育方法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游莉

摘要:本文在认同视域下,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主要层次进行分析,并提出教育实施的可行路径,通过对四个认同层次进行培养和巩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教育实效性。

关键词:认同视域;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

引言:

在网络时代背景下,网络信息对大学生产生强烈冲击,部分学生受到不法分子的影响,减少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对此,在高校教育过程中,应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教育,主要体现在价值认知、情感认同、行为实践与校园文化自觉四个层面,以期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一、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重要性

在价值观体系教育培养中,认同教育作为其中重要内容,对国家、社会和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推动中国梦的实现。现阶段,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成为所有国人共同奋斗的目标,承载着国家、社会与民族的未来,大学生毕业后要投身于工作岗位,通过开展认同教育能够帮助其走上正确发展道路,为中国梦的实現贡献更大力量;二是促进社会快速发展。大学生作为高素质、高文化的群体,掌握着最新技术与前沿知识,因此加强价值观认同教育,可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三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当今时代背景下,对大学生的要求并不拘泥于专业知识、技能水平方面,对其价值理念、综合素质等方面提出较高要求。因此,强化认同教育能够引导学生人格形成、增强社会认知、培养正确的价值取向,还能够促进学生不断学习,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1]。

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认同层次

当今时代背景下,大学校园文化受到诸多外来不良因素的侵入和冲击,使大学生的思想受到不同程度的腐蚀,急需通过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式进行巩固和引导,从认同的角度来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层次。

(一)价值认知

主要是指通过认知途径与方法获得价值认识。在大学生的认同层次中,价值认知处于基础层次,为情感层、行为层奠定基础,主要具有两个梯度,一个是感知梯度,另一个是理性梯度。前者主要解决核心价值“是什么”的问题,包括历史逻辑、主要内容等,属于初级阶段,具有表面性、片面性等特征;后者则以感知为基础,上升到理性高度,具有系统性、全面性特点,主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如提出缘由、实施意义等等。

(二)情感认同

该层次在认同教育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不但可促进认知情感化,提高认知价值与意义,对大学生认知接受度产生影响,还能够对行为认同起到调节、驱动的作用,正向的情感体验帮助大学生理解核心价值观,并对实践行为产生指导作用;负面的情感体验则导致大学生对价值观产生抵触、疏远的心理;在价值认知基础上,形成情感认同,可将其看成是认知—评价—判断的过程。

(三)行为实践

在接受上述两个层次的教育后,大学生的理智与情感均达到认同目标,但仍然没有达到最终目的。核心价值观是在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对人的行为具有指导意义。大学生是否真正的知晓、信服还需要从客观行为上看待。行为实践主要是学生在理智、情感层面做出的选择,能够主动将价值观内化,落实到行动规约之中,自觉履行和遵守价值观的相关要求,指导客观实践活动。

(四)校园文化自觉

现阶段,大学校园文化受到许多外来思想、流行文化、通俗文化的冲击,使部分学生的价值观被撼动。大学生作为民族的未来,在核心价值观指导下参与校园文化显得十分重要,不但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还要争做先进文化的排头兵。从时间序列上来看,应由校园文化引领社会文化,促进双方的良性互动,而非受到社会文化的污染和牵制,使校园文化沦为俘虏[2]。

三、认同视域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

认同层次可将大学生群体对价值观的认同充分体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通过创新理论教育渠道、强化爱国爱党教育、构建行为实践平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对四个认同层次进行培养和巩固,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教育实效性。

(一)创新理论教育渠道,提高价值认知

在认同教学中,应对价值观的内容与信息形式进行传承,可通过借助传统载体与新型载体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在传统载体中,通常采用大众传统、理论宣讲、影像资料、校园文化或教育活动等方式,如知识大赛、读书会、培训班等等,使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得以提升。在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的心理动态、审美水平、信息接受能力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应创新理论教育渠道,满足学生对精神生活的新要求,采用更加强大、范围更广、信息承载量更大的载体,将价值观内容科学高效的传递给学生。对此,一方面对传统媒体进行创新,使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传统阵地得以巩固,如通过开展理论宣讲活动,对学生关注的问题进行解答,针对当前难点问题,编写核心价值观通俗读物、制作宣传片等等,生动形象的引导学生树立“三个倡导”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与优势,不断创新教育载体形式,使科技、信息、知识含量得到显著提升。例如,借助网络渠道开设各类理论宣传栏、专题网站等,在微博、微信、QQ以及专题网站中,打造新的互联网核心价值观教育新阵地,将价值观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提高他们的价值认知。

