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北缘柑橘产区冻害的分析与思考

2020-02-04 08:04邓家锐丁德宽敖义俊蒋景龙余小丽郑其峰
果农之友 2020年9期
关键词:橘园抗寒霜冻

邓家锐 丁德宽 敖义俊 蒋景龙 余小丽 郑其峰

北缘柑橘产区实际上是指我国柑橘种植地理上的最北纬度,位于北纬30°~33°,属于北亚热带柑橘产区,包括江苏太湖地区、江西北部、湖南东北部、湖北西北部和东南部、陕西南部等地区。地形多为山地、河谷、盆地和丘陵及滨湖、滨江平原;气候、热量资源有限,柑橘栽培时有冻害发生。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地处北纬31o~33°,北依秦岭,南靠巴山。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生态环境优良,形成了独特的局部小气候,是我国柑橘种植的最北缘地区,再向北去,就没有可食用柑橘生产的区域了。这里生产的柑橘果形美观、颜色鲜艳、甜酸适口、风味浓郁,深受消费者喜爱。汉中柑橘栽培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至汉代,距今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截至2019年底,汉中柑橘种植面积达到2.53万公顷(38万亩),年产量42万吨,年经济效益8亿~10亿元。

柑橘冻害是柑橘在越冬期间因低温造成的树体伤害。尤其是低于-9.0℃的低温,已超越了柑橘能够忍受的极限温度值,造成叶片、枝梢细胞结冰受损,大枝和枝干冻伤,枝叶干枯死亡,甚至死树。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及有关文献,截至目前,汉中柑橘产区历史上出现过8次比较严重的柑橘冻害,具体见表1。特别是2016年1月下旬出现“西伯利亚寒流”,汉中柑橘遭受了罕见的历史上第八次较大规模、较重程度的低温冻害,产区出现了-15.3℃极端低温,冻害造成死树面积超过30%,导致次年减产70%左右,对汉中柑橘产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通过查询2016年同期气象预报资料及向其他产区交流学习了解到,当年全国大部分柑橘主產区,包括浙江、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重庆等地,都遭受了此次低温“寒潮”,导致产区柑橘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冻害现象,有些地方甚至从来没有发生过冻害,这次也造成了低温冻害。

汉中柑橘种植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主产区果农在柑橘冻害预防及冻后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虽然历史上周期性(每10~15年)低温冻害威胁着汉中柑橘产业的生存、发展,汉中也遭遇到了历史上最低极值的低温冻害,多次大冻,未使柑橘绝迹,反而柑橘产业能够在逆境中生存,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大冻”后大发展,保存了许多经过自然选择的抗冻柑橘品种和优良生产品种,并形成目前的规模和产量。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异常气候及天气对柑橘生产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经历了2016年这次大范围的低温冻害的影响,给全国的的柑橘产区特别是北缘柑橘产区敲响了警钟。了解冻害规律,认清柑橘冻害特点,科学应对冻害,减少其对柑橘产业造成的不利影响,这些都是北缘产区应该思考的问题。

1北缘产区汉中柑橘冻害规律与特点

1.1冻害规律

现实生产中,汉中柑橘产区冻害基本上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每年冬季(12月至翌年2月)或多或少都有低温(-5~0℃)的影响,主要是低温和低温造成的霜冻对柑橘生长的影响更大,一般每10~15年发生一次严重低温冻害,极端低温一般出现在每年的12月中旬至次年1月底,平均极端低温幅度在-7~-10℃之间。汉中柑橘产区主栽品种为温州蜜柑宫川、兴津,占汉中柑橘栽培总面积的95%以上。温州蜜柑-5℃时会使枝叶受冻,-6℃以下会冻伤大枝和枝干,-9℃以下会使植株冻死(邓秀新,彭抒昂.柑橘学,2013)。汉中产区发生面积较大、危害程度重的冻害每10~15年发生一次,其间会发生多次程度稍轻的冻害,但只要不出现或者不持续发生超过温州蜜柑忍受低温临界值(-9℃)以下的低温天气,这种情况对汉中产区柑橘生产影响可以视为“安全暖冬”。

1.2冻害的特点

1.2.1霜冻频繁且时间长霜冻是柑橘冻害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在冬天气温较低、天气晴朗时,易出现明霜霜冻。凝结在枝干、叶片表面的露水遇低于0℃低温时就会结成霜,枝叶细胞组织就会发生冰冻现象,待气温回升,结冰消融,植株部分叶片边缘初呈水渍状,然后失水慢慢卷曲,变成枯黄色,严重者叶片、嫩梢枯黄萎蔫,这种霜冻遇晴日气温快速回升和反复连续低温更加严重(图1)。2012—2019年,根据笔者观察记载,从12月中旬至次年2月中旬,汉中产区遇晴朗天气基本上都会有霜冻出现,长达35天左右。特别是平坝地区和沟槽地带积霜更加严重。霜冻现象在北缘柑橘产区冻害中比较普遍,特别是长江以北的部分柑橘产区都存在霜冻的威胁。一些山地沟槽地带柑橘由于霜冻,普遍受冻严重,一些幼树、老树甚至出现死树毁园现象;而丘陵、坡地及靠近水体的河谷、库岸等地带则霜冻较轻或无霜冻影响。

