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尽心血,我的孩子还是叛逆了

2020-02-05 09:50
妇女之友 2020年12期
关键词:继母教养姑娘

从前,如果觉得一个孩子缺乏良好的教养,我们常说:养不教,父之过。然而,在养而不教的父母几乎绝迹的当下,为什么令人头疼的孩子好像越来越多?教无果,又是谁的错呢?

教养不是太少,而是太多 豆角

有一位爸爸去接儿子放学。儿子对爸爸说,我心里有个喜欢的女生。爸爸顿时心里一紧,假装平和地说:你还是个学生,应该好好学习,将来上大学会遇到更好的女孩。

儿子答:爸,放心吧,我不会太投入的。

老父闻言,顿时心中大慰,感叹儿子聪明又懂事。我却从这句理智的回答中,感受到一股凉意。

一个高中生,可以把喜欢表达得如此冷静,一定是乖惯了。长在父母密不透风的照拂中,但凡有一点儿偏差,就会被教育被唠叨,渐渐地,就不敢对父母说真话了。孩子其实比大人想象得聪明多了,稍一试探就能透过父母貌似朋友般亲切平等的表象,看到他们真实的内心。发现情况不妙,立即见风使舵,变成父母喜欢的样子。

这不是最让人心凉的——如果他讲的是真的呢?就是说他在父母天长日久的矫正中,渐渐习惯了保护自己,对一切保持警惕和提防,对谁都不会拿出全部真心。他们可能永远不会受伤,但也永远不会知道什么是真诚,什么是爱。

父母之心,自然为子女着想,不希望他们受一点点伤害,走一点点弯路。然而,世上哪有一条路是笔直的?弯路都没走过,一旦掉坑里,还能自救吗?

比起过量的精神教养,对子女在物质方面超标的家长可能更为普遍。

有位母亲,极为信奉“富养女儿”,独生女从小在家里得到的一切都远远超过父母的标准,日积月累,女儿变得又虚荣又矫情。

女儿高考成绩不太理想,又不甘心上普本,觉得没面子,跟父母说想去一所中外联合办学的学校,说是能接受英式教育。但是学费很贵,对这个家的经济条件来说,是非常勉强的。但既然女儿开口了,她不忍拒绝,同时也希望女儿有更好的前程,就同意了。

女儿开开心心去上学了,父母在家拼命赚学费和生活费。因为这类学校的学生,大部分家境富裕,他们不想让女儿在别人面前显得寒酸。

终于熬到女儿毕业,可以松口气了吧?没想到反而更难了。女儿找什么工作都不满意,天天喊累,说被领导和同事欺负。母亲心疼女儿,就让她找了一份闲差,然后自己每个月源源不断地给女儿经济补贴。这个家的绝大部分收入,仍然花在女儿身上。

再后来,女儿结婚了。没两年,就闹离婚了。为啥?女婿嫌妻子太能花钱,不仅自己收入全光,还不断从丈夫手里要钱,要不到就去网上借贷。一年不到就借了十多万,还不上,被逼得紧了,不得不告诉丈夫。

当妈的终于愤怒了:你的青春期到---底什么时候能结束?!

女儿竟然气愤地回怼:不是你说要富养女儿吗,怎么反过来怪我!要不是你,我怎么会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

为人父母,总想给子女最好的。但什么是最好的?好是没有上限的,父母的行为却应该有界限,亲子之间也应该有界限,任何无条件地付出都不明智,甚至落得两败俱伤。

亲子之间不缺感情,缺少共情 有笙

随着独生子女大潮的涌现,亲子之间的联系较以往更加紧密。然而,这并不代表亲子关系就更加亲密。

有太多的父母,毫不吝啬地对子女付出感情,却不注重感情的交流,那么,这种付出就是缺少质量的,无效的,甚至是负面的。这种情况会延续到子女成年以后。就拿婚恋一事来举例:

姑娘A,父母是做小生意的,家里颇有些积蓄。A姑娘毕业,家里给买了房。后来交了一个男朋友,俩人感情很好,于是小伙子退掉出租屋,搬过来和姑娘一起住。

这事被突然造访的A的父母发现了,他们坚持认为,这个没房没车收入一般的小子,和女儿在一起就是图钱,心机太重,女儿必须和他分手。在父母的极为阻挠下,A姑娘和男友分手了。但她之后也拒绝再交男朋友,无论父母怎样苦求,怎样忧愁,都不能动摇她的决心。

