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背景下创新高校思政课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2020-02-07 05:35郑海珊丁爱云
新一代 2020年1期
关键词:多元化

郑海珊 丁爱云

摘 要:文化是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反映,是一种历史的范畴,每一个社会、每一个时代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而一个时代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识形态教育实际上是文化建设的一项中心内容。随着经济、政治全球化的推进,世界各国文化正呈现出交融的趋势,以文化为载体的意识形态愈加复杂、多变,从而使世界各国对各种问题的研究都离不开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考虑。本论文从不同方面阐述多元文化背景下创新高校思政课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研究,希望为研究高校思政课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多元化;创新高校思政课;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意识形态是指“一定社会的阶级、集团基于自身利益对现存社会关系自觉反映而形成的认知体系,由一定的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社会学说及观点所构成,反映了一定阶级或集团的利益取向和价值取向,并为其服务,成为其政治纲领、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社会思想的理论依据”。任何一个社会都有属于自己的主流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对于维持社会稳定和推进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加强高校思政课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现状分析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崇洋媚外,热衷于追看美剧、韩剧、日本动漫,以吃洋快餐为时尚,喜欢过洋节,说起韩国明星来头头是道,可就是记不住唐宋八大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不了解中国的鸦片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史,仅有的一点知识记忆还是因为要考试死记硬背的,理科生更差,不能真正认识和理解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一步一步带领全国人民翻身得解放;不关心时政,对当今政党和政府有抱怨,却不了解中国的今天在面对巨大压力和挑战局势下取得如此的辉煌实属不易。

(二)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受威胁的原因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几年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全球的政治、文化交融也日渐加深,资本主义通过意识形态的渗透以期达到其和平演变的目的也更为复杂和隱蔽。主要表现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当然也包括亚洲的日本和韩国,利用其经济合作、经济支持等优势,通过网络、电视、电台、文学、教育等传播途径,隐蔽地向中国输出他们的意识形态。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美化西方文明,宣扬西方的各种文化、观点和价值观,甚至直接传播一些不利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思想和言论。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一部分大学生在生活中崇洋媚外,在思想上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认可、对我国主流价值观持怀疑甚至是否定的态度,在学习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了解不深、学习不透,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不强。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政课”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对策创新

(一)增强“思政课”的教学针对性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要坚决维护马克思主义主导,包容多元价值并存。允许多元价值存在并不意味着放弃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只有坚持好、贯彻好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主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的头脑,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处理问题,才能筑梦新时代,实现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没有变,也不能变,那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思政课”是一种典型的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教育课程,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高校是向大学生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最优平台,“思政课”是宣传任务的主要承担者。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新时代人才,不但需要专业知识的教育,更需要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的提升,青年学生这些素质的培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主渠道、主阵地。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科技改变世界,网络精彩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同样如此,需要研究把握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创新互动机制,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传统优势与网络技术深度融合。思政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顺应大数据下自媒体时代的特点,重视网络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通过移动客户端、论坛、及时通讯工具、微信朋友圈、微博等渠道,传输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把握学生的思想变动和走向,有针对性地开展交流,有效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对思政课和政治的关注和学习热情,达到课内外的良好互补,把高校主流意识教育工作搞活起来,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三)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改革创新

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润物无声的影响。优秀的校园文化,可以塑造学生的思想品格、提升人文养、陶冶道德情操。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改革创新,能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各种活动中潜移默化感受到思想和文化的力量,起到春风化雨效果。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体现在硬件上,更体现在软件上,不是造几个景观这么简单,而是要提炼学生的精神气质,可以通过校训、校歌、校风的凝练和传扬,让学生感受前辈们创业的艰辛,培养知恩感恩、追比先贤的精神品质。

参考文献:

[1]尚云.加强高校思政课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探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6(14).

猜你喜欢
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数字影像艺术创作多元化研究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永荣锦江瞄准差异化多元化
新时代多元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
多元化——写作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原则」
对外并购:数量下降,结构日益多元化
多元化多层次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当代美声唱法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