1.2.2极端温度低且持续时间长极端低温是柑橘严重冻害的根本原因。冻害程度又取决于降温幅度和低温持续时间。汉中产区历史上低于-7℃的极端低温对柑橘生产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特别是1991年和2012年、2016年的历史极端低温,持续时间在 2~3天,造成了大面积死树毁园和大量减产。2016年1月,低于-7℃的极端低温在1月24—26日连续出现,25日出现了突破历史极值的-15.3℃。这次冻害是北缘产区甚至全国很多柑橘产区历史上出现的极值最低温度,对柑橘树体造成了严重损害。

1.2.3地形地势与受冻程度关系密切从历年冻害情况来看,地形地势对冻害影响不明显,但在冻害程度上有显著差异(图2)。平坝区橘园冻害重,坡地橘园冻害相对较轻;低洼地、阴坡地橘园冻害重,地势较高、阳坡地橘园冻害相对较轻;坡脚地橘园冻害重,中坡和坡顶橘园冻害相对较轻;河谷风口地带橘园冻害轻,背风区域橘园冻害相对较重。这些差异现象的成因主要是冷空气比重大,会从山坡往下沉,直到山谷和坡脚沉积,停留时间长,不易扩散,形成了冷空气的聚集区,低温加霜冻,进而导致平坝、低洼地冻害重,丘陵、山坡地带冻害轻。这也是“坡壁效应”对坡地橘园的一种保护。

1.2.4品种间抗寒性差异显著柑橘不同品种抗寒性差异非常显著。调查得知,综合来看,在汉中目前栽培的品种(包括砧木)中,各品种抗冻能力依次为:枳>枳雀>本地早>大分>稻叶>日南一号>大浦>朱红橘>温州蜜柑(宫川、兴津)>少核朱红橘>城固冰糖橘>椪柑>甜橙>柚类,不同品种因树势差异表现冻害程度各异。总体来说,特早熟品种抗寒能力强于早熟品种,早熟品种抗寒能力强于中晚熟品种。

1.2.5树龄、树势与冻害程度密切相关新栽橘树、老果园橘树冻害严重,成年园、树势强的果园冻害相对轻。特别是近2年刚栽植的幼树以及树龄在30年以上的树受冻害影响特别严重,几乎是主侧枝全部干枯,主干冻伤。树势强的树体枝梢生长充实,营养物质积累多,冻害程度明显轻于树势弱的树体。

1.2.6枝梢成熟度与受冻程度显著相关同一地形、同一品种,由于枝梢成熟度不同,冻害程度显著不同。这种现象在所有柑橘产区普遍存在,其显著特征是晚秋梢大量抽发,生长未木质化且未进行任何处理,枝条细而长,几乎全部受冻干枯(图3)。此类枝梢大量抽生,不仅消耗树体营养,削弱树势,而且抽生的枝梢生长不够充实,易受冻害。

1.2.7负载与受冻程度密切相关调查发现,上年树体负载过重的橘园,营养消耗过度,树势恢复较慢,遭遇低温易受冻害;负载合理的橘树或者未结果的橘树,虽然也受冻,但受害程度明显轻于大量结果的树体,其树势后期可较快恢复。

1.2.8采果时间与冻害程度关系密切调查发现,10月底前采摘结束的果园较11月采摘园冻害轻。采果早的橘园树体减少了果实营养消耗,可及时休养生息,增加枝梢营养物质的积累,树体树势能够较快恢复;采果过迟则造成了树体营养物质消耗,遇低温易造成冻害。由表1可知,1975年、1991年冻害发生在12月中下旬,距采果时间相对较近(汉中产区一般采果时间10月中下旬至11月中下旬),2016年1月底的低温冻害是60年来出现最晚的一次,冻害造成的减产比例低于前述两次。

1.2.9管理水平致冻害差异显著橘园管理水平高的果园,冻害程度明显轻于管理粗放的果园,这主要体现在合理施肥、病虫害防治和防冻措施落实上。一年施肥两次以上的橘园冻害明显轻于“一炮轰”的果园,这在各产区橘园可以普遍看到。病虫害防治到位的橘园,冻害程度明显轻。冻害来临前,采取遮阳网覆盖可以明显减轻霜冻,进行园内熏烟、根颈培土、树干包草、喷施防冻液等措施进行预防可以明显减轻冻害。

2对北缘产区柑橘冻害的分析思考

2.1科学规划建园,合理布局产业

汉中是我国柑橘栽培最北缘,冬季低温是无法回避的难题。以前由于缺乏科学建园规划,没有很好地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没有把山坡地、平坝水田地分开,分类施策,以致为柑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2012年前曾大規模发展的柑橘因为连年冻害,树势衰弱,树体死亡,不得不中断种植。后来在产业发展中,严格按照“适地适栽、有进有退”的原则,引导群众建园“出川上山”,在山坡丘陵地栽植,且最好是栽在阳坡上。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鼓励果农在优势区域集中连片发展,逐渐形成了秦岭南麓沿东西延绵的集中柑橘产业带区。其他北缘产区在柑橘生产中,更要注重科学建园,适地适栽,利用有利地形地势去规避冻害,尽可能减少冬季低温对柑橘生产的影响。

