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士弘的生平及书法

2020-02-04 07:57郑文卿樊虹燕张婷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22期
关键词:信札题跋书法

郑文卿 樊虹燕 张婷

摘 要:黎士弘是清初的文人,为官颇受当地百姓爱戴。他在广信府任上关心民瘼、恢复生产,为广信府做了很多好事、实事。黎士弘是清初有一定成就的书法家,其书法传世甚为罕见,书风承袭了明末天真烂漫的书风。

关键词:黎士弘;信札;书法;题跋

上饶是信州府治所在之地,是赣东北的文化中心,出于此地的书画家较多,而历代来此任职的官员也有很多是著名的书画家。他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政绩见于方志所记载,他们的书画艺术作品或被镌刻于碑上,或被地方士人珍藏,流传后世,成为上饶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谈到清代初期的信州推官黎士弘,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感到陌生,一则因其功名不甚显赫,仅以举人授官;二则因清初的广信府履遭兵燹,荒芜日久,事迹自然比不上在承平之地更广为流传。然而黎士弘的诗才早年在汀南便颇有名气,他在主事玉山的六年间,因为政清廉且功劳卓著而广受民众的称许。对黎士弘生平的钩沉和对其诗文、书法的探究,是对上饶书画史的一段补遗与充实。

1 黎士弘生平考述

黎士弘(1618—1697),字媿曾,福建长汀人。其自幼十分聪颖,有过人之处,一生饱读诗书,涉略经史百家,“负岸英姿,自为孤童,即能读等身书,嗜声诗,又不好繁艳谐语”“凡经史百家过目成诵而又遂于八大家之文,手录丹黄,堆盈几案,诗赋词章无不操笔立就”。其诗风宗李贺与王勃。黎士弘的治学思想与其家风是密不可分的,在文学上的修养主要是受其师辈和当时文坛的众多朋友的影响。明崇祯五年(1632),黎士弘拜李世熊为老师。崇祯九年(1636),他和弟弟同向吴佩韦先生学习,取得一定的成就。十七岁时黎士弘就有《百鸟纪》行世,漳南道冯之图称他为“汀南异人”。①黎士弘拜访曾弗人,并做《兰与兰语》,曾弗人见了大为称赞,称他为“汉魏之苗裔”②。顺治元年(1644),他和弟弟读书于佛祖峰,并创作了大量的诗文。黎士弘与当时的诸多文人往来密切,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周亮工。周亮工(1612—1672),字元亮,號栎园,清代著名的学者、文人、书画家。黎士弘与周亮工一直都保持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周亮工逝世后,他写了《哭周栎园先生》四首,其四云:“受公三十年知遇,敢于寻常客座俱?秘地文章分稿读,通家子弟得名呼。”③可见黎士弘曾受周亮工的知遇之恩。

黎士弘虽有才学,但他的仕途算不上一帆风顺。明崇祯四年(1631),黎士弘十四岁,当年补为博士弟子员。崇祯十四年(1641),他参加县学考试夺得第一。在清顺治十一年(1654)的乡试中,黎士弘中了举人。在康熙帝即位的那一年(1662),黎士弘经吏部铨选为江西广信府的推官。他在广信府的任上为官极为清廉,从不收受百姓一钱,打击豪强,扶植农桑,恢复生产,兴修水利,处理积变。特别是他在署理玉山知县时。经过明末清初的战乱,玉山县城十分荒芜,百姓多外逃,城中杂草丛生,居民只有十几家。黎士弘到任之后招徕流亡的百姓,积极帮他们恢复生产,使他们的生活有了基本的保障。由于在广信府的政绩突出,康熙七年(1668)黎士弘实补永新县知县。《永新县志》载:“士弘治民慈而能断政……去之日,父老弟子泣送不忍,别为立讲堂,刻去思碑。”④康熙十一年(1672),黎士弘又升任陕西省甘州府同知。康熙十三年(1674)升任晋江甘州府知府。在这一时期,恰逢吴三桂起兵反叛,黎士弘又被提拔为洮泯道副使。黎士弘根据当时的形势提出“镇兵云集,必一事权言于巡抚”①“恢复河东,非用河西之兵不可,用河西之兵,非责之提督不可”②的策略,“及复兰州,先大夫兼摄臬篆。日则辇画军机,夜则判理刑狱,案牍如山,片言立断”。后由于母亲年龄较大,黎士弘向朝廷申请致仕回乡。在获准后,他居家读书写字,这段时间是黎士弘一生中比较惬意的时期。

2 黎士弘传世书法鉴赏

黎士弘归家之后,筑溉本堂于城西。二十年里,他读书写诗,与朋友相互唱和。在家里教育子孙,极享受天伦之乐。他闲居期间仍然关心百姓疾苦,他的好友潘耒曾赞其“于官为廉吏,于国为劳臣,于乡为长德”,可谓其一生的写照。

