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第二次地名普查项目的实施过程与方法

2020-02-04 07:40高远范咪娜
科技资讯 2020年36期
关键词:普查成果数据库

高远 范咪娜

摘  要:地名是地理实体的重要构成要素,地名普查的目的是查清区域内地理实体的地名属性信息、图形信息、多媒体信息等,准确掌握区域地名的基础数据,为社会发展提供完备的地名地址信息,实现数字化的地名信息管理。该文以某地的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项目为例,通过3S技术辅助实现地理基础数据与地名信息的一体化调查与管理,形成一种快速的地名普查方法。

关键词:地名普查  3S技术  地理数据  地名数据库

中图分类号:P28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0)12(c)-0012-04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Method of the Second National Census Place Names

GAO Yuan  FAN Mina

(Shan dong Zheng Yuan Digital City Construction Co.,Ltd., Yantai, Shandong Province, 264670 China)

Abstract: Place names are important elements of geographical entities,the purpose of the census is to find out the geographical names of geographical entities graphic information, multimedia information, etc., to accurately grasp the basic data of regional names, provide complete place name address information for social development and realize digital place nam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takes the second national census of places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3S technology to achieve the integration of geographic data and geographical names of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and management to form a quick method of census of place names.

Key Words: Census place names; 3S technology; Geographic data; Names database

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并称为3S技术,因其具有快速、准确、实时的导航定位,以及对地实测和强大的空间信息加工、处理和分析能力,在国防、气象、灾害监测、环境保护和能源、交通、土地资源勘察等领域应用广泛,将3S技术应用于地名普查中,可以对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提供有意义的借鉴,提高工作效率[1]。因3S技术数字化和信息化的特点,其不断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手段,可以快速完成大范围调查,将3S技术应用于地名普查,为现代化社会提供完备的地名地址信息,由此来促进地名公共服务项目的建设,保证民政部门进行地名信息的标准化管理。该文结合宁夏某地名普查的实际工作情况,介绍3S技术辅助完成地名普查与数据库建设的过程与方法。

1  地名普查的内容

地名普查的主要内容是对区域内的具有地名意义的地理实体的地名基本数据信息,例如名称、起源、位置、含義、历史演变和地理实体概述等地名基础数据信息进行调查,对已有地名相关信息进行全面、详细普查,在此基础之上,补充、更新和完善,对不规范的地名进行标准化处理,提高标准化水平,建立现势、准确的地名数据库,生成地名普查目录、地名普查成果表、地名成果图等[2]。调查地名的基本信息,包括行政区域、非行政区域、自治组织、居民区、交通设施、水利、电力、通信设施、纪念地、旅游景点、建筑物、单位、水系、地形14大类地名的名称、位置和相关属性、图形信息;根据地名命名管理的相关法律规定来规范地理实体的名词,以此解决地理实地的命名问题;解决一个地方的多个名称、相同的地名、无视传统的地名命名、故意朝拜外国、虚张声势、名称不一致、地名翻译不正确、名词使用不当以及含义不当等问题;普查地名标志,既要对现有的地名标志进行普查登记,也有必要对未标记的地名实体、不规则的地名标志、损坏或磨损的地名标志进行分类;部署和改进的国家地名数据库应包括地名属性数据库、地名图形数据库和地名标志数据库;建立地名普查文件,实施地名文件管理规定,丰富地名工作文件[3]。

2  地名普查的实施过程与方法

地名普查工作涉及面广泛,既有地名的属性信息,又有空间位置信息和多媒体信息等,多学科交叉[4],建立合理的地名普查流程至关重要,具体见图1。

2.1 成立地名普查工作组织机构

民政部门来总牵头,由国土、水利、林业、规划、公路、交通、教育、医疗等部门以及乡镇、居委会、社区等基层组织协调,各参加单位必须任命一名领导负责参与项目工作并配合地名普查专业单位的数据收集和现场调查等工作。

