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艽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020-02-09 03:04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0年12期
关键词:种子生长

秦艽又称山秦艽、西秦艽等,是龙胆科多年生草木,秦艽根可作为药物,味辛。秦艽有祛风除湿和脱虚热的功效,可以治疗骨蒸潮热,筋骨拘挛以及风湿痹痛等。高海拔地区比较适合秦艽生长。秦艽通常生长在山坡和路边,经过多年发展,现已开始大面积人工栽培。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对于秦艽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多,因其入药效果较好,成为广泛使用的药材品种,市场前景较为广阔。本文介绍了秦艽种植区域分布情况,总结了秦艽形态特征与生长特点,阐述了秦艽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以期指导中国秦艽种植产业发展。

1秦艽种植区域分布

秦艽对环境和土壤的要求较低,因此在中国种植区域分布较广。大兴安岭地区、云贵高原地区及青藏高原都广泛种植秦艽。在中国新疆、青海及宁夏等地,秦艽生长在河滩、路边和水沟旁。在宁夏,秦艽主要生长在六盘山和周围地区,生长海拔为2 000-2 900 m。在甘肃,秦艽主要生长在陇东和陇中地区,主要生长区域为甘肃省庆阳环县、华池和平凉等地。在新疆,秦艽主要生长区域为和静、温泉以及察布查尔。秦艽喜湿润、凉爽气候,耐寒性比较强,耐光,怕积水,对土壤条件要求较低[1]。

2秦艽形态特征与生长特点

2.1形态特征

秦艽是多年生草本,高度为20~60 cm。主根粗且长,呈长圆锥形,呈扭曲状。须根较多,多为扭结或是粘结成圆柱形的根。秦艽基部被残叶纤维包围,茎干直立或倾斜生长。基生叶密集,成莲座状。茎生叶对生,较小,但基部连合。叶片呈披针形或矩圆形。聚伞花序,一侧开裂,萼齿小,通常为4~5枚。花冠呈筒状钟形,蓝紫色,顶端分裂,裂片呈卵圆形。裂片之间有对称的褶,呈三角形。

2.2生长特点

秦艽喜欢潮湿气候,耐寒性较高,怕强光。生长过程对土壤要求较低,但要尽量选择疏松和肥沃的腐殖土,以沙壤土为佳。秦艽地下部分可耐受-25℃的温度。在干旱季节时,容易出现灼伤的现象。叶片在强光的照射之下极容易变黄并且枯萎。每年,秦艽在根茎位置会长出一个地上茎,生长时间长的地上茎多为簇生。一般在每年5月下旬返青,6月下旬开花,8月种子成熟,年生育期大概为100 d。在低海拔且比较温暖的地区,秦艽花期、果期都会推迟,生长期会延长。低温环境适合种子发芽,发芽适宜温度为20℃,温度达到30℃时则会抑制种子发芽。使用浓度赤霉素溶液将种子泡24 h,可加快种子发芽[2]。

3秦艽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3.1选址

在选择秦艽栽培地基时,周围不能存在大气污染源,同时需距离公路主干线50 m以上。种植地区海拔通常为1 500~3 500 m,土层深厚且松散,肥力中上。前茬最好种植过豆子、小麦、玉米及萝卜等。土壤中重金属与农药残留量需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之上。栽培时,选择理化性状优良,保肥能力和保水能力较高的土壤,或是有喷灌设备的沟坝地块。在春季或秋季,将土壤深翻30 cm,整平地块,除去石块、树根与草根等杂物,然后喷施充足的有机肥,再整平土地作畦。畦的宽度为120~150 cm,长度依据地形确定,通常为10~20 m。在雨水较多的地方要作成高畦,少雨的地方可作成平畦。在山地栽培秦艽时,需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建设排水系统,建设保水、保肥和保土的三保地[3]。

3.2播前准备

秦艽品种有麻花、大叶等,播种前要做好选种工作。种子纯度、净度以及含水量等都需要符合相关标准,要使用前1年获得的新种子。秦艽的种子休眠期较长,正常情况下种子出苗时间为2~3年,为缩短生育周期,确保出苗整齐,要对种子进行处理。浸种处理方法为:将2~5 g袋赤霉素放入一小杯酒溶化后,每1小袋赤霉素加5 kg水,浸泡2~3 kg种子。水温为30~40℃,浸泡24~30 h,可用塑料盆或玻璃盆浸泡。秦艽1~2年生植株所结的种子发芽率较低,生长到第3年后,大部分种子都会开花结果,需要在9~10月切除部分果实茎杆,放置在通风的地方。等到干枯后选择籽粒饱满、没有感染病虫害的种子,保存在干燥的地方,再作沙藏处理。选择地势高、排水性好的地块挖窖,深度为80 cm,宽度为40~60 cm,长度根据实际需求确定。窖底要铺设15 cm厚的清洁河沙,上面再覆盖15cm厚的湿沙,在窖中每隔40~50 cm放置秸秆,保证窖内通气。窖上需加盖柴草,窖顶需用土堆成丘形。