黎士弘毕生著作颇丰,虽部分未得付梓,但从《托素斋诗文集》《仁恕堂笔记》等著作中亦可窥其端倪,然而墨迹于今流传甚鲜,片纸寸缣亦当予以重视,如近年拍卖所见的《致汪楫手札》(图1)。但较为可靠的仅有由《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所著录的沈峻《山水册》中的一开题跋(图2),现以此为参考。此题跋作于康熙元年(1662),即黎士弘甫任广信府推官的那一年。沈峻,字坦若,号弘高、太虚道人,江苏苏州人,寓居上饶有年。工山水、书法,尤精于摹古,颇得元人法度。其所交皆一时名流。上款人子庄则是明末著名的藩王之裔朱容重,名议渧,更名容重,字子庄,授奉国中尉,明代灭亡后隐居乡里。工诗文,擅书画,尤擅长绘兰竹小景。居蓼洲期间,四方名士来游南昌均与其诗酒往来,为当时的一段佳话。

值得一提的是,此册的其余题跋者有四位明末清初江西籍的官员(其中三位且为明末进士)。第一位是李元鼎(1595—1670),字吉甫,号梅公,江西吉水人。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官光禄寺少卿。降清,为兵部侍郎。罢归后,凿池筑室,与远山夫人朱中楣倡和其中。著有《石园全集》等。③第二位是文德翼,字用昭,江西九江人。崇祯七年(1634)进士,官至吏部郎中。入清即归隐不仕。其人品清逸,学问颇博,著有《雅似堂文集》及诗集等。④第三位是朱徽(1601—1660),字子美,号遂初,江西进贤人。天启元年(1621)与兄健同举于乡,崇祯四年(1621)进士。历官刑科给事中。顺治元年(1644),以原官升都给事,后转陕西固原兵备道副使,与龚鼎孳友善,有《测蠡草》等。①第四位是曾弘,晚号石屋老人,江西吉水县人。顺治四年(1647),任广东岭东海防兵备分巡道。另两位与黎士弘同为外籍宦游者,一位是陈上善,字玄水,江南嘉定(今上海)人,清代篆刻家,擅长治印。另一位是倪粲,字闇公,号雁园,江苏上元(今南京)人,诸生。康熙六年(1667)中举,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儒,倪粲中榜,为一等二名,官授翰林院检讨,曾受荐修《明史》。②

此册题跋者多为明末遗民,入清后或隐或仕,人生轨迹也各自分道扬镳。然而,他们在明藩裔朱容重的感召下,或出于对艺事的热衷,或出于相互间的交情,都纷纷参与了这次不可多得的翰墨雅集,在清初敏感的政治氛围下实为不易。前面提到过,黎士弘在崇祯四年(1631)补为博士弟子,即使入清后出仕,也无法轻易磨灭对前朝的情感,尤其与早岁时师友间,如方以智、上官周、周亮工、潘耒等建立起的友谊,更是伴随其一生。康熙元年(1662),也就是黎士弘授信州府推官的那年,新朋旧友会晤于一堂,闲扶短策,小聚清欢,并于前朝藩王朱容重的激赏的山水册中题下各自的跋语。这不啻为黎士弘交游及其艺术趣味的一次见证。

纵观此题跋,黎士弘的书法行隶结合,古拙硬朗。结体欹侧近李北海,横竖间运笔颇存隶意,捺笔又带有章草的遗风,与八大山人、黄道周等人的小楷气息相类,是典型的明人书法风格。联想到黎士弘为官的清廉正直、操守狷介,和这种外相朴拙而内含筋骨的书风或有某种程度的契合。据《闽画传》中的记载,黎士弘“少时学画兰,继从新安江天章学画山水,好古书画,一见立别真赝。晚年抚凡临摹,笔更遒劲”,可知他在政事之余对书画艺术方面也是颇为着意的。于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他书法运笔的细节里,具备丰富的与传统对接且融合的元素。扬雄曰“书者,心画也”,在欣赏这位信州的父母官不可多得的书作时,我们更希望能怀想着他的生平,透过质朴的点画,去瞻仰那不激不励而风规自远的士人情怀。

3 结语

黎士弘虽功名不甚显赫,但在其为官的生涯中,清廉勤勉,功劳卓著,广受当地民众的赞许爱戴。其传世的书法风格古朴、硬朗,与其品行相印。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一个鲜为人知的清官为福一方的事迹,同时鉴赏到他的书法艺术。

猜你喜欢
信札题跋书法
收藏界的“绝后”之作
旧时信札
名人书信拍卖为何逆势上扬?
唐山博物馆馆藏《史梦兰行书题跋手卷》考
诗书画苑
中国画题款中的钤印艺术
论刘克庄词学理论管窥
名人信札收藏热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