2.2 第二次地名普查项目资料收集

第一次地名普查、地名补查与资料更新成果,大比例尺地形图、遥感影像图、勘界协议书及附图、地名志、专职部门的地名管理资料等。

2.3 地名普查的内业准备工作

首先,将各途径收集到的资料分类整理,利用GIS手段,将矢量和影像数据进行整合,同时标注明显点位,在相应位置生成标注,作为地名普查的工作底图[5]。其次,借助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和管理能力,将收集到的资料中的地名目录与1∶50 000地形图上的地名结合进行分析、整理,形成地名预调查目录,根据地名预普查目录、工作底图和收集的相关资料,填写地名普查登记草表[6]。以工作底图为基础,由内业确定需要进行普查的地理实体的位置,在工作底图上对所有地名进行分析,利用相应的参考资料和地名预普查目录,在原底图上预先标记需要新增的地名信息。最后,按地名普查规程中的14大类进行地名的分类整理,依据地名普查目录按村(居)委级、镇(街)级进行划片,分片开展外业踏勘工作。

2.4 地名普查外业实地踏勘

主要包括地名普查目录、地名普查登记表的修改完善以及所调查地理实体的位置测量和拍照工作。地名普查专业技术人员由2~3人分为1组,实行分片实地调查的方式,一般以乡镇作为分片的依据。地理实体的位置测量需专人使用定制的GPS手持机对所调查的地理实体、地名标志进行定位测量,保证经纬度的准确性,其余1~2人负责地名普查目录、地名普查登记表的修改完善和多媒体资料的采集工作。

2.5 地名数据库建设

地名数据库的建立需要基于GIS技术的空间统计和分析能力,以实现地名属性资料、多媒体资料、空间位置信息等的集成化和统一管理。尤其需注意空间位置信息、属性信息、多媒体信息的挂接关系,保证一一其对应。

2.6 地名信息分类整理

将标准地名标注在国家地名数据库与统一下发的工作图上。地名数据库工作图标绘需以3S技术为基础,空间位置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数据库的质量,标绘时需严格根据实测位置,着重标绘具有重要地名意义的自然地理实体、建筑物、街巷道路、纪念地等,其他地名在图幅承载范围之内可选择性地进行标注。地名的标注,需保证图面成果整洁、正规,达到规范要求。

2.7 专家审核

将已有资料入库整理之后,请当地专家对属性库、图形库、多媒体资料库进行审核,以1∶50 000普查工作底图为基础,结合地名普查目录,查看地名登记表内容,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集中整改,并完善国家地名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

2.8 地名普查的成果产出

数据库通过审核之后,可以输出多种成果,例如地名普查成果表和地名普查成果图,按照档案整理的要求对产出的成果进行归档整理,材料按照组织实施与普查成果来分类。组织和实施材料根据同级地名行政管理部门的有关文件和档案要求进行组织整理;根据国家地名普查数据的要求来组织地名普查的成果资料。

3  地名普查成果的过程控制

地名普查成果的过程控制主要集中在地名普查工作图、目录、成果表、成果图、地名数据库、地名标志、地名标准化这7个方面的内容,如图2所示。

3.1 地名普查工作图

工作图是开展地名普查项目的基础,合理有效地利用已有工作图与数据库中原有的资料,可以有效地提高制作地名预普查目录的工作效率及质量,从而保证整个项目的施工进度和质量,避免返工。制作工作底图的基础是以区域内最新的遥感影像图为基础,通过镶嵌将多幅影像图进行拼接,从而形成大范围完整的影像图,拼接好的遥感影像需要进行预处理,包括微分纠正、地理位置配置、融合、裁剪等,将已有的1∶50 000的地形图叠加到影像图上,相辅相成,从而形成地名普查工作底图。工作底图是地名普查项目的调查基础,底图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的总体质量。