3.3育苗移栽

秦艽育苗移栽工作主要分为以下2点:第一,播种覆盖。播种一般分为春播和秋播。在播种前15~20 d要做好种子处理工作。在早春土壤解冻后,需要在畦面上设置行距为20~30 cm,深3 cm,宽3 cm的浅沟,然后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播撒在沟中,顶端覆盖一层薄土。在8~10月进行秋播,播种深度不能超过1 cm,播种后应立即使用细孔壶洒水,然后在畦面覆盖地膜,以此来保持温度与湿度,等待齐苗后分成两三次揭开麦草。还可以建设网棚育苗,棚上需要搭建遮阳网,每5~10 d喷水一次,保证地面湿润,促进幼苗生长。第二,起苗移植,秦艽在长到4片真叶时,就可以进行起苗移植工作。移栽密度具体为15 cm×20 cm[4]。移栽时要根据行距要求来开沟,深度保持在15~20 cm。当栽植种苗倾斜程度为30~46°時,叶片与生长点伸出地面,需扶正种苗,且覆土,这时需稍微镇压,并灌溉。等到移栽苗恢复生长后,浇水、追施磷酸二铵、松土与除草,还可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微肥。

3.4植播

秦艽播种方式有条播和撒播,可以和小麦、胡麻以及油菜等相关的作物混种。粮油作物要根据常规方式播种,要将秦艽籽和等量稀土混合均匀播施在地表,然后耙细镇压。播种后50~60 d会出苗。第1年需要套种作物,第2年不能再种植其他农作物。秦艽返青后要间苗1次,株距5 cm,在缺苗地段要移植补苗。需选择合适的时间浇水和施肥,可以施洒一定量的尿素。在生长旺盛期可喷洒磷酸二氢钾溶液。在越冬前要充分浇灌足够的冬水,待地面变干后进行镇压。在第3年开花结果,需分期、分批摘除花蕾和花茎,以提高产量。

3.5田间管理

要做好浇水保墒。播种之后若遇到干旱情况,需均匀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促进发芽,并使用草盖帘来保墒。出苗50%后,要将草盖帘撑高10 cm,80%出苗后需要撤掉草盖帘。秦艽虽喜好阳光,但不宜阳光直射,所以要合理遮阴。雨季时要做好排水,预防秦艽烂根。同时还需要做好除草施肥,播种当年因幼苗较小,无法中耕。所以,要清除杂草,在每年春季出苗时及时清除残叶和杂物,做好第1次松土除草。在6~7月,可施尿素150 kg/hm2,现蕾时施过磷酸钙375 kg/hm2,进行第2次除草。

病虫害防治也十分重要。秦艽常见病虫害有叶斑病、锈病等。叶斑病通常在6~7月发生,叶片呈黄色,严重时植株会枯萎死亡。发病初期要喷洒一定比例的波尔多液或是代森铵可湿性粉剂,每7 d要喷洒1次。喷施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锈病。使用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来防治蚜虫。田间若是出现鼠害,可每隔2~3周投放3~5 g毒饵,收集且深埋死鼠。

秦艽播种后2~3年便可采收。一般情况下,成长3年的秦艽质量最好。采收时间为10~11月,当地上部分变黄时,可使用铁杈挖出,之后去除泥土,挑选优质秦艽。秦艽运输到初加工场所后,使用剪刀去除茎叶,留芦头约1 cm,冲洗之后进行晾晒。等到秦艽半干后,需堆放1~2 d,然后再晾晒直到全干。按照质量等级做好分类,在晾晒到完全干燥后包装。

参考文献

[1]褚萍.秦艽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8):68.

[2]彭永刚.秦艽栽培技术初探[J].农村科学实验,2018(9):30-31

[3]赵合杰,陈志宏.甘南高寒冷凉区秦艽规范化栽培技术规程[J].现代农业科技,2017(5):90.

[4]杜萍.秦艽的优化种植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6):80.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农业农村局姚建文)

猜你喜欢
种子生长
美是不断生长的
快速生长剂
假如我是一颗种子
桃种子
可怜的种子
《生长在春天》
最小的种子
种苹果
骨骼是如何生长的
廉租户一跪,民生长叹息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