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绱袖工艺的几点探讨

2020-02-05 06:26王玉叶
纺织报告 2020年11期
关键词:袖子弧线山头

王玉叶

(广东省培英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广州 510000)

众所周知,“领袖”一词是指一个国家或社会群体的缔造者和领导者,在这个国家或社会群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领、袖也是服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作工艺在整件服装的缝制工艺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袖的缝制工艺与领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不同袖子造型的制版方式不同,工艺处理方式也不同[1]。袖的缝制工艺分为袖工艺与绱袖工艺,绱袖工艺并非把袖子与袖笼简单地拼接起来,和袖山与袖窿的对位、袖山弧线与袖窿弧线的吃势以及袖片的推、归、拔处理等因素都有密切的关系[2]。

1 袖山与袖窿的对位问题

无论何种袖型,在绱袖前都要对袖子与袖窿进行定位处理,缺少了这个环节,绱出来的袖子就会出现偏前、偏后、袖窿不平服、袖肩丝绺不顺、袖山头圆胖以及细褶等弊病。

1.1 一片袖

一片袖就是袖身只有一片的袖子,对位点根据绱袖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种情况:(1)①袖山中点对肩点;②腋点对袖笼底点。方法:先将前后袖底缝与前后侧缝进行缝合,袖山与袖窿形成两个不规则的椭圆,要将这两个椭圆顺利地安装在一起、避免走形,就要对这两个椭圆进行对位。第一个对位点设在肩头:先将袖山头中点打上对位标记,然后将对位标记与肩缝点正对正重叠固定。此时袖身还是可以转动的,为确保整条弧线对应,第二个对位点设在腋下,即袖片腋窝与袖窿底点对位固定,其余按照弧线趋势车缉。由于第二对位点附近要平车缉不能有容位,将袖片弧线大于袖窿弧线长度的量(薄料为1~2 cm,厚料为2~4 cm)集中均匀分布在第一对位点(袖山头对位标记)两边5 cm处容掉。车缉时按袖片与袖窿正面对正面,袖片放下、袖窿放上的方法机缝一圈。(2)①袖山中点对肩点;②袖肥与前袖山弧交点偏下1 cm对前袖标点;③腋点对袖笼底点。方法:袖片与袖笼展开,袖底缝与侧缝先不缝合,待缝合好袖山与袖窿弧线后再一并车缉袖底缝与侧缝。由于袖山与袖笼是两段比较长的曲线,为保证整个袖山头弧线造型稳定,此时要多加一个对位点,即袖肥与前袖山弧交点偏下1 cm对前袖标点(图1)。

1.2 两片袖

两片袖的袖身是由大、小袖片组成的,属于合体类服装,通过前、后偏袖线的设计收掉了袖身多余的量,呈现一种庄重、严谨的风格。两片袖多用于正式场合的服装中,如西服、职业装等。工艺要求十分严谨:绱好后的两片袖的袖山头要饱满,女装要求前圆后顺,男装要求前圆后登,袖肩处丝绺要顺直、平服、松紧适宜。袖弯处弧线要顺直且符合人体站立时手臂前倾的自然趋势,袖偏线上端在腋窝胸宽线处移前2 cm左右,袖口前端要能盖住口袋的后1/3至中点处。为了能使两片袖绱袖一次性成功且能达到质量要求,掌握好袖山与袖窿的对位显得十分重要。方法:首先,找到袖山中点与肩缝的对位点,正面相对。其次,在前衣片上定出袖标点,因袖子结构及面料因素,袖山中点处所产生的支撑力是达不到袖口处的,实际上支撑力的着力点在袖子的前部袖标点上,袖标点对固定袖子的前倾度起主导作用。袖标点位置在前胸宽线与前袖笼弧线的切点处(距袖笼深线垂直距离4~5 cm,距袖笼底点弧线距离8~10 cm)。找到袖标点后将大、小袖片的成型袖线偏上3 cm左右与袖标点正面相对。最后,将袖笼最低点与袖山弧线最低点正面相对,此时,袖山与袖笼的3个对位点对好后沿缝份车缝一周即可(图2)。

如果是条格面料对上前袖标点就可以解决前衣片的对条格问题了。但有些女装需要全身对条对格,还需要在距袖山顶点7~8 cm处再增加一个对位点,才能保证袖身与衣身完美地安装。

2 袖山与袖窿弧线的吃势关系

袖子最终是要装上肩头的,绱好后的袖山头要达到圆顺、饱满、前圆后顺(登)的效果,故掌握袖山头吃势关系是非常必要的。袖山弧线与袖笼弧线是不等长的,通常情况下,袖山弧线是大于袖窿弧线的,两者之差即为吃势,吃势的量不是固定的,受袖型与面料厚薄的制约,袖型不同,吃势不同;面料厚薄不等,吃势也不相同,通常薄料吃势为1~2 cm,厚料吃势为2~4 cm。如果说绱袖工艺是整件服装工艺中的难点,那么把袖山的吃势量合理地吃进去便是难点中的难点,吃势的变化可以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要做到丝毫不差,就要对袖山弧线分段吃势(图3)。