进行工作图标绘时,地理实体、地名需要和工作底图、数据库的位置一一对应,按照统一的格式要求在工作底图上进行调查信息的新增、修改等标绘工作,标绘格式需要统一并正确。内业清绘之后,需要一一对应检查,做到表述正确、无错误。

3.2 地名数据库建设

地名数据库是地名普查项目的最重要成果,其中包含地名属性信息、空间位置信息、多媒体信息等,地名数据的正确性直接关系到后期数据汇交与地名成果转化。GIS技术强大的空间分析和处理能力,有利于地名普查基础数据的属性信息与空间位置信息的快速、准确挂接,保证其一一对应的位置关系,使地名数据库内容准确、完整。利用GIS技术对数据进行管理和研究,将各类信息进行对比、叠加,通过制图功能进行调查工作的补充,高效利用已有的地名信息,使地名数据库更加完备、可靠。

在进行地名数据库的检查时,要求文件完整可用,逻辑清晰,空间位置与属性信息挂接完整、准确,14大类地名完备。多媒体资料是地理实体的现实记录,可以反映实际情况,地名数据库与目录、成果表、底图是一致的关系,相辅相成。

3.3 地名普查成果目录

成果目录是地名普查成果的直接反映,通过目录可以直观地了解区域内地名的特点,目录按大类、小类来分类整理,分类要求合理、准确,内容完整,分布区域需要均匀,覆盖面全,无缺漏。

3.4 地名普查成果表

成果表记录完备的地名属性信息,是对地理实体的来历、含义、历史等的总体表述,在调查过程中要保证信息的一致性,不能遗漏和缺失。

检查时主要依据官方已有资料、外业调查表和专家审核,保证信息来源可信、可追溯,填写内容完整,文字简练、准确。

3.5 地名标志登记表

登记表是反映重要地理实体标志的记录情况,填写内容要保证规范、完整,设置時间、设置单位明确,多媒体资料清晰,内容齐全。

3.6 地名成果图

成果图是地名普查成果的直观展示,在数据库通过检查之后,由国家地名数据库管理系统输出,出图时需注意图形显示比例,保证出图效果。地名成果图的表示需要按照统一格式进行标注,字体合规、清晰,位置和图式符号符合相关要求,标注内容完整[7]。

3.7 地名标准化统计表

统计表是在地名标准化过程中的信息记录过程,需按统一规范进行,地名命名、更名程序要合法合规,按要求填写地名标准化需填写地名标准化处理统计表。

4  结语

地名普查涉及到空间位置与属性信息,各行业关联信息覆盖面广,涉及的单位和组织复杂,工作量大,需领导小组加强沟通与协调,及时进行总结和完善。通过GIS技术整合GPS数据和RS数据,将遥感影像和地形图叠加作为普查工作底图,基于GIS的空间和属性分析能力,建立数据库,实现地名普查工作的数字化成果,3S技术的应用使地名普查工作从前期数据收集、采集、整理、入库、成果输出得以顺畅完成,保证地名属性信息、空间信息和多媒体信息的一一对应关系。该文探讨的地名普查方法经过实际验证并切实可行,可作为其他城市地名普查工作的参考。

参考文献

[1] 顾会丽.3S技术在地名普查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通信,2017(4):127-129.

[2] 姜松.关于地名普查地理信息采集与数据质量控制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7):172-173.

[3] 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领导小组.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规程[Z].北京: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领导小组办公室,2010.

[4] 闫从政,刘利清.关于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地名普查中的应用研究与探讨[J].中国地名,2020(6):49-50.

[5] 高军.地名普查数据库建设的研究和实现[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25):185-186.

[6] 张磊.浅谈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在地名普查中的应用[J].经纬天地,2020(1):42-45.

[7] 李萌.ArcGIS和CorelDraw软件在地名普查专题图编制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9,17(25):16-17.

猜你喜欢
普查成果数据库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2018年中国将开展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
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系列漫画
劳动成果评比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