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出阳关无故人》教学过程设计

2020-02-07 05:35杨博
新一代 2020年1期
关键词:阳关三叠音乐欣赏高中音乐

杨博

摘 要:诗与歌是不可分离的,“西出阳关无故人”音乐欣赏课更进一步地让学生感受到“诗与歌”的和谐统一。本课教学将以《阳关三叠》为基础,结合语文、历史知识,和流行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介绍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展示中国古代诗词音乐魅力。

关键词:高中音乐;阳关三叠;扬州慢;音乐欣赏

《西出阳关无故人》是人音版新课标高中《音乐欣赏》课本中第十四单元第二十五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两首中国古代歌曲《阳关三叠》和《扬州慢》。本课将以《阳关三叠》为基础,结合语文、历史知识,和流行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介绍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展示中国古代诗词音乐魅力。

一、琴歌:依词配乐,随韵而流

(一)活动目标:感受琴歌、探究诗意、体验诗情

(二)活动步骤:

A、感受琴歌

师弹古琴唱《阳关三叠》第一叠。(选关键词:琴歌)琴歌是指我国古代琴人用琴声尾随歌吟的歌唱。

师:这种音乐在历史上格外受到哪类人的重视,并将它作为自身必备的文化修养?(选出关键词:文人音乐)文人音乐指由文人参与创作、演奏并在文人阶层流传的音乐。

B、探究诗意

师:这首琴歌唱的是什么内容?文人情致的外在表现形式?(用一个词“慢”)

师:慢,那我们也用文人的速度来诵读这首古诗。(边读边用手划旋律线)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首根据古诗谱上旋律的歌曲,发现了什么?词与旋律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古代的旋律是根据词来创作的,诗诵读的抑扬顿挫,音乐与诗歌相结合的点体现在这首作品上:依词配乐,随韵而流。

C、体验诗情

师:边唱旋律边划旋律线。有几个乐句?(4个,跟歌词是一样的,那这4个乐句是并置的还是起承转合?)

师:再来看看句尾?音是重叠,叫同音反复,为什么要在结尾用“同音反复”呢?表达什么情感?

总结归纳:文人音乐的特点:①气韵生动、余韵绵长、虚实结合的境界。

【设计意图】感受琴歌、探究诗意,体验诗情,体验王维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特色。在学生活动中了解中国古代诗词与音乐的关系:依词配乐,随韵而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了解琴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艺术价值。

二、三叠:合头换尾,逐叠推进

(一)活动目标:分析结构、探究歌词、情感入心

(二)活动步骤:

A、一叠之情:

B、叠叠入心:

旋律怎样重复?怎样变化?什么地方变了?什么地方没变?

上阕没变,下阕变了,这个创作手法叫“合头换尾”。

字数、内容越来越多,由一叠至三叠,逐叠发展。

总结归纳:文人音乐的特点:②注重自身情感的表達,琴为知己而弹。

【设计意图】通过感受第一叠上、下阕旋律、节奏、情绪的变化,学生对作品的情感有共鸣时,再对比第二、第三叠,探究古代文人音乐歌曲的艺术性。

三、合唱:织体变化,注重和声

(一)活动目标:分析织体、感受和声

(二)活动步骤:

A、和声之美

B、古曲之韵

琴歌:突出字头,传统的演唱“字正腔圆”

合唱:旋律的和声性

总结归纳:文人音乐的特点:③乐“神”重于乐曲本身,拓上了浪漫主义的烙印。

【设计意图】分析织体、感受和声,从琴歌、艺术歌曲到合唱,形式、音响、艺术性、时代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样多层次、多角度、多风格的听觉体验,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总之,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画面,透视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情感世界和人文精神。所以,通过了解中国民族音乐才能使我们真正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本课以了解“音乐中的文化”和“文化中的音乐”为重心,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身份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阳关三叠音乐欣赏高中音乐
“阳关三叠”怎么唱?
从《阳关三叠》中探析中国古诗词歌曲的演唱艺术特点
陶冶情操,培养审美
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兴趣的方法
《阳关三叠》曲谱版本研究
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育
巧用图谱 事半功倍
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与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音乐鉴赏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