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富硒水稻生产操作规程

2020-02-11 19:15张标金杜志明徐荣仔戴廷灿张卫星陈武龙张祥喜
江西农业 2020年19期
关键词:绿色食品江西省水稻

张标金 杜志明 徐荣仔 戴廷灿 张卫星 陈武龙 张祥喜

(1.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研究所,江西南昌 330200;2.江西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江西南昌 330006;3.丰城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西丰城 331100;4.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06;5.丰城市乡意浓富硒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江西丰城 331100)

硒(Se)是生态环境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微量营养元素,具有抗衰老、抗癌、解毒、提高免疫力、防治克山病等多种生理功能[1-2]。有调查研究发现,全球居民普遍硒摄入量严重不足,硒元素已成为人们急需补充的微量元素[3]。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调查报告,我国成年人每日的硒摄入量仅为26.63 μg,与我国国家标准WS/T 578.3-2017《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第3部分:微量元素》推荐的安全进硒量每人每天50~400 μg相差甚远。

近年来,江西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的行动计划》,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富硒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为江西省富硒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富硒产业已成为江西省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扶贫、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4]。

水稻是江西省主要粮食作物,通过提高稻米硒含量、开发营养健康的富硒功能食品来增加人们膳食摄硒量是一条理想的补硒途径[5]。江西省富硒土壤资源丰富丰富,具有开发天然富硒水稻的良好自然条件,天然富硒土壤中生产的富硒农产品属于有机态硒产品,其有机硒含量常高达80%以上,有利于人体吸收,保健效果好。目前,富硒稻米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富硒农产品,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而绿色食品也是我国优质农产品的重要发展方向[6-7]。2016年,农业部门批复江西省为全国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试点省,大力推动了江西省绿色农产品开发工作。开发绿色食品富硒水稻产品对充分发挥江西省丰富的天然富硒土壤资源和绿色优美的自然环境条件,提高稻米产品的附加值,促进特色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等具有重要作用。

1 产地环境

绿色食品富硒水稻生产基地应建立在经过调查认定的天然富硒土壤分布区域,应选择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水质纯净、空气清新、土壤未受污染、肥力中上等、硒含量为0.4~3.0 mg/kg、集中连片的农田。产地周边和水域上游应无矿山、工业企业、畜禽养殖厂等污染源,地表水、地下水水质应清洁无污染,具有满足水稻生产的温度、光照和灌溉条件。

2 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

2.1 品种选择 选择通过国家或江西省审定,适宜本生态区种植的,产量较高、病虫害抗性较强、富硒能力较强,品质达到GB/T 17891-1999《优质稻谷》三级以上的优质稻品种,如鄂丰丝苗、美香占2号、乡意浓2号、粤王丝苗、外引7号、井冈软粘等。

2.2 种子处理

2.2.1 晒种、拌种 去除种子中的杂物和瘪粒,播种前选择晴朗天气,将种子晾晒1~2 d。使用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70~560 g拌种100 kg,防治稻蓟马等秧田害虫,促进发芽和壮苗[8]。

2.2.2 催芽 以适宜方式进行浸种和保温催芽,提高种子发芽整齐度。将吸足水分的种子堆放催芽,在堆放处铺上约10 cm厚的稻草,再在上面铺上塑料薄膜,种子摊匀,上盖麻袋或塑料布,每3~5 h翻动1次,注意控制温度在30℃左右,温度低时用32℃~40℃温水淋堆增温,至90%左右种子露白(芽长不超过1 mm)进行播种作业。

3 育秧、整田、移栽

3.1 育秧

3.1.1 秧床准备 依据旱育秧、湿润育秧、抛秧、机插秧等不同育秧方式的技术要点,进行秧床培肥施肥、苗床温湿度控制和病虫草害管理。

3.1.2 播种量 根据不同育秧方式和水稻类型合理选择适宜播种量。

3.2 整田 提早翻耕冬闲田,灌深水浸沤,消除杂草;双季早稻在机械收获时,秸秆粉碎全量还田,并添加秸秆腐熟剂及时耕旋,适当施用少量速效氮肥调节碳氮比,适时耙平,田面高度差≤3 cm[9]。