与之相对应的例子是姑娘B,母亲在几年前去世,父亲经人介绍认识了现在的妻子。

父亲再婚前,姑娘B原则上是同意的,毕竟,她工作很忙,还有孩子要照顾,父亲的生活问题令她很困扰。继母是农村妇女,勤劳朴实,身体健康,做得一手好菜,对父亲来说是不错的对象。然而父亲再婚后B姑娘渐渐发现了问题:

继母没有退休金,在乡下有一子一女,家境都不算好。而父亲退休金五千多,在这个三线城市来说,很不错,婚后工资卡交给继母支配。由于继母隔阵子会回去看子女,所以姑娘B严重怀疑继母动机不纯,父亲的钱财必定外流,将来有个大病小病的咋办?

于是,姑娘B心生一计,经常带儿子回父亲家看望,每次都会在父亲面前以儿子的名义要东要西,父亲对外孙自然无法拒绝,有求必应。

几次三番的,继母与父亲开始有了摩擦,终于继母决定离开。离开前继母哭着说:我本来想跟你过完后半辈子,可你姑娘却像防贼一样防我。我没有乱花你的钱,这有账本,你们看吧,别让我走后还背上坏名声。

父亲很难过,不舍得也留不住。老太太走后,父亲打开账本,果然笔笔清楚,都是一个家庭正常的花销,以及后来给他外孙子购买的各种昂贵的礼物。

A姑娘的父母对A,B姑娘对父亲,都是出于一种保护的心理,担心对方被欺骗。大概因为先前父母对子女总是不信任,所以后来子女对父母也不能信任。好像双方的关心和爱护,永远是单向的、无法融汇的、缺少共情的。这样的感情越是浓烈,亲子关系反而越差。

人生的内核,永远是自己 天涯

现在有一种观点,就是亲子关系如果出现了问题,若子女尚未成年,那连心理学界都默认必须是父母行为欠妥造成的。

诚然,作为成年人,父母应该担负更大的责任,但是否应负全责,还是要分情况而言。在孩子行为出现偏差时,父母的确需要审视、反省自己的教养之道,但也不必因此全面否定自己,认为什么都是自己的错。

有一位父亲,是普通工人。当儿子进入青春期后,看到身边的同学穿名牌,自己也想要。但连T恤都动辄几百元一件的运动品牌,对这个家庭来说都是奢侈品,更别提随便一件都上千的潮牌,以及各种昂贵的球鞋。

看着儿子要而不得暴躁又绝望的样子,当父亲的很愧疚,觉得同样是孩子,自己的儿子生在自己这样的人家,太委屈了,是自己太无能。为了满足儿子,看到儿子的笑脸,父亲在工作之余,凌晨送牛奶、下班送快遞、冬天整夜加入清雪大军……

后来,他累得在送快递的路上出了车祸,断了一条腿,这个家一夜之间陷入深渊。

再后来,儿子遭受打击,无心上学,没有学历,找不到正经工作,整日愁眉苦脸,背地里跟朋友抱怨:因为父亲断了腿,他才没书念。

他好像忘了,父亲是为什么断了腿。但这全是孩子的错吗?如果父亲不一味迁就儿子不合理的要求,早晚有一天,儿子会成长,会接受自己生于平凡之家,父母就是非常普通的普通人。他们至少还会拥有普通人的快乐,就像所有普通人一样。

此外,还有很多选择生二胎的父母,嘴巴上挂着的都是要给大孩子生个一奶同胞的手足。

不,自己生的二胎,自己负全责,跟别人没多大关系。

自己的人生内核,永远都该是自己:是我自己,想要个二宝。我希望能好好地教养他,让他好好长大,成为一个正直健康快乐的人。

如果你是为了大宝生的,为了父母公婆生的,为了继承百万家产生的,一旦在养育的过程中产生困扰,你就会迁怒于他人,尤其是无辜的人,这不公平。

而最无辜的,正是二宝:他是父母出于“好好养育”之外的目的生下的孩子,是某种目的的附属品或衍生品……在特定条件下,这会让二宝产生强烈的反感。

教养是一门需要一直学习的学问,亲子关系是世界上最长久的关系。

任何感情都是双向的交流,要有沟通,要有回应,不该是单方面的释放、承受或努力。

猜你喜欢
继母教养姑娘
秋姑娘的信
教养方程式
继母的“法宝”
泥姑娘
送给继母的生日礼物
胖姑娘看过来
教养,就是选择做个更好的人
送给继母的生日礼物
熊孩子的超市教养课
采山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