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习者”到“贡献者”:中国管理学发展的路径

2020-02-06 03:52刘海兵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1期
关键词:贡献者发展路径学习者

刘海兵

摘 要:工业革命无疑对管理学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每一次工业革命意味着技术范式的重大改变,也将带来企业新的管理模式的变化。在四次工业革命对应的管理理论中,可以将中国管理学的发展划分为三个代,即前两次工业革命时代管理理论的“学习者”、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管理理论的“丰富者”和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管理理论的“贡献者”。随着中国企业的发展和管理学研究特色的形成,未来还有望成为真正意义上管理理论的“创造者”。

关键词:学习者;丰富者;贡献者;中国管理学;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1.033

工业革命无疑对管理学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四次工业革命,管理学理论在研究范式和内容构成上均有重大变化,具有特定阶段工业革命鲜明的烙印。中国管理学经历了从“学习者”到“丰富者”,再到“贡献者”的发展历程,其不仅仅代表的是管理学研究层次,更反映了人才培养中教学改革的变化。

1 第一代:前两次工业革命时代管理理论的“学习者”

泰勒被认为是“科学管理之父”,其对管理学极具代表性的贡献是20世纪初在美国米德维尔钢铁工厂所做的“生铁搬运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开创性地严谨地提出了“理性人”假说,在当时推行了一系列有助于企业提升效率的改革举措。与此同时期的法约尔和韦伯则分别以“十四项原则”和“科层制”而闻名,三人共同集成了古典管理理论。仔细分析古典管理理论背后的社会背景,不难发现,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前两次工业革命提升机器效率后出现了管理滞后与“人”的效率进一步提升的需求之间的矛盾。细致的、科学的工作程序和规章制度成为当时管理的核心,细致建立在对工作任务分解的基础上,而规章制度则依赖于通过观察、实验、反复比较提炼形成。

得益于工业革命的技术基础和科学管理的管理基础,建立了一套使人与机器匹配的工作体系,这套体系极大地改善了工人的劳动效率,提升了企业创造价值的内部边界,也直接导致管理走上由“隐形”到“显性”的历史舞台,“管理也是生产力”的观点被人们逐渐接受和认可。尽管20世纪20至30年代出现的以梅奥为代表的行为科学学派对古典管理理论提出的“理性人”假说给予了批判,以“人是有感情的,非完全工具理性”为根基提出了“社会人”假说,但从根本上并没有完全抛弃科学管理理论的精髓。尊崇理性、尊崇科层制度的管理特性仍然延续。

可以说,工业革命不仅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引领当時世界前沿的技术,同时也创造了改变企业的管理理论。管理学科的诞生及形成发端于此,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成为管理学教材中万变不离其宗的主线,管理就是各职能管理活动的集合。对于后发展国家而言,在技术上是学生,在企业管理上同样是学生,需要学习并借鉴主要完成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管理理论成为后发展管理管理学发展的任务,中国亦是如此。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去伪存真,大胆学习前两次工业革命时代的管理理论,并探索在工作中实践,不仅发展了自己的管理学科,也助力企业利用“干中学”提高了创新能力。例如,海尔集团在1984年时还处于资不抵债的经营状态,受德鲁克学说等西方管理思想影响颇深的张瑞敏提出了“日清日高、日事日毕”的OEC管理模式、6S管理、自主管理班组等,这些管理方式上的学习和创新帮助海尔人树立了质量意识,提高了员工积极性,其冰箱产品获得了1991年国家金牌奖,市场位势(position)显著提升,为后来海尔实施多元化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

“学习者”的角色使我们长期以来在高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商科中以适用国外教材、英文原版教材为“自豪”,甚至很多高校在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中对使用了这类教材的进行加分。当然,更多的管理学的教学改革项目也以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模式创新为主,如提出了翻转课堂、互动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过程上的创新,这些创新有力地提升了课堂效率。当然,“学习者”的角色与中国所处时代背景和发展阶段息息相关。

这种“学习者”的角色一直维持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因此,改革开放以后近20年的发展,中国一批企业的规模、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部分企业开始面临管理上的瓶颈,如“大企业病”如何治理。

2 第二代: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管理理论的“丰富者”

第三次工业革命继续发生在美国,于20世纪50年代在计算机、空间技术、信息技术等领域兴起。每一次工业革命,都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改变着企业形式。信息技术的普及,开始挑战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的管理研究和学习范式,人们认为凭借计算机的信息搜集能力、整理能力、处理能力可以无限接近“自然理性”的状态,在高度不确定性的环境下,管理要逐步借助数理模型建立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代表性的如西蒙提出了“决策人”假设,提出“管理就是决策”的观点。此后,系统理论、熵理论、协同理论等相继提出。

经历了第一个阶段的“学习者”的角色,中国管理学有了初步的积淀,但随着中国经济和管理实践的进步,固有的管理学理论显然已无法满足管理实践的需要。喜欢以数据样本为基础作实证研究得到的所谓科学观点的第二代西式管理,对后发展国家的管理学而言更多的是方法的借鉴而非结论的采纳。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信息化浪潮蓬勃涌现,客观上为中国管理学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加之中国企业发展取得可喜成就,一批企业开始实施国际化战略进入国际市场,如华为、TCL,一批企业品牌价值持续攀升,如海尔,这为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样本。第二代管理学的其中一个重要特征是“因地制宜”,于是中国学者开始尝试以中国数据为样本,学习借鉴西方的管理学研究新范式试图得出一些能对实践有帮助的结论,并努力形成“中国情境”下的管理理论。以徐淑英为代表的一批有影响的华裔管理学者,纷纷以挖掘中国情境下的管理理论为己任,在国内好多所高校陆续开展了数十场管理研究方法培训班,目的是让国内高校教师掌握科学的实证方法做中国情境下的管理研究,认为中国情境有很多不同于西方之处,需要将这些研究理论补充到世界管理学中。经过多年的坚持,培训开始见到成效,培养了一批中青年管理学者,绝大多数已成为高校的科研骨干,推出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成果,在久负盛名的国际管理学顶级期刊AMJ、SMJ、ASQ等发表,“GUANXI”、“RENDANHEYI”等中国情境的管理术语进入管理学语言。

猜你喜欢
贡献者发展路径学习者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一国两制’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
现当代文化贡献者——布赫贺希格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保定市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一种交互式事件常识知识的获取方法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