因衣片袖底部要平而圆,不能有任何吃势,故袖山底部腋窝到袖标点这一段的吃势为零,袖标点以上7 cm到袖山中点吃势为40%、袖山中点到后袖缝点吃势为50%、后袖缝点到腋下点吃势为10%。由此看来,整个袖山吃势最多的是后袖山头部分,这样做出来的袖山头才能达到前圆后登的效果。为了使袖山头更加饱满、圆顺,可以沿袖山头吃势部位的缝份上安装一圈袖山牵条,袖山牵条尺寸可以采用宽为2.5~3.0 cm的45°角正斜丝布料。沿净线外侧0.3 cm处车缝,开始时略拉紧斜牵条,而后逐渐增大拉力,袖山最高点处不要拉紧斜牵条,过袖山顶点后再拉紧,然后逐渐减少拉力至平缝。除此之外,还要注意车线与抽线。为保证整个袖山弧线造型不变,车线缝份0.7 cm车缝一圈,线迹不能太紧或太松,太紧线拉不动,太松吃势容易走动造成吃势不均匀。抽线时,按各段的比例要求把吃势量吃进去。为避免袖子前弯处的弯位抽紧造成袖底丝绺不顺直现象,抽线应由后袖向前袖抽。抽完吃势后,要核对袖山弧线长度与袖笼弧线长度是否相等、各对位点有无对上。然后,把袖山头垂直提起或平放好,观察袖子的前、后、顶部是否圆顺、自然,有无凹凸感。如果出现凹凸就表明吃势不合理,需要再调整。最后,再缝合袖山与袖窿(注意避免送布牙对吃势量的吃赶)。

两片袖的绱袖工艺较一片袖复杂很多,需要慢慢摸索、探究,找到更好的方法。

3 袖片的推、归、拔处理

推、归、拔工艺是服装造型的重要手段,可以使服装更好地符合人体曲线形状。推、归、拔工艺的原理是利用服装织物的伸缩性能,适当改变织物的经、纬组织,或拔长或缩短或集中推向一个方向,使面料塑造立体造型。袖片推、归、拔针对的是大袖片,在缝制前要对大袖片进行推、归、拔处理,使大袖片的袖偏线平服、自然翻折到小袖片,使袖子的整体造型与人体手臂特征相符。先将偏袖弯处拔开,注意熨斗走向不要超过偏袖线。袖深以下7 cm位置后袖弧线处略归烫,再将大袖前偏袖线下端归拢,使袖口产生一定的扣势(图4)。

4 精湛的车缝工艺

袖子处理好后最终是要与衣片袖笼缝合在一起的,平顺的归拔、准确的对位、完美的吃势都是为绱袖服务的。因此,精湛的车缝工艺是绱袖的最后一道工序,在整个绱袖过程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离开了精湛的车缝工艺,不仅会影响肩袖质量,还会波及整件服装的成衣效果。车缝工艺的要求有以下几点。

(1)机针与配线的选择。在车缝前,必须根据面料的质地选择机针,机针粗细和针距大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另外,机针的型号还要与底、面线的粗细相配,不能出现粗针细线或细针粗线的情况,这样会直接影响车线的质量,导致袖肩缝松紧不适。

(2)在绱袖前,还需测试机器压脚压力。压力不能过高,过高容易损坏布料;也不能过低,过低影响均匀送布。测试时,可以选用本面料的边角料,这样可以提高测试的可行性。测试时,底下一层要稍微用右手抽紧一点,由于机器送布牙与下面一层面料摩擦,下面一层会比上面一层过得快,上面那一层用左手轻压、慢慢推送,必要时可以借助锥子或镊子等缝制工具进行推送。这一动作非常重要,不可忽视。压脚不对可能会影响上一层送布,比如皮革面料就要换皮质的压脚等。

(3)线迹要求。因袖笼处是椭圆弧形,袖山头要形成饱满、圆顺的造型,车线时袖山头不能拉直车,要顺着弧线以直取圆的方法车缉,袖窿后弯处要随衣身自然弯势缝合。线迹要圆顺,起落倒针不能错位,中途不能抛线、跳针和断线,底、面线张力应松紧适宜且交点要在缝料中间。为确保绱袖质量,可先手工绷缝,确认绱袖位置后再机缝。

(4)熨烫要求。袖子绱好后需要熨烫,先拆除手工绷缝线,在绱袖缝上,用熨斗尖将缝份从里面烫平压死。切不可烫袖山头隆起部位,以免将吃势烫死,影响成袖外观效果。

5 结语

完美的绱袖工艺既保证了服装的良好外形,又提升了服装的成衣质量和档次,还达到了手臂的运动量要求。因此,掌握并运用好绱袖工艺,对整件服装的缝制来说是必须的。因为绱袖不是第一道工序也不是最后一道工序,所以绱袖时要受前后很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在制作时要瞻前顾后、考虑全面,既要与前面工序衔接好,又不能影响后面工序,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绱袖过程要完全按照工艺流程操作,不能盲目进行。

猜你喜欢
袖子弧线山头
You're my eyes
袖子的窗口
袖子的窗口
怀友
冲 浪
陈敏尔:撸起袖子加油干、迈开步子加快赶
弧线人生
弧线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