3.3 播栽期与秧龄 根据不同生态区光温资源、育秧方式和水稻类型,合理选择适宜的播种期以及移栽秧龄。

3.4 移栽密度 根据耕地基础地力情况和水稻品种分蘖能力、穗型及目标产量,计算基本苗和栽插规格,适时栽插。

4 田间管理

4.1 水浆管理 以湿润和间歇灌溉为主,提高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促进硒向有效态转化。薄水至无水层栽插,插秧后及时灌水,保持3 cm左右的水层3~5 d,自然落干,促进秧苗返青。之后间歇灌溉,干湿交替,在灌水后自然落干2~3 d后再灌水,再落干。分蘖盛期达到有效穗的90%时排水晒田至土壤开裂,拔节孕穗前复水,浅水湿润灌溉。灌浆期后期间歇灌溉,收获前约7 d断水。

4.2 施肥

4.2.1 施肥原则 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394-2013《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的规定,坚持安全优质、化肥减控、有机为主的肥料施用原则。改进施肥方式,实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氮磷钾大量元素肥料按照基肥和追肥结合、速效肥和缓效肥结合的方式施用;化肥施用时需与有机肥或生物肥等配合使用,控制化学氮肥用量,有机氮和无机氮的比例需超过1∶1。一般不施硒肥,土壤硒含量不足确需施用时,应选择螯合态无机硒、有机硒、纳米硒等形态的硒肥在分蘖期至抽穗期叶面喷施,并严格控制用量,确保生产的富硒水稻硒含量符合GB/T 22499-2008《富硒稻谷》的要求。

4.2.2 施肥量 根据当地土壤肥力水平和目标产量确定施肥量,控制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控制每667 m2目标产量500~600 kg,氮肥(N)、磷肥(P2O5)和钾肥(K2O)每667 m2用量分别为8~12 kg、5~6 kg和8~12 kg。

4.2.3 肥料运筹 整田时根据土壤酸碱性,pH≤6的农田,每667 m2施用生石灰50~100 kg,或施用专用土壤调理剂,调节pH至6.0~6.5,提高土壤硒的生物有效性[10]。施足基肥,基肥以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为主。基肥(移栽前)、分蘖肥(栽后5 d左右)与穗肥(拔节后7 d~12 d)的施用比例,早稻为6∶2∶2,中稻为5∶2∶3,晚稻为5∶2∶3,磷肥(P2O5)全部基施,钾肥(K2O)按照基肥∶穗肥为5∶5~6∶4施用。

4.3 病虫草害防治

4.3.1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优先采用农业防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控、生态调控,根据综合防治效果必要时开展化学防控。

4.3.2 常见病虫害 病害:稻瘟病、白叶枯病、稻曲病、纹枯病、恶苗病和黑条矮缩病等。虫害: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蓟马和稻苞虫等。主要草害:稗草、千金子、眼子菜、鸭舌草、牛毛毡和矮慈姑等。

4.3.3 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选用病虫害抗性强的品种,稻瘟病抗性要求在中抗以上,品种至少每三年轮换一次。冬闲田种绿肥作物;及时耕作除草,打捞残渣;春季及时翻耕,灌深水浸沤稻桩,杀蛹灭螟;合理施肥,培育壮秧,健身栽培,减少有害生物的发生[11]。

(2)物理防治。在稻飞虱或稻蓟马发生田块,放置黄色(蓝色)黏虫板诱杀;每1 hm2安装1盏黑光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二化螟、三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成虫。

(3)生物防治。严禁捕杀蛙类,保护田间蜘蛛。释放赤眼蜂防控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在稻田四周种植香根草控制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种植田埂豆或显花植物,吸引蜘蛛、寄生蜂等天敌,防控螟虫、稻飞虱等害虫[11]。采取稻鸭、稻鱼(蟹、虾)共育等方式,控制病虫草害发生。

(4)化学防治。应采用NY/T 393-201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准许使用的农药防治病虫草害。病虫害防治用药安排可参考LB/T 002-2018《长江中下游地区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操作规程》。

5 收获贮藏

绿色食品富硒稻谷与普通稻谷要分收、分晒、分藏,并符合LB/T 002-2018《长江中下游地区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操作规程》的要求。

6 生产废弃物的处理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包装袋、包装纸、塑料以及玻璃瓶等应该统一回收,妥善处理,不能随地丢弃,以免污染环境和对人、畜产生危害。产生的副产品包括秸秆、垄糠、米皮糠等应综合开发利用,可作食用菌的生产基质、生物质发电、动物饲料等。

猜你喜欢
绿色食品江西省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模拟成真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
一季水稻
水稻花
《绿色食品工作指南》(2018版)
什么是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