2.2继续发展主栽品种,开发特色品种

汉中柑橘产业发展中宫川、兴津是经历了历史选择的优势温州蜜柑类品种,既适合本地气候资源条件,又具有较强的抗寒性,表现出了优质、丰产、高抗的性状,所以作为主栽品种可以稳定发展。同时,以早熟温州蜜柑为主的单一品种结构,不利于多样化市场需求和差异化消费需求,近几年,逐渐推广特早熟品种(日南1号、大分4号),并选择优势区域适当发展一些较抗寒的传统特色品种(朱红橘、枳雀等),这样既发展了抗寒品种,又减轻了集中上市的压力,拉长了货架期,确保汉中柑橘品种结构合理,耐寒抗冻。其他北缘产区在长期的历史生产中也引进选择发展了各自的主栽品种和特色品种,只要是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优良品种都可以大力发展,但是也应注重品种的成熟期和抗寒性,避免冬季低温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2.3推广抗寒栽培技术措施

品种优良、根深叶茂、树势强健,是抗寒栽培的核心,也是抵抗冻害的内因。管理上要立足于提高树体抗寒能力来规避冻害,将土、肥、水、树体管理等技术环节作为防冻抗寒的重要栽培措施予以有效落实。

2.3.1选用抗寒砧木和品种汉中柑橘产区普遍采用枳做砧木,而枳的抗寒性比较强,可耐-20℃的低温,即使遭遇极值低温,砧木也不会冻死;即使枝条死亡,待翌年砧木萌发后可以重新进行品种补接,也不会出现彻底死树现象。而品种的选择不仅要抗冻,更要表现出其他方面的优良性状和较强的区域适应性。其他北缘产区可根据生产实际,选择枳壳、资阳香橙、红橘及其他地方特色砧木和优良品种资源,既兼顾抗寒性,又要考虑砧木适应性、砧穗亲和力、品种品质等因素。

2.3.2科学施肥科学施肥的目的在于及时补充树体对矿质元素的需求,促进柑橘萌芽、抽梢、结果及根系等正常生长,保持树体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动态平衡,保证树体正常抽梢结果而不受冻害或受冻轻。幼树管理以营养生长、尽快形成树冠为主,施肥以氮肥为主,适量配施磷钾肥,少量多次,重点满足萌芽及抽梢对养分的需求;结果树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氮磷钾等无机肥,汉中产区推广一年施用萌芽肥、壮果肥、采果还阳肥3次的技术,根据物候期及前一年负载情况,不少于2次,避免出现“一炮轰”施肥,适时因缺补缺补充叶面肥,促进柑橘树体健康生长,增强树势和抗寒能力。

2.3.3合理负载挂果量要依据树龄、树势合理地以树定产,结合修剪措施,保持适当的叶果比,培强树势,保证稳产,减少大小年结果的影响,增强树体抗寒能力。

2.3.4控制晚秋梢汉中柑橘产区晚秋梢大量抽发后若不及时处理会消耗树体营养,低温来临容易遭受冻害,进而削弱树势。及时剪除无效枝、病虫枝,促进8月上旬前萌发的早秋梢枝条充实老化,对8月20日以后抽发的晚秋梢全部予以抹除,以增强抗寒能力。其他北缘产区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对晚秋梢进行合理的处理,避免其对树体造成影响。

2.3.5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建立健全病虫害发生发展情况监测预报网络,适时科学防治。柑橘生长期内易感染树脂病、炭疽病、疮痂病等病害,抽发新梢时易发生螨类、蚜虫、潜叶蛾、柑橘粉虱等虫害,因此要依据绿色柑橘基地农药使用标准,选用杀虫剂配合杀菌剂适时进行综合防治,保护树体,强壮树势。

2.3.6强化冬季防冻和树体保护措施入冬后,一定要重视和落实果园防冻预防措施,进行全面清园,喷施石硫合剂(图4)。幼树要进行树盘培土、树冠包草,成年树要进行树冠覆盖遮阳网、地面覆盖秸秆,树干涂白(图5)或包扎,冻前灌水、喷施防冻液,低温来临时煨火增温,如遇降雪要及时除雪,千方百计地减轻树体受冻害程度。

猜你喜欢
橘园抗寒霜冻
橘园绿肥覆盖还田下的腐解及养分释放动态特征
橘园
牙克石市图里河地区初终霜日及无霜期变化分析
抗寒特色新品系‘枣红李’
丰收的橘园
1961—2014年临夏州霜冻特征及防御对策
等春天
科技抗寒保春种
针对作物遭遇霜冻的低温霜冻的防御方法
简易抗寒气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