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非遗的数字化国际传播实践研究

2020-02-04 07:41李久
银幕内外 2020年9期
关键词:海城国际传播非遗

李久

摘要:随着民族复兴进程的加快,区域文化以其鲜明的个性特色被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地方文化走向国际。地方文化国际传播问题受到学者的重视。笔者以区域文化數字化研究为突破口,总结近些年海城非遗数字化成果,并对海城非遗数字化的国际传播路径进行探索,以为其他区域文化数字化国际传播提供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非遗;数字化;国际传播;海城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那么,什么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怎样去创新,是当前学界研究的重点课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地方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鲜明的区域特点、个性特点吸引了国内外的目光,加之近些年一些学者的外译,很多地方文化都开始了国际化传播的进程。笔者以海城非遗的数字化国际传播为主题,对其传播理论和实践进行总结,以期形成以海城非遗数字化国际传播的典型个案,为其他区域文化数字化国际传播提供可参考的经验。

一、海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我国地域辽阔,文化形式多样,不同区域有着自己的特色文化。这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根据生活区域自然、社会条件形成的民俗、习惯等。海城地处辽东半岛中心,南边与港口城市大连、营口相接,历史上涌现出了于省吾、张学良等知名人物。深厚历史底蕴孕育出了不同领域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国家第一批非遗保护名录中,海城高跷、民间鼓乐被收录,至今海城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4项,省级非遗项目4项,县市级非遗项目12项,主要包括海城苏氏正骨、海城喇叭戏、海城陶瓷工艺等,分别涉及了传统医药、传统戏剧、传统技艺等。目前,海城市共有各级非遗项目20项。这是海城区域文化的代表,表征着海城区域文化发展的底蕴,这也是提升海城区域竞争力的关键。另外,随着区域文化的国际化进程,海城非遗必须抓住机遇,进一步增强海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所以,开展对海城非遗数字化国际传播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二、海城非遗的数字化国际传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世界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而区域文化则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开展对海城非遗数字化国际传播的研究,就是要在海城文化本身创新的前提下,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以新媒体优势研究传统路径。新媒体时代,人们的阅读方式、欣赏方式都发生了变化,碎片化、凝练化更便于高速生活中人们的理解。传播方式的多元,为人们提供了更多获取信息的途径。近期,爆红网络的李子柒在国际互联网也迅速走红,从个人的案例,为区域文化的国际化传播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和方法。

对于海城非遗的数字化传播。所谓数字化就是利用新媒体,综合声音、图像、视频、文字等要素,形成符合现代人生活、阅读、思维习惯的技术形式。在海城4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中,海城高跷、民间鼓乐、海城喇叭戏、海城苏氏正骨,涉及了民间舞蹈、音乐、戏剧、医药等多个方面,而且都有很强的艺术性、可观赏性和实用性,不仅能博取人们的眼球,而且还能吸引人们参与到活动当中。如果将海城非遗数字化,可以让人们通过自媒体欣赏海城高跷、鼓乐、喇叭戏,还能通过展示苏氏正骨的一些技艺,让人们自己动手进行按摩、牵引等,互动性非常强。所以,通过数字化手段将海城非遗形式进行创新,强化了非遗的传承手段和宣传手段,对于国际传播来说,也有着较强的实践意义。

三、海城非遗数字化国际传播的路径探索

目前海城非遗数字化国际传播可以以海城市文化馆为主体,以非遗文化数字化为契机,借助海外抖音APP等传播媒介,开展海城非遗数字化国际传播路径的探索,以更好的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海城非遗数字化国际传播的主要实践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海城市文化馆加强海城非遗文化的挖掘。一方面加强海城非遗文化的调研,采访,对非遗传承人进行走访,尤其是4个国家级非遗项目进行深入挖掘;另一方面,对一些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进行总结创新,邀请专家进行专业指导,为非遗数字化提供前提和基础。

第二,对发掘的非遗项目进行数字化选择,当然,不是所有非遗项目都要进行数字化的,选择一些深受人们喜爱、有走向国际的项目进行研究。海城市文化馆选择的非遗项目是能彰显海城文化特点,具有海城改革发展时代特点,吸引人们研究的非遗项目,这些项目多是便于碎片化、多元化处理的项目,这就为数字化国际化提供了前提。

第三,发挥新媒体的宣传优势,打造海城非遗文化精品国际传播产品。发挥自媒体视频、声音、文化的优势,从不同国家、不同群众的审美思维入手,形成多语言切换、多场面转换的,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人们的实际需求。

改革开放以后,海城高跷代表性传承人邢传佩、杨敏首次将海城高跷搬上克雷姆斯国际民间艺术节,2008年,66人的海城高跷再次惊艳世界。进入新时代,海城非遗文化更是多次亮相央视舞台,一些知名片段已经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进行数字化收录,如《王婆骂鸡》、《傻柱子接媳妇》、《神州会》、《锔大缸》等。当然,目前海城非遗数字化国际传播还停留在公众号推送、抖音自媒体平台等形式,希望在以后的发展中加强国际合作,拓展国际传播途径,形成具有海城特色的数字化国际传播方案,为其他地方非遗数字化国际传播提供更多可以参考的经验。

总而言之,区域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缩影,有着鲜明的区域特色。在全球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区域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文化的繁荣更离不开优秀的中国文化。非遗,是区域文化的代表,浓缩了区域文化的鲜明特质。数字化更是融媒体时代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海城非遗的数字化国际传播,对海城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笔者对于海城非遗的数字化国际传播研究,为海城非遗借助自媒体和现代传播理念提供了具体实践路径,对海城非遗进行了及时有效的国际传播,强化了海城非遗在世界人们心中的地位,扩大了海城非遗的国际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王建国.激活吉林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多条件查询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9(20).

[2] 张先飞.理论辨析与实践反思——国内“非遗”保护工作的反思及对策[J].河南社会科学,2007(06).

猜你喜欢
海城国际传播非遗
冬至做汤圆
海城方言研究综述
浅谈海城喇叭戏的表演特点
全球化与国际传播:媒体与公民的世界性互动
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十项策略
“非遗”走进高校
官渡古镇“非遗”联展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