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2020-02-04 07:52朱荣华
现代企业 2020年12期
关键词:创新型建模人才

朱荣华

创新型人才是实现我国当前及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我们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模式。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动力。高等数学课程在传授方式方面需要融合现代教育技术,在内容上需要融合数学文化,数学建模,才能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创新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创新型人才是实现我国当前及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内涵是挖掘并增强学生的创造潜能,激发其创新型思维,培育其革新创新的精神面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直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当前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已成为世界性教育的热门话题。如何在高校的基础课程,比如高等数学课程中,渗透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我国高职院校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数学、创新型人才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关系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基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有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产生依赖于鼓励创新的思维训练。数学就是思维训练自古以来最受推崇的一种方式。高等数学作为通识教育的一部分,其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之一。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是人的理性思维品格和审美意识的培养过程,是潜在能动性与创造力的开发过程.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传递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概念和外延的“建构”过程中,形成数学创新思维,建立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通过对知识主动建构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往往就基于个体的差异显示出其创新性和独特性。同时,教师要及时的意识到其独特性,并加以肯定,要有意识的反对书本知识的权威性,鼓励创新性的看法。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利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使它与教学内容能够更好的结合并且相互协调、渗透,往往能够起到提升教学质量、改善学习效果的作用。所以,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体现新型教学方式的优越性,能实现现代教育理念、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融合”,从而更好地为培养创新人才服务。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教学模式

1.运用现代的新型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自己。首先从宏观层面,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样的教学理论更适合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这个问题是首先我们一切教学改革和创新的纲领,因此应首先明确。事实上很长一段时期华生、巴甫洛夫为代表的行为主义教学理论都是我们的主要指导思想。但是最近几十年越来越多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源于康德哲学思想,并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系统阐述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更注重人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其次在社会层面,民主早已广泛而彻底的代替专制和威权的今天,该理论强调人本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更受广大民众接受和欢迎,更符合时代的潮流。它对于知识本质的探讨,让我们认清知识并非是对客观现实的准确表述,而只是一种言之成理的假设或解释。这样深刻的理性思维对于解放思想,鼓励创新是有积极的推动意义的。

2.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在高等数学的教学实践上,结合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现状和学校的主客观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借助学校精品课程的网络平台、数学实验、数学建模以及其他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多种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环节,夯实学生的数学理论基础,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根据我国高职教育的实际情况和最新导向,紧紧围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构建现代教育技术与高等数学教学进行整合优化的新型教学模式,从而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以便加快我院高等数学课程改革步伐,形成适应21世纪要求的新型的职业教育模式。另外,近年来,随着4G甚至5G技术的愈发成熟,智能手机在高校学生中几乎达到100%的全覆盖,一些更为新颖灵活的基于信息化基础的教学平台应运而生,且愈发完善,使得类似于手机和电脑端的云课堂云课程也越来越多被作为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

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是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高职数学课程有机整合的有效方法。不过,我们还应该坚持结合传统的板书方式,展现思维推理过程,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以防学生产生思维惰性。

在线开放课程的开发是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提高教学的互动,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其本身具有的开放性和拓展性,在为师生的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的同时还进一步使教与学的活动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三、重视数学文化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

在通识教育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数学文化作为通识教育的一部分,高等数学的教学中传播和推广数学文化,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并具备可操作性。

在教育部积极提倡课程改革的今天,改革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社会对于高校课程改革也是呼声很高,学校这方面也有着较强的积极性,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这时如果把数学文化的内容嵌入到平时的教学中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他们的眼界,也有利于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有效的传递。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不断深入和强化。多数高职学生的心智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传统灌输式的数学教学存在排斥。引入数学文化,不仅为数学教学引入了更丰富和人性化的资源,也展示了历史上一些创新发明和数学的关系,从而启蒙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然,这一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这种潜移默化的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大大有裨益的。

四、数学建模是创新型人才培养重要途径

数学建模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是运用数学的语言和方法,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強有力的数学手段。我们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面临诸多的未知,包括解决问题的方法、模式乃至结论都无定论。解决问题的过程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思维,创新思维,从而是学生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建模的能力体现了学习者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尤其是数学知识的能力,是一种创新、创造的高级别的思维活动的和实践操作。数学建模应融入到高等数学的日常教学中去,并通过大量的案例向学生传递数学建模的方法和思维过程,对于学生是一种非常好的创新思维训练。也有利于扭转多数学生不理解为什么要学习数学,有力的回应了一些同学“只要学好专业课”、“数学无用论”的错误观点。

五、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下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一些不足和反思

1.杜绝违反创新人才培养规律的跟风式和运动式的教学改革。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我国很多地区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发展很不平衡。这为一些先进教学理念的实施带来了困难,但是不乏一些具备了很好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在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情况下,却误入歧途。主要是体现在跟风式或运动式的教学改革。这种改革的倡导者往往在新教育理念还没有吃透的情况下,轻易要求抛弃传统理念,导致教学理念和实践脱节,或者有揠苗助长的情况出现。比如,提倡情景教学。往往没有区分哪些课程适合哪些课程不适合搞情境教学,进行大比武大练兵,大跃进式的为了情境而情境,生搬硬套,情境创设僵化,牵强附会,知识可转移可再现性不强。运动之后,没有总结,没有推广,最终尘归尘土归土,依旧老样子。这样的伪教学改革违反教育规律,必定不仅起不到促进教学,培养创新人才,甚至还扰乱了教学,阻碍了教学的发展。但是实践中这种情况却为数不少。

2.培养创新人才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但是不能完全依赖于现代教育技术。过于强调多媒体或计算机技术手段的应用,而忽视教师引导的重要作用,使得多媒体等信息技术的应用较为机械,缺少情感交流和真实的教学互动。电脑、多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的优势,但教学的灵活性不如传统教学。我们应努力寻找我们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平衡点,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长处和优点,摒弃其缺点,更为有效的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来为我们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服务,是我们教学一线工作者参与教学改革应有的务实态度,并努力使之成为我们整个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才有可能实现尽可能多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为此,我们应当排除干扰,坚定信心,不畏困难,始终坚持以批判的理性眼光和务实的态度,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从而切实地提高教育的质量,切实的加强内涵建设,从而最终实现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具体到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上来讲,就是在主客观条件允许的条件下,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合理有效地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不断丰富高等数学课程的内容,使之有血有肉,丰满立体,不再距学生于十万八千里,那么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才有可能有更多进展。

(作者单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科学部)

猜你喜欢
创新型建模人才
人才云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不对称半桥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三元组辐射场的建模与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