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本为本”创建实践新平台推动学科专业建设的探索
——以制药工程专业为例

2020-02-11 20:27罗再刚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中间体制药本科生

罗再刚

(安徽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安徽淮南 232001)

2018 年6 月21 日,教育部在四川成都召开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5 月2 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造就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出席会议并指出,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坚持“以本为本”,把本科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教育教学的基础地位、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

如何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这是摆在高校面前一道现实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务必实现高等教育的思想创新、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

一、制药工程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制药工程专业是教育部1998 年在对高等院校本科专业进行调整时新设立的专业。制药工程专业培养能适应制药工业发展的专业工程技术人才。毕业学生应具备化学、药学和工程学的科学基础、制药工程专业知识和从事药品及其他化学品的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能力、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较好的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毕业生可在科研院所、设计院、高等院校和制药及相关企业从事创业、产品开发、工程设计、教学研究、科学管理及技术服务等工作。

我校制药工程系自2000 年成立以来,已成功培养多届本科毕业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奠定了丰厚的专业基础。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制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以本为本,进一步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培养新一代具备创新型综合性制药人才已成为当前安徽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制药工程系本科教育的首要任务。然而目前,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建设发展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1、培养理念滞后,传统课堂教学仍然占据绝对优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性不足。

在现阶段本科教育工程中,占据学生绝大多数时间和精力的是课堂教学,而学生的课程学习内容基本由一本教材贯穿始终,课程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学会”课本知识,教学和学习方法基本是“讲授—接受”的固有形式。这种传统的“知识为本”的教学模式在理论知识的讲解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但学生被禁锢在了课堂、教材和讲授的框架中,形成了被动接受的灌输学习方式,在提高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2、培养机制不健全,应用实践环节严重缺乏,制约学生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和发展。

现阶段制药工程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实践环节安排不足,本科四年学制里仅有大三年级的两周走马观花式的认识实习和大四年级一个月的毕业实习。外加一个月的毕业论文时间,但是除去毕业论文开题和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时间,也仅有两周时间动手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应用实践环节的严重缺乏,导致绝大多数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得不到充分挖掘和释放。

3、培养目标难实现,院系缺少应用实践平台,制约由“知识为本”到“知识建立,应用为本”教学理念的转变。

制药工程专业核心目标是培养制药人才,而制药高端人才的终极能力是能够创制新药,服务社会大众。由于院系缺乏相应的应用实践活动场所,制约了应用实践环节的开展,使得本科学生对整个新药研发流程缺乏一个完整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同时也难以实现“知识为本”到“知识建立,应用为本”教学理念的转变,缺乏为提高本科生教育质量注入新的活力。

二、创建实践新平台的必要性

医药中间体是在化学药物合成过程中制成的中间化学品,医药中间体上游行业是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其下游行业是化学品原料药及制剂制造业。其中,医药中间体、化学品原料药、化学品制剂形成了化学药品制造业。而新医药中间体的研发则是整个新药研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创建新医药中间体研发实践平台,将极大推动制药工程专业及相关学科建设发展,具有多方面的优势:(1)建立校内实践基地,成为本科实践教育的一个重要支撑点,解决实践难、实践缺乏的困境;(2)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创新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高质量制药专业人才;(3)通过教学与实践的紧密衔接,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热情,实现从“知识为本”到“知识建立,应用为本”教学理念的转变;(4)新平台的建设也可促进教师的科研兴趣,以此为科研平台开展深层次的科学研究。从而使得教师能够“教研相长”,促进专业学科发展;(5)新平台也可拓展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孵化器”,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制药人才,培育更多更好的项目,研发更多更好的药物产品服务于社会。

所以在院系基础上创建新医药中间体研发实践平台,将为推动制药工程专业的建设发展注入一股强大的推动力,实现教学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具有独立自主创新能力的制药人才,实现以本为本、全面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教育目标。

三、“以本为本”创建实践新平台推动学科专业建设的可行性探索

1、新医药中间体研发实践新平台的创建。

以本为本,全面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已成为本科教育的重中之重。建立新医药中间体研发平台现已纳入校级层面优先支持的项目之一,学院具备创建新医药中间体研发实践新平台的各项条件。目前,依托化学工程学院制药工程、应用化学及化学工艺三个学科,可为新医药中间体研发实践平台提供充足的学科背景支撑。同时学院拥有较为完善的基础化学实验室,制药专业实验室、应用化学专业实验室和化学工艺专业实验室,这也为新医药中间体研发平台提供基本的实验条件支持。此外,化工学院已成立分析测试中心,中心拥有各种大型分析仪器,包括X 射线衍射仪、热重-红外联用仪、气相-质谱联用仪、制备色谱仪、红外光谱仪、荧光光谱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各类仪器,提供了强大的分析检测保障。最后,化工学院及制药工程专业具备雄厚的师资力量,为该项目的建立、执行和完成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因此,优化、整合相关资源,创建新医药中间体研发实践新平台已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2、探索新平台在制药工程专业本科实践教育及推动专业建设发展中的作用。

新平台建立后将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建立一个全新的纽带,考察新平台对本科实践教育质量促进的地位和作用,实现由“知识为本”到“知识建立,应用为本”教育理念的转变。如何运作、管理新平台,如何发挥新平台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利用新平台提高制药工程专业建设发展水平等,都是新平台建立后着重需要探索的内容。

3、通过纵横向比较,评价新平台建立前后制药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和推动专业建设发展的影响。

通过纵向追踪调查连续几届制药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动态,对比新平台建立前后本科生的质量水平,评价新平台对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和推动专业建设发展的影响。也可通过不同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质量、不同专业之间进行横向对比,考察新平台对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和推动专业建设发展的影响。

总结

坚持“以本为本”,全面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是高校教育的根本所在。经过近1 年的实践表明,基于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当前办学的基础上,通过创建新医药中间体研发实践平台,提供本科实践教育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带动教师“教”与学生“学”互动新模式,达到“教研相长”的目的,实现由“知识为本”到“知识建立,应用为本”教育理念的转变,全面提高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教育水平。同时,新平台也可进一步拓展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孵化器”,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制药人才,培育更多更好的项目,研发更多更好的药物产品服务于社会。进而从根本上推动制药工程专业建设发展。

猜你喜欢
中间体制药本科生
鲁南制药:瞄准“治未病”深耕“大健康”
建立A注射液中间体中肉桂酸含量测定方法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激发态和瞬态中间体的光谱探测与调控
热毒宁注射液栀子中间体生产过程中4种成分的测定
皮尔法伯制药(中国)
三生制药集团
三生制药集团
原料药:抗生素中间体价格上涨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