(二)强化爱国爱党教育,增强情感认同

情感认同体现在意识形态等方面,而信仰作为意识形态的一种,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价值追求。爱党爱国始终是中华人民的精神支柱,是对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认识,同时也是认同教育中的首要任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强化爱国爱党教育,增强情感认同,具体如下:

一方面,增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爱国情怀。传统文化作为核心价值观的源泉之一,包含丰富的爱国教育元素,值得学习、借鉴与发扬,应采用多种形式对爱国内涵进行提炼,并赋予其新的内涵与现实意义。作为大学生,可通过内心感悟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达到增强情感认同的目标.

另一方面,吸引大量优秀学子加入党员群体,对党员教育培训体系进行完善,加强党性教育,使其成为核心价值观的主体,起到模范榜样作用,从而带动更多的大学生提高认同感,主动参与到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事业中[3]。

(三)构建行为实践平台,促进行为实践

要想使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得到真正提升,在拓展理论教育渠道与理性灌输教育之外,还要构建行为实践平台,以正确的理念为指引,使价值观的教育途径得到进一步拓展。在实践平台构建过程中,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加强学校、社会与学生三方联系,学校具有主导作用、社会具有协同作用、学生具有主体作用,只有三方充分发挥自身作用,才能够增强教育效果;还应为实践创造出良好的条件,社会实践应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增长见识、提高才干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价值观培育的关键载体,高校应积极提供基地与平台,通过平台给予大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帮助其积累更多宝贵经验。

2.充分发挥实践平台的作用,对学生心理考核评价体系、社会评价体系进行完善,为教育提供正向的舆论支持。当地政府应积极作为,营造出良好的舆论氛围,构建公平合理的评价机制,对社会上的好人好事给予表彰,发挥正向引导作用。在高校中,同样要对核心价值观践行中表现突出的教职人员、学生典型进行树立和表彰,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提高大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与凝聚力;

3.随着平台使用人数的不断增加,学校还应完善相应的保障制度,为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与平台,积极开展团学活动,如主题征文活动等,通过开展内容丰富、主题突出的活动,使学生们能够充分表达自身对核心价值观的感想。同时,还应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借助网络渠道,开展培育价值观的线上活动,例如线上展示、线上心得畅谈等等。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自觉

个体价值认同需要在特定价值环境下体现出来,价值环境中存在的要素众多,各要素之间相互交叉,将对个体认同活动的实施情况与结果产生直接影响。对此,高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設,提高学生的文化自觉,具体措施为:一是营造和谐阳光的校园文化环境,将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到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形成弘扬正气的主流舆论,传播正能量;二是注重物质环境的建设,注重花草树木、亭台楼阁、雕塑、建筑等实物作用的发挥,利用其传声、传意、传情;三是通过做好各项制度保障工作,核心价值观要想获得广大学生的广泛认同,可从两方面着手,一个是制度,另一个是政策,通过制度良性运行提高人们对该制度的认可与欢迎,促进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文化自觉的养成[4]。

结论:

综上所述,新时期背景下,高校应积极通过创新理论教育渠道、强化爱国爱党教育、构建行为实践平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将四个认同贯彻落实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从而增强其认同感,提高教育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郭朝明.谈“中国梦”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路径[J].教育探索,2019 (04):116-118.

[2]周颖,秦灵.利益视阈下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路径探析[J].南方论刊,2018 (8):110-112.

[3]曹宣明.认同视阈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 (18):397-398.

[4]周少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高职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探索[J].科技视界,2018 (30):59+77.

项目:本文是河南省教育厅2020年度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  具身认知视域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   阶段性成果  项目编号:2020-ZDJH-263

猜你喜欢